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在羣內質疑老師的作業,結果被老師痛罵一頓,是家長問題嗎?

不說不笑不煩躁丶


就這件事,我說說我身邊一個真實的事件:今年前半學期,我親侄女其中考試數學考了96分(二年級滿分120分),做長輩的覺得孩子資質可能差一點,也就理解了,並批評了孩子,結果她們數學老師把孩子打了一頓,用的接水的軟管子,打的孩子屁股和大腿上全是淤青,被打時孩子疼急了用手擋,把戴的電話手錶都打碎了,可見用了多大的勁。

事後我很生氣,本想帶著孩子去學校先這個數學老師理論一番,被我同樣當老師的朋友拉住,我朋友說的一番話讓我很痛心:“你現在找過去,這個數學老師給你道歉,賠償孩子的電話手錶,最多再賠償些醫藥費;或者你直接找校長,甚至找教育局舉報,以孩子身上的淤青,完全可以把這個老師免職送回家。但是,從此以後,給我侄女教書的其他老師,會不管不問不理我侄女學習,把她安排到最後一排坐,從學習到人格上讓和其他同學孤立。哪怕你轉學,一個區域其他老師也會知道這個事情。同樣會孤立她。”天呢,多麼可怕,老師發學生我能理解,關鍵是打的太厲害了,孩子睡覺都不敢躺著,走路都瘸著,最主要的是捱打的原因是“數學成績98算優秀,我以後差2分影響了數學老師的評優。”多麼同心,難道教育就這麼讓人心寒痛心嗎?

最後為了孩子還能繼續唸書,我哥哥和嫂子還親自去學校找數學老師,給人家賠禮道歉“孩子我們沒教育好,成績沒考好,給你帶來麻煩了,你打的對。。。”作為家長我們心裡滴血,那麼小的一點孩子,直接暴力體罰。對於孩子未來能不被獨立,造成孤僻症,我們只能打碎牙往肚子吞。

希望全天下的老師,教育的方式有很多,請不要動用暴力體罰去教育,如果用,只能說明你水平不行,教育方式不對。作為父母,你恐嚇性的打學生,為了讓孩子長記性我們也理解。


LeBron丶Dopa


我也是一名一線教師,並且是班主任,當看到這樣的信息後,第一感受就是吃驚,痛心。

為了學生的作業問題,竟然在群裡公開鬧騰,鬧騰的還不夠,竟然又被掛在了網上,公示與眾。可能有人感覺這樣做很有意思,畢竟可以“曬出”當前教師的不負責任,教師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教師對家長缺乏文明有禮的態度等等。的確,對於一些人來說,這樣的目的能夠達到,就行了。

自然而然,我的第二個感受——這可能又是有人在背後“黑”老師的一種手段。

為什麼會這樣說呢?作為一名教師,在全班的家長群裡,群裡還有其他的任課教師(同事),甚至還有年級段領導,竟然能說出那樣的話,我也是醉了。數學老師回覆:“呵呵……我就喜歡亂吼”。難道這個數學老師就是專門從群裡跳出來逗比的嗎?語文學科的作業,他出來主持公道,結果主持的語言實在有點不敢恭維。至少我身邊的,或者說我接觸過的所有老師,應該都不會在這樣的情況下出現這樣的言行。這是懷疑之一!

其二,班主任作為一班之主,當任課教師與家長吵的熱火朝天時,本應該出來想辦法互相安慰,調息戰火,結果呢?反而是火上澆油。這完全不像是一個班主任所為啊!哪個班主任會故意把家校關係鬧僵呢?我想,我這個班主任肯定不會,我身邊的班主任應該也不會!

如果是在我的班級群裡,出現這種情況,會如何向下演變呢?

家長訴說的是關於語文作業的問題,所以語文老師應該會第一時間在群裡進行解釋,甚至做出適當調整。如果真出現原來教師和新任教師都佈置作業的情況,我想語文老師的第一句話回答肯定是:“不好意思(或對不起)各位家長,我不知道原來的語文教師已經佈置這些作業……”

而作為數學老師,在這裡應該不會做出任何言行,畢竟他根本不瞭解語文作業情況。不過可能會針對家長的回覆,以數學作業為例進行解釋。

作為班主任的我,如果看到語文老師沒有在群裡及時給家長解釋,我肯定會主動給語文老師打電話,詢問情況,並讓他及時到群裡解釋清楚,化解矛盾。我也會及時與家長溝通,說明情況,避免衝突升級!

