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度突破了世界紀錄的電子顯微鏡有多厲害?

分辨率突破了世界紀錄的電子顯微鏡有多厲害?

▲兩張二硫化鉬(MoS2)的照片,一幅旋轉了6.8度。單個原子的間距從原子鍵全長到完全重疊時的間距不等。來源:康奈爾大學

7月19日,美國康奈爾大學應用和工程物理系教授David Muller、John L. Wetherill,物理學教授Sol Gruner和Veit Elser合作在《自然》雜誌上發表題為"Electron Ptychography of 2-D Materials to Deep Sub-Ångström Resolution"的文章。文章稱,研究人員憑藉電子顯微鏡(電鏡)像素陣列檢測器(EMPAD),使電鏡達到了0.39Å的分辨率,刷新了世界記錄。

電鏡雖然能觀測到單個原子,但即使在這個分辨率下,它也並不能把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電鏡的鏡片具有稱為像差的內在缺陷。為此人們開發了像差校正器,正如Muller所說,它就像“顯微鏡的眼鏡”。而為了校正多個像差,需要一個不斷擴展的校正元件收集器。這就像將眼鏡戴在眼鏡上一樣笨拙。Muller等的工作成功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電子波長比可見光的波長小許多倍,但電鏡鏡頭並沒有相應的分辨率。分辨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鏡頭的數值孔徑。數值孔徑是“f數”的倒數:f數越小,分辨率越高。提高電鏡分辨率的傳統方法是增加透鏡的數值孔徑和電子束的能量。過去的分辨率記錄是通過像差校正透鏡和超高光束能量——300千電子伏特(keV)—— 來獲得亞埃(Å, ångström )分辨率的。原子鍵長通常在1-2Å之間,亞埃分辨率可以讓人們輕鬆觀測到單個原子。

研究小組使用了EMPAD和Ptychography技術來提高電鏡的分辨率:當電子束掃描樣品時,探測器在重疊步驟中收集散射電子的全位置和動量分佈,然後根據得到的4維數據集來重建圖像。最後達到了0.39Å的分辨率。為了保證樣品結構完整性,他們使用了更低的光束能量(80 keV),這種情況下僅使用像差校正透鏡就能達到0.98Å的分辨率。在這種分辨率下,樣品中即便是一個硫原子的缺失都能檢測到。

由於分辨率小於最小原子鍵,因而需要為EMPAD方法提供一種新的測試對象。於是他們堆疊了兩張MoS2照片,一張略微歪斜,這樣兩片原子的距離從完整的原子鍵長到重疊時的距離不等。

康奈爾大學校內的電鏡已經進行了EMPAD改造,它們可以記錄各種強度——從單個電子到包含數十萬甚至一百萬個電子的強光束。

編譯:伊幻 審稿:西莫

來源:http://h5.scimall.net.cn/register?from=wechat

分辨率突破了世界紀錄的電子顯微鏡有多厲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