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殲-25爲什麼被稱爲空中幽靈?

dddust


你提這個問題的時候難道就這麼肯定殲25戰鬥機存在嗎?還信誓旦旦的說殲25被稱為空中幽靈?殲25根本就是個不存在的戰鬥機,所以這本身就是個偽命題。還有,那些喜歡把謠言跟愛國捆綁在一起的,我只用兩個字形容你們:呵呵。

看到這個題目,我在上網查了一下,先後發現了殲18、殲23、殲25、殲28、殲40、殲50、殲60、火龍等這幾款戰機,這些戰機型號加起來都趕上新中國成立以來服役戰機型號總和了。下面我貼出幾張圖大家可以看一下,某些網站名字我隱藏了,有心的網友可以從網址上自己尋找出處。至於最後一張,能收復太陽系,還打上了官媒的名字,我想問一下是你自己智障還是你覺得我們讀者是智障呢。

這些無良自媒體為了賺那幾個閱讀量起這些令人驚悚的題目,動不動美國驚呼太可怕、全世界沸騰等等。我想問一下你們這個錢賺的安心嗎?要是軍迷能分辨出來是非真假,但是普通人呢?他們會不會被這種無良自媒體的文章所誤導呢?

中國發展到今天這個程度很是不容易,大家都知道最近兩年中國軍事裝備出現了井噴的發展,從海軍的航空母艦、054護衛艦、052系列驅逐艦到天上的殲20、運20、空警系列預警機都凝聚著幾代人的研究成果,都是腳踏實地積累出來的。

你們寫這些東西對得起他們嗎?要是這些科研人員整天跟你們一樣飄在天上你覺得我們有這麼多成果嗎?我們之所以能走到今天就是靠四個字:實事求是

好了扯遠了,回到飛機這個話題上,目前已經正式服役的五代機(老四代)就是殲20戰鬥機,跟美國F22、F35和俄羅斯蘇57平代。作戰水平高於蘇57,與F22差不多,航程和電子系統比F22要好很多,但是發動機問題暫時還沒解決,但是一款戰機服役期超過30年,期間解決發動機是不成問題的,希望喜歡抓住這個一直黑的不要再這樣了,WS15發動機已經有成品了。

關於六代戰機,目前來看因該是正在研製,但是以概念居多,到底是什麼結構具備什麼性能目前世界上都沒有一個具體標準。目前只能認為具備更強的隱身性能、更先進的航電和電子系統、更強進的動力系統,所以六代機技術基本是在五代機基礎上繼續研發,有希望首先研製出六代機的基本就是中美兩國,其他國家目前重心還放在五代機理論上。最近中國曝光了多款大型無人隱身飛機,這些飛機尺寸上接近戰鬥機,可以認為是為某些六代機進行技術論證和實驗。暗箭無人機被認為從隱身性能上甚至優於殲20。

所以,對於新戰機的研製,我們不必過多的去猜測,技術成熟時相信官方就會給我們好消息,殲20、運20、航母、大驅不都是提前在網上放照片。至於那些無良自媒體只會用外媒當擋箭牌,發佈假消息只為吸引眼球,實在不實事求是,我們也沒必要去關注。


雛菊西瓜Peterpan


去年就蹦出來個殲18垂直起降戰鬥機,這又從哪冒出來個殲25?負責任的講,沒有任何跡象能夠證明殲18的存在。換句話說就是,殲18現在不存在。同樣,殲25也沒有任何證據能夠證實它的存在,哪怕是官方的一個消息,或者說是官方爆出的一張圖片。簡單說就是:現在還沒有什麼殲25,連設計圖紙都不存在的一個東西。


回答題主的問題:殲25為什麼被稱為“空中幽靈”?我給出的答案比較簡單:因為這些人根本不懂、胡說八道。不知道題主這是在哪看到的這種說法,是誰稱它為空中幽靈的?殲25連個模型都沒有,又哪來的外號?另外,這個外號只有不懂軍事的人才會這麼叫,這就是一些無良的自媒體為吸引眼球而故意搞出來的東西——“幽靈”是美國B2轟炸機的外號,我國“殲”系飛機屬於戰鬥機,與戰略轟炸機根本就不挨邊,這種常識性的東西都不懂,也敢胡說八道。

