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岡新高一的你:新高考改革,對你有哪些影響?

黄冈新高一的你:新高考改革,对你有哪些影响?

各位2018年秋季的黃岡新高一學生們,想必你們也清楚,你們是湖北省新高考改革的首批“嚐鮮者”。這意味著,在你們參加高考的時候,跟前面一級的學姐學長參加的高考不一樣。

此時,在你們等待志願被錄取的同時,不妨來了解一下新高考政策對你們的影響。

黄冈新高一的你:新高考改革,对你有哪些影响?

考試科目的變化

改革前:改革前高考採取文理分科,考試科目一共有四科:語文、數學、外語、理綜(或是文綜);

改革後:改革後高考採取“3+3”的考試模式。

什麼是“3+3”模式?

2021年起,全國統一高考科目為語文、數學、外語,不分文理科,取消文理綜合科目考試。

在湖北“3+3”模式中,普通高校招生錄取的總成績,由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3個科目,以及考生自主選擇的3個科目成績組成,總分750分。

自主選擇的考試科目,根據考生報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長,自行在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科目中選擇。

而報告中所說的“所有高中生必須參加國家規定的13個課程科目學業水平考試”,其中提到的13各科目,被細分為考試科目和考查科目。

考試科目為語文、數學、外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9個科目,由全省統一組織考試,採取筆試方式進行。考查科目為信息技術、通用技術、藝術(音樂和美術)、體育與健康4個科目。

影響:

文理不分科後,考生每門功課都要一起抓,學習負擔會加重。對於偏科的學生來說,初中學得不好,高中的課程會艱難。但從長遠來說,文理不分科才是對於學生的未來負責,便於學生在中學階段掌握綜合的文化素質,讓孩子對文理科知識瞭解的全面度有所提升。

考試時間變化

改革前:九科集中在畢業當年六月份一次性考試,考試作為高招畢業和少數高考專業錄取的參考;

改革後:分為合格性考試和選考科目,合格性考試在高二、高三期末各組織一次

(含補考),為高中畢業的依據;選考科目考試時間為高考結束之後,選三科考試計入高考總成績。

影響:首先,高校會逐漸重視對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的重視,有助於高三學生重視水平考試而不是單純當做高中畢業考試;

其次,改革後,物化生,政史地六科考試排在高考之後,也有助於減輕高三考生的壓力;

最後,六科選三門考試,有利於學生培養自己的學科興趣而不是機械簡單的應試。

各學科重視程度

改革前:現行高考,英語參加統考,只考一次且成績計入總成績。且由於以6門總分錄取,理工類考語數外和理綜,文史類考語數外和文綜,總分750,語數外總分150,文綜和理綜300。所以即使你某一門科目跛腿,基本影響還不大,因為可以通過文綜或者理綜來彌補。

改革後:高考增加英文聽力考試內容,高中階段會組織考試兩次外語,取成績最高分計入高考總成績。

雖然減輕了孩子學習英語的壓力,但是改革後3(語、數、外)+3(理化生和政史地選三科)的考試模式,3個選考科目成績將按等級賦分,等級劃分以卷面得分為依據,位次由高到低為A、B、C、D、E五個等級,原則上A等級15%,B等級30%,C等級30%,D和E等級共25%,E等級控制在2%以內,等級轉化為具體分數辦法待定。根據規定,選考科目將實行全省統一命題、統一組織考試、統一評卷、統一公佈成績,確保考試成績真實可信。這也要求著孩子需要從小就要抓好語數英三門課的學習。

影響:

外語考試在高中階段進行兩次考試,取成績最高者計入總分,學生們可以儘量先把重點放在英語上面。如果英語學得比較好,在高二甚至高一就可以結束英語的考試,從而把更多時間放在高三的語文和數學的準備上。同時也減輕了學生的壓力。

物理不能放鬆,因為我國高校70%以上的專業都對高考所需的科目提出具體要求。比如絕大多數專業都需要物理成績,如果你選擇了物理,那麼你可能報考90%左右的專業;如果你選擇了化學,那麼你可能報考80%左右的專業;而選擇其他科目的話,基本可以選擇60-70%左右的專業。而有些名校的部分專業甚至需要物理和化學兩門課的成績。

老師不動學生動

改革前:大家根據文理科的選擇,都在一個班級上課,有固定的教室、教師、同學。

改革後:由於3+3帶來學生學科選擇的變動,大部分學生選考的科目組合不同,所以學校不再也無法安排在統一的班級上課,理論上改為走班制,就是每個學生根據自己選考的科目選擇自己的課表,然後每天按照自己的課表找對應的老師去上課。理論上不存在同班同學和班主任。

影響:原先的跟班制改為走班制

,要求學校具有更高的管理能力和師資能力。但是現在根據各學校的具體情況看,估計很難實現真正的走班制,最多做到半走班制。

但不管如何,改革後自主學習能力強的孩子將會佔據更大的優勢,所以我們應要求孩子從小開始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和培養自主的學習能力。

此外,之前擇區、擇校最主要的是為獲得更多的優質教育資源,而改革之後擇班的重要性會被進一步強化

綜合素質評價

改革前:記錄學生高三學習成績基本情況,除了自主招生學校審核參考外,無其他用處;

改革後:根據學生三年在校表現記錄成案,內容包括:思想品德、學業成績、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等內容,不僅是自主招生要參考《素質評價表》,高考錄取也會參考。

影響:

實施綜合素質評價可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推進素質教育;改變教師評價觀念,推動教學改革;變革考試評價制度,促進人才培養方式轉變;優化學校整體工作,彰顯學校辦學特色;培養誠信意識,優化社會風氣等等。

職業生涯規劃列入高中生日程

等到高考分數公佈後,再考慮填什麼院校、學什麼專業?晚了!華中師範大學教授、原湖北省高考辦主任胡向東表示,在現行高考招生制度下,學生在選擇專業時帶有很大的從眾性與盲目性,嚴重製約了學生的未來發展。麥可思的追蹤研究顯示:2011級的大學生僅有41.35%的學生對現在就讀的專業感到滿意,不滿意和不確定的人數佔到參與人數的58.66%。

因此,職業規劃也擺上高中日程,成為教育關注新熱點。新高考選考的三門科目,直接決定了孩子大學將報考什麼專業,以及今後可能從事什麼樣的工作,這將改變當前學生進入大學後才思考自己未來職業的局面,這要求學生儘早瞭解自己的興趣特點和專業方向,職業生涯規劃將擺上學生的高中教育日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