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史上爲什麼總說「佛教中國化」?有什麼根據嗎?

我家在東北嘎啦


如果不是特別說明,對於中國人而言,我們都很難意識到,像基督教一樣,佛教本是個外來宗教了。它與中華文化及中國人全然相應。

(圖:上海繁華街區中安然佇立的靜安寺)

我們從小入寺燒香拜佛,並不會覺得是在拜印度人;我們熱情地參觀洛陽的龍門石窟和大同的雲岡石窟,大概也難以想到這些巍巍峨峨的佛像,連同“人”、觀念和技術都來自“遙遠的西方”。 可以說,佛教作為外來宗教,早已徹底在中國大地上生根,偉大的宗教融進了偉大的肌體,在因緣合力中和華夏文明固有的人生與藝術層面、思想與信仰世界打成一片,民族化、本土化、中國化,成為中華文明所化有的精神生活,在無常浮世中,顯出一派風日灑然與風流獨絕的風光。

為什麼會如此,我淺薄的看法,核心在於佛教本身就是普適性的,它不曾想過只侷限在印度一隅,也從來沒追求成為一種理論,它的眼光在於全天下,在於全人類,它宗旨和目的,在於救世,在於拯渡,所以無論在哪裡,它總能善巧適變 ,成為和彼時彼地契合的佛教形式。

而佛教本身的核心,在於佛、法、僧三寶。佛法僧三寶是佛教得以建立成為既成宗教的核心與根本,它們分別對應著信仰、思想、制度三大層面。所以,要討論“佛教中國化”的依據和表現,從這三者張望,顯然是最重要也最討巧的視角。


一,“佛”:主要供奉對象的中國式演變


印度原始佛教中,它的供奉對象,是以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佛為教祖、眾多佛菩薩拱衛的一個信奉體系。

(圖:湖北武漢歸元寺中的五百羅漢。“數羅漢算命”幾乎是武漢人都玩過、而外地遊客必玩的遊戲)

佛教入傳中國後,通過漢譯佛經、蓋寺建廟、講經傳道等形式,日益和中國傳統文化、民間風俗、宗教規則等融合,連它固有的供奉對象體系也日漸中國特色了,最大的表現,當然在於形成中國式的由佛本尊為主體、四大菩薩為主幹、還有羅漢、各種善神為護衛的供奉體系。

所以,無需舉大多例子,單單說我們進入大陸寺廟,就會發現裡面所供奉的和印度本土、南傳、日本、藏傳等寺廟的供奉多有不同。漢傳佛寺,凡規整的,多供奉釋迦牟尼佛、大迦葉與阿難兩大弟子、三世佛、四大金剛、西方三聖、華嚴三聖、五方五佛等,這是和印度佛教本來的供奉體系差異很大的。

一般而言,漢傳佛教寺廟中還有十八羅漢、護法韋馱,還有關公作為伽藍神,這些都是古印度和別國的佛教寺廟所沒有的。我見過很多鄉村佛寺,甚至連土地神、財神爺、太上老君什麼都應有盡有,簡直讓人疑惑這是否是世界宗教博覽會呢。

這些,完全是中國信眾對佛教的理解方式,不拘泥,生活化,實用主義局先。


二,“法”:經律論中的中國思想滲透


在印度等原始佛教中,對經律論的界定是非常嚴格的。簡單地說,就是信眾所學習的“經書”、“經論”、“戒律”,必須是以佛說為根本,其餘都不能“登堂入室”。

圖:江西雲居山真如禪寺僧眾的“出坡”勞作——這種自給自足的傳統是別國佛教所未有的)

而到了中國,所謂“佛法”,廣義上實質也包含了歷代佛教學者、“祖師大德”所寫的佛學著作,包括像隋唐之際天台智者大師、禪宗慧能大師所傳述的的言行錄、演繹發揮,都算是”佛法”,甚至是可以與“佛說”等齊的“經”。如此,在符合“三法印”前提下,“佛法”的法門被無限擴發了,“佛法”本身也真正的不拘一格了。

而且,印度佛經在中國傳播過程中,因為是梵文,必須翻譯成漢語。而這種翻譯,必然不得不借用中國固有的文字表述、思想概念來表達佛教意義,也因此,使得每一本漢語佛經,都不可避免地滲透著帶有中國文化氣息的與時代特色的理解。