至於說殲25是第六代戰鬥機,這是網上很多人的說法。實際上按照我軍方的劃代說法,殲20、F22屬於第四代戰機,下一代戰機為第五代戰鬥機。個人的習慣是按照軍方的劃代標準,本文以我軍方劃代為準。再有一點,即便是真的有殲25,也不會是在現在,更不可能被稱為“空中幽靈”——國產裝備與美國佬可沒什麼關係,也犯不著用人家的名字。

本不想答,想起楊偉總師的那封信,還是簡單說說吧。下一代戰機的預研工作已經開始,這是毫無疑問的。我空軍司令員馬曉天司令在接受央視記者採訪時透露了這個消息:我們已開始第五代戰鬥機的預研工作。也就是說,第五代戰機不過才剛剛起步,剛開始其理論研製工作。什麼時候第五代戰鬥機能夠服役?彆著急,路是一步步走的,邁得太大,小心扯著蛋。

2017年12月,殲20總設計師楊偉寫給2035年殲20的一封信,被央視等媒體曝光。這封信的格式引用的是著名作家余光中的《鄉愁》,寄託著楊偉總師的濃濃的情意!
殲20總師楊偉寫給2035年殲20的信

這封信中的一個時間點很重要——2035年。很多人根據這個,推斷說“我們的第五代戰機將在2035年服役”,實際上這種說法,現在只能把它當作猜想,連推測都算不上。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五代機的設計指標根本就沒有,包括美國在內——美國自2010年開始第五代戰機的論證工作,七、八年的時間過去了,現在處於理論研製階段,第五代戰機的性能指標、設計要求等等還是沒有最終結果。



根據央視等媒體的報道,法國、德國開始聯合研製下一代戰機計劃,兩國防長已經簽訂了相關協議。根據媒體的說法,兩國預計在2035年實現這一計劃。而美國給出的時間也是2035年,似乎是約好了一樣。實際上,哪個國家能夠先研製出來第五代戰機,無疑就會掌握未來的主動權、更多的話語權。俄羅斯當然不甘落後,其下一代戰機的研製工作也已經提上了日程。

現在來看,只有美國是起步略早,算是搞出來點東西:洛馬公司透露了一段視頻,有點第五代戰機的意思,僅此而已。現在各國唯一對五代機能夠確認的有這麼幾個方面:



一、第五代戰機仍是有人駕駛飛機。之前外界預測的“第五代戰機是無人戰鬥機”、“五代機有兩種工作模式——有人駕駛、無人駕駛之間可以互換”,這兩種說法可以Pass掉了——洛馬公司的視頻仍為有人駕駛飛機。另外,各國對於高智能武器的研發都抱有謹慎的態度,這種高智能武器一旦失控,或者說是出現其它問題(比如把平民等認為是打擊目標),那對人類來說就是一個災難,其後果難以想象。

未來作戰中,更可能出現的情況是有人駕駛戰鬥機與無人作戰飛機相配合,有人駕駛戰機負責指揮、操控等,而無人機則負責打擊任務。戰場形勢瞬息萬變,讓一臺冷血的殺人機器來獨立負責作戰?這無疑就是嫌人類活的時間太長了。記得在前幾年,好像是韓國就曾研製過類似的這種裝備(記不準到底是哪個國家了),後來迫於國際、國內的壓力,取消了該項目。

二、提高其隱身性能。現代的隱身戰機只對雷達的某一波段具有隱身效果,在雷達波段為米波、毫米波段內,現在的第四代隱身戰鬥機的隱身效果極差,或者說是“不具備隱身能力”。目前,世界上的反隱身雷達就是根據第四代隱身戰機的特性研製出來的,我國反隱身雷達技術世界領先。未來,第五代隱身戰機可以確定的發展方向就是:提高其在米波、毫米波等波段的隱身性能。

再有從肉眼可見、紅外探測等多領域提高其“隱身”性能,降低五代機被其它手段發現、探測到的可能性。未來,很有可能出現肉眼很難發現的第五代隱身戰鬥機。

三、進一步提升其動力系統。變循環發動機是未來第五代戰鬥機必備的裝備,儘管目前還只是處於研製階段。可改變發動機循環工作模式(高推力或低油耗),使發動機在各種飛行狀態下都能保持“最佳狀態”。以便使戰鬥機在亞音速、超音速,甚至是高超音速的狀態下,還具備最好的性能。

