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二百萬本金炒股,是否可以不工作了?

蕾小敗


您好,我是理財在路上,多年來一直專注於理財,在股市中是一名價值投資者。有兩百萬本金炒股,是否可以不工作了?答案是不可以,原因如下:

每年炒股收入是否能覆蓋全家一年開支

如果不工作了,意味著沒有了穩定的收入,如果你的被動收入只有炒股收入,那每年炒股的收益能覆蓋全家一年的開支才行。畢竟生活還是要繼續,這些家庭生活開支包括基本日常生活開支,還有小孩教育費用等等。如果在一線城市,一年家庭開支10萬左右很正常。

200萬本金,如果股息率5%左右,這在A股市場股息率算高的了。一年剛好10萬,與生活開支基本持平。這樣的話財務狀況不是很健康,萬一出現什麼意外,十萬收入根本不夠開支。例如家庭成員生病,這個就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炒股是否能穩定有持續盈利的能力

股市是一個高風險的地方,你是否具有自己完善並且能持續穩定盈利的投資方法。我們都知道股市是一贏二平七虧損,短時間的高收益並不能說明什麼問題。著名投資人李傑先生就曾說:“一個人的真實投資水平,需要經過多個複雜週期才能看清,一時好壞,對於投資這個能做一生的職業來說,不重要。能在各種環境下都能活好才是真牛。”

一個完整的牛熊市轉換在我們大A股可能需要十年左右,所以個人覺得至少得有十年的投資經歷,並且在這十年中都能跑贏大盤,有絕對收益才能全職炒股。不然一兩年的高收益就不工作了,專門炒股風險太大了。

你是否有足夠的耐心和不斷學習的決心來炒股

《一個投資家的20年》作者楊天南先生曾說:“我們百分之八十的時間是不賺錢的,所有盈利來餘下的自百分之二十的時間,那百分之八十的部分是用來忍耐和等待的。”如果遇到類似這幾年跌跌不休的熊市,你是否有足夠的耐心慢慢買入股票,等待不知猴年馬月會來的牛市。

炒股想有不錯的收益,絕對是需要付出巨大的精力來學習,來研究公司,年報等等。如果沒有一顆不斷學習的心,那肯定是不會做得好的。股神巴菲特每天百分之八十的時間都是用來閱讀,更何況是我們一般人。

總之,200萬的本金就想不工作了,風險太大了。首先看你的本金量就不夠大,不夠能讓你無憂無慮全職炒股。其次還要看你炒股的能力,是否能長期穩定盈利。所以最靠譜的還是繼續邊工作,邊學習炒股知識,等有更多的本金,收益率能穩定的時候才不工作。

(圖片來自網絡,文章屬於個人經驗,僅供參考。歡迎在留言區留言交流,更多關於理財知識,歡迎關注我,理財在路上,堅持分享理財路上的點點滴滴。感謝閱讀!)


理財在路上


很多人把炒股理解為很“閒”的事。

彷彿只要買了就坐等收紅利,坐等賺錢一樣。

上班工作都辛苦呀,要是能夠不工作,只炒炒股就好了。

其實炒股真的這麼輕鬆嗎?炒股真的這麼容易嗎?

