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規定嬪妃50後不再伺寢,康熙爲何獨獨對雍正的生母德妃例外?

天才小凡


從平時的影視作品之中我們可以看到,清朝不同於其他朝代,後宮的規矩非常之多。因為要兼顧皇帝的身體,不能沉溺於女色,還要考慮到皇家子嗣的傳承,開枝散葉,後宮妃嬪的侍寢制度制定之時十分嚴格,不僅僅限制時間而且還禁止留宿在皇帝的寢宮之中。

在眾多制度之中,有一條規矩就是妃子過了50歲之後就不能再侍寢了。這條看似比較奇葩的規矩,實際上也有清朝宮廷自己的考慮。女人到了50歲之後基本上已經進入了更年期,不能生育了,即便是有了身孕,生產之時也是十分危險,在古代的醫療條件之下幾乎是九死一生。還不如將這樣的機會讓給其他年輕貌美的妃子,生出更加健康的皇子皇女來。

而在康熙年間,作為康熙的一位老妃子——德妃,到了五十歲之後依然能蒙受聖恩,在清宮史上也是稀有。

德妃入宮時只有十四歲,而且還是一個小宮女。但她知書達理,品性淡然,漸漸進入了康熙的視線之內,為皇帝一舉生下了皇子,也就是後來的雍正帝。德妃憑藉這個孩子升為德嬪。但她出身不夠高貴,這個孩子只能交給當時後宮地位最高的佟佳氏撫養。也便是這個原因,德妃和自己的這個兒子一直不親,反而是對自己的小兒子十四皇子有著更深厚的感情。

德妃淡薄的性子在後宮著實少見,康熙一直對她十分鐘愛,有什麼心事也喜歡和她說,儼然有種老夫老妻的感覺,後來冊封她為德妃。在後宮如此激烈的競爭之下,這個出身不算高的女子能走到這一天已是十分難得。

德妃一共為康熙生下六個子嗣,可見在後宮之中,多受皇帝的寵幸。特別是在後期,康熙的幾個皇帝為了爭權明爭暗鬥,只有四皇子和十四皇子的表現最佳,得到了皇帝的另眼相看,朝堂之上將這兩個皇子當做奪儲的熱門,而作為親生母親的德妃,心中唯一的皇儲卻是十四皇子。

在雍正即位之後,德妃不僅不高興,還拒絕了雍正的太后的尊號。事已成定局,她這般想不開反而害了自己疼愛的十四皇子。如果她不是這般偏心,雍正帝也能多一個說得上話的親兄弟,朝堂之上也會多一個逍遙王爺。只是雍正對於這個生母,大概心中更多的是怨恨吧。


以上


木劍溫不勝


根據宋朝文人周密的《後夫人進御》中記載: “凡夫人進御之義,從後而下十五日遍。其九嬪已下,皆九人而御,八十一人為九夕。世婦二十七人為三夕,九嬪九人為一夕,夫人三人為一夕,凡十四夕。後當一夕,為十五夕。明十五日則後御,十六日則後復御。凡九嬪以下,女御以上,未滿五十者,悉皆進御,五十則止。後及夫人不入此例,五十猶御。故《內則》雲:‘妾年未滿五十者,必與五日之御。’則知五十之妾,不得進御矣”。

因此清室規定,妃嬪過了50歲以後,不再侍寢。

不再侍寢的原因分為兩點:其一,女人過50,鮮有生育,而皇帝廣納妃嬪,主要目的是為了延續子嗣。所以妃嬪過50,皇帝便很少會臨幸了。其二,妃嬪年過50,基本年老色衰,皇帝不再臨幸,也無可厚非。可清室中唯獨一人例外,那就是雍正生母,康熙的德妃。

烏雅氏,生於順治十七年,滿洲正黃旗人,初入宮侍康熙帝,於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生皇四子胤禛,即雍正帝。十八年十月十三日冊為德嬪,時年二十歲。十九年生皇六子胤祚。二十年十二月二十日封為德妃。二十一年六月生皇七女;二十二年生皇九女,即固倫溫憲公主;二十五年生皇十二女;二十七年生皇十四子恂郡王胤禵。

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二日六十三高齡的烏雅氏病,雍正本為烏雅氏擬定徽號為仁壽皇太后,同時還打算請她從原本居住的永和宮,遷住至專供太后養老的寧壽宮,但等不及恭上徽號,烏雅氏即於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三日醜刻崩逝於永和宮,享壽六十四歲。

其實,在德妃身上存在許多過人之處,除了年過50時,依舊侍寢康熙。還有從一個身份卑微的、僅供內廷使令的“官女子”,一步一步登上永和宮主的位置。康熙二十年冊封的四位妃子,她們的兒子都成為後來爭儲事件的中堅力量。可是這四個人中,德妃的身份最低,只有她是包衣之後,內務府選秀入宮為官女子。可是也唯有德妃是單獨冊嬪,且升遷速度最快,冊嬪兩年後便封妃。

為何德妃可以如此獨得皇恩?