四、機載雷達系統、電子設備等的性能將更加先進。這是可以預見的,也是能夠肯定的。俄羅斯的雷達系統據說是獲得了重大突破,將來其機載雷達的抗電子干擾能力大大增強。用俄羅斯媒體的說法是“顛覆性”的進步,怎麼看著都有吹牛的意思。

另外一點是:第五代戰鬥機與現在的第四代戰鬥機一樣,都屬於航空飛機,而不是之前很多媒體猜想的“空天飛機”。根據洛馬公司的視頻,其第五代戰鬥機取消了尾翼,看起來就像一片樹葉——扁平。

結束語,儒道之主認為:殲25的消息根本就沒有來源可查,都是宣稱“據外媒報道”,沒有具體的媒體名稱、報道時間等信息。這實際上就是網上某些自媒體為了利益,故意搞出來的消息,不用當真。第五代戰鬥機,現在可以確定的就是這些地方,至於什麼武器系統之類的,現在還沒有必要考慮,先把飛機造出來才是最重要的。


儒道之主


謝謝好友邀請!這個問題本不想他,因為這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從我國和國外的相關權威媒體的公開報道當中,就沒有殲-25這樣一個機型研製內容,更不用存在什麼綽號“空中幽靈”。這都是一些沒有軍事常識,或者只為了吸引眼球的一些自媒體,所發表的文章或者報道。


某自媒體報道截圖

本來軍事這個東西就是一個科學的集成產物。像我們的殲-20隱身戰鬥機,這都是經過我們軍工專家們多年的潛心鑽研鋪墊。多方面的設計,實驗則來的結果。一個新型號飛機的發展一定要經過很多科研論證,精心設計,才有可能進行研製立項的。
這才是真正的明星殲-20戰機

王偉作為我們殲-20隱身戰鬥機首席設計師,在今年(2018年)兩會期間,就已經對公眾透漏出來,我們國家的發展計劃,但是這不算是洩密。我們空軍一直是秉承裝備一代,研製一代,探索一代的思路。
殲-20彈倉都是需要精心設計的。

那麼我們現在裝備了殲-20第四代隱身戰鬥機(我國的標準第四代,美國的標準和俄羅斯的標準是第五代),在2017年才開始服役部隊,那麼按照王偉設計師的說法,我們肯定在研製新一代戰鬥機,而這新一代戰鬥機必然會在很多方面有所突破。


網友設計的殲-25CG圖片

可能包括的採用更多的人工智能(AI)技術,先進智能蒙皮技術,多功能分佈式數字陣列有源相控陣雷達技術,激光技術,全頻譜隱身技術,變循環發動機技術等等吧。總之很多全新的科學技術,是否能夠有那些成熟技術得以應用,我們目前尚無得知。
這是一個版本三面圖的殲-25

那麼也就是說,所謂的殲-25“空中幽靈”這個稱號,自然也就沒有什麼可信度。這就像我們在自媒體盛行時代,不用考證,就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搞出來這些特別吸引眼球的,高,大,上的裝備出來,再適當配上一些CG效果圖,確實很有誘惑力。
多個版本的殲-25

說到這裡淡然小司就想起來以前有一個殲-18的“紅鷹”垂直起降戰鬥機,2008年的朝日新聞最新爆料,緊接著《簡氏防務週刊》詳細評論。結果最後被證實是一則完全的造假新聞。


咱們就從上面的這些簡式配圖來看,稍微瞭解軍事常識的人都知道,對於垂直起降發動機來說,這樣的機體結構設置,怎麼可能安裝像F-135這樣的發動機呢?更何況前置升力風扇位置怎麼處置?這明顯就不合乎基本的氣動常理。
曾經網絡傳言的殲-14重型隱身戰鬥機

所以,淡然小司認為,這些所謂的什麼特別先進的軍事武器裝備,多數都出自於一些不良媒體和自媒體,其目的自然是想擾亂公眾視聽。咱們大家還是相互多學習,增加自己的相關知識,這樣就不容易被人矇蔽。更不會以訛傳訛,是讓我們的國家和社會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知識的環境。在這裡淡然小司祝朋友們生活愉快,同時我們在那些吸引眼球的新聞中保持清晰的判斷。


淡然小司


我是軍林縱橫!