當你真正投入進去,看著賬戶一天一天縮水的時候,你就會明白。

那種刻骨銘心的痛,說不出口,憋屈壓抑無人可訴。

別人的世界一片光明,自己的世界永遠暗無天日。

這種感覺,或許只有你真正有一天變成職業炒股後會理解。


有200萬本金炒股,不去上班可以,但不工作,你就等著喝西北風吧。

沒有哪個股民敢說自己可以不工作的。

你在股市上付出的時間與努力,可能要遠比其它行業的還要多。

一天14個小時對著電腦找資料,研究K線,品讀經典,這些都是家常便飯。

然而最痛苦的是,你付出了所有,可能依然會一無所獲,卻還要面對鉅虧。


每一次你覺得悟道了,現實面前又會被狠狠打臉。

每一份成功斬獲漲停背後,又深埋著下一次大面的陷阱。

每一個最終走出來的人,都曾九死一生過。


初入股市的人總是會自信的認為自己不是那個失敗者。

即使每次頭破血流了,依然還是覺得自己有朝一日可大功告成。

所以很多人都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絕對不是那個最後接盤的人。

即使做了接盤的人,也相信有一天能回本,並實現股票的逆轉,人生的逆轉。


所以,不工作行嗎? 當然不行。

不上班行嗎? 也不行。

如果只是買大盤股,等分紅,那讓你失望的時間會太多。

當然還是不如好好安心上班,少一些操心。

不然你也會因為賬戶的縮水坐立難安,輾轉反側。


星星股經


看你需要多少錢了,我舉個例子啊,買上貴州茅臺,按照它每年增長的利潤,我且不算他明年的增長,只算它利潤繼續保持不變,分紅就有將近4%,那麼這200萬每年有8萬利潤,這個錢每個月七千多,如果夠花那就可以不工作了,如果不夠的話,那就得想辦法加加本金。


類似這樣的好股票還很多的其實,首先要有業績,如果業績持續緩慢增長的老票就是最穩健的了,市盈率也不會太高,但也不會低了。打新肯定要參與一下,但是能不能打中新股現在不好說,次新股的底部和頂部到底在哪兒也是沒譜兒的,如果說是抄底但是買了半山腰就不好了。


這兩年流行向北上資金學習,買大消費類和醫藥類的,那麼要看看市場上的口碑,消費類這個品牌的知名度會讓人扎堆買,還有大家對它的印象是好是壞,這幾年日化用品國際品牌有點萎縮,反而國產的市佔慢慢回升了,是個好事兒。


這類股給一個清單你挑挑看好了:


福耀玻璃 青島海爾 美的集團 格力電器 上汽集團 萬華化學 中國平安 貴州茅臺 五糧液 洋河股份


最近看上個奧瑞金也還可以,業績穩健給各大飲料食品供應包裝的,反正你慢慢挑,要都不喜歡的話,可以在市場裡找別的,注意一個原則,得有業績,不要帶帽的股,不要有造假或者其他黑歷史的公司,次新的話只能快進快出,儘量謹慎不建議參與。


歡迎關注大貓財經,有關於個股的財報主營業務經營等內容的問題都可以提問召喚,我們有財經編輯覆蓋了化工、環保、傳媒、互聯網、TMT、軍工、汽車、機械設備、新能源、農林牧漁等行業,A股上市公司都可以問。


大貓財經


最近一段時間,這類問題遇到的很多。題主的問題提的還算靠譜點兒。有的問題是1萬元炒股,甚至還有更低的。這裡並沒有瞧不起資金量大小的想法,主要是由於股票投資畢竟是有成本的,而且目前的股價也不是很便宜,如果資金量過少的話,投資的意義並不大。

還有一個更為核心的問題就是,所有想專項投資股票市場的,都不想再出去工作。也就是說,想靠股市來維持自己的生活。如果加上這一條限制條件的話,資金量過少肯定是不行。


那麼我們回到題主的問題。200萬本金炒股,可不可以就不再工作了?肯定回答:可以。但這裡有一個前提條件:你到底會不會炒股?

不工作而專心炒股,做職業的交易者和你擁有的資金量並沒有太大的關係。只不過說,如果你擁有的資金量大,可能你的獲利更豐厚。如果你的資金量偏小,你相對的獲利就會少一些,累積資金的時間週期會長一點。

如果明白了這一點,那麼這個問題就演變成:我到底應不應該專業炒股?這裡說一點自己的心得體會。


第一個心得體會,股票交易不用搞成是專職的。很多人認為,進行股票交易,就要每時每刻都要盯著盤面的變化,生怕漏過市場上的每個機會。每天9點半開盤,到下午3點收盤,一動不動的盯在電腦旁,看著股票漲漲跌跌。其實在股票交易中大可不必,就算是職業的操盤手,也不可能每時每刻都在交易。而我們作為普通散戶,更安全的交易選擇,應該是中長週期的交易。對於這種交易只不過是在一個結構點買入,然後在另一個結構點擇機賣出。這兩個結構點之間的時間週期內只是持股等待。這種情況下是不用每時每刻盯盤的,只不過是每天花一點時間出來複盤而已。從這個角度來說,大可不必專職炒股,在耐心等待股票交易的同時,做一些工作,不僅可以增加收入,也能增加生活情趣,一舉兩得。有這麼一句話:生活不僅有股票,還有詩歌和遠方。

