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的攻守道

美團的攻守道

2017年9月28日美團CEO王興在母校清華大學做了一場演講,在這次演講中他說盡管騰訊、阿里已經足夠成功,但是論市值來說依然小於美國的同類公司Facebook和amazon。對於美團來講,美國沒有自己的單一對標企業,而且美團的體量也遠遠超過美國的同類公司。“美團點評不但是中國最大的服務業互聯網平臺,而且也是全世界最大的服務業互聯網平臺。”他認為服務業這塊蛋糕足夠大,美團是最有潛力做到世界第一的中國企業。

美團的攻守道

想法是好的,說不定也是正確的,道路毫無疑是艱辛的。由於美團做的是餐飲,阿里是做零售的,所以剛開始兩家關係走得近也是正常。2010年成立後阿里對美團先後有過多次投資,但是最終由於在支付上存在著分歧,美團與大眾點評合併之後阿里轉而支持美團點評的對手餓了麼,2017年5月份阿里斥資10億美元入股餓了麼,並且主導餓了麼收購百度外賣,同時還成立了自己的本地服務平臺——口碑,並且出售自己手裡的美團股份,將美團推到了自己老對手騰訊陣營中。至此行業也形成了美團與餓了麼雙雄並立的局面,同時還有背靠阿里爸爸不差錢來攪局的口碑。

正如看到了服務業這塊大蛋糕一樣,在互聯網金融風生水起的年代,再加上前有淘寶的成功以及美團平臺巨大的流量以及交易需求,王興也有自己獨立做支付的打算。但這與阿里投資美團的目的存在著很大的衝突,前者是想將美團變成其生態體系下的一個環節,成為旗下重要的流量、場景、支付入口。也或許是這大大的打擊了王興,導致了他最終與阿里的分道揚鑣。但不幸的是美團的支付夢一直都沒有什麼很大的進展,早在2016年9月,美團就高調宣佈已完成對第三方支付公司“錢袋寶”的全資收購,正式進軍支付領域,想一舉擺脫微信、支付寶的束縛,但由於微信支付和支付寶的市場份額太大,美團支付獨立不到百日,又不得不迴歸微信支付。

創業者的理想誰都有,難的大約在妥協。這似乎也是告訴王興,並不是什麼事都是自己能夠完成的,美團的邊界也不是像他自己所說的那樣“無界”。

如時下正備受資本追捧的共享單車一樣,看似是ofo與摩拜之間的競爭,實際上是背後阿里與騰訊的競爭。儘管ofo投資人朱嘯虎多次公開發聲說兩家之後合併才能盈利,馬化騰也說阿里已經將共享單車鎖死為自己的支付工具,但是阿里絲毫不為所動,依然堅持要在共享單車上與騰訊拉開架勢幹上一仗。與一邊投資ofo一邊扶持哈羅單車一樣,阿里在生活服務領域採用的是同樣的策略,一邊投資餓了麼,一邊扶持自己的線上生活服務平臺。相關數據顯示,外賣平臺的用戶數據增長已經出現放緩的趨勢,故而對於美團、餓了麼來講,下一步不僅要搶佔所剩無幾的用戶資源,同時還要想辦法留住原有用戶,增強用戶粘性,當然補貼是一種較為直接有效的方式,但是對雙方來說似乎都是不可持久的。當然隨著用戶需求的轉變,兩家也必然要更為注重對入駐商家的管理,通過對商家賦能等方式來提高用戶體驗,增強用戶粘性。不僅如此,雙方現在似乎都開始向生態鏈的上下游發展,儘可能向縱深挖掘用戶需求。現在看來美團想在本地生活服務領域一家獨大在短時間內是基本無望的,除非是現在來看根本不可能的合併。

陸奇執掌百度之後,對之前百度內部定位不清楚的部門採取了一系列的大刀闊斧的整頓,劃清了“主航道”與“護城河。”而王興卻認為“萬物其實是沒有簡單的邊界的,所以我不認為要給自己(美團)設限,只要核心是清晰的。”美團核心很清楚,但是短期內這核心並不會有什麼大的變化,所以美團的對外擴張也就是順理成章:2017年2月,美團打車上線;4月榛果民宿上線;7月,線下實體店掌魚生鮮開業;8月15日,美團進軍共享充電寶……而現如今的結果是美團於11月宣佈撤出共享充電寶,美團打車在北京被約談。

