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都是很苦的嗎?

小小嫻


咖啡生豆不能直接飲用,我們見到的都是褐色或者深褐色的咖啡熟豆,是咖啡生豆經過加熱烘培、脫去銀皮後的產物。咖啡豆經過一系列物理、化學變化,大量物質釋放出來,又生成新物質,味道、香氣、油脂以及醇厚度、咖啡因等。咖啡豆在烘焙過程中會形成大量味道豐富的酸性物質,隨著烘焙程度的提升,苦味逐漸增強,咖啡豆的酸味逐漸減弱。合理掌握烘焙程度讓咖啡豆酸與苦更加平衡。咖啡熟豆的研磨有不同粗細程度之分,研磨的越粗咖啡粉的表面積越小,萃取時與水接觸的面積越小,咖啡液濃度越低,酸味越強、苦味越重。反之,研磨的越細,咖啡粉表面積越大,氧化速度越快,萃取的有益成分越多,濃度越高,酸味越弱、苦味越強。此外咖啡沖泡與萃取過程中,一杯風味出眾、濃度適中的咖啡取決於咖啡的品種、種植、加工、烘焙等多個環節。飲品濃度=沖泡比率*萃取程度。飲品濃度取決於沖泡比率和萃取程度。前者又叫水粉比率,是指咖啡粉量,對應多少水來沖泡,與個人經驗與喜好相關。萃取程度也叫萃取率,理想萃取率在18%-22%之間。如萃取不足則咖啡口感單薄、美味精華被浪費,如果萃取過度,則大量苦澀味道,口感讓人不愉悅。萃取咖啡使用的水也極其重要,需要無異味、新鮮、酸鹼適中、無汙染的水。水溫與沖泡和萃取密切相關。咖啡粉與接觸的熱水水溫應該保持在91-94攝氏度之間,稱之為最佳萃取水溫,高於這個水溫區間咖啡會呈現出明顯的焦苦味道,低於這個水溫區間,咖啡會呈現出酸澀的味道。這個水溫區間還意味著水溫需低於100度的沸點。願大家都能喝到風味出眾、濃度適中適合自己的美味咖啡。



讀書陪你


不都是很苦的,一般來說,烘焙度越淺,酸度越強苦度越弱,反正烘焙度越深,酸度越弱苦度越強。

一般連鎖咖啡店,為了保證品質,烘焙度都會很深,比如星爸爸,用更多的打發牛奶來稀釋咖啡的苦。。。。第二波咖啡浪潮裡,深焙意式豆是一個主流。

埃塞俄比亞的豆子一般以淺中烘焙為主,為的是表達原產地的低於風味,表現很強的花香味,果酸的感覺,喝起來像果汁。印尼的豆子一般以中深度為主,風味以清新泥土,中藥味道,很苦。


我有個叫板藍根的貓


有點苦,不是很苦,影響咖啡口感的因素很多,我們可以掌控的就是新鮮度了,聽專業人士說,咖啡只有一個月的賞味期,就是烘焙後一個月之內現磨出來的咖啡味道才純正,所以說真正高檔的咖啡一定是口味在這個時間段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