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性多久洗一次澡?

董小敬的遊戲人生


這種事情都是因人而異吧!又沒有固定的時間,《周禮》記載,“管人為客,三日具沐,五日具浴。”意思就是你得有能力讓客人三天洗一回頭,五天洗一次澡。



漢朝記載是五天洗一次澡,唐朝記載的十天洗一次澡,這叫“沐浴假”,就是放你回去洗澡,由此可以看出,這應該是普遍性的標準,女子應該也是如此,但是這裡就得分好幾種情況,可以說是因人、因地而異。

首先:對於窮人來說,她們洗澡是沒有好的條件的,不會像電視劇裡演的那樣,還有花瓣,只能自己在家中打水用毛巾擦身體。

其次:對於富人來說,那她們是隨時都可以洗澡,她們本就在家中相夫教子,古代人一直因頭上長蝨子而煩惱,所以她們大多隻要有機會就會沐浴,針對這類富貴女子,她們幾乎可以天天洗澡。

最後:那就是地區差異了,有的地方及時你有錢沒有水,也是白搭,一般這樣的地方都有個習俗,一生下來就洗三次澡,出生、結婚去世各一次。



當然每個時期也不同,要知道她們多久洗一次澡就得了解每個時間段的情況。

原始社會就很隨便了,他們無論男女,都是直接跳入河中洗澡;

西周時期就形成了沐浴制度了,他們制度規定,祭祀祖宗前要沐浴、諸侯朝見天子要沐浴,晚輩要五天燒一次水為父母洗一次澡,三天燒一次水為父母洗一次頭等。


秦漢時期也大多是五天洗一次澡,這個時候這些女子家中都有沐浴的設備,把溫水倒入木桶中,享受沐浴。

唐朝以後,對沐浴的要求就高了, “浴用二巾,上 下綌。出 ,履蒯席。連用湯,履蒲席,衣布晞身。乃屨,進飲。”大概的意思是坐在浴盆裡擦身,要用兩塊巾,一塊細葛巾,擦上身;另一塊粗葛布,擦下身。擦乾淨後,出浴盆,踩在用蒯草的莖編織的席。蒯席粗糙,用腳磨蹭,刮足垢。再在放香草煮的浴湯裡洗一遍,踩在蒲草編織的細席上,披上一塊布帛或衣衫。等到身上幹了,才穿好衣服,穿上鞋。


這裡要求極其嚴格,已經把沐浴發展成一種禮俗了,宋朝更是有了公共澡堂了,這些女子都可以去澡堂洗澡,只要有錢隨時都可以去。

一般歷史記載也大多是富人的事蹟,以上也大多是富人的沐浴方式以及間隔的時間,窮人如果家裡沒有木桶,那就去河裡洗,實在不好意思就在家打水擦拭身體也行。

【羽評歷史,歡迎右上角關注評論點贊】


羽評歷史


古人幾天洗一次澡?看到此問題,恨不能穿越到秦漢,親自去問問古人,方能得到準確信息。不過不要急,查查古人關於洗澡的書籍,也可瞭解十之七八。

其實古代人也很講衛生的,先秦時期,“三日一洗頭,五日一沐浴”。到了漢代官方規定,公務員”休浴”制,官員們每五天休浴一天,回到家裡,上上下下全身洗一遍。《海錄碎事.臣職官僚》記載:“漢律,五日一賜休沐,得以歸休沐出謁”。

古人用什麼做洗頭洗澡劑呢?用天然皂角樹生長的長長扁扁帶形的豆角碾成粉,當做“胰子”(肥皂)洗頭髮,洗澡用。在我小時候(約55~58年前)外婆告訴我,她洗頭髮是用草木灰的汁水洗的,頭髮能洗得鬆軟呈亮,外婆還說,稻草灰是最好的東西,用它的汁液洗被子、衣服洗得很乾淨,她都是用稻草灰來洗衣物的。

