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神木——海柳

海底神木——海柳

在我國臺灣海峽的海底,生長著一種古老、奇異而又珍貴的生物———海柳。它壽命可達千年,以吸盤緊固在海底礁林間,高可超4米,因其生成樹枝狀,枝條纖美柔韌,形似陸上的柳樹而得名,有紅柳、赤柳、烏柳、石柳、藤柳等品種,尤以紅柳、赤柳名貴。一株海柳。長到1米高,起碼得200年時間。科學家測試證明,它是養不大的“千金”,每年才長高5毫米。海柳暗藏在深海,採伐不易,加之生長緩慢,故有“海峽神木”譽稱。由於海柳採集不易,閩臺漁民拖網作業時或釣魷魚的多爪鉤偶爾纏到一些枝椏,便如獲至寶。在福建東山島東北面不遠的深海里,潛水員曾發現一叢罕見的海柳,它的樹冠如傘,柳旁棲息著一隻老海龜,每當天氣即將異變,這個海區水色便會變混濁,並伴有“轟轟”的低迴聲響,當地老漁民喻之“天然氣象觀測區”。這又給海柳罩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海底神木——海柳

海柳質地堅韌,耐腐,有“鐵木”之稱,是雕刻珍貴工藝品的寶貴原料。它渾身是寶,用途廣泛。沿海藝人善於利用海柳的奇形怪狀、雅觀色澤和堅硬耐腐、木質細膩等特點,通過剪枝、刨、磨、銼、鑽,雕鏤出各種精美玲瓏的菸斗、手鐲、茶杯、項珠、戒指等藝術珍品。

海底神木——海柳

閩南沿海用海柳雕製成藝術品的歷史悠久。1958年,在東山島官路尾村古代金石巡簡司遺址附近,發掘到一座宋代古墓。從陪葬品中發現有一些完好無損的,用海柳雕刻的手鐲、茶具等陪葬品。

海底神木——海柳

海柳,形如陸地上絲柳,以吸盤與海底石頭相粘,採集很困難,加之其用途廣,因而視為海洋的珍寶。海柳形似樹木,故有海柳之稱。海柳是一種壽命可長達數萬年的海底灌木,屬海生植物鐵樹科,皆因它形似樹木,不少人以為海柳是海洋植物。其實,它是地道的海洋動物,屬於腔腸動物的鐵樹科,是珊瑚的一種,與常食用的海蜇還是近親呢!海柳通常生在水深30多米以下的海底岩石上,身高者達3-4米。海柳中的一種赤柳,顏色鮮豔悅目,初出水面時,枝頭上的小葉閃閃發光,樹枝富有彈性,離水一段時間後,枝幹就變得十分堅硬。由於海柳出水時身上附有紅、白、黃色的水鬼體,幹後能變為黑鐵色,所以又被稱為海鐵樹,更有趣的是,每當天快要下雨時,其表面顏色會變得暗淡無光,並分泌出微量的粘液,故有“小氣象臺”之稱。

海底神木——海柳

可見,海柳有多麼驚人的耐腐力!從另一方面看,可知海柳雕工藝源遠流長。在全國著名的福州鼓山湧泉寺,有一張古色古香的“海底木”供桌,相傳是寺內的三件傳世寶貝之一。這張放在大雄寶殿後堂神龕前的舊供桌,就是用閩南沿海盛產的海柳為材料製成的,桌面油烏鋥亮,光亮鑑人,堅硬如鋼,桌面一側寫著“康熙丙年元旦”字樣,算來已有300多年之久。其神奇之處是“水滲不腐,火焚不損”。“文革”期間破“四舊”,這張海柳供桌在劫難逃,遭到焚燒,但因其質地如鐵而無損皮毛。

海底神木——海柳

海底神木——海柳

海柳還有重要的藥用價值,用海柳煲雞頭內服可止血,煮湯吃還治腰痛。海柳——柳珊瑚,含有柳珊瑚倍半萜;對其進行結構測定及藥理和藥效等方面的初步研究,結果表明其不含N元素,有較強的生理活性和解毒作用,還具有較好的降血壓、減慢心率、抗心律失常、抗血管及迴腸的痙攣和耐缺氧作用。歷代本草如《唐本草》、《本草拾遺》、《本草綱目》和《海藥本草》等均有記載,某種種類和珊瑚、海蜇等至今在中醫臨床上,特別在福建、廣東沿海民間仍在廣泛使用,具有抗癌作用。

海底神木——海柳

海底神木——海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