直到現在,我對這個現象仍然抱有一種懷疑的態度!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是站在一個一線教師,班主任的角度來真實解讀。


我是中學道法教師,兼班主任,每天為大家帶來專業、可信的教育評述,我會盡量都回答您的留言,期待你的關注交流。以上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圖片均來自網絡。

點擊關注,以後第一時間查看最新文章,享受教育給大家帶來的啟迪與智慧。


中學道法老師


我個人覺得是老師的問題。

事件回顧:這是發生在去年上海的事了,有一位家長的女兒即將上三年級,由於語文老師更換,又佈置了新的作業下來,導致暑假作業多了一倍,家長便在群裡質疑了老師,沒想到因此吵了起來,老師要求他退群,而其他家長卻保持沉默。





雖然我也是老師,但這次我覺得問題出在老師,家長說的話不無道理,而老師貌似有些不講理。尤其是那句“看不慣你可以退群啊”,說實話,說出這句話顯得很沒素質,而且還是從老師嘴裡說出來,更容易被人反感。


我相信這樣的老師在教師隊伍裡只是少數,我身邊的老師們每天都是勤勤懇懇地工作著,不敢與家長髮生衝突。學校也經常強調跟家長說話時要注意分寸,對待不一樣的家長也要用不同的方式,像這次事件裡的老師完全可以採用其它方式解決。

例如,老師希望家長可以私聊,而家長卻在群裡表達,這時候老師可以主動找家長私聊,也可以避免矛盾的升級。所以我覺得這兩位老師的做法很不理智,說的話也比較難聽,實在不應該。


小小數學教師


有話好好說

這是我首先想到的,有什麼事情都可正常溝通解決的,而不是互相懟對方.無論是數學老師還是家長,對於此事確實過於衝動.雙方都是為了孩子的學習,沒想到弄成這樣子.確實與人的情緒有關.

首先,數學老師並沒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才會導致這樣的結果.家長也是受不了數學老師的懟,開啟了互懟模式.

再者,班主任在其中並沒有充當緩解矛盾的作用,班主任並沒有站在中立的角度看待問題,而是偏袒數學老師,為老師說話.我覺得並不妥,所以我覺得班主任處理不當的有一部分原因.

作為老師,我覺得處理這種事情最好的方法還是有話好好說,否則一件簡單的事情變成如此複雜.多多傾聽家長們的建議,而不是以老師自居,老師也是會有某些地方做得不好的,聽聽家長的建議,合理採取改進措施,並不會覺得多麼難堪.


學霸數學


看了好些評論,也瞭解了事情的原由,覺得這個問題提得客觀,但“痛罵”一詞不妥。這個問題值得探究一番。

與好多人支持教師不同,我覺得在這起衝突中,教師是理虧的,理由如下:

一、新任的語文老師沒有和原任做好交接。按理來說,接手一個新班,應該要向原任瞭解基本情況。遺憾的是,這位新任的語文老師並沒這樣做,結果重複佈置作業導致加重學生負擔,家長的質疑是合理的;

二、數學老師言語失當,有失教師風範。

好好說話應該是每個人的基本素養,教師尤其應作表率。但從聊天記錄中可以看到面對家長的解釋,數學老師一是當眾指名道姓地批評該家長的孩子“作業完成的次數全班最少”,二是沒有一點教師風範地回覆家長“呵呵我就喜歡亂吼,看不慣你退群呀”,三是提醒家長“這是通知群”,言外之意頗有點不管如何家長只有接受不能發言的意味;

三、班主任維護同事維護群規的做法欠妥。班主任以“現在就是有家長私信我,說你擾亂了本群的紀律!大家不想看你在群裡發表言論,你說怎麼辦?”相對數學老師,班主任表現得理性而剋制,但對話中明顯在維護言語失範的數學老師,並且從家長髮言來看,只是客觀陳述事實、表達訴求,並未無理取鬧,群裡的家長只是對此不便發言保持沉默而已,班主任卻以家長之名認定該家長擾亂了群裡的紀律,有失公允;