古代人用沒用草灰汁洗頭,這書中沒有記載。不過樑朝的簡文帝蕭綱喜歡洗澡,寫出了三部《沐浴經》,這是用文字形式記載洗澡的最早的文獻。

其實東北人現在叫肥皂為“胰子”,這名字有來頭有淵源可追尋。古人用豬胰子加鹼,另加香料製成洗澡用“皂”,這是富人們的專利,窮人一般不會用。這種“胰子”清香、去汙能力強,用後能在皮膚表面留下少量油跡,能起到保護皮膚的作用。唐朝時的胰子還兼有凍瘡膏,唇膏的作用,稱作口脂、面藥,用來塗臉和嘴唇,達到潤肌膚防膚裂的作用,杜甫的《臘日》:“口脂面藥隨恩澤,翠管銀罌下九霄”。從詩中恩澤兩字來推斷,官員是有宮中發的“福利”了,這“口脂面藥”是皇家發給“官員的。


初時先民們都是下河、溪、湖泊洗澡的,到了商周時代,就有了用盆“沐浴”的習慣了,說文解字“鑑,大盆也”。《莊子.則陽》:“靈公有妻三人,用鑑而浴”。《禮記.內則》載:“男女夙興,沐浴衣服,具視朔食”。作為夫妻居家過日子,晨要早起,沐浴更衣。但夫妻是不提倡“共湢浴”的。所謂:“外內不共井,不共湢浴”。此語說明古人男女不共浴的風俗。

家裡有老人的,有禮節規定,子女要為老人三天洗頭髮一次,五天洗澡一次。祥見“五日清鐔湯請浴,三日具浴”的古訓,可見古代人,對老人是十分孝敬的呀!


生小孩沐浴也很重要《禮記.內則》載:“世子生,則君沐浴,朝服,則夫人亦如之”。大人小孩夫人都要沐浴才能去朝見天子。

在與人交往中,自己洗澡去會客,是對客人的尊重,反過來,客人來你家作客,你也要設法讓客人洗澡,《禮儀.聘禮》:“管人為客,三日具沐,五日具浴”。管人接待客人時是:三天洗一次頭,五天洗一次澡(古稱:沐是洗頭,浴是洗身體)!

《禮儀.虞禮》規定參加祭祀的人要先洗頭洗澡,否則是對死去的魂靈大為不敬!

先秦這洗澡之禮已初步形成,上至貴族下至庶民,都已形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並要求人們按時洗澡,並形成了文字的禮儀。

孔子一生克己復禮,對沐浴禮儀是很重視的,世人都知道:“孔子沐浴而朝”。

我用宋代蘇軾的《如夢令》作為今天的結束語:

一,《如夢令.水垢何曾相受》

水垢何曾相受。細看兩俱無有。

寄語揩揹人,盡日勞君揮肘 。

輕手,輕手,居士本來無垢。

二,《如夢令.自淨方能淨彼》

自淨方能淨彼,

我自汗流呵氣。

寄語澡浴人,且共肉身遊戲。

但洗,但洗,俯為人間一切。


老蛇正宗


題主為什麼要“盯著”古代“女性”多久洗一次澡呢?嘿嘿,你直接問古人多久洗一次澡不就完了?

“洗澡”在古代,不是咱們現在說的洗澡,而是洗腳、洗手的意思。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解釋:“沐,濯發也;浴,灑身也;洗,灑足也,澡,灑手也。”

因此,咱們今天探討的是“沐浴”問題。

沐浴在古代,不僅僅是衛生問題,更是禮制。

西周是沐浴禮制的形成時期,按著規定,諸侯朝見天子,要在專供沭浴的封邑先沐浴,然後才能去朝見天子,沐浴潔身乃是對天子的尊重。

《禮記·內則》規定,晚輩要三天燒一次熱水為父母“沐”一次,五天燒一次熱水為父母“浴”一次。也就是三天給父母洗一次頭,五天洗一次澡。

《儀札·聘禮》規定:“管人為客,三日具沐,五日具浴。”

可見,從西周開始,三五天洗一次澡是常見的。

秦漢之際,全社會的沐浴習俗已經形成。漢代更是把“三日具沐,五日具浴”的習俗以“休沐”的形式在法律上固定下來,在官吏中形成每五日洗浴一次的制度。“休沐”就是工作五天放回家洗一次澡。漢朝還還出現了專講沐浴吉凶日的書籍《沐書》,以滿足人們沐浴求吉的需要。