美團的攻守道

儘管美團已經在多個領域有所佈局,但是短期之內也很難有什麼實質性的突破,因為在幾乎美團所涉及的任何業務領域裡都有很強大的玩家,他們要麼比美團更早進入市場,要麼是實力比美團更強大,別說是美團這種四面出擊的方式,即便是在某一個領域想要有所突破都有相當的難度。從現在的態勢看,美團選擇的突破點大概是在共享出行,儘管在北京被約談,但是美團的打車在上海、南京已經取得了相關運營牌照,並且計劃在全國七個城市進行試點推廣。

國內共享出行目前的龍頭是滴滴,其餘玩家還有易到、神州等競爭者,美團的半路殺入想要開拓市場必然是要開啟新一輪的補貼,從美團打車在南京的變現已經能夠看出端倪。據相關報道稱,美團的打車不僅對司機補貼高過滴滴,而平臺抽成也比滴滴要低很多,根據獵豹數據統計,去年12月下旬,美團打車司機端日活滲透率從0.0008%左右快速增長至0.0015%,短短几天之內增長接近翻倍。儘管效果很喜人,但卻依然是依靠補貼來換取市場的通行做法,而這又是滴滴等成熟玩家曾經走過的套路,從本質上來講這種短期成果對滴滴來說並不是什麼重大的壞消息,因為美團是否能夠承擔得起開啟新一輪打車領域的價格戰的後果現在仍是不明確的。“在競爭對手裡,美團肯定不是最弱的,但也未必是最強的,”程維這樣說,為了表明態度滴滴還關閉了與美團之間的合作接口。程維還表示自己不回假惺惺的在別人的打上門來時還與別人合作,“爾要戰,便戰。”這大約是他的態度了。

對於用戶來說,毫無疑問吃喝玩樂與出行之間有著天然的聯繫,也正如王興所說的大約有30%左右的用戶是打車去吃飯,所以美團用戶中有很大一部分有之間有著出行需求,所以美團要進入出行領域;反過來看,滴滴切入美團的後院也是理所當然,不僅是因為兩者用戶之間存在著大量的重疊,同時還有外賣業務與打車業務都有著基於位置服務的成分,業務切入會有一定的優勢。也就是說盡管短期看美團打車對滴滴的影響並不大,但是基於自身龐大用戶群,在未來似乎依然要比單純的出行平臺有一定的優勢,這或許也是市場不斷傳出滴滴也要切入美團餐飲娛樂服務等本地服務的原因。在2015年底,滴滴就已經戰略入股餓了麼,不僅如此,Uber在美國市場的表現也為滴滴樹立了範本,其推出的Uber Eats在美國所有外賣平臺中排名第一。所以當有人問及滴滴是否會進入外賣市場時,程維給出的回答則是“一切皆有可能。”

據王興自己說,他跟程維提起過要進入打車市場,是要“試一試,”但是這試一試中包含著美團多大的決心大概只有王興自己心裡知道了。但是,不給自己設限的美團如果對任何領域都抱著“試一試”的態度那麼幾乎可以肯定最終他什麼都不可能做成,因為幾乎所有美團可能進入的領域都有眾多的玩家,想要在其中站穩腳跟必然是要下一番大氣力的。對於這一點,美團心裡比誰都清楚,所以美團必然要在所有的試一試中選擇一點作為突破口,現在來看這一點似乎是共享出行。至於最後的結果,誰也說不準。

美團的攻守道

對內美團要阻擊餓了麼以及口碑,對外又想要向打車等領域擴張,在這一攻一守之間的是任何公司都繞不過去的融資。儘管已經沒有人能夠數的清美團已經進行過多少次的融資了,但是對美團來說似乎依然沒有上市的打算,美團最近的一次融資是在2017年的10月份,融資金額是40億美元,騰訊領投。此次融資主要是加大在人工作智能以及物流配送方面的投入,儘管此前美團發佈財報顯示其下屬七個業務板塊除了配送之外都已盈利,但是美團依然沒有走出依靠補貼來搶佔市場的關口,所以對美團來講所有的盈利都是不長久的,說服力也不強。在外賣等本地服務市場上,除了有與其在補貼與市場上競爭市場份額的餓了麼,同樣還有模式與其不太一致、依靠用戶沉澱以及大數據的口碑,這也就預示著美團不僅要燒錢與餓了麼競爭市場,還要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領域加大投入以對抗背靠阿里的口碑。所以融資依然是美團無法繞開的,再加上坊間流傳但是被美團否認的“對賭協議,”美團的融資之路未來註定不會平坦,前行之路亦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