第二個心得體會,就算是你選擇短線交易甚至超短線的日內交易,你需要時刻盯著旁邊的變化,隨時準備交易操作。甚至你的鼠標永遠在確定和撤單之間來回移動。那麼你就要慎重的思考一個問題,你到底有這種技術能力嗎?如果你確實有,而且你有200萬本金,那麼恭喜你,可以專職進行股票交易,去追求你的財富夢想。如果你沒有,那我很抱歉的告訴你,請立馬去找個工作,因為你的200萬本金很快就會賠光。多大的金剛鑽就攬多大的瓷器活,話糙理不糙。

最近點贊很少,希望各位朋友多多動動小手,您的點贊與評論就是最大的理解與支持。


小散李大鵬


好問題!這可能是幾乎所有股民都關心的問題吧。一句話:如果您除了200萬以外,沒有其他的錢的話,即使您已經有了不用付貸款的房子了,也不可以不工作!因為,即使在中國的中小城市,每年也至少得有5萬,才可能過得像個人樣吧。

我之前在答覆《有沒有穩贏不虧的炒股方法?》(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389729738381852930/)中已經提到了,沒有穩贏不虧的炒股方法!從邏輯上就能推理出不可能有的!如果有這麼一個方法的話,要是被大眾都知道的話,那豈不人人炒股都賺錢,怎麼可能?!

有史可鑑,股市中,炒股者70%虧錢,20%持平(持平其實也是虧,浪費了時間),真賺錢的不過10%,也就是說,短線炒股賺錢的比例不超過10%。

在股市中,特別在中國股市中,一般而言,只有買入指數,長期持有,才可能賺錢。可是,買入指數,長期持有,和問題中提到的“炒股”顯然是兩個概念。

大家可能注意到了,最近一條“高盛600名交易員只剩2人?這個"金飯碗”職業正走向死亡……”的消息刷爆朋友圈,其實,電腦程序交易,高頻交易取代交易員從十多年前就開始了,早就不該是什麼新聞了。這兒順便簡單介紹一下吧:

華爾街早在十幾年前開始就開發了電腦程序交易系統,由電腦系統監控證券價格,再按照各種交易模式設計自動進行證券交易。漸漸地這種交易系統發展成了高頻交易系統,在更為複雜的交易模式支撐下,用號稱“超光速”的速度完成交易,還準確無誤。這些系統大大減少了華爾街各個投行的交易成本,使利潤最大化。

相信這些系統在中國股市中也開始應用了。

而對於短線的炒股而言,股市是一個零和市場(去掉交易費的,甚至是個負和市場),即有人賺錢就有人輸錢。而當有錢有勢的大金融機構賺錢時,輸錢的人是誰呢?只能是普通散戶了。也就是說,在當今股市中,短線炒股賺錢的比例可能從10%降低到不超過5%,更是極小概率事件了。

因此,有二百萬本金炒股,是不可以不工作的。如果您想試試看,那我擔保您會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


陳思進


有二百萬本金炒股,可以不工作了?職業股民本身就是一種工作,只是工作的方式比較自由。所以,不管有多少本金炒股,都離不開工作,只是換一種工作方式而已。


有二百萬本金炒股,通過炒股成為自由職業者,賺取和普通工作一樣的收入可能性很大。但是想要實現財務自由,卻只有極少數人可以做到。



實際上,小編身邊就有兩個朋友依靠炒股,取得了比一般工作收入更多的收益。而且他們的本金都在100萬元以下,但前提是有其它的收入來源作為生活開支。在炒股的過程中,這些本金都不需要因為其它方面的原因被挪作他用,所以在資金的運作方面可以選擇優質上市公司的股票進行長線佈局。



如果是用200萬元本金進行短線投機炒作,那麼對於炒作者的短線交易能力要求非常高,而且還要看市場行情有沒有好的短線操作機會,成功的幾率只能說是五五開以下吧。但如果是把200萬元用來選擇優質上市公司的股票進行長線佈局,成功的幾率會更大。


事實上,市場上雖然有許多短線獲利機會,但是真正能夠長期抓住機會獲利的股民很少。而市場上雖然真正的好股票不多,但是對於一些有正確的估值能力和長期持股能力的價值投資者來說,卻是手到擒來,實現財務自由的最佳途徑。


