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延灼的雙鞭很輕,而且是鈍器,殺傷力會不會很差?

沈偉鵬


認為25斤不重的人是沒幹過體力活吧?

那種大家都知道的力工錘,也就是小品裡黃宏拿的大錘最大也不到30磅,也就是27斤。

這東西一錘下去,牆都能砸倒,人體還能比牆結實?

大錘八十說的是價格,不是重量

其實相對於鋼鐵,人體真的很脆弱。

清代馮雲鵬、馮雲鵷兩兄弟所著《金石索》中,有一幅五代後梁招討使王彥章鐵鞭的圖像,根據標註,此鞭長漢尺六尺二寸強(約140釐米),重清秤十五斤(約9公斤)

要知道鐵槍王彥章可是跟“王不過霸,將不過李”的李存孝齊名的猛將。

他用的鞭也不過15斤。

所以呼延灼一對25斤的鞭怎麼可能算是輕的呢?

要說實戰能力,宋代有個叫王珪的猛將,因為善使鐵鞭,被成為王鐵鞭。

他與西夏作戰:

有驍將持白幟植槍以詈曰:“誰敢與吾敵者!”槍直珪胸而傷右臂,珪左手以杵碎其腦。繼又一將復以槍進,珪挾其槍,以鞭擊殺之。

他最後一戰:

殺數十百人,鞭鐵撓曲,手掌盡裂,奮擊自若。

反正就是用鐵鞭殺個把人非常容易,連殺數十人才可能把鐵鞭打壞。

這殺傷力其實足夠了!


冷兵器研究所


呼延灼,是水泊梁山軍團中,戰鬥力最強的馬軍五虎將之一,手中習慣使用兩條水磨八稜鋼鞭,左手的重12斤,右手的重13斤,所以綽號雙鞭,但其在實戰時,也會持長槍對陣,經常有驚人的戰績。

所謂的鋼鞭,也是古代十八般兵器之一,為一種由金屬製的棒型打擊兵器,有像刀劍一樣的握柄,打擊部有節狀且最前端有尖,是一種行刑用具,但大都用來當作兵器。

用鋼製作的鞭,沉重而無刃,故持鞭者均需力大勇猛,一般用於馬戰,亦可用於步戰,持鞭之將,多持雙鞭,水滸中的呼延灼,就使用雙鞭作為武器,在陣前用來擊殺敵將或步卒。

鋼鞭有個特點,就是前細後粗,較好地維持了重心,在保證重量的時候,也讓重心靠前,最大提高了靈活度。

作為兵器,鞭是一種鈍器,其殺傷力、靈活性,以及攻擊範圍最為中和,體現了國人歷來的中庸思維,以及古人高超的金屬加工手段。

儘管鋼鞭是一種鈍器,但在呼延灼這般靈活運用、剛柔適度的將領手中,顯然虎虎生風,威風八面,以擋、摔、點、截、掃、盤、板、戳、攔、撩、撥等套路實施對對手的絞殺時,攻勢凌厲,雙鞭上下翻飛,似銀蛇狂舞,讓對手防不勝防。

呼延灼獨自戰三山,手段高強,迫使三山魯智深等強人無計可施,只得向梁山泊求救,來青州戰呼延灼。

書中呼延灼在6、7個回合內,殺敗桃花山二寨主周通;10個回合內,打敗桃花山大寨主李忠;鬥了20個回合後,生擒了白虎山大寨主孔明;與二龍山大寨主魯智深鬥了50餘個回合,不分勝敗;與二龍山二寨主楊志鬥了40餘回合,也不分勝敗,

呼延灼率兵攻打梁山泊時,與日後馬軍五虎將排名第二的林沖鬥到50合之上,不分勝敗;扈三娘接戰,鬥到10合之上,急切贏不得一丈青;與孫立鬥到30餘合,仍不分勝敗。

梁山泊大隊人馬殺向青州時,與日後梁山泊馬軍五虎將排名第三的秦明兩個鬥到40、50個回合,依然不分勝敗,顯示了呼延灼高超的武藝,後來軍師吳用設計,呼延灼連人帶馬跌下坑去,被宋江降服,歸順了梁山泊。

三敗高俅時,高俅親率十個節度使征戰梁山泊,呼延灼迎戰清河天水節度使荊忠,約鬥二十合,被呼延灼一鞭打中腦袋,腦漿迸流而死。

從中可以看出,呼延灼作為將門之後,繼續了先祖流傳下來的武功,手中的雙鞭使得爐火純青,節度使都是武藝高強之輩,荊忠在二十合內,被呼延灼一鞭打中腦袋,腦漿迸流而死,說明鋼鞭的殺傷力並不差,“腦漿迸流而死”,荊忠成了鞭下之鬼。