魏晉南北朝的貴族比較愛洗澡,《南史》記載,南朝梁簡文帝蕭綱對沐浴格外鍾愛,還專門撰寫了三卷《沐浴經》,大力倡導沐浴,可稱是中國最早的沐浴專著。

可是和這些沐浴愛好者相反的,魏晉時期也有特別不愛洗澡的,比如嵇康。嵇康長的很帥,聲音也很好聽,可是他在《與山巨源絕交書》中說自己:“頭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悶癢,不能沐也。”一月半月的不洗澡,如果覺得還能忍受瘙癢,嵇康是不會洗澡的。

這種“瀟灑”楊貴妃是絕不會讚賞的。唐朝皇家酷愛溫泉浴,僅華清宮就有蓮花湯、海棠湯、星辰湯、太子湯、尚食湯五處湯池。其中海棠湯亦稱貴妃湯,是專供楊貴妃沐浴的湯池。但是唐朝皇家對官員的沐浴要求降低了,漢朝的五日“休沐”制度,到了唐朝變成十日“休沐”,也許是唐朝經濟和政治建設比較繁忙吧,十天放一次假回家洗澡,官員也是很辛苦的,並且身上的“氣質”應該很濃。

到了宋朝,隨著城市的發展和商業經濟的繁榮,城市中出現公共澡堂,澡堂裡服務完善,甚至有為顧客服務的擦揹人。

明朝時就已經出現了桑拿,在封閉的浴室裡,“高設木格,人坐格上,其下熾火,沸湯蒸之,肌熱垢浮,令童子擦去”。明清的公共浴室“混堂”幾乎遍佈全國各地,並且面向全社會開放,收費低廉,服務周到。

公共澡堂使人們洗澡方便了,可是洗澡也得看經濟條件。到了民國時期,貧戶的男子多在公共浴室洗澡,大約每人每年6次;而女子多在家中洗澡,但貧戶的房屋空間狹小,而且一家大小集居一室,稍嫌不便,因而每年洗澡的次數比男子少。

普通人家的男子也在公共浴室洗澡,次數不等,每月二到四次都有,也有些男子與女子一樣,在家中洗澡,次數也不穩定,少則每月一次,多則每月四次,每次只需一盆水或用一點胰皂,有時連胰皂都不用。

總結一點,有錢你可以天天洗,沒錢也要注意衛生儘量洗。

為了寫這篇回答,捋順洗澡在我們歷史上的線索,要查那麼多資料,我弄了一身汗,我得洗個澡。看官您得點個贊,加個關注吧?


麻辣一加一


謝謝邀請,這個問題非常有意思,下面我認真給大家回答一下。

(沐春圖)

古人把洗澡稱為沐浴,按當時甲骨象形文字的圖案來看,沐是一個人舉著一個木盆,而浴則是一個人坐在一個器皿裡。由此可見,沐是洗頭髮,浴是洗身體。


古代人沐浴,可不像現代人隨心所欲,要受所處的環境、氣候、地域、個人習慣等約束,要問起古代的女性,受限制性條件更多。

古人女性洗澡原則

貴族階層:

古代的繁文縟節決定了其洗澡的種種禮節,貴族階層的女子,生活條件優越,講究質量,所以女性洗澡大概兩三天一洗。當然也有禮制要求的,《禮記·內則》載:“男女夙興,沐浴衣服,具視朔食。”居家過日子,男女要早起,沐浴更衣。作為夫婦之禮則有妻子不能和丈夫共用一個浴室,所謂“外內不共井,不共湢浴。” “浴用二巾,上締下綌。出杅,履蒯席,連用湯;履蒲席,衣巾晞身,乃屨,進飲。”


《禮記·玉藻》中的這段文字簡潔而生動地描述了古人洗澡的整個過程,準備兩條毛巾,細布擦上身,粗布則擦拭下身;出浴盆後要站在草蓆上再用熱水沖洗一遍,然後穿上衣服和鞋子,而後喝點水以暖胃口。從這個過程看來,顯得科學而有序。

那像《武媚娘傳奇》裡范冰冰與李世民花瓣池中戲水等這種做法又如何解釋呢?這種君王與妃子戲水的情節古裝劇常現,也有史實記載楊貴妃“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的說法,想想這些可是帝王寵妃,與君王戲水也是一種奢侈的樂趣啊!


