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營造」宋朝,元朝古建築遺留之「雲南」篇

雲南篇

雲南元代建築所存不多,但因地處西南邊疆,技法演變較中原的遲緩,所以明代建築亦有宋元遺風(如安寧文廟,楚雄文廟,真慶觀大殿。這幾個貨圖都不好找,本帖以兩文廟代表)。雖然距四川不遠,但云南現存早期木構大多更接近官式做法,頗為規整(沒跟四川學壞啊。。)。風格的話,概括起來就是三個字:“神出簷”!

安寧曹溪寺大殿 (元代)

梁思成先生曾懷疑此殿為南宋作品,後人經研究認為應為元代重建,明代重修。該寺大殿正面“西方三聖”,壁後“華嚴三聖”木雕像,鑑定,乃宋代遺物。據此可以認定,寺始建於宋代大理國時期。每年春秋分時可見“曹溪映月”之景

「天南營造」宋朝,元朝古建築遺留之“雲南”篇

「天南營造」宋朝,元朝古建築遺留之“雲南”篇

「天南營造」宋朝,元朝古建築遺留之“雲南”篇

「天南營造」宋朝,元朝古建築遺留之“雲南”篇

「天南營造」宋朝,元朝古建築遺留之“雲南”篇

殿上簷開小圓窗,估計正對佛容。月光經此正照佛像胸前,即為“曹溪映月”

曹溪寺大殿·完

建水指林寺大殿 (元代元貞年間 公元1295-1297年)

此寺本為一小廟,元代元貞年間(1295-1297),郡人何昌明於此大興土木,請來中原工匠,改建為一殿二塔。現存大殿雖經後世修改,仍保留宋元作風。

「天南營造」宋朝,元朝古建築遺留之“雲南”篇

「天南營造」宋朝,元朝古建築遺留之“雲南”篇

「天南營造」宋朝,元朝古建築遺留之“雲南”篇

前簷最外一排廊柱或為後世所加,兩山及後簷都不用此制。

「天南營造」宋朝,元朝古建築遺留之“雲南”篇

「天南營造」宋朝,元朝古建築遺留之“雲南”篇

出簷雄壯

「天南營造」宋朝,元朝古建築遺留之“雲南”篇

可見鋪作及昂嘴做法

「天南營造」宋朝,元朝古建築遺留之“雲南”篇

建水指林寺大殿。完

安寧文廟大成殿,楚雄文廟大成殿 (明)

安寧州文廟始建於元成宗大德六年(1302年),明宗天曆元年(1329年)毀於兵燹,至元三年(1337年)宣威將軍、中慶路達魯花赤當道閭主持重建,後歷代重修。楚雄文廟今位於雲南省楚雄市中大街鹿城小學內。按史志記載,縣文廟於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遷建於此。這兩座大成殿皆建於元明時期,都被認為能體現元代風格(而且圖片都不好找。。),放在一起發了。

安寧文廟部分

「天南營造」宋朝,元朝古建築遺留之“雲南”篇

「天南營造」宋朝,元朝古建築遺留之“雲南”篇

「天南營造」宋朝,元朝古建築遺留之“雲南”篇

「天南營造」宋朝,元朝古建築遺留之“雲南”篇

「天南營造」宋朝,元朝古建築遺留之“雲南”篇

楚雄文廟部分

「天南營造」宋朝,元朝古建築遺留之“雲南”篇

「天南營造」宋朝,元朝古建築遺留之“雲南”篇

「天南營造」宋朝,元朝古建築遺留之“雲南”篇

兩文廟·完

雲南篇·完:雲南宋元(明)建築在吸取漢地官式做法的同時,也展現了獨特的特色(神升起,神出簷),造形秀麗,裝飾絢爛,獨具風韻。

中國南方現存宋元建築,基本集中在東南沿海和西南腹地;其中沿海地區因歷史上營造技法內外交流相對頻繁,因此在疊梁式大木營造思路上體現出了很高的統一性,樣式演變分佈連續,技法源流波及後世。而西南分佈則以四川為重心,兼以雲南地區;這裡地塊相對獨立,所存建築帶有明顯的地方風格,尤其是四川作為傳統營造中心之一,技法極具特色,其中很多來源甚古的做法已不存於中國其他地區。南方的廣大土地上雖然早期木構所存不多,卻蘊含著巨大的多樣性;累疊式和構架式思路的激烈碰撞,更是催生出了許多精彩的作品。這些是中國建築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華夏文化的珍貴寶藏。

全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