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葡萄酒大都是750毫升?

大頭品酒


看了其他答友的回答,個個巧妙。但很不幸,都是誤導性很強的錯解!

誤區一:“因為橡木桶是225升,用750毫升瓶剛好能裝300瓶”

早期的玻璃製品都是人工吹制的,吹瓶工人一口氣能吹出的最大容量在700-800毫升之間。在這個容量範圍內,沒有比750毫升的瓶子更適合用來裝那225升酒了(750毫升*300=225升)!

吹制玻璃瓶

但是仔細推敲就會發現,這個答案縱然短短的一句話,卻漏洞百出。1、先說說橡木桶,早在羅馬帝國時期,高盧人(就是現在的法國人)就開始用橡木桶代替陶罐儲藏葡萄酒,隨後演變出了225升的波爾多桶,228升的勃艮第桶和900升、2000升的意大利大桶。也就是說,橡木桶的體積不一定就是225升的。

橡木桶

2、更諷刺的是,使用225升橡木桶的法國波爾多,最早使用的酒瓶卻不是750毫升的。直到1974年,波爾多的主流瓶型還是730毫升。仔細觀察老年份酒的標示容量就會發現,從1975年開始,波爾多各大酒莊才開始改用750毫升瓶。

1974年份的木桐容量為730毫升(73cl)

3、這個答案天真的以為,葡萄酒的裝瓶方法是將酒液從橡木桶中打出,依次裝到玻璃瓶裡。自從17世紀玻璃瓶普及之後,橡木桶的功能已經不再是儲藏葡萄酒。而是作為熟化工具,參與葡萄酒的釀造。橡木桶的酒液在釀造完成後,會統一轉移到不鏽鋼罐中進行裝瓶。因此,酒瓶的容量和橡木桶的大小其實沒有半毛錢關係。

酒瓶的演變

誤區二:“一箱750毫升(12瓶)約為2加侖,方便英國消費者計算”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有必要知道。升(L)、釐升(CL)、毫升(ML)這些是公制單位,是一個叫國際計量單位委員會的組織搞出來的。這個組織成立於巴黎,在法國國內很有影響力。因此,法國大革命之後,法國國內就開始改用公制單位,之後推廣到整個歐洲大陸。

各種瓶型的葡萄酒瓶

1、法國使用公制單位之前,用的也是pinte(品脫)等和英國相似的體積單位,如果是為了和最大客戶(英國是法國紅酒最大進口國)接軌,那為什麼還要改成公制?

2、加侖還分為英制加侖和美製加侖,1美製加侖=3.785 412升;1英制加侖=4.546 092升。美國也是紅酒的主要消費市場,歐盟怎麼能厚此薄彼,光為英國消費者著想呢?其實英美也一直在努力接受公制單位,英國規定2000年以前,除少數行業外,市場上出售的商品必須標示公制單位。

美式酒瓶

正解:

這個問題我之前準備紅酒培訓資料的時候,還專門問過一些法國酒莊的老外。他們的回答很簡單:是歐盟的法律規定的。3升以內的葡萄酒只能有187.5毫升、250毫升、375毫升、750毫升、1500毫升、3升這幾種容量,其中750毫升被確立為標準容量,是目前使用最廣泛的。

至於為什麼標準容量是750毫升,則是歐盟從整個葡萄酒產業來考量,當時西班牙、法國勃艮第等產酒區使用750毫升瓶的酒莊居多,以750毫升瓶為標準瓶,既能規範市場秩序,而且對整個紅酒產業的影響最小!


酒海無涯


葡萄酒一瓶是750毫升,第一個原因是早起葡萄酒瓶都是人工吹制而成,700毫升左右是一個玻璃師傅一口氣的容量,所以早起的葡萄酒瓶都在750毫升上下,第二個原因是當橡木桶的容量被證實確立為225升後,葡萄酒瓶的容量才隨之被定位750毫升,一個標準橡木桶灌滿300支標準葡萄瓶。第三從健康營養的角度說,一瓶12度的葡萄酒,男性不超過400毫升,女性不超過300毫升,一瓶750毫升的葡萄酒,一天的飲用量不超過半瓶基本上是最健康的。第四個原因,就是一個標準的葡萄酒杯,倒酒的容量一般是150毫升,一個750毫升的葡萄酒可以倒5杯,每杯含有150卡路里,適合人們計算攝入營養的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