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秦漢魏晉南北朝史的本科生、研究生推薦讀哪些書?

青年史學家


一、古籍著作

(一)正史(必讀)

《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南史》、《北史》等正史。建議使用中華書局點校本。

(二)正史考證、研究著作(必用)

1.《史記》

①(清)錢大昕:《廿二史考異》,商務印書館,1958年;(以下配圖或與所標版本不同,皆可使用)

②(清)王鳴盛:《十七史商榷》,中國書店,1987年;

③(清)趙翼、王樹民校證:《廿二史札記校證》,中華書局,1984年;

④(清)梁玉繩:《史記志疑》,中華書局,1981年;

⑤徐蜀編:《史記訂補文獻彙編》,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年;

⑥(日)瀧川資言、水澤利忠:《史記會注考證附校補》,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⑦陳直:《史記新證》,天津人民出版社,1979年。

2.《漢書》

①(清)王先謙:《漢書補註》,中華書局,1983年;

②徐蜀編:《兩漢書訂補文獻彙編》,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年;

③楊樹達:《漢書窺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④陳直:《漢書新證》,天津人民出版社,1979年。


3.《後漢書》

①(清)王先謙:《後漢書集解》,中華書局,1984年;

②徐蜀編:《兩漢書訂補文獻彙編》,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年。

4.《三國志》

盧弼:《三國志集解》,中華書局,1982年。

易培基:《三國志補注》,臺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

5.《晉書》


吳士鑑、劉承幹注:《晉書斠注》,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

6.《宋書》以下,可參見徐蜀編:《魏晉南北朝正史訂補文獻彙編》

(三)其它古籍(選用,很多未臚列,歡迎讀者補充)

1.《三輔黃圖》 陳直:《三輔黃圖校證》,陝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

2.《華陽國志》 東晉常璩撰,任乃強:《華陽國志校補圖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3.《水經注》 北魏酈道元撰,楊守敬、熊會貞疏、段熙仲點校、陳橋驛覆校:《水經注疏》,江蘇古籍出版社,1989年。

4.《說文解字》 東漢許慎撰,中華書局,1963年;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5.《淮南子》,又名《淮南鴻烈》,西漢淮南王劉安集眾多學者撰成。劉文典:《淮南鴻烈集解》,中華書局,1989年。

6.《春秋繁露》 17卷,82篇,西漢董仲舒撰、蘇輿:《春秋繁露義證》,中華書局,1992年。


7.《白虎通義》 (清)陳立:《白虎通義疏證》,中華書局,1994年。

8.《論衡》 東漢王充撰,吳承仕:《論衡校釋》,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86年;黃暉:《論衡校釋》,中華書局,1990年。

9.《鹽鐵論》 西漢桓寬撰、王利器:《鹽鐵論校注》,中華書局,1992年。

10.《風俗通義》 東漢應劭撰,王利器:《風俗通義校注》,中華書局,1981年。

11.《荊楚歲時記》 南朝宗懍著,譚麟:《〈荊楚歲時記〉譯註》,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1999年。

12.《世說新語》 南朝宋劉義慶撰,梁劉孝標註,餘嘉錫:《世說新語箋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13.《洛陽伽藍記》 。範祥雍:《洛陽伽藍記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14.《抱朴子》 東晉葛洪撰。分內篇、外篇,內篇主要記載道家神仙方藥鬼怪養生延年之說,外篇主要保存了三國吳、兩晉時期思想文化、社會資料。王明:《抱朴子內篇校釋》,中華書局,1985年;楊明照:《抱朴子外篇校箋》,中華書局,1991年、1997年。


二、考古文獻(內容很多,難以臚列齊全。歡迎補充)

1.西漢長安城

王仲殊:《漢代考古學概說》,中華書局,1982年;楊寬:《中國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2.東漢洛陽

王仲殊:《漢代考古學概說》,中華書局,1982年;《漢魏洛陽故城研究》,科學出版社,2000年;劉慶柱:《古代都城與帝陵考古學研究》,科學出版社,2000年。

3.居延漢簡、居延新簡

居延漢簡是1930~1931年發現的自西漢武帝末年至東漢光武帝時期的木簡,1萬餘枚。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居延漢簡甲編》,科學出版社,1959年;《居延漢簡甲乙編》,中華書局,1980年。居延新簡是1972~1973年,考古工作者在甘肅居延漢代烽燧遺址發掘,近2萬枚竹簡。竹簡內容包括皇帝的詔書、律令、品約、各類簿籍以及《九九表》、干支表、歷譜、醫方。《居延新簡——甲渠侯官》,中華書局,1994年。