殲-25戰鬥機是否真實存在有待驗證,因為它只是網絡流傳、由成飛研製的新一代空中優勢戰鬥機。或許中國的軍備過於受到關注,於是外國媒體多次報道這款戰機!真實情況是,無任何確切證據證明殲-25的計劃或者其戰鬥機實體存在。

既然提出這一問題,根據諸多網絡信息,且當存在這一戰機,長我中華志氣!

美媒就稱分析,目前美國擁有兩款第五代戰鬥機——第一款F-22猛禽戰鬥機,2005年服役。第二款F-35閃電聯合攻擊機,稍晚開始正式服役。但與此同時,中國的動作更大,正在研發4種第五代戰鬥機(這不禁令人愕然,但願這是真的!),分別是殲-20,殲-31,殲-23和殲-25。並認為這些戰機將對美國戰鬥機造成潛在的威脅。

稱之為空中幽靈。自有其獨到之處,如B-2隱形戰略轟炸機綽號“幽靈”,緣於它是當今世界上唯一的隱身戰略轟炸機,具備低可偵測性,能夠使它安全的穿過嚴密的防空系統進行攻擊。B-2的隱身包括對雷達偵測、紅外線、可見光與噪音等不同訊號,使被偵測與鎖定的可能降到最低。B-2在空中不加油的情況下,作戰航程可達1.2萬千米,空中加油一次則可達1.8萬千米。每次執行任務的空中飛行時間一般不少於10小時,美國空軍稱其具有“全球到達”和“全球摧毀”能力。

B-2的隱身性能可與小型的F-117攻擊機相比,而作戰能力卻與龐大的B-1B轟炸機類似。每架B-2造價為24億美元。

故而,小編非常希望有這樣一款可稱之為“空中幽靈的”殲-25面世!

最後說明一下,本文權作科幻題材,還是向殲20、殲31致敬吧!


軍林縱橫


殲25是否真實存在有待驗證,但我對隱形飛機卻情有獨鍾!

一直都被電視劇裡能隱形的戰鬥機所折服

電視劇中的主人公經常坐著隱形飛機很輕易的逃脫追捕

這種飛機的隱形也不僅僅只是消失在視線中

它可以強大到用雷達也檢測不出來

這種隱形戰鬥機的隱形原理是在表層塗上一種可以吸收電波的物質

但這還遠遠不夠,還要多方面下手,同時作用才可達到隱形效果

沒想到這種複雜的技術在現實早已實現

世界上第一架隱形的戰鬥飛機F-117A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出現

起初研製時總有人會把隱形飛機當做UFO,因為他的外形特殊總會被誤解

後來美國也著手研製出了一系列的隱形戰機,實際效果也十分可觀

而且美國的隱形飛機具有當時獨有的超音速航行能力

你一定聽過中國的殲20和殲31戰鬥機

但你一定不清楚它究竟為啥這麼火

因為他們也是新一代的隱形戰鬥機中的一員

是新型隱形戰鬥機中的佼佼者,而且發動機也是純國產

除了隱身功能之外,機動性十分強,戰力也足夠強大

但不管是哪個國家的的隱形戰鬥機

製作過程中所需要耗費的資金都是十分龐大的

但對於戰鬥機的付出和回報時一定成正比的

更多軍事資訊,編號1949等著你呦~


編號1949


想象中比較嚇人的飛機,當然是幽靈了,而且還能飛,那當然是空中的幽靈了。

圖為我國新一代轟炸機的設想圖,該圖是根據航展上出現的隱身超音速轟炸機的模型製作的,他的無尾翼設計非常的前衛,也被看作是下一代戰鬥機的特徵之一。


殲25戰鬥機應該還需要起碼10年左右才能出現,遠則20年以後出現也有可能,這款飛機到時候服役的時候會有什麼特點呢?我們可以合理的暢想一下,我們可以立足在我國航空工業科技的根基上去思考一下。比如,我們可以假設他採用了到時候新一代的大推力航空發動機,變循環發動機,採用了新型的氣動佈局和更好的網絡化作戰能力,可以想象他可以指揮小無人機作戰,作為自己的眼睛,甚至大膽一些還能想象他是無人作戰飛機。