平民階層:

普通人就沒有貴族講究了,要分季節、地域。夏天天熱,南方水流多,三五結群跑草木茂盛的河邊悄悄得洗一洗,也是挺美的,中原地帶的估計差不多。西北地區就難說了,乾旱缺水,要好多天才能洗一回。要知道古代普通遊牧民族只在出生時、嫁娶時、去世時洗澡,一生洗三次澡,雖然有點誇張,但因為本地區乾旱少水,洗澡確實很奢侈,洗的次數絕對少。遊牧貴族洗的可能頻繁點,但肯定不能和中原、南方地區相提並論了。到宋朝市鎮發展迅速,已經有澡堂子——“香水行”出現了,平民女子洗澡更方便了。


古代女子用什麼洗?

現代人洗澡可以用肥皂、沐浴露、各種各樣的洗髮水來去除汙垢。古代也有清洗的用品,如豬苓、澡豆、肥珠子、香料是家庭富裕些的女人才用的。豬苓里加了些香料,用後會有比較濃郁的香氣。澡豆是用豆粉和藥末製成的,有潤滑肌膚的作用,當時恐怕只有富貴人家才能用到吧!當然條件更好的人家就用採摘鮮花瓣加入池水中,如同《還珠格格》裡小燕子那般有點過了,香氣過於濃郁引來了蜜蜂就貽笑大方了。 一般人家的女子就用淘米水、皂莢等洗頭髮。我們今天所說的肥皂,大概就是由當時的皂莢、肥珠子這兩種東西延伸而來。條件再差一點的估計只能用水洗洗了,是不是熱的還難說。


總的來說,古代女性洗澡與條件、地域有很大關係,條件好的洗澡次數多、標準高,條件不好的夏天去河裡耍耍,冬天還是用水擦擦就睡吧!


越後湯澤


俗話說,“三日一洗頭,五日一沐浴”。雖然古人這麼說,但是真正能做到這句話的地方還是有限的,古代女性洗澡的頻率要看家庭狀況或者說身份地位的不同,以及生活地區的不同,還有就是一些傳統觀念的約束。


如果是貴婦或者家裡十分有錢,生活水平很高,那麼這家的女性洗澡頻率相對來說肯定高一些。這些人不用怎麼勞作,所以穿的很體面,洗澡也成了家常便飯了。但是窮人就很難說了,在一些晚晴的照片中我們不難發現,很多衣衫襤褸的百姓都是蓬頭垢面,不用想也知道他們經常不洗澡,這也沒辦法,連吃飯都是問題,又怎麼會想著去洗澡呢!

古代不同地區的女性洗澡頻率也不一樣。這就是中國之大所造成的現象了,在北方,相對水少,所以洗澡的成本高,窮苦人家就很少洗澡了。但是在南方,女人洗澡的頻率高很多,想一下,家家門前有清泉,而且常年溫和,用器皿打些水回家就能洗個澡,古代的河水比現在乾淨多了,所以南方人洗澡很容易。不過,相對於女人,男人們洗澡就可以多一些,穿個大褲衩就能下河游泳。



其實不用太多考究,我是安徽農村長大的,小時候村子裡的人洗澡就很少,一般是夏天幾天洗一次,壓水機裡的水打上來在院子裡衝個涼,但是在冬天沒有幾戶人家隔三差五去洗澡。本世紀初尚且如此,更不要提古代的農村了!

剛剛說的一般是在清朝,以前看過一些紀錄片,說的就是傳教士在中國的所見所聞。而再往古代看,就很難說了。漢朝,唐朝和清朝肯定不一樣,清朝末年民生凋敝,人們窮苦不堪,而漢唐大部分時間國富民強,所以按道理漢唐時期洗澡的頻率更高些,當然了,個人猜測,這個沒找到什麼資料。但是漢唐時期,古人洗澡的繁文縟節就多了,《禮記玉藻》中就非常簡明地介紹了古人洗澡所要遵循的整個流程。



秦漢時期的古人是很講究衛生的,“三日一洗頭,五日一沐浴”,就是說三天洗一次頭,五天洗一次澡,這頻率放到現在有些地方也可以接受。除了這些,有些傳統風俗也是要求洗澡的,比如說,結婚前要洗一次澡,女人生完孩子要洗一次澡。

歡迎朋友們評論區交流!