4.武威漢簡

5.湖南長沙馬王堆漢簡

6.河北定縣漢墓竹簡 《定州漢墓竹簡·論語》,文物出版社,1997年。

7.湖北江陵張家山漢墓竹簡

包括:①《二年律令》,526枚,記載呂后二年施行的律令標題簡28種,包括27種律和一種令,包含了漢律的主要部分,內容涉及西漢社會、政治、軍事、經濟、地理方面的史實。它的發現使已經佚失的漢律得以重現,也為我們探討秦、漢律關係,進而比較系統的研究漢、唐律的關係及其在中國古代法律史上的地位,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②《歷譜》竹簡18枚,記載了漢高祖五年(前202)四月至呂后二年(前186)後九月各月的朔日干支,這是目前已知年代最早的西漢初年的實用歷譜,與依據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出土的西漢武帝元光元年曆譜推測得出的西漢初年的歷譜不盡相同。這對於研究秦漢時期曆法的演變問題具有重要的價值。③《奏讞書》,227枚簡,“讞”的意思是“議罪”。《奏讞書》就是議罪案例的彙編,它是秦漢時期司法訴訟制度的直接記錄,和雲夢睡虎地秦簡中的《封診式》大致相似,其作用是供官吏工作參考,以及學吏者閱讀的文書程序。記載自春秋至西漢的案例22個。《張家山漢墓竹簡(二四七號墓),文物出版社,2001年。

8.江蘇連雲港市東海縣尹灣漢墓簡牘

據內容大致可以分為18類:①東海郡上計集簿;②東海郡吏員簿;③東海郡下轄長吏名籍;不在署、未到官者名籍;④武庫永始四年(前13)兵車器集簿;⑤神龜佔、六甲佔、博局佔:占卜相關的文書;⑥元延元年(前12)歷譜、元延三年(前10)五月曆譜;⑦刑德以時;⑧行道吉凶;⑨神烏傅(賦)。

《尹灣漢墓竹簡牘》,中華書局,1997年;

《尹灣漢墓簡牘綜論》,科學出版社,1999年。

9.湖南長沙走馬樓三國吳簡:

1996年,建築工人在長沙市中心“五一”廣場東走馬樓街發現一批古井,考古工作者在隨後的清理過程中在編號為J22中出土簡牘10萬餘片。出土簡牘按照質地和形制大致可以分為大木簡、木牘、竹簡、木楬(jie),按照內容大致可以分為嘉禾(三國吳孫權年號,232~238年)吏民田家莂(佃田租稅券書)、司法文書、黃簿民籍、名剌、籤牌、繳納各種賦稅與出入倉庫(關邸閣)的簿籍等。

10.墓誌

趙萬里:《漢魏南北朝墓誌集釋》,科學出版社,1956年;

趙超:《漢魏南北朝墓誌彙編》,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年;

羅新、葉煒:《新出魏晉南北朝墓誌疏證》,中華書局,2005年。


三、近現代學者研究經典著作(難以一一臚列,歡迎補充)

1.馬非百:《秦集史》,中華書局,1982年。

2.呂思勉:《秦漢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3.錢穆:《秦漢史》,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4年。

4.林劍鳴:《秦史稿》,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

《秦漢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

5.[英] 崔瑞德、魯惟一編:《劍橋中國秦漢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

6.白壽彝、高敏、安作璋主編:《中國通史》(第四卷)中古時代·秦漢時期(上),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

7.徐復觀:《兩漢思想史》,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

8.葛兆光:《中國思想史》,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年。

呂思勉:《兩晉南北朝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陳寅恪:《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

萬繩楠整理:《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黃山書社,1987年。

唐長孺:《魏晉南北朝史論叢》《續編》,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55年。

王仲犖:《魏晉南北朝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

湯用彤:《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中華書局,1963年;

《魏晉玄學論稿》,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何茲全主編:《中國通史》(第五卷)三國兩晉南北朝(上),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

田餘慶:《秦漢魏晉史探微》,中華書局,1993年;

《東晉門閥政治》,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

簡修煒、莊輝明、章義和:《六朝史稿》,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4年。


[日] 谷川道雄:《中國中世社會與共同體》,中華書局,2002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