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一畝菜,脫一戶貧|和縣打造蔬菜扶貧新模式

和縣依託蔬菜特色產業優勢,大力推進“金菜地”脫貧工程,打造“蔬菜扶貧”新模式,實現“種一畝菜,脫一戶貧”的目標。截至2017年底,全縣實現13個貧困村全部出列,7238戶15537貧困人口脫貧。

種一畝菜,脫一戶貧|和縣打造蔬菜扶貧新模式

“金菜地”創造財富

和縣是中國蔬菜之鄉,蔬菜種植一直是和縣的優勢資源。以“金菜地”產業扶貧為方向,貧困村蔬菜基地現已全部建成,種植著瓜類、茄果類、葉菜類等各類蔬菜。縣裡共有5605戶貧困戶參與“金菜地”產業脫貧工程,其中貧困村835戶,非貧困村4770戶。上半年每個貧困村村集體增收1.5萬元,每戶貧困戶綜合收益700元左右。

在11個貧困村,蔬菜基地按照“四個一”標準(建一個標準化蔬菜基地、配一組水肥設施、建一套經營用房、修一條物流通道)建設。基地經營收入由村合作社按比為貧困戶分紅。在73個非貧困村按照一戶一畝大棚蔬菜的標準,貧困戶入股成為經營主體,按“保底+分紅”方式給予入股貧困戶發放投資收益。

“種植大戶+合作社+貧困戶”新模式

新建村位於和縣香泉鎮南部,耕地面積11000畝,貧困戶97戶貧困人口216人。2017年,新建村有48戶貧困戶實現土地流轉,戶年均土地流轉收入約1800元;有12戶貧困戶在基地實現就近務工,年人均務工收入約6000元;“金菜地”已實現銷售利潤約14萬元。

新建村黨組織副書記姜曉華說,“縣鎮財政投資了120萬元建成130畝蔬菜基地並移交給村集體,在2017年8月底建成並正式運營。採取‘種植大戶+合作社+貧困戶’的蔬菜特色產業扶貧模式,真正做到了一業聯百社,百社帶千戶。”

種一畝菜,脫一戶貧|和縣打造蔬菜扶貧新模式

“金菜地”電商銷全國

為幫助貧困戶銷售自種養農產品,和縣建立了“滿籃和鮮”公益電商平臺,多渠道將本地優質農產品銷往全國各地,目前已實現銷售額500多萬元,帶動貧困戶1100戶,戶均增收1000多元。

採取“運營主體+合作社+貧困戶”三方合作的模式,在11個貧困村和26個非貧困村建立村級電商服務站,開發電商產業公益性崗位22個,每個崗位年收入不少於1.8萬元,取得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

種一畝菜,脫一戶貧|和縣打造蔬菜扶貧新模式

“金菜地”品牌再升級

為延長“金菜地”產業鏈,提升“金菜地”附加值。企業將以市場價格收購基地的水果、蔬菜等原材料,生產果醋、酵素飲品等產品,積極發展當地農產品深加工。

同時和縣結合鄉村旅遊扶貧工程和美麗鄉村建設,開發了果蔬採摘、休閒垂釣和農家樂等旅遊業態,推進鄉村旅遊發展。讓貧困戶在增加收益的同時,“金菜地”品牌效應也能得到提升。

種一畝菜,脫一戶貧|和縣打造蔬菜扶貧新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