潁州小史官


古代女子多久洗一次澡這事,還真不好說,因為誰也沒在古代住過,再說這種個人隱私的事兒,也不會有什麼史書史料去記載。

不過倒是可以通過外國人的一些日記來大致說一下晚清時期的女性,記載這些日記的外國人多為傳教士和學者,他們遊歷中國的大江南北,記錄下普通人的生活方式,然後將照片和資料帶回國,讓外國人瞭解一下神秘的東方。但真正瞭解後,外國人驚呼“Oh, my god,太髒了!”

這個一點都不是說笑,百年前的女性在衛生方面確實不是很在意,特別是農村婦女,她們每天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幹著農活還要操持家務,還要伺候一家老小的吃喝,根本就沒有時間去打理自己,更別提什麼洗澡這種“奢侈”的事兒了。

(民國老照片)

庚子事變之後,居住在天津法租界的牧師木沙明寫過一本傳記,並拍攝了很多老照片,我有幸收藏了這本書。他不但是個牧師還是個醫生,很願意幫助那些普通市民。並且去過內蒙、山東、河北、河南、安徽等地做考察。

在他的傳記中寫道,有錢人家的女性還是很注意儀態和衛生的,在用水很不方面的天津城內,這些有錢人家的太太或者小姐會不惜價錢從城外買水,然後洗浴。她們出門的時候,會穿上非常華麗的衣服並噴上很多花露水,乘坐養馬場出入一些高檔場所,就算她們的馬車走遠後,依舊可以聞到香氣,很有孩子和無賴會追著馬車嗅這種味道。雖然只是了了的幾句,但也從中能看出當時有錢人家的女性還是很注重衛生的。

(晚清老照片)

但是木沙明在河北等地的農村遊歷後,他很遺憾的表示,當地人真的很不注意衛生。男人的髮辮和女人盤起的頭冒出一股股的酸臭味,除了少數有錢的鄉紳會注意外表外,幾乎沒人注重這些。另外沒有一戶人家有像樣的廁所,很多男性直接在路邊便溺,根本就不顧及有行人路過。並且有廁所的家庭,廁所跟豬圈連在一起,人們便溺後,糞便會流進豬圈之中,成為豬的“美食”。不止是直隸地區,在山東河南等地,人們的廁所很多也會這樣。

不論男女,每個人的髮辮都很少清洗,他(她)們選擇一種叫做“篦子”的工具,這是一種比梳子要密集的梳頭工具,可以將頭髮上的塵土和蝨子梳下來。每次梳頭,地上就會落上一層髒土,並且有咬人的小蟲在裡面。

(晚清老照片)

說到洗澡問題,木沙明寫道,他幾乎沒有看到人們洗過澡,只有孩子們會在夏季的時候在水中洗澡。那些成年男性有時候也會加入其中,他們在河水內將自己身上的髒兮兮的油泥洗乾淨,但只要天氣一冷,就沒人會去水中。然後一直等到轉年的夏天,他們才又可以到水中洗浴。女性會在夜間的時候,幾個女性或者更多的女性會趁著黑夜在水中洗洗,她們會讓自己的孩子在河邊監視,警惕有人偷看,當然這麼黑的天也不會有人看清楚什麼。除此之外,女性會在結婚前洗澡,會在生育一個月之後洗澡,有祭祀的時候很多人也會提前洗澡,但是除此之外,就幾乎很少洗澡。

(晚清老照片)

看到了嗎,木沙明牧師說的很詳細,清朝的人們就是這個樣子生活,女性也不會去刻意洗澡。我想這個答案會令你滿意。好了,就說這些吧。拜了個拜!


大獅


前面主要講的是中國古代女性的洗澡習慣,那麼我來談談歐洲地區的沐浴習慣。

首先歐洲人不講究“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可棄也”,所以他們短髮居多,當時的短髮比現代短髮更長,當然比中國古人短多了。比如典型的教士頭,這是極短的髮型(現代人會覺得比較搞笑,現在來看就是典型的“地中海”,相對而言好清洗的多)

古希臘古羅馬時期,風氣十分開放,大量修建公共浴室。澡堂子成了羅馬人社交和休閒的地方。尤其是在羅馬人征服了迦太基這樣強勁的對手之後,都已經全民享受墮落階段。在羅馬的整個君主時代,皇帝們都喜歡在豪華的宮廷浴室裡與寵妃侍女同湯共浴,這種風氣蔓延到整個社會。(所以這個時候女性都是在澡堂子解決的,具體頻率,貴族2天一次,平民3-5天一天。)講道理,洗熱水澡是極為享受的體驗,女性也十分沉迷於此。

