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0個水站交付第三方運維 地表水監測爲水汙染防治定準心

1770個水站交付第三方運維 地表水監測為水汙染防治定準心

地表水監測權上收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確保國家地表水質的真實性,為正在進行的水汙染防治提供真實準確的信息。據生態環境部最新通報,國家地表水自動監測站需要新建設的站房99.7%已完成主體工程。以這樣的進度看,我國的地表水環境監測網絡即將完成基礎性設施支撐。

2018年以來,各地加緊建設國家地表水水質自動監測站。作為地表水監測權上收過程中關鍵性的一環,此前生態環境部對國家站的建設提出明確要求,今年7月底前,各地必須完成2050個國家站的建設並上交生態環境部。從目前的建設情況看,國家地表水自動監測站建設穩步推進。

十大流域建2050個國家地表水自動監測站,地表水監測形成了一張覆蓋我國大江大河的“大網絡”。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從2017年8月起,全國範圍內就分階段、分步驟地推進地表水監測事權上收改革。2050個國家站的建設上交生態環境部後,生態環境部將全面掌控我國大江大河的水質狀況。

值得注意的是,為確保監測數據的真實與客觀,除不具備建站條件的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水站外,其餘1770個水站將全部交由第三方運維單位負責運維。此外,監測數據由生態環境部統一發布。這意味著地表水監測改變過去屬地監測的基本模式,地方不再負責地表水的監測,而由生態環境部負責。

通過採測分離,實現了“誰考核、誰監測”,不但化解了地方行政干預,減輕了基層壓力和負擔,而且有助於監測數據獨立、客觀、公正。在黑臭水體治理、渤海綜合治理、長江保護修復、水源地保護、農業農村汙染治理等涉水攻堅戰全面升級的背景下,真實、準確的水質監測數據無疑將為水汙染治理方向確定準心。

據瞭解,我國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事權改革分為三步走。第一階段為推行採測分離模式,第二階段為統一委託第三方機構負責運營維護,第三階段為實行實時數據國家與地方共享。每一步的前行都為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事權上打下了更好的鋪墊,改革的穩步推進正在探索和構建一種更為有效、客觀的監測模式。

目前,水站建設已進入運維交接的關鍵時期。截至6月28日,959個地方新建水站中,已有近84%的儀器設備到貨,並進入安裝調試階段。

“誰考核、誰監測”的模式已經開啟,接下來疊加第三方運維模式的引入,我國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數據將更具真實性。但與此同時,實施地表水監測事權上收,並不意味著環境監測就與地方無關,今後監測數據仍然與地方共享。

待2050個水質自動站建設完成後,下一步將實行數據聯網共享。屆時,藉助互聯網技術與系統管理平臺,所有的水質監測數據將統一聯網,並實現“一點多傳、實時共享”。這樣的形式真正打破了水質監測的不透明性,也實現了更好的監督和管理。水站建成後,公眾還可通過手機掃描二維碼等方式,獲取站點水質實時監測結果等信息。

民眾參與、第三方機構運維、國家監督,由此可以預見的是,地表水質量監測機制正在迎來重大變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