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論》二十一:物價論,貨幣聯繫現在與未來,物價長期總是上漲

《通論》二十一:物價論,貨幣聯繫現在與未來,物價長期總是上漲

讀經濟書,論統計數,一家之言,貽笑大方。

經濟學研究的分類

一面是關於一個工廠或一個產業的理論,研究如何把特定的資源分配與各種用途,其回報如何;

一面是適用於社會全體的產量論就就業論。

一面是靜態均衡論;

一面是移動均衡論。貨幣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貨幣是現在與未來的聯繫紐帶。

《通論》二十一:物價論,貨幣聯繫現在與未來,物價長期總是上漲

經濟學研究的分類

物價的決定因素

單一的產業或者全部工業,一般物價水準一部分取決於各生產要素邊際成本的價格,一部分取決於生產規模。

更重要的是,需求改變對於成本與產量兩者之間的影響。

貨幣對物價的影響

貨幣數量變化對物價水平的影響,一是對工資單位的影響;一是對就業量的影響。

有失業存在時,就業量隨貨幣數量作同比例改變;充分就業一經達到後,物價隨貨幣數量作相同比例改變。

貨幣數量改變的影響因素

1、貨幣數量改變對於有效需求的主要影響是由貨幣數量可以左右利率這一點產生的。靈活偏好、資本邊際效率和投資乘數。

2、報酬遞減與報酬不變的區別。

3、供給彈性可能不完全。

4、在達到充分就業之前,工資單位即有上漲的態勢。

5、假定邊際成本中各生產要素報酬以同一比例改變。

《通論》二十一:物價論,貨幣聯繫現在與未來,物價長期總是上漲

長期來看,物價總是向上。

通貨膨脹

真正的通貨膨脹,當有效需求再增加時,已無法取到增加產量的作用,僅使成本單位隨有效需求作同比例上漲。

通貨膨脹之前,貨幣數量每增加一次,有效需求尚能增加,一部分在於提高成本單位,一部分在於增加產量。

貨幣數量與物價的長期影響

利率變動的淨結果在於確立一平均值,以適合國民所得與貨幣數量之間的穩定比數,這個比數基於群眾的心理預期。

趨勢向上,比數向下時遇到的阻力較小。

長期來看,物價總是向上,因為貨幣充裕時,工資單位上漲,而貨幣稀少時,總有辦法增加貨幣數量。

國民所得與貨幣數量的關係定於靈活偏好,而物價穩定與否,須看工資單位的上漲比生效效率的增加,誰快誰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