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就可殲滅一個國家的海軍艦隊,它的強大超乎你的想像

作為當年的超級大國之一,蘇聯的紅色帝國曾威風八面,氣蓋雲天,以絕對強悍的軍事實力震懾群雄,巔峰時期的蘇軍整體戰力與美軍旗鼓相當,在各個領域敢於跟美國硬碰硬。

一艘就可殲滅一個國家的海軍艦隊,它的強大超乎你的想象

蘇聯海軍作為前蘇聯三維立體打擊力量的重要一環,其巔峰時期甚至動搖了美國海軍全球霸主地位。尤其是水下力量,300多艘核常兼備的深海潛艇對美國潛艇形成狼群包圍之勢,給美國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美國海軍甚至曾一度出現"恐蘇"症。

蘇聯水下力量強悍,但也不代表就完全忽略水面力量的發展,其中一些水面艦艇也擁有著不容小覷的實力,就比如蘇聯海軍曾經的巔峰之作——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

一艘就可殲滅一個國家的海軍艦隊,它的強大超乎你的想象

基洛夫級巡洋艦,是前蘇聯/俄羅斯海軍的大型核動力導彈巡洋艦,研製於上世界七十年代,前後共建造了四艘(蘇聯建造三艘,俄羅斯建造一艘),是當今世界上建造的最大的巡洋艦,艦滿載排水量超過2.5萬噸,僅次於,艦上裝載超過400枚導彈,因此有""的稱號,是世界上唯一排水量超過兩萬噸及使用的現役。

一艘就可殲滅一個國家的海軍艦隊,它的強大超乎你的想象

想到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人們腦中首先閃現的就是其巨大的身軀,粗悍的外表以及超強的火力打擊能力,它將蘇聯武器,傻、大、黑、粗的特點完美融於一身,詮釋的淋漓盡致。

蘇聯為什麼要將巡洋艦建造的如此之大呢?

冷戰時期,美蘇兩國為在軍事上能壓過對方一頭,研製的武器不惜向極端化發展,主要是兩個極端,體積大,火力強。在這種極端武器研發理念的牽引下,兩國武器越造體積越大,越造火力越強,以致最後發展到超級武器的地步。美國的尼米茲超級核動力航母也是在這種理念的逼迫下誕生的。

除此之外,蘇聯本身的經濟實力也是促使其發展這型巡洋艦的主要因素之一。

如果說,蘇聯在軍事上還可以與美國一爭雌雄,那經濟上則完全不是對手,甚至可以說差著十萬八千里。我們都知道,蘇聯之所以解體,經濟體系的崩潰是主要原因,而壓垮蘇聯經濟體系的最後一根稻草便是龐大的軍事開銷。當年蘇聯國民生產總值的近1/3用作軍事,已當時蘇聯的經濟狀況,維持實際軍隊規模的一半都已十分困難,更別說維持全部規模,這根本就違反了常規的經濟發展規律,近而導致社會動盪,不解體才怪。

美國的航母戰鬥群一直是蘇聯的心腹大患,面對著從航母上起飛的戰機群,蘇軍可以說是寢食難安,但手頭拮据的蘇聯又不能像美國那樣維持大型航母戰鬥群的運作,而一般的水面艦艇又對航母威脅不大,因此必須發展一種數量少,威力大的超級武器來對抗美國的航母戰鬥群。

在此窘況之下,蘇聯海軍專家夙興夜寐,終於研製出這款專制航母的殺手鐧,也就是俗稱的"航母殺手"。

一艘就可殲滅一個國家的海軍艦隊,它的強大超乎你的想象

基洛夫級巡洋艦上用於打擊航母的就是一型名為"花崗岩"的重型遠程。該導彈全長10.5米,重量6.98噸,是前蘇聯第三代反艦導彈,採用火箭衝壓發動機推進,由垂直髮射器發射,最大射程為500-550公里,最高飛行速度1.6馬赫,可裝備500kT當量核戰鬥部或750公斤高爆戰鬥部。

"花崗岩"威力巨大,據說一枚便可重創一艘7000噸級戰艦,一枚攜帶核彈頭的"花崗岩"很容易便可撕裂美國的重型航母,即使是使用常規彈頭,艦上20枚導彈齊發,航母即使不沉也得脫層皮。

反潛方面,基洛夫級反潛系統主要由艦載反潛武器系統和艦載直升飛機機載反潛武器系統組成。最外層防禦由卡-27"蝸牛"反潛直升機承擔,攜有搜索雷達、吊放式聲納、聲納浮標以及反潛魚雷和深水炸彈,可有效執行攻潛任務。此外,還有1座10管RBU12000和2座6管RBU1000火箭深彈發射器,主要用於自衛,對付本艦前方較遠距離的潛艇和艦體兩側的來襲魚雷。

一艘就可殲滅一個國家的海軍艦隊,它的強大超乎你的想象

基洛夫級巡洋艦擁有出色的防空能力,其防空系統由近程,中程,遠程三層防禦網組成。其中SA-N-6防空導彈作為第一道防線,SA-N-9防空導彈作為第二道防線,並以SA-N-4作為輔助,是整個艦隊的防空力量以及空襲預警中堅,幾乎承擔著整個艦隊的防空重任。

可以說,憑藉著數量諸多的彈藥儲備以及完善的防空、反艦、反潛、電子巡查警戒等作戰系統,基洛夫級巡洋艦可在不借助其它輔助戰艦支援的情況下單獨作戰,殲滅一個小型國家整支艦隊。

目前唯一一艘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是服役於俄羅斯海軍的"彼得大帝"號,並在俄海軍中擔當主力戰艦,雖服役近20年,且故障重重,俄羅斯仍將其視作本國海軍的驕傲,時不時在北約國家海域進行巡弋,以示震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