四、家長態度雖然誠懇,但也需要反省處事的方式。按理來說,班主任建群都會有相應的說明。本群群名定為“通知群”,顧名思義,應該是供老師發送相關通知的,並非用於討論或反應問題。而且,如果涉及到的是個人問題,或即使不是個人問題但只代表個人意見的,應儘量選擇私信,而不是在群裡公開質疑、討論,畢竟,群有群規,還得考慮其他群員的感受。

總的來說,這本來是一起可以避免的小事,可惜,因為當事雙方尤其是教師方的處理方式簡單失範,致使鬧得沸沸揚揚。這也再次提醒我們每位教師,教育無小事,不管從事教學,還是面對家長,都需要足夠的教育智慧,方能從容淡定、遊刃有餘。


俗世飄鴻


此事家長和老師都有問題。

一個人的境界決定了一個人的處事方式方法,而表現出來的就是語言和行為。

家長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或者是自己孩子的情況上來看待老師佈置的作業的,他所想的只有他自己家(孩子),而沒有考慮到,其他學生。這是正常的事。老師則不同,老師佈置作業是面向全體學生,既要照顧兩頭,又要考慮中間,所以一定會有取捨,做不到面面俱到,這也是正常的事。

家長對於老師佈置的作業有質疑,可以單獨和老師交流。雖然有微信群,但不適宜在群裡發表意見,因為問題是個性的,而不是共性的。這種質疑的方式是不對的。

老師在群裡痛罵,更不對。家長所反映的問題,老師應給予解釋,不方便在群裡解釋的,可以單獨交流,為啥要罵人?老師佈置的作業,雖然考慮到了各方面,但是並不一定沒有不合適的,為什麼不能接受家長的意見?

微信群也相當於公共場合,公然罵人,是對別人的侮辱,如果有其他家長也對此不滿,罵人的老師有好的結果嗎?這不但是自毀形象,更是缺乏應有的素質。難怪家長會有所質疑。

家長的做法對錯還有待於探討,而老師的做法實不應該。這位老師的境界比其中家長的境界好不到哪兒去!


敏教育


先看一下這事件的具體經過:

朋友的女兒即將升3年級,語文老師更換,在原語文老師佈置過暑假作業的前提下,新語文老師又佈置了新的作業,但是,他佈置的作業非常低級:把三年級課文抄一遍,把課外書抄一遍。朋友對作業量有異議,就在群裡提出來了,結果就有了這段對話。因為一直是跟語文老師在溝通,壓根就沒有說到數學老師,但是數學老師一開口就指名道姓朋友女兒作業的完成量是全班最少,在家長群這樣說,是很不負責任的做法,讓孩子和家長在所有人面前丟了臉面,但是這是暑假作業,暑假才開始多少時間,再說了,暑假的時間都是由自己支配的,即使在最後一個星期做完,老師也不該有異議,不該拿這個來說事。原本就有暑假作業,換了一個老師,不是重新佈置作業,而是疊加作業,這個家長實在忍不了啦,就在群裡提出來了,結果是老師讓他退群。

家長的做法:

老師和孩子的角色特殊,我們做家長的都明白,家長真有意見想和老師提,要單獨和老師微信或電話溝通,我想老師都是很配合的,你如果想表揚老師,那你大可以在群裡大肆渲染一番。我說這話不是教大家都做馬屁蟲,因為在群裡,這已經形成了一個小團體,而老師就是這個群的領導,你提意見指責老師的問題,所有人都看到了,這其中有個“眾人在場效應”:

即表揚要在大庭廣眾之處,而批評要在私下,對普通人的批評尚且如此,更別說你在幾百人面前指責一個團隊的頭頭,你讓他如何立足!

先不說提的具體意見是什麼,如此之舉你讓老師--這個團隊領導如何做:承認自己的錯誤,那以後在幾百人面前還有威信嗎?此舉等於是直接和老師站在了利益衝突面上,士可殺不可辱,老師為了捍衛自己的地位,肯定會使勁反撲,這也就不難理解數學老師為什麼會說:我就是亂吼,看不慣你退群,言外之意是:我就這樣,你怎麼著吧,看不慣你可以走。所以此時老師們的氣氛就是:那還有什麼理智,還講什麼對錯,都在為自己的地位而戰,