如果簡單地以200萬元每年賺取10%或者是20萬元作為職業股民的賺錢標準,那麼在小編身邊有好幾位朋友辦得到,而且他們中收益率最高的一人達到每年30%左右。就讓小編介紹兩個成功朋友的長期投資賺錢經歷和大家分享吧。



第一個朋友的每年收益率大概在15%左右,用的是分散投資、長期持股的方式。這位朋友大概選擇10只股票作為投資組合,首先確保選擇在好股票的合理偏低價位買入一半倉位,如果買入後股票下跌超過20%加倉買入剩餘倉位,然後耐心等待股票價格上漲到目標價位賣出;或者是當上市公司基本面出現惡化時,斬倉賣出質地變差的股票,重新買入新的好股票。總的來說,在經歷7、8年後,他的賬戶總資產從100萬元增加至最新的300萬元,平均收益率大約16%。



第二個朋友的每年收益率大概是30%左右,經濟學出身,對於投資知識有較好的專業基礎。用的是集中資金持有一兩隻優質股票,用的是在第一次用50%的資金半倉買入,如果股票下跌20%加倉剩餘資金的一半,如果是繼續下跌20%則把剩下的資金全部加倉買入,完成整個長線佈局過程,然後耐心等待股票價格上漲到目標價位賣出,賺取投資收益。

同樣是以上市公司的基本面變化作為買賣標準。只要上市公司基本面不出現惡化就堅持持股至目標價位才獲利賣出。到目前為止,炒股接近6年時間後,他的賬戶總資產從100萬元增加至最新的500萬元,每年平均收益率大約30%。



說來簡單,但其實要在3000多隻股票當中選擇可以一直持有的好股票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不但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還要具備優秀的選股能力以及不跟隨市場波動胡亂交易的大心臟。所以,在小編身邊幾十個炒股的朋友當中,也只有寥寥幾個成功的職業股民而已。


所以有二百萬本金炒股,可以換一個工作成為職業股民,有通過炒股實現財務自由的機會,但是風險也不小。


白馬華菲特


作為股票型基金也不可能全部配置股票,就中國目前的股市,穿著西裝進去,剩下內褲出來,寶馬進去,共享單車出來,所以股市有風險,買股須謹慎。



你如果要做股票,踏不準節奏,可能會一直虧,比如2017年大癌股3300多隻股票,除去新股,只有大約兩百支股票在漲,其餘的都是下跌,作為一個才入市的韭菜,一般亂買一通,也許運氣好買到白馬股比如京東方a今年就賺,如果其他小市值股票,200萬打個對摺。


在目前行情不好的情況下,你可以150萬用於理財,一般有4到5個點的收益,一年大約6萬塊維持生存。50萬用於股市,半倉操作白馬股或者買基金,畢竟去散戶化嚴重,今年基金收益還不錯,選基金的話需要找靠譜的人,股票型基金今年好點的是國泰互聯網和易方達消費基金,收益達50%。但年前不建議操作,因為年前資金面緊張,大概率下跌,年後可以適度加倉。對於股票可以看量的大小和各種指標。



對於放棄工作炒股不提倡,除非股市很好,比如今年阿里巴巴有位員工賺了幾十倍,一輩子的錢都有了。你不缺錢的情況下可以,但是股市會對人有很大影響的。防止關燈吃麵。

在炒股過程中,不要聽黑嘴的,薦股的,都是騙子,一定要忍住。他們能賺幹嘛叫你,他們才是空手套白狼。

股市漲跌都有規律,要嚴厲執行操作規律,高手都死在抄底上,認真分析,功夫不負有心人,只要你勤奮,也有可能在股市走出一條道路來。

股市有風險,抄底須謹慎,最後祝福你能百戰百勝。


山水人家故鄉情


有二百萬本金,用來炒股,從此不用工作,這種想法現實嗎?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200萬的資金,不算多,現在千萬富翁多的是。就算題主已經買房買車,淨資產有200萬用來炒股,這筆錢也不算多。畢竟擁有200萬閒餘資金的人,日常開銷也不少,一年開銷10來萬很正常吧。200萬資金,如果做理財,一年有10多萬的收益。200萬資金,在股市中也頂多算散戶的中大戶,不算很大的體量。