戰歙州時,龐萬春、高侍郎正迎著呼延灼,高侍郎心慌,只要脫身,無心戀戰,被呼延灼手起雙鞭,腦袋骨打碎了半個天靈蓋。

呼延灼手中的鋼鞭,又將方臘麾下一員猛將的腦袋骨打碎了半個天靈蓋,又見鋼鞭作為鈍器的威力,被其擊中腦袋,可謂非死即傷。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佈。


國平軍史


真正古代冷兵器實際戰鬥中,用來對付甲冑齊全敵人的破甲鈍器,可比25斤輕的多。25斤已經是個過於誇大的數字,實戰中不會用這樣重的。

明朝名將戚繼光所寫的兵書中提到,實戰中的破甲鈍器大棒不過三斤九兩(按明朝單位),摺合現在重量大概四斤左右。

不同軍隊常用的實戰兵器,重量上不會差別太大。人類幾千年的冷兵器戰爭中,也摸索出一套靠譜的經驗。不同情況下要用多重的武器,不同軍隊差別不會很大。

四斤重的大棒,已經可以足以破甲,讓甲冑齊全的敵人喪命,更不要說無盔甲的對手。

人體是很脆弱的東西,一兩斤重的鈍器,幹掉一個成年健康男性都毫無難度,不存在殺傷力不足的問題。

體格特別好的猛將,用的兵器可能比普通士兵重點但不會重太多,頂多用個八九斤重的實戰兵器就不錯了。

評書中動不動幾百斤的冷兵器,在實戰中是不存在的。歷史題主認為太輕殺傷力不夠的25斤重冷兵器,在實戰中已經是過於重了,不大可能有人能用。

當然,也存在幾十斤甚至超百斤的大刀之類冷兵器。但這類兵器不是用於實際作戰,而是用來作為訓練器械,類似於健身房的槓鈴。



仁勇校尉


不請自來客。

在兩人都披甲的狀態下,鈍器的殺傷力遠大於銳器。

(筆者先不管是哪個朝代的了,借用一下說事)。

這種盔甲保護,感覺是拿刀好用還是一條剛鞭好用。

利器的傷害主要是刃口,受力面積很小,施加大的壓力,導致人體無法承受產生破損危及生命。但是對方一旦有了防護,利器接觸不到肉身,傷害微乎其微。

鈍器就不一樣了,採用的是“大力出奇跡”的破壞方式。受力面積相對大,可以造成範圍性的震盪傷害。

這麼說,古代牢獄裡有種殺人方法,把人裹上棉被後用棍棒打死,這樣人不會有表面傷痕,淤青都沒有,但是內臟骨骼都碎了。

這就是鈍器的傷害,一鋼鞭下去,頭盔裡的腦袋就開瓢了。

祝身安體泰福壽安康。


紫雲觀濤


看過馬未都的十八武器,鞭子25斤很輕嗎? 太沉了,馬戰根本輪不動。 事實

情況就是那個沉重正好,往頭上一打,配合力道,敵人絕對死。 書上,啥斧子,錘子,百八十斤的,純屬瞎扯。 拿是能拿起來,掄誰能掄動? 誰要是能掄動,馬戰絕對無敵。 掄一下,馬都得死!


王蒹葭


25斤很輕?你去工地上找跟一米的鋼筋,不說22 25的,就12 18的當木棍一樣掄兩下試試?你能跟用劍一樣握一頭平舉手不抖就算你贏,找不著鋼筋你可以試試健身房裡五公斤的啞鈴,試試揮拳,不說勾拳擺拳你就試試直拳看你能收回來不能,不說鋼筋敲你身上,找個力氣大點的拿跟木棍敲你一下看你受的了不。何況是打仗不是倆人打架鬥毆,掄兩下氣喘吁吁胳膊都抬不起來了能上陣殺敵?


白丁草堂堂主


可能提問的朋友演義看多了,25斤重量是差不多的,實際中可能會更輕。吳三桂為明末悍將,現昆明有他的長柄大刀,24斤!動輒八十二,一百零八斤那些是小說誇張演繹。試想十幾斤的一鞭下去就能將穿著鎧甲的敵人打死,他又何必要將鞭造成五六十斤的?況且重量大了嚴重影響揮舞速度,對體力和馬匹耐力也是嚴重考驗,在可能的情況下肯定是越輕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