後來洗澡洗出傳染病了,羅馬也被野蠻人攻破了。

進入了黑暗中世紀,當時的修女,一年只能洗兩次澡,有的修道院甚至規定:整個修道院只能有3條毛巾。普通婦女那就更堪憂了。

法國貴族也不愛洗澡,更有皇帝一生不洗澡,那麼想必皇后和情人洗澡的次數也堪憂。

十字軍從東方帶回了清潔衛生習慣,被中東舒適的蒸汽浴吸引,當時男女混浴也十分流行。

文藝復興了,人民也就腐敗墮落了,澡堂子混浴,有床有酒有被子,就被多用於招妓和偷情的場所。此時洗澡頻率大增,當然僅限經濟發達地區,偏遠農村依舊是老樣子。

緊接著進入18世紀,工業文明時代,即使是在科學開始飛速發展的時代,依然有大量的人認為洗澡會導致空氣中的毒素進入毛孔而殺死自己,多數人根本不會去洗澡,除非是醫生要求。



以上。


木劍溫不勝


以前聽過一個說法,說是舊社會西北地區的人因為缺水一輩子只洗三次澡:出生一次,結婚一次,去世一次。舊社會尚且如此,那古人自然也好不到哪去。當然這說法太過誇張,不足為信。那麼古人到底多久洗一次澡呢?


據《禮儀·聘禮》中記載:“管人為客,三日具沐,五日具浴。”意思是家中有客人,要滿足客人三天洗頭,五天沐浴的要求。從這裡可以看出,“三天一洗頭,五天一沐浴”大概就是古人的習慣。另外,古代官吏還有專門洗澡的假期,叫做“休沐”。漢朝是五天休一次,唐朝是十天休一次,都是帶薪的。這樣看,古人5天至10天洗一次澡是正常的。

但是仔細想想,《禮儀》中說的三天洗頭,五天洗澡只是要求人們做到的標準,是最理想化狀態。而至於官吏的“休沐”,一般老百姓是享受不到的,也沒有那個條件。所以正常情況應該是這樣的:


達官貴人、皇親國戚他們想什麼時候洗都行,不僅可以泡澡盆、泡溫泉,還可以在專用浴室裡洗澡。生活在城市的老百姓可以去公共澡堂洗澡,也可在自家燒水用澡盆洗澡(比如潘金蓮那樣的),但頻率應該不高,一個月洗一次應該都算好的,畢竟那時候沒有自來水。村子裡的也就只能在河邊洗洗罷了。當然這只是說的水資源不貧乏的地區,如果是缺水地區,基本生活用水都得不到保障,洗澡就更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了,一年一次都算好的。
清朝末年有許多影像資料,從裡面可以看出那時候的一般人是不怎麼洗澡的。每天撿蝨子,搓泥丸應該是常態。真是隔著屏幕都能聞到味。


石頭說歷史


有網友問:古代女性多久洗一次澡?其實無論古代,還是在現代,幾天一洗澡,都是根據環境來的。無論古代,還是現代,在西北極度缺水地區,無論男女洗澡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所謂古代“三日一洗頭,五日一沐浴”的規定,其實也只是針對一定級別的官員和貴族家庭。而且,古代人冬季洗澡,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首先,在我國古代大部分地區和大部分時間。

冬季都要依靠木炭取暖,《開元天寶遺事》記載“西涼國進炭百條,各長尺餘。其炭青色,堅硬如鐵,名之曰瑞炭。燒於爐中,無焰而有光。每條可燒十日,其熱氣逼人而不可近也。”

由此可見,真正的優質木炭數量,也是非常少的,宋朝官員甚至還會以木炭當做工資發放。當然絕大部分普通人是沒有木炭可以取暖的,每年冬季都會有很多人凍死,正所謂,“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真正的火炕普及開,那還是在清朝以後的事情了,更何況在我國古代大部分時期,棉花也都沒有普及。在冬季的房間裡,既缺乏木炭,也沒有火炕,更沒有棉衣。在這種情況下,沒事就洗澡,確實非常容易生病,關鍵是古代醫療水平極差,一般的感冒發燒,產生炎症,都會發生死人的事情。冬季一個月不洗澡,都是非常普遍的事情,因為真的會死人。