其次,炒股也是技術活,不是資金多少的問題,你能保證每年的收益達到多少?10%、20%還是50%?誰都沒法保證!沒準一年後虧損50%都是可能的。那麼多的企業家,為什麼承擔著很大的壓力做實業,如果炒股收益能確保30%以上,估計很多企業家都原因將全部資金投入到股市了。所以,題主的200萬本金用來炒股,你還真不保證能剩下多少。



股市七虧二平一賺,從概率上說,只有10%的人能賺錢,那麼你能保證就是其中的10%嗎?就是偶然進入了這10%的範圍,收益有可能還不如理財的收益高。

題主有這200萬的閒餘資金,不如踏踏實實做投資。全職炒股不工作坐收漁利,這根本就不是一條可靠的路子。


坤鵬論


我喜歡炒股,主要是因為股市風險大,也充滿挑戰。人如果沒有一點野心,沒有點冒險精神,那就存錢在銀行最穩妥。

股市的魅力就是這種不確定性,況且如果操作的好,或趕上好機會了,或買到不錯的股票了,其收益會比銀行利息高几十倍,正是出於這樣一種心態,縱然股市有風險,但依然固執地有許多像我一樣還抱著僥倖心理的人參與其中。

二百萬與幾千萬或者上億的炒股性質是一樣的,我們追求的在市場盈利的百分比例,有二百萬幹嘛要去與千萬,億元相比呢,持有千萬,億元的人的心態與持有二百萬的人心態不可能一致。

在目前這個市場,用二百萬炒股,如果預期不高,比如年收益率定在6%至15%之間,這個目的是完全可以達到的,即每年有12萬元至30萬元的毛收入,其實,這個收入水平是中國很多人的收入水平,符合炒股不工作的預期。

一個人一旦做出決定,肯定會很謹慎小心的,炒股一靠運氣,還要靠技術,千萬別低估了技術的重要性。附我的自選股截圖。





彭斯斯


放棄本職工作職業炒股,過於天真了。股市乃風險極大的場所,虧損的概率很大。二百萬本金在股市中乃滄海一粟,不足以抵禦市場風險,從而保證家庭的日常開支。藍籌股分紅僅僅高於銀行“理財產品”,不足以支撐家庭支出,此類股票同樣存在下跌的可能性。

即使某些股市高手已經完成家庭的基本建設,無需更大的經濟花銷,但是,有無固定收入對於家庭仍然非常重要。比如養老、醫療保險,住房公積金等等,特別是住房公積金以及住房貸款,對於家庭改善型購房關係重大。還有,股民心理上的巨大壓力,很有可能影響家庭和睦。

至於市場上的股市高手,比如謝百三、李志林老師,乃復旦大學、華東師範大學教授。他們本身就是高收入群體,又佔有信息以及專業知識的制高點;成為股市贏家的概率,自然遠遠高於普通股民。即使如此,謝百三、李志林教授在證券講座方面,有大筆的講課費收入,並非完全靠炒股賺錢。

早年的股神楊百萬,據說現在靠賣證券軟件賺錢為主,兼職證券講師。楊百萬這麼精明的“老杆子”,十年前居然被中石油“套死”,成為一代股神的“滑鐵盧”。最近另一位股神劉益謙,12月5日頭條號報道“定增大王劉益謙踩雷忙,長江證券慘虧後失陷國民技術”。

證監會為了保護投資者的利益,在諸多證券投資標的上設立了資金門檻。比如開通深港通交易需要五十萬額度,開通證券分級基金(槓桿基金)交易需要三十萬額度,開通新三板股票交易更是需要達到五百萬的額度。

宏觀經濟的數據,全球金融政策的變化,大宗商品的週期性漲跌,以及上市公司業績的好壞,均會對股票以及股市產生影響。有一些炒股高手,確實能夠預測到某些趨勢,可以提前規避風險或者把握入市的機會。但是,更多的市場風險是不可控的,即使是基金公司、券商,都難以做到萬無一失,況且是個人投資者?

辭掉工作職業炒股,筆者建議還不如參與一些股市外圍的工作,比如加盟證券軟件公司,應聘證券公司的客戶經紀人等等。

最為成功的股市高手劉益謙,兼職做收藏,最近遭受“滑鐵盧”

股市高手謝百三乃復旦大學教授,英年早逝,可能講課過於疲勞了

股神楊百萬口才一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