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有一些國人說日本戰國時期的戰爭是村與村之間的械鬥?

孔代親王


日本的戰國時間,一般指從1467年應仁之亂到1615年德川幕府擊敗豐臣秀吉統治日本之前的混戰時期。這個時期,日本割據實力非常的多,因此動員兵力往往有限,因此被戲稱為

“村長間的戰爭”

圖——日本戰國會戰

一般來說,由於日本的武士制度,通常領主們的軍隊主體是由一群武士和武士們各自招募來的武裝農民組成。武士進攻,農民們也跟隨進攻,武士撤退,農門們跑的也飛快,武士戰死了,農民們就一鬨而散。而且由於武器裝備的不足,大部分情況下,武裝農民們都是一擊而潰,所以日本戰國時戰爭死亡率非常的低。

圖——武士和他的隨從部隊

不過,拋開小領主之間的“械鬥”,歷史上的幾次大戰,實際上動員兵力並不小。比如德川家和豐臣家對決的關原之戰,對戰雙方總兵力達到了二十萬,死亡人數在兩萬至三萬之間;小田園之戰中,豐臣秀吉更是帶領22萬大軍。織田信長髮動的桶狹間之戰,雙方兵力十萬左右,今川義元慘敗,但其三萬兵馬也只有3000人陣亡。

圖——豐臣家和德川家最後的決戰地大阪城


中國戰國時期的長平之戰,300萬人的趙國,一戰就死亡40萬人,所以日本戰國時期的大部分戰爭都不算非常慘烈。極低的死亡率,可能導致很多人認為日本戰國的戰爭有點像“村戰”。

圖——中國戰國時的軍隊

明清時期在中國南方經常發生械鬥,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村戰”。在這個時代,誕生了大量的

堡壘型住宅,比如村戰要塞——開平碉樓。

再比如,城牆和村舍結合的圍屋。

這才是村戰發展的正確方向,日本戰國時期的戰爭無論組織形式還是作戰目標都不適合稱之為“村長間的戰爭”。


國外見聞錄


16世紀的日本,室町幕府衰微,日本開始進入所謂的戰國亂世,小小的日本分為200餘國互相廝殺,通常擁有幾座村落的勢力就敢號稱一路大名,能拉出幾十個壯丁,就敢自認豪族。從這一點來看,說是村級械鬥也不為過。

然而隨著兼併戰爭的進行,強力大名開始出現,情況變得開始不一樣起來,動則萬人,數萬人的合戰開始頻繁出現,傷亡也開始加劇。

這個時候就不能用歧視的眼光來看待日本的諸侯之戰了,日本武士對戰略戰術的運用開始更加得心應手,火槍的大規模推廣運用更是提升了日本軍隊的戰鬥力。

在援朝之戰中,明軍給出了確切的答案,日本軍隊並不好對付。所以不要瞧不起任何一個對手,尤其是它還是一個惡鄰,要以史為鑑。



海濤神侃


謝邀!我是宇澤歷史,下面由我來為你解答這個問題,以下均為個人看法,如有興趣,可以詳細補充。

為什麼國人會有這樣的說法呢?那答案肯定是顯而易見的。日本本身就是一個島國,雖說人口數量現在有一億多人,但是想一想在日本的戰國時期也就是十五世紀至十六世紀之間,那時候的日本才有多少人呢?相對中國古代戰國的七雄爭霸,那麼日本戰國時期的戰爭就好似村與村之間的械鬥,這樣說一點都不為過,畢竟日本就這點大的地方,但就我個人來說,雖然日本戰國時期的戰爭不能與中國戰國時期的戰爭相提並論,我也還是很有興趣通過電影或者書籍去了解日本這段歷史的。

眾所周知,日本戰國時期是一個動盪不安的社會轉型期,但從政治上來說對日本也是一個好處,因為經過戰國時代的各個大名之間的對決,也使得日本從分裂走向了統一。

之所以網上有很多人說日本戰國時代的戰爭像是村與村之間的鬥爭,我個人認為是有以下幾種原因。拿日本戰國時代與中國戰國時代相比,日本國土比中國國土要小的多,中國戰國是七雄爭霸而日本是各個大名之間的拉幫結派混亂之戰,甚至幾個實力強一些的大名軍隊實力加起來還不如中國戰國期間實力最弱的國家,所以這一點在我們國人眼裡來看是根本不能和我國戰國時期七雄爭霸相比的。

日本國土人口雖小,但也不能一棍子打死就說日本戰國時期的戰爭就全是村長之間的鬥爭,如果是一些小的大名之間的鬥爭,例如人口軍隊就只有一萬人甚至是七八千人,這樣說是村鬥也不為過。但自從豐臣秀吉這位大名病逝之後,全日本頓時都陷入了混亂之中。以石田三成為實質領導的西軍和以德川家康為首領導的東軍開始了日本戰國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場戰爭,關原合戰。

就關原合戰來看,東軍西軍雙方各個大名結合起來,參戰總兵力為七萬至十萬多人,雙方損失兵力約為八千至三萬多人。根據史書典籍《關原軍記大成》西軍死亡人數是32500人,《關原合戰記》東軍死亡人數4,000人,按照這個參戰與傷亡人數來看,也不能以偏概全來說日本戰國時期所有的戰爭就是村與村之間的械鬥。


宇澤歷史


其實這個問題主要說的還是日本的戰爭規模,本來日本地方就小還分成了幾十個大名,每個大名控制的區域小,生產力落後,能動用的兵力也就有限。中國古代戰爭動輒幾十萬的軍隊規模,日本是絕對看不見的,日本的戰爭規模在中國古代戰爭面前也就跟村長打架差不多了。

當然也不能說全部都是村長級的戰鬥,人家還是打過一場像樣的戰鬥的,也就是關原之戰。據說當時雙方動用的部隊超過十萬。這十萬軍隊來自四十幾個大名,分攤算下來其實每個大名也沒出多少兵,其中像朽木元綱和戶田勝成這樣的一萬旦的大名也出不了幾個兵,可能真的不如村長械鬥出的人多。


軍事歷史小能手


因為的確如此,村長械鬥可以是戰國,但戰國不只是村長械鬥。

相對我們而言,日本的確是個人少地小的彈丸小國,戰國又是個比較長的時期,前期日本分裂很嚴重,一個小彈丸分裂成一大堆小小彈丸,幾十幾百人就敢搞事情,說是村長與村長的戰爭毫無不妥。

但經過長期的戰爭兼併後人口和土地都大大集中,小小彈丸合成幾個大彈丸,戰國後期往往能動員十多萬人,再用村長械鬥就不準確了。

鑑於戰國前期的真實情況, 部分國人由於歷史原因用村長械鬥調侃是可以理解的。


日月重開大宋天


因為仇恨的種子 矇蔽了國人的雙眼 只要是關於日本全部都是不好的不

管是真的值得學習還是不值得全部持一樣態度 彷彿這樣更愛國 個人感覺不喜勿噴

再加上他們沒有按比例來看待日本戰國 日本是島國 國土面積不大 自然不會像我國這樣的 動不動就是幾十萬的戰爭場面 但如果按比例來說 也差不多是這樣的規模了


靉靆\n


日本本來就小,到處都是分散的小勢力,那時候打仗都是武士的事,只有武士才能對砍,一個地主也養不起太多人,所以每次發展爭鬥規模都小,就是那幾個武士在一起打!完全無法和我國動輒幾萬幾十萬這種場面相比!他那就只能叫爭鬥,持械械鬥!不是戰爭!元芳你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