圖為無尾翼射擊的下一代戰鬥機,無尾翼是以兩個類似於過去飛機垂尾的寬V型垂尾來發揮垂尾和平尾的兩個作用,減少飛機的翼面,提高飛機的高速性能和隱身性能。


很多人都會說,未來限制我國戰鬥機技術進一步提高的技術在於發動機,我們假設20年後殲25出現,我想到時候我國航空發動機的技術發展肯定已經又過去兩代了,按照10年一代來看嘛。現在我們能做到推力為13噸的,壽命為2000小時左右的大推力發動機WS10A,10年後我們也許會把WS15發動機吃透,他會裝備三維矢量尾噴,會擁有18噸最大推力,壽命應該能達到3000小時左右了,達到比較先進的水平。但是10年後肯定還是不會有變循環技術的,畢竟WS15論證時沒有考慮這個問題。

圖為暗箭無人機,他可能是一種六代機的形態,也可能是一種受六代機指揮的無人機。


其次,20年後,變循環發動機肯定就成熟了,他可能會叫WS21,畢竟WS20都已經出現了,他的推力可能達到美國在2021年給F135發動機增推後的水平,也就是推力22噸級,也就是說,我國可能會在2038年,達到2021年美國戰鬥機航空發動機的技術水平,這一猜測都還是比較樂觀的呢。不過我還是希望,到時候我們最好能夠在這個最大短板上抹平差距。


海事先鋒




1、中國六代機戰機



將來的六代機一架打遍天下無敵手……一是隱身二是機動性三是速度 有這麼一架就讓現在的雷達反導都成了擺設,美國估計到2025年也搞不出來了嘍。我們的戰鬥機總設計師楊偉是天才!

對於中國研發六代機的消息,殲-20總師楊偉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六代機相比五代機將有著“脫胎換骨”的升級,必須要突破一系列前沿技術。六代機必須具有以下幾個特點,首先是更接科幻的超扁外形,採用大升阻比和翼身融合設計,其次是超常規機動,能夠在超音速和亞音速條件下進行遠超五代機的機動,然後是更加省油的超音速巡航能力,兼顧航程和速度的優勢,除此之外,六代機還必須要能夠結合高超音速武器,同時具有能夠控制無人機的超強信息作戰能力。

2、J25有待驗證

殲-25戰鬥機是否真實存在有待驗證,目前只是網絡流傳、由成飛研製的新一代空中優勢戰鬥機。



歡迎志同道合的朋友關注我,一起交流學習進步,讓我們一起見證偉大中國時代的到來。


崇儒


我們可以可以做一個假設,預期在這裡猜測,不如假設殲25是我們以前公佈而未服役 的某型戰機,比如模型已經公佈很久的無人空戰型暗箭無人機,這款機型的性能定性不必=比殲20低

。雖然可比性不是很大,但是對外形更為科幻的暗箭來說,其性能以及定義是很遠大的,直到現在沒有官方的信息,這款神秘無人機一直未曾露面。作為六代戰機的影子,暗箭給了我們太多想象空間


大長老


殲—25戰機,雖未實見,但似相見;該機性能蓋世,功能卓越,動能魔魅,來無影去無蹤,令人夢幻神覺;據說,該機的隱身十分了得,爬升高度接近三萬米,速度對全球可”指點江山”,其觀察能力,搜索能力,防衛能力無機可比;超過了六代機標準;它的投送能力也很強,可帶周際導彈等;它可以攔截低度衛星……可以肯定,要不了多久,它將進行試飛;


雲墨世界_


殲25是由帝國國家飛行器設計局聯合帝國氣動研究所,帝國材料研究院等8個相關單位,200多個部門聯合研製的新款多用途隱身空天戰機。試飛表現綜合評定為第八代戰機。戰機整體採用隱身外形加光學迷彩,動力方面採用兩具三峽反應堆,不開加力的情況下可以在10秒內將戰機加速至第一宇宙速度。飛控方面採用量子控制技術,雷達可以輕鬆探測所有星球正面的活動,同時跟蹤2000個活動目標,同時壓制敵方電子系統。武器方面為兩具“蜂窩”50聯裝導彈艙,載彈1000枚。因其具有超快的速度、可以在軌道上完成打擊和光學全波段隱身等性能,被稱為空中幽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