而且,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缺乏燃料,我國古代絕大部分時間,普通人都是喝涼水的,我國普遍喝熱水,只是最近幾十年的事情。

因為煮開水比做飯更費燃料,宋元時期的普通人家,日常生活中,“除了做飯(外)不生火,不準備熱水。……

不要以為,中國古代那些普通人也能每天煎炒烹炸,各種蒸煮。唐朝的時候,山東普通人家,“不曾煮羹吃,長年惟吃冷菜”,只有貴客來了,才會“便與空餅、冷菜”,作為佳餚,招待客人。

熱菜熱飯,喝熱水的燃料都沒有,怎麼可能還隔三差五,在冬天給大家,每人準備一大盆熱水洗澡呢?

一直到30年代,也就是抗戰爆發的時候,作為十里洋場的大上海,還是依靠熱水店,解決喝熱水的問題,無論煮飯沏茶都可以從這裡購買熱水。可以節約很多燃料。銅元一枚,才購買2斤多熱水。

洗個澡要買多少熱水?上海當年很多人全家一年,也就購買7.6銀洋的熱水,大約是4000斤以上的熱水,一家幾口人,一年的熱水使用,就都是這些水了,平均一天十幾斤熱水。這也就是上海,當時其他地方,又有多少家庭,可以一年拿出7.6塊大洋,只是為了喝熱水,沏茶,煮飯?

無論古代,還是近代,南方還是北方,夏天洗澡都還是比較方便的。唯獨冬季洗澡,都面臨著諸多困難。


深度軍事


這種問題就很難一概而論了,別說是古代了,就算是現代文明社會,不愛洗澡的人多了去了,無關男女。

洗澡的頻率,大體會和經濟水平、環境、習俗、個人行為等相關。

1、洗澡與經濟相關

古代的貴婦人,不光可以洗澡,還可以泡溫泉。比如說最為著名的就是楊貴妃了,沒事就可以泡華清池,還留下了著名的貴妃出浴。


要是普通百姓,早出晚歸,一天累的的要死,怕是連澡都懶得洗。



2、對於貴族,洗澡是一件關乎禮儀的事情

相對來說,我國的古人還是有洗澡這個概念的。而且洗澡可不是一個簡單事情,而是一件非常隆重。

“國之大事,在祀與農”。祭祀可是一件非常隆重的事情,不可馬虎,要沐浴更衣。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諸葛亮在祭祀東風之前,要焚香沐浴。

就算是在現在社會,這樣的傳統也是有的。比如說,過年的時候,要洗澡穿新衣,男女都一樣。

還有就是在古代,國君生了兒子,父母要洗澡,穿上隆重的衣服。

世子生,則君沐浴,朝服,夫人亦如之。——《禮記·內則》


3、洗澡是有規定的

在先秦時期,人們就形成了三日洗一個頭,五日洗一個澡的傳統。到了漢代,更是明文規定,每過五天,就給大家放個假,好讓大家去洗澡。

漢律,五日一賜休沐,得以歸休沐出謁。——《海錄碎事·臣職·官僚》

當然,古人要是比較講究的,也可以天天洗澡的。這就是所謂的“男女夙興,沐浴衣服”。

大概就是稅夫妻每天早上起床,洗個澡,換個衣服,出去晚上“勞作”的汗臭。



4、一生只洗一次澡的奇女子

據說清朝的時候,孝莊皇后有一個侍女,名叫蘇麻喇姑,相當的奇葩。

此女相當奇葩,一生只洗了一次澡,而且還要把洗澡水喝掉。


好吧,一生只洗一次澡,想必這洗澡水的營養是相當豐富了。



5、乾旱地區的人如何洗澡

雖然不知道在我國的乾旱地區,古人是如何洗澡的。不過本人曾有幸去過寧夏的海原,一個被聯合國評為最不適合人類生存的地方之一。

在海原待的那一段日子,印象非常深刻。是的,非常缺水,想打盆水洗個臉那是不可能的。每次都是刷完牙,把水倒在毛巾上擦一擦。

至於洗澡,想淋浴,怕是很難做到。在那裡,十天半個月都難得洗一次。我們每次都是5個人,開車去縣城裡面的賓館,開2個小時鐘點房,然後大家輪流進去洗澡。

所以可以想象,在乾旱的地區,古人的洗澡頻率怕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