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醫生最需要的6類培訓!

分級診療的關鍵在於強基層,提高基層醫生的醫療技術水平和服務能力,這已經逐漸成為行業共識。基層醫療機構中從業人數眾多,遍佈全國各地。基層醫生(尤其鄉村醫生)雖然扮演特殊而重要的角色,他們長期漂泊在“山水間”,有繁瑣的基層工作,但缺少學習機會,醫療技術水平參差不齊。在這種現狀下,越是基層的醫生越需要培訓與提高,加強基層醫生培訓是必行之事。

所以,近年各地有關機構、各衛生部門,給基層醫生開展的培訓比之以往,都是多了不少。作用多少是有的,但也存在不少現象,讓培訓達不到預計的效果,甚至惹來不少怨言。

現象一:培訓課程設置不合理,缺乏針對性:過分講解高精尖儀器的使用、手術治療、價格昂貴新特藥的應用等,都是不適合基層醫療的。聽完課用不上,離基層的臨床實踐太遠。

現象二:市縣鄉組織的各種學習培訓,每季度數次不等,但基本都是公共衛生、家庭醫生簽約的內容,診療業務能力培訓少之又少。不是否認公衛和家醫類培訓的作用,只是筆者以為不宜太過頻繁,既會讓參與者感到疲倦,聽不進去,起不到效用,又浪費了時間。

現象三:有些培訓收費名目繁多,搭車收費現象等使得基層醫生不願意參加培訓。

現象四:“不是不想出去,是真出不去”。開業行醫和停業學習之間存在著矛盾,有些是因為診所或衛生室只有自己一個人,要走了也就意味著要歇業;有些是因為工作的單位醫生人手缺乏,哪怕只出去一個人,整個醫療機構的工作基本就要癱瘓了。

現象五:學習經費問題。有些醫生很想外出參加培訓,但又確實因為經濟問題而為難,不得不放棄。

以上五類,都是當下基層醫生培訓中存在的現象問題。種種現象不代表說基層醫生懶惰不願意學習,沒有主動性,在競爭激烈的今天,相信大部分基層醫生都是渴望學習,渴望提升自己的。而要讓基層醫生對培訓感興趣,筆者以為最主要的一點在於培訓的內容是否切合基層醫生的需求,要能夠“投其所好”。

基層醫生最需要的6類培訓!

診所可能並不需要特別厲害的醫生,他們只要能很好地處理普通病、常見病、慢性病即可,所以培訓內容應該緊貼基層醫生的期望,注重培訓內容的實用性、實踐性和可操作性,讓基層醫生學習各種有實用價值的醫療技能。基層醫生更需要“接地氣、講乾貨、說人話”的培訓。筆者在和基層同仁交流的過程中,發現這幾類培訓更對基層醫生的“胃口”,是需求更多的。

1、特色專科培訓

在基層,類似兒科、皮膚科、婦科、疼痛科等專科類的診所,技術好口碑好的話,無疑是很受基層百姓歡迎的。現在也越來越多基層醫生,開始以“特色發展”為經營理念,也想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或者擅長的科室領域進行專攻,這方面的培訓毋庸置疑是有需求的。

2、全科醫生培訓

大醫院人滿為患,“看病難”仍是老生常談。逐漸被重視起來的“全科醫生”,或許能改變這一現狀。2018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改革完善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的意見》,提出全科醫生培養的工作目標,建立健全適應行業特點的全科醫生培養制度,全面提高全科醫生職業吸引力,加強貧困地區全科醫生隊伍建設。此後,廣東、安徽、貴州、寧夏等地已相繼推出改革完善全科醫生培養和使用激勵機制,不少地區鄉鎮衛生院招聘特崗全科醫生,入編待遇好。基層醫生想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全科醫師,需要對各科的常見病了如指掌。全科醫師可以說是醫學領域的“雜家”,內、外、婦、兒、神經等學科門門都要精通,培訓自然必不可少。

3、醫考應試培訓

這個就不用說了。不管是考執業醫師,還是執業助理醫師,還是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報考了的醫生朋友,肯定是費了一番心血想通關的。除自主學習、看書做題以外,如有合適的醫考應試培訓,自己需要且又能提升自己的考試水平,何樂不為。

4、特色中醫藥適宜技術培訓

在限輸限抗越來越嚴格的當下,基層醫療機構要有更多的發展可能,中醫藥適宜技術不失為一種有效途徑。針灸推拿、霧化貼敷等,在基層使用越來越頻繁,也越來越多基層醫生想學習這方面的技術。

5、診所經營管理培訓

隨著政策的進一步放開,支持社會辦醫成為大勢所趨:各地蔚然成風的醫生集團、多點執業的逐漸鬆綁、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個人診所……無不在感召著那些蠢蠢欲動的心。然而面對現實:團隊招募、場地選址、手續審批、診所管理、品牌建設、服務升級、獲客等諸多挑戰,很多人望而卻步。新開設一個診所要怎麼做?建設起來後,又該如何進行持續性、上升性的發展?如何減少行醫風險,應對醫療事故?個體診所老闆,多學習多掌握這些問題的解決辦法,是有益無害的。

6、日常業務技能培訓

加強醫務人員日常業務技能的學習,如一些與日常工作有關的內容,春季,可以考一些與心腦血管疾病有關的診斷、治療、搶救、後勤保障、康復訓練等;夏季可以考核一些夏季傳染病的診斷治療、疫情上報、流調、傳播途徑阻斷、後勤保障等方面的內容;秋季,考一些消化系統疾病的診斷治療、預防、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知識;冬季多考一些神經系統方面的疾病的診療。再比如,舌診聽診技巧的專業培訓等等。

不得不說,基層醫生要培訓學習的東西,很多。在推行分級診療建設(雙向轉診、急慢分治)的情況下,建立適合基層醫療的系統培訓迫在眉睫。醫療水平的提高,是一個漫長的、循序漸進的、堅持不懈的過程,也是一個各種因素參雜的複雜過程,這就要求在高度重視的同時,還要有發展的觀點,追求長遠效應,將基層醫生培訓觀念深深地種植在腦海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