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虛與謙卑

謙虛與謙卑

在中國這樣一個禮儀之邦,謙虛是一件很圈粉的事情。

有一期《魯豫有約》。魯豫對嘉賓黃渤說,“大家都知道,你作為一個歌星……”黃渤立刻把話接過來:“歌手。”

有一期《非誠勿擾》。男選手對樂嘉說:“樂老師很懂越劇。”樂嘉笑著回答:“聽過幾句。”

有個朋友喜好收藏球鞋:AJ Shine 、Air Jordan 8 、Reebok Pump fury ……滿滿當當一櫃子。當來了新朋友,介紹自己時,他只是靦腆地說,“半個鞋迷”。

短短的一句話,或者小小的一個動作,大大增加了你對他的好感。這樣的舉動言辭,往往被看作是高情商的表現,讓人覺得有禮貌、知深淺、會做人、拎得清。於是乎,“路人轉粉”。

謙虛不僅僅是花花架子、表面功夫,即使站在功利務實的角度,謙虛也是一項優秀的品質。

我們說,“三人行必有我師”;我們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光靠自己的教訓,那成長太慢了;自己摔跟頭才能進步,那臉都得磕腫了。

我們要善於借鑑別人的經驗,珠玉在前,更是要多多偷師,多多學習。見賢思齊,見不賢而自省,這才是一個成熟的人應該有的態度。

我們要向一切優秀的人學習。即使是對手,我們也要放下情緒,虛心以待。

比如,某些國家,我也不喜歡,但這個國家總有過人之處,或多或少。傲慢自負不會讓我們變得更好——不去學習,它不會損失什麼,吃虧的還是自己。

更重要的是,謙虛讓你心懷敬畏。

只有心懷敬畏,你才會真正明白:之前的成功,一部分是因為能力和努力,更大一部分是因為“老天賞你飯吃”。

你買對了房子,買對了股票,當然和你的眼光能力有關係,但更為重要的是,你踩對了大趨勢。

上帝欲使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當你堅信“人定勝天”,當你嚷嚷著要“勝天半子”,當你目空一切無所顧忌,你離毀滅就不太遠了。

謙虛是好事,但謙卑會傷害到你。

看《非你莫屬》。有個求職者剛一上臺,就給張紹剛鞠了個深深的九十度的躬。

顯然這不是個自信的舉動。這樣的細節,當然不會被嚴苛的張紹剛老師放過——甚至,這個細節已經成為先入為主的印象。果然,求職者被張老師無情地蹂躪了。最後,緊張壓力之下,表現慘不忍睹。

不瞭解這位求職者的基本面,可能他真的很有才華,但這個不太自信的舉動,確實成了一個沮喪夜晚的起點。

我寫過許多篇求職類的文章,我在工作後也常常面試新人。對於即將參加面試的學生朋友,我的頭號建議是:不要緊張。專業能力很重要,但氣質談吐也很重要。不要唯唯諾諾的,表現的更自信點。

少說些“我覺得”、“我認為”、“可能是”——如果它們是你的口頭禪,你很可能就和自信無緣了。

有個做投資的朋友,他每天很忙,要看很多案子。為了降低篩選成本,他有自己的一整套方法論。

其中的一條是,“太客氣的不投”:一問十答,點頭哈腰,擁有的只是服務型氣場,這樣的創業者,產品再好,也不敢投。

你很難想象,他能夠披荊斬棘,排除萬難,從殘酷的市場競爭中殺出一條血路;你很難想象,他能做出 iPhone 這樣的產品,把企業帶到百億估值。

這是個世俗功利的世界,這裡永遠少不了欺軟怕硬的人:他們見人下菜碟;他們像是若無其事地踩到你的紅線;他們看到你口風很軟,就騎在了你的頭上。

如果你做過銷售,你就會知道,姿態太低,會弄得自己非常被動:初次拜訪,對方靠著老闆椅,直接把雙腳撂在了桌上;談點位談合同,條件苛刻,寸土寸血;項目做完了,連尾款都不好收。

混跡職場,你不能奢求每個人都很 nice。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不是每個人都是溫良恭儉讓。禮貌是應該的,但不必謙卑。

如果你太客氣禮貌,太唯唯諾諾,對方反而覺得你好糊弄,反而把你的事情不上心。最後事情弄砸了,背鍋的還是你自己。

其實我懂你的意思:你是個好人,你想做好這件事,你在釋放善意……但結果呢?偏偏是適得其反。

保持謙虛是對的,但過度謙卑會傷害到你——這會讓對方輕視你,你會被理解成“怯懦”、“沒見過世面”或“沒有實力”。面試如此,工作如此,生意亦如此。

富貴養氣場,一個人的舉止談吐,決定了他的底氣,也決定了別人對他的印象。

當你見到一名業界大拿,當你進入一個完全陌生的場合,你都要告訴自己,“不要怯,不要怵,不要慫”;你要告訴自己,“no bid deal”;你要讓自己的舉手投足,大方自然,遠離謙卑。

當然,比表面呈現更重要的,是內心的流露:你的內心不能謙卑,你的內心不能慫。

工作這麼多年,見了一些事,也漸漸明白些道理。見過一些掙大錢的人,他們發達之路各不相同。

有的在社會上打滾多年,老奸巨猾,油鹽不進;有的行動力超強,說幹就幹,矇眼狂奔;有的眼光毒辣,幹成了一票就退休了……各種情況都有,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不慫。他們性格上沒慫的。

內心卑微,怕這怕那?這樣怎麼配得上成功。

謙虛與謙卑

正確的姿勢是什麼?不卑不亢。

來,閉上眼睛,問一問自己:當你面對的,是不善言辭、性格樸素的保潔大姐,或者是直線思維、執著較真的 IT 碼農,或者是坐擁八套房產的拆遷土豪,或者是錙銖必較、精打細算的財務總監,再或者是年產值數十億的企業老總……你能否做到同一種氣場:不卑不亢,寵辱不驚?

不卑不亢永遠是一個知易行難的詞彙,但它值得你身體力行、持續修煉。

一個人如果理性進取,會明白“人外有人,山外有山”。珠玉在前,要多多學習,多多偷師。

一個人如果確實有貨,會從心底表現出不容質疑的自信。這種自信會形成感染力,讓對方願意跟你合作,讓粉絲願意追隨你。

成熟的個體,不會居高臨下,也不會卑躬屈膝。

同樣,這也是對待生活和人生的態度。

爺爺在世時,常說的一句話,“失意時,高看自己一點,你沒有那麼差;得意時,低看自己一點,你也沒有那麼好”——十年過去了,當我成家立業,當我為人父母,再回過頭看這句話,都是滿滿的人生智慧。

謙虛與謙卑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