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又雙叒來了!這次還上演了一出三旋共舞

颱風又雙叒來了!

而且這次真的是叒。

三旋共舞年度大戲上演。

會有怎樣的劇情?

劇本是怎樣寫下的?

歷史上又有哪些相似的劇情?

我們奉上了精彩的解析。

台风又双叒来了!这次还上演了一出三旋共舞

實況回顧

10號颱風“安比”於7月22日中午12時30分前後登陸上海崇明島;就在它登陸的前一天,21日上午,另一個熱帶低壓橫空出世,並且逐步加強;而21日晚上,本已停編的9號颱風“山神”在消失處又重新生成了熱帶低壓,可謂再度“復活”。從21日晚間起,我國沿海出現了三旋共舞大戲。

目前,颱風“安比”登陸後繼續向西北方向移動;另一個熱帶低壓經過巴士海峽,在臺灣省東南方向的海面上,因強度不夠,尚未獲取編號命名;“復活”的“山神”以熱帶低壓強度在北部灣橫行,登陸在即。

由於目前只有“安比”達到了颱風強度,所以更為準確的形容是1個颱風和2個熱帶低壓共舞,或者三旋(熱帶氣旋)共舞。

三旋混戰會發生什麼?

三旋共舞,相互之間不免發生作用。

當兩個颱風距離較近,可能出現“藤原效應”,即兩個颱風繞著相連的軸線互相作反時針方向旋轉,旋轉中心與位置依兩個颱風相對質量及颱風環流之強度來決定。除了互旋以外,還可能出現吞併、互斥等現象。

但研究人員認為,一般兩個颱風在距離小於15個經度,即1500公里左右時,才可能相互影響。

台风又双叒来了!这次还上演了一出三旋共舞

互旋:2009年“天鵝”和“莫拉克”圍繞中點互旋。

台风又双叒来了!这次还上演了一出三旋共舞

互斥:2011年“海馬”和“米雷”最終漸行漸遠。

台风又双叒来了!这次还上演了一出三旋共舞

吞併:2006年“寶霞”被“桑美”吃掉。

三旋共舞也一樣,如果距離較遠,也會獨立發展。即便距離較近,在三個颱風互相影響的過程中,一般來說其中兩個的相互作用較重,另一個相對較輕。每個颱風受到互相影響的同時,還受到地形、氣候和海洋等多因素的影響,因此,是否會旋轉、吞併或者互斥,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判斷。

三旋共舞大致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三足鼎立”型,另一類是“一字排開”型,兩種類型幾乎各佔一半。

這次是典型的“三足鼎立”型,洋麵上三旋的互相距離都小於1500公里,就目前臺風的形勢判斷,它們之間可能發生間接作用,其中向西北方移動的“安比”和臺灣省附近那個向偏東方向移動的熱帶低壓可能會有一定的互旋。

台风又双叒来了!这次还上演了一出三旋共舞

目前三足鼎立的“安比”和另外兩個熱帶低壓。圖片來源:藍π螞蟻產品圖

此時,“復活”的“山神”則相對獨立。但有趣的是,7月中旬,“前世”的“山神”與胚胎狀態的“安比”曾於菲律賓以東海域互旋,直到移至呂宋海峽後,雙方才擺脫牽制,分道揚鑣。

不走尋常路會讓預報更難嗎?

三旋共舞,通常來說會加大預報難度。

一般來說,颱風是快速變化的天氣系統,決定它命運的是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和西南季風等緩慢變化的天氣系統。如果只有單一臺風,它會沿著副高外圍前進,路徑相對明晰。但如果此時,出現了雙颱風或者更多,一個本身變化就很快的天氣系統,受到其他快變系統影響,預報難度自然加大,尤其是長時間的預報就更難了。

台风又双叒来了!这次还上演了一出三旋共舞

颱風通常沿著副熱帶高壓邊緣移動。圖片來源:中國天氣網

這就好比,小孫子乖乖地跟著爺爺走路,但如果不止一個小孩,他們可能會互相玩耍,爺爺精力有限,對每個小孩的管控程度自然就會弱一些,預測小孩們的行動路線就會難一點。

更奇怪的是,每個小孩的特點不同,有的比較膽小,害怕爺爺,就會很乖巧,有的則無視爺爺的管教。這就是為何不是所有到達1500公里以內的雙颱風都能看到明顯的路徑互旋。

就當前形勢看,如果“安比”只是獨舞,它可能會更強一點。但很難量化另外兩個熱帶低壓對它強度的貢獻度。這也是預報的難點。

多旋共舞是罕見的嗎?

三旋混戰聽上去似乎不太尋常,但實際上,這並非罕見。

海溫高、切變小、初始有擾動,是颱風生成的條件。如果某一個時段,赤道輻合帶比較活躍,在廣闊的西北太平洋暖海域多處有大氣環流和海洋條件很適合颱風發展的條件,同時生成多個颱風的可能性就會增大。

平均而言,三旋共舞每年約發生1.5次,大多數颱風共存時間都很短,最短時只有數小時,例如,2001年的“百合”“韋帕”“範斯高”,以及2009年的“凱撒娜”“芭瑪”“茉莉”都只共存了6小時,所以有時會被人們忽視。

比較極端的有2000年的“桑美”“寶霞”“悟空”,他們共存了180個小時,超過了一週。更為巧合的是,2006年時,“桑美”“寶霞”再度攜手來襲,並且最終和“瑪利亞”形成三臺混戰,帶來較大傷亡。其中2006年時,“桑美”吞併“寶霞”,重創福建和浙江,拿下“風王”稱號後被除名。

颱風資料庫顯示,在西北太平洋上還曾經出現過十幾次“四旋共舞”,還有一次經典的“五旋共舞”。1960年8月23日,在西北太平洋上,6014號颱風“卡門”、6015號颱風“貝芙”、6016號颱風“伊萊恩”、6017號颱風“德拉”以及6018號颱風“費伊”一同出現,“五旋共舞”始於“費伊”生成時8月23日14時,24日凌晨,隨著“卡門”減弱為熱帶低壓,“五旋共舞”也宣告結束,同存不足12小時。不過,也有專家表示,當時衛星雲圖還不完善,資料可能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台风又双叒来了!这次还上演了一出三旋共舞

1960年臺風“五人團”颱風路徑圖。 圖片來源:中央氣象臺

最近的一次也頗為壯觀,去年從7月21日凌晨至22日下午,在短短的34個小時內,第5、6、7、8號颱風相繼生成。另外,在菲律賓以東及日本以南的洋麵,還有兩個颱風“胚胎”正在發育,蔚為壯觀。

台风又双叒来了!这次还上演了一出三旋共舞

2017年第5、6、7、8號颱風相繼生成,外加兩個颱風胚胎。圖片來源:科普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