比如,“道”、“理”、“心”、“性”等佛教核心關鍵詞,本就是中國文化特色感極強的詞彙,被佛教帶著中國化理解方式運用在了它的基本教義之中;在比如,我們看三國時譯出的《無量壽經》,裡面充斥著大量的諸如“忠”、“孝”、“禮”、“義”、“信”等儒家詞彙和概念,而當時乃至後世的中國人讀去,是如此的親切好理解,完全不會覺得是在讀“外國書”,原因就在於它不僅詞彙,其實連同思維表達都中國化了。

(圖:各地寺廟都在開辦的禪文化夏令營活動,以免費與義務的方式接引年輕一代親近傳統與佛教文化)

隋唐之際,中國化的各宗各派開始林立,開花散葉,並站穩腳跟,這更是標誌著佛教中國化的基本完成。


三,“僧”:僧團、叢林、規章的中國化建制


佛與法是佛教內在的、理論的、思想層面上的表現,而僧團、叢林、規章等則是佛教在世間得以存續、發展的外部保障。

按印度原始佛教,僧人是靠乞食為生的,按照戒律他們不會參與勞作,也並不熱衷於建寺蓋廟經營土地等,他們的聚集也多是一種互助型群居,沒有形成規矩森嚴的叢林制度。

佛教入中國後,特別是唐代禪宗創立之後,以百丈懷海禪師等人制定前所未有的清規制度為標誌,中國佛教正式確立了最具有中國特色的叢林制度,形成了獨具一格的修行與生活一體化的求道方式,並且有意識地將寺廟開闢而為新型的傳法中心,展開了與前不同的運營模式,它的管理方式、修習方式、日常活動等甚至都是與傳統佛教戒律相沖突的——比如親自耕種、出租土地、乃至大開錢莊等,但是這些僧團、僧制、戒律的改良,完全是為了適應中國社會環境和文化要求而對機隨處的。

(圖:四川成都文殊院內的茶館,在此喝茶,早已成為成都人的一種生活方式)

可以說,正是機制上的這些改良,遂成歷史上的“機”,使得佛教由外來宗教的被動而轉為復通為一的文化主軸,與秩序的自覺,並從此開出了新運,徹底地“征服中國”,無論精神還是形式方面,猶如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一般的自然妥帖。

2018,7,21,午間,閒敲於成都文殊院露天茶館


劉愚愚


佛教中國化當讓有很多依據,最典型的就是確立和尚不吃肉的傳統就是從梁武帝時期確立的,以前從外國傳來的佛教和尚都是可以吃肉的。

還有就是中國佛教的各個宗派,諸如天台宗,華嚴宗,禪宗等等,都是佛教中國化的體現,尤其是禪宗的興起,完全就是把中國文化與佛教教義結合的完美典範。

當然最明顯的就是觀世音菩薩由男人變成了女人,觀世音菩薩原來的時候是個男人,這一點恐怕是很多人沒有想到的吧。


昭烈名臣


因為佛教已經傳入中國兩千多年經歷過各個朝代皇帝的推崇所以漢傳佛教已經是融合和承載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同時佛教的傳入也豐富了中國傳統文化,無論是藝術美術雕塑建築戲曲音樂舞蹈習俗等方方面面無不或多或少被佛教影響,所以可以說佛教沒有傳入中國以前是純粹的中國文化佛教傳入中國兩千多年以來中國文已經豐富多彩和佛教中國化同時中國佛教化了。這就是我豐富了你你容納了我的彼此互惠融合的關係。也可以算是定數和緣分如果不是兩千多年前的東漢皇帝夜夢金人請佛入漢可能中國文化也不會有今天的異彩紛呈豐富多彩同時也就不會產生漢傳佛教這樣的博大精深高深莫測的佛教哲學體系,所以佛教適合中國中國也離不開佛教這就是佛教中國化的體現。


鑫無掛礙萬般自在


佛教是打著中國化的旗號把中國佛教化!

中國文化成佛教文化、

見道教神仙厲害就加個佛名鼓吹其成佛

偷道教法術經書鼓吹佛法無邊、出內部讀物惡毒攻擊抺黑道教

中國每個姓氏都有道教神仙、每個道教神仙都是中國人祖宗!

認賊作父悖祖宗還自稱正教?佛教無恥獨步天下


玄壇附體奉天討賊2


首先說佛教:佛法是入境隨俗的,這方面佛經裡描述。也就是告訴我們,佛法,傳到那國家,地區。都要尊守這個國家的法律,正策,民聞風俗。因為,佛法是不分國家,區域的。佛在經經裡告訴弟子及信眾,佛法是入境隨俗。那麼當然,佛法傳入中國,當然要複合中國人的"國家正策,法規,民間習俗。這就佛法中國的根本所在。當然就中國化了。真正懂"佛學”的人,這不難理解。阿彌陀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