當然,我上面所說的是核心原因,有時候家長語氣委婉些,老師通情達理、多些耐心,也就過去了。這件事情中,估計是家長提意見時語言組織的不好,正好碰上數學老師脾氣老賴,道德、禮貌方面欠缺一些,就造成了這樣。

數學老師的做法:

數學老師的做法無疑是錯誤的,雖然這名家長在群裡給你們提意見,你感到自己的權威受到了挑戰,但畢竟人家是有原因才說的。你怕在群裡影響不好,也能理解,你應該給家長先大致說一下,稍後私信討論細節問題,而不是靠你的權威來壓制,真正的人心是壓制不住的。而你毫無老師風範,跟街頭路人炒架一樣,老師的師德和光輝形象被你拋到了九霄雲外。

班主任的做法:

班主任是一班之主,他應該起到統籌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而這個班主任怎麼做的呢?看到有人質疑了自己的老師,他想的不是怎麼從全局上解決問題,他的觀念晨,首先映入腦海的是維護自己老師的利益和權威,至於具體事情的誰對誰錯,那是私信時才解決的。這種想法也是正常人的想法,比如你自己或同事在受到別人的指責時,第一反應就是保護自己和反擊。但他忘了,你是一個班主任,你就是“班級”這個組織的當家人,你必須對全體負責,家長也屬於你的管轄範圍之內,這說明你,假如要做為一個普通老師,維護自己人的利益你是合格的,因為你都利用你班主任的權力來讓家長退群,但在班主任的任上,你的大局觀你欠缺的。任何一個組織,都必須有一個頭頭來領導大家,希望這件事後,你們的領導能教一下你做為一個組織當家人的全局意識!

最後,這件事合理的解決方法:以後大家有意見一定要提,這都是為了我們孩子的成長,但是要單獨和老師溝通,

錦繡新鮮說,分享人生智慧,成就錦繡人生!


技巧改變世界


我以前也當過老師,說實話,還是知道老師的不容易的。

但是,如果網傳信息為真的話,我覺得這個老師有更明顯的問題。

事情

發生的背景:

有一位家長的女兒即將上三年級,但是學校老師發生了更換,新來的又佈置了新的作業下來,導致暑假作業多了一倍,不但數量多了,而且很多作業就是抄書,沒什麼“技術含量”,家長便在群裡質疑了老師,沒想到因此吵了起來,老師要求他退群,而其他家長卻保持沉默。

個人認為,老師的問題主要體現在這幾方面:

不懂教育和教學,教學死板、理念落後;

教育一定是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成長和提升發展為目標。

但很多老師搞反了,老師成了主導,為了完成任務而佈置任務。

教學很死板,理念也很落後。

抄寫!抄寫!抄寫!

閱讀必讀書目,不少於8本。

那麼,是哪些必讀書目呢?沒有說,直接叫人家百度,萬一百度出來不符合要求怎麼辦?

要求達到什麼樣的目標,有什麼樣的收穫,怎樣的形式來體現?沒有說!

這就沒法很好地引導學生進行真正的學習和思考。

以下是老師佈置的任務:

缺乏好的態度和素養,不尊重他人

作為一個老師,要值得被人尊重,自己首先就要有好的教養和素養。

而不是蠻橫、無禮、態度強硬。

“呵呵,我就喜歡亂吼,看不慣你退群呀”這樣的話真的不像個老師說的:

還有,所謂的家長私信說別人擾亂了本群紀律,其實更大的可能是他憑空捏造的,明明自己不負責任,專橫無禮,還借他人之口。

我覺得家長回懟得很好,“對不起,我們是交了學費的,你可以選擇不領工資,要退也是你退”

當然,作為家長,有些教訓也還是要吸取一下。

第一,要為了孩子冷靜考慮

畢竟自己的孩子還要上學,這才是最重要的。

而要上學,還是離不開這些老師的教育,除非讓小孩轉學。

所以,還是儘可能不要和老師發生衝突,不然對於今後小孩的成長教育會有不良影響。

尤其是,這幾個老師,看著心胸並不怎麼寬廣。

要我說,事情已經發生了,還是趁早轉學吧。

第二,有意見還是私下提好些

怎麼說呢,

人都要面子的,老師尤其愛面子,很想要維護自己的尊嚴。

所以,有什麼意見,最好還是私下提,尤其是一些負面的意見。

私底下和老師溝通,同時注意語氣和方式方法,儘可能不要引發衝突和矛盾。


畢竟,咱們都是社會人,禮儀和規範自己也要懂,同時我們自己要培養好的情商啊。


所以,綜合來看,

老師問題更大,不過家長為了自己的孩子考慮,也還是要注意方式方法和語氣。


同意的點個贊,有啥不同看法,歡迎評論區留言!


