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製造業重點領域智能化水平顯著提升

當前,智能製造熱度高企,石化、鋼鐵、機械裝備製造、汽車製造、航空航天、飛機制造等行業紛紛開始探索建設智能工廠。《中國製造2025》明確提出要推進 製造過程智能化,在重點領域試點建設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這必將加速智能工廠在工業行業領域的應用推廣。預計未來3-5年,全國將湧現出一批智能工廠。

智能製造工程的研究綜述

緊密圍繞重點製造領域關鍵環節,開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裝備融合的集成創新和工程應用。支持政產學研用聯合攻關,開發智能產品和自主可控的智能裝置並實現產業化。依託優勢企業,緊扣關鍵工序智能化、關鍵崗位機器人替代、生產過程智能優化控制、供應鏈優化,建設重點領域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在基礎條件好、需求迫切的重點地區、行業和企業中,分類實施流程製造、離散製造、智能裝備和產品、新業態新模式、智能化管理、智能化服務等試點示範及應用推廣。建立智能製造標準體系和信息安全保障系統,搭建智能製造網絡系統平臺。

到2020年,製造業重點領域智能化水平顯著提升,試點示範項目運營成本降低30%,產品生產週期縮短30%,不良品率降低30%。到2025年,製造業重點領域全面實現智能化,試點示範項目運營成本降低50%,產品生產週期縮短50%,不良品率降低50%。

到2020年,製造業重點領域智能化水平顯著提升

智能工廠主要建設模式

由於各個行業生產流程不同,加上各個行業智能化情況不同,智能工廠有以下幾個不同的建設模式。

第一種模式是從生產過程數字化到智能工廠。在石化、鋼鐵、冶金、建材、紡織、造紙、醫藥、食品等流程製造領域,企業發展智能製造的內在動力在於產品品質可控,側重從生產數字化建設起步,基於品控需求從產品末端控制向全流程控制轉變。

第二種模式是從智能製造生產單元(裝備和產品)到智能工廠。在機械、汽車、航空、船舶、輕工、家用電器和電子信息等離散製造領域,企業發展智能製造的核心目的是拓展產品價值空間,側重從單臺設備自動化和產品智能化入手,基於生產效率和產品效能的提升實現價值增長。

第三種模式是從個性化定製到互聯工廠。在家電、服裝、家居等距離用戶最近的消費品製造領域,企業發展智能製造的重點在於充分滿足消費者多元化需求的同時實現規模經濟生產,側重通過互聯網平臺開展大規模個性定製模式創新。

工業機器人語言

實際上,每一個機器人制造商都已經建立了自己特定的限制性機器人編程語言,這一直是工業機器人領域的一個問題。通過學習Pascal,你會熟悉他們的一部分。但是,當你開始在另一個機器人平臺編碼時,都必須使用另一種語言。

如機械臂領域實力強勁的 ABB 公司,用的語言系統叫做 RAPID;來自於德國的 KUKA,語言和公司名字一樣也叫做 KUKA;Comau 利用 PDL2;Yaskawa 利用 Advise 和 Kawasaki 利用 AS。在這一點上,Fanuc 機器人利用 Karel,Staubli 機器人利用 VAL3 和 Widespread Robots 利用 URScript。

最近,像 ROS 這樣的行業已經開始為程序員提供更加標準化的語言選擇。儘管如此,作為一個技術人員,你仍需要使用製造商的編程語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