樊城之戰,連東吳退關羽的計策到底是誰提出的,歷史遺留問題……

曹操傳 說 是東吳主動的

冬十月,軍還洛陽。【曹瞞傳曰:王更脩治北部尉廨,令過於舊。】孫權遣使上書,以討關羽自效。王自洛陽南征羽,未至,晃攻羽,破之,羽走,仁圍解。王軍摩陂。

孫權傳說是 東吳主動的

權內憚羽,外慾以為己功,箋與曹公,乞以討羽自效。

董昭傳說 是東吳主動的

及關羽圍曹仁於樊,孫權遣使辭以"遣兵西上,欲掩取羽。江陵、公安累重,羽失二城,必自奔走,樊軍之圍,不救自解。乞密不漏,令羽有備。"太祖詰群臣,群臣鹹言宜當密之。

趙儼傳說 是東吳主動的

"儼曰:"權邀羽連兵之難,欲掩制其後,顧羽還救,恐我承其兩疲,故順辭求效,乘釁因變,以觀利鈍耳。今羽已孤迸,更宜存之以為權害。若深入追北,權則改虞於彼,將生患於我矣。王必以此為深慮。"仁乃解嚴。太祖聞羽走,恐諸將追之,果疾敕仁,如儼所策。

蔣濟傳說 是蔣濟和司馬懿主動說的

關羽圍樊、襄陽。太祖以漢帝在許,近賊,欲徙都。司馬宣王及濟說太祖曰:"于禁等為水所沒,非戰攻之失,於國家大計未足有損。劉備、孫權,外親內疏,關羽得志,權必不願也。可遣人勸躡其後,許割江南以封權,則樊圍自解。"太祖如其言。權聞之,即引兵西襲公安、江陵。羽遂見禽。

關羽傳說 是蔣濟和司馬懿主動說的

曹公議徙許都以避其銳,司馬宣王、蔣濟以為關羽得志,孫權必不願也。可遣人勸權躡其後,許割江南以封權,則樊圍自解。曹公從之。

樊城之戰,連東吳退關羽的計策到底是誰提出的,歷史遺留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