馮起升


我認為家長壓根不應該參與到學校教育裡去,把孩子交給學校去管理,覺得學校不行可以換一所學校,過多的參與學校教育,一來會對學校的管理造成影響,二來增加家長自己的負擔,再者會增強老師的惰性。就拿我自己的親身體會來說吧,每次學校只管佈置作業,剩下的事全留給家長,批改作業,輔導作業,全是家長的事,考完試的試卷又不給家長看,成績不好就賴家長配合的不好,我想問你們老師到底是幹嘛的?難道我花錢送孩子上學就是為了一張學籍卡嗎?

學校就應該是教書育人的地方,但我所見的學校只是佈置作業,對一個學生的評價只看學習成績,為了班級的平均成績居然拒絕差生參加考試,現在的學校只管教書,不管育人,認為育人這一塊歸家庭教育,與其啥活都家長幹了,還要學校幹嘛?

古語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現在的老師只管前兩個字。講課還不一氣講完,講一半留一半,留下的那一半要課外補習才講,不參加課外補習的學生家長自己給補上,課外補習不敢明著強制,但不參加的學生會被另眼相看,甚至座位都會被調到角落。每次佈置的作業還有一部分是佈置給家長的,什麼抄詩詞啦,抄筆記啦,我就不明白了,到底是誰在上學,我抄就能抄在孩子腦子裡了?如果這也行,上學幹嘛?買一臺複印機得了,一個人按鈕下去,孩子就成全才了。

不說了,說多了都是淚啊。


酒哥


看了這麼多評論,我也是無語了。我是一名老師,同時也是一名家長。其實老師也好家長也罷,所有問題都是出於對孩子成長有利的角度而提出來的,但是由於處理問題方式方法問題,而出現了矛盾。我覺得教師和家長雙方都有問題。

首先家長有問題。確實當今網絡尤其時微信和QQ群得出現,為教師與家長加強溝通共同致力於更好的教育孩子,是具有非常大的便利的。但是我們家長要清楚,群不是私聊,某種意義上講,那是一個公共場合,我們可以接收信息,可以溝通共性問題,可以就一些共性話題進行諮詢,但是絕不是一個適合就某些具體話題,尤其是對某個或某些教師有質疑與看法而發佈的場合。針對具體問題家長應該與具體老師私下溝通,雙方在充分理解對方的前提下,就某一問題進行私下探討。而不應該還沒投充分了解前,就在群這樣的公共場合公開抱怨,甚至諷刺。家長這種行為是不成熟的,是欠缺考慮的。

第二,教師在群裡的公開發飆也是不合適的。首先就從知識分子的個人涵養角度來講,且不論誰對誰錯,教師在群中的過激反應,尤其是與家長之間的激烈言辭是對自身形象的一種非常大的損害,至少如果我是群裡其他家長,我會覺得老師的素質是很差的。其次從解決問題的角度講,確實可能家長不瞭解情況,在群裡胡亂說話,這讓人很生氣,但是作為一名高素質的教師,我覺得還是應該私信這位家長,表達出來私下問題私下溝通,說明在群裡吵鬧無益於問題的解決,只會讓其他家長和教師誤解,針對一些問題,可能只存在自己孩子身上,而擴大到所有同學那裡也是不客觀的。希望家長能一如既往關注孩子的學習,要加強與老師和學校的溝通。

總之具體問題具體解決,不能將問題泛化,不然只能是小事變大,大事變失控。就題主反應的這個案例來說,本來家長和老師打個電話諮問一下孩子情況,把孩子在家裡做作業情況反應一下,表達下感謝,然後提一下請老師還要多關心。就沒有什麼事了,既把作業對於自家孩子有些重的事情反饋了,也瞭解了孩子在學校的情況,分析自己孩子存在的問題,可以更有針對性的幫助孩子。教師能接到家長了解孩子情況的電話,首先會覺得家長很有責任感,然後一般情況下是會在之後對這個孩子有更多一些關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