一、德妃為人寬厚,母儀天下。

她不爭權奪利搞心機的性格,不僅受到康熙帝的欣賞,也成就了她的皇后之位。

二、康熙帝對德妃所生子女的寵愛。

德妃為康熙帝生育三子三女,皇四子胤禛和皇十四子胤禵自然不必說,一個是後來的雍正帝,另一個是率兵入藏,驅逐準噶爾的大將軍王,都是康熙帝最中意的皇位繼承人。皇九女固倫溫憲公主自幼被孝惠章皇后(仁憲皇太后)撫養長大的,不僅深得祖母疼愛,亦頗受父皇寵愛。

最後再說一點,皇四子成為雍正帝,這是德妃也沒能想到的,她把十四子視為榮登大寶之主。所以當胤禛繼位的遺詔出來後,德妃竟然當眾說:實非夢之所期。意思就是說:胤禛能夠繼位,是連我這個生母都沒有想到的。

因為對胤禛登基的不滿,德妃遲遲不肯接受太后尊號,母子二人劍拔弩張,極大影響了她的健康,雍正元年崩逝於永和宮,享壽六十四歲。後與康熙帝合葬景陵,乾隆元年三月加諡“慈純”,嘉慶四年五月加諡“欽穆”,最終諡號為:孝恭宣惠溫肅定裕慈純欽穆贊天承聖仁皇后。


五味社


(文/五花肉)

寂寂花時閉院門,美人相併立瓊軒。
含情慾說宮中事,鸚鵡前頭不敢言。

一首《宮詞》道盡深宮女子的生活與情愁,皇宮之中爾虞我詐,一個不小心便可能面臨性命危險。高處不勝寒,身居高位者往往並不像表面那樣光鮮亮麗,伴君如伴虎,她們也生活在戰戰兢兢之中。



皇宮之中的女人,沒點才情容貌和個人魅力是站不住腳的,而這個決定她們命運的人就是皇帝。皇宮佳麗三千,但又有幾人能被歷史記住,而這裡德妃就是幸運的一個。德妃沒有什麼家世背景,全靠自己才走上歷史舞臺,說她沒點手段顯然是讓人難以相信的。男人一向喜歡聰明的女子,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無疑德妃就是聰慧的女子。她懂得察言觀色,懂得少說話多做事,懂得如何侍奉君王,也才能打破清朝"妃嬪50歲以後不得侍君"的規定,依舊得到康熙寵愛。



(電視劇圖片)

皇帝向來性疑,不喜妃嬪參與朝政,也不喜歡她們結黨營私惦記儲位。德妃沒有複雜的家世背景,對於康熙來說構不成任何威脅,畢竟史上多的是妃嬪利用家世背景干擾朝政的事情。另外,德妃為人處事隨和,不爭不搶,這樣的性格自然頗得康熙讚賞,而且她還為康熙生下兒子和女兒,也格外受到康熙寵愛,母憑子貴在皇宮之中也是格外重要的因素和前提。

關於德妃受寵的原因史料並未記載,自可以在這裡大膽推測,我向來喜歡一句話"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遊天外雲捲雲舒。"處事淡然隨性方可自保,或許德妃也有這樣一種態度,最起碼錶露在外的這樣一種態度,且不說是不是掩藏自我,但最起碼是個聰明的人。



(史料圖片)


五花肉wd


謝謝邀請。清朝規定嬪妃五十後不再伺寢是因為女性五十歲後大多沒有了生育能力。清朝入關問鼎中原後,統治階級最大的憂患就是漢族人數的龐大,因此進入皇宮的女人最重要的使命就是為皇家滿族生孩子,這也才有了五十歲後嬪妃不伺寢的規定。而德妃烏雅氏五十歲後還能伺寢,個人認為是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德妃長得漂亮,即使是上了五十歲也沒有雞皮鶴髮,讓人看不下去。德妃是從一個奉茶小宮女爬上妃位的,還是康熙後宮除皇后,皇貴妃外的四大妃之一,如果沒有出眾的外貌,怎麼可能被康熙看中從皇宮中那麼多的女人裡脫穎而出,對吧?凡是外貌漂亮的女性都會很愛護自己的容貌,在皇宮中本就是首先靠外貌吸引住皇帝,如果不懂得保養不懂得"女為悅己者容",哪麼肯定就是"色衰而愛馳"的結果。從這一點上來說證明德妃很聰明,並且很會給自己定位,知道什麼才是自己要的,這也是我接下來要說的第二個方面,德妃聰明,性格豁達寬厚,心境淡泊。在皇宮那麼多女人中,能讓君王長時間記住自己這個人是很不容易做到的。前朝的紛爭和繁累在進了後宮後都不消停,皇帝不如不進後宮了。德妃賢良溫柔,不爭不搶,不涉朝政,康熙和她相處肯定很舒服很輕鬆,從封她"德"妃可以看出一二,品性不好的怎麼可能配"德"字?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康熙喜歡德妃生的孩子,進入老年後已經在心中默定會從老四和老十四中選一個。常招德妃伺寢或說常去德妃宮中,不一定是為了夫妻生活,更多的是從側面,通過一個人親生母親來更多地瞭解一個人的品德,習慣,喜好甚至思想,心態,智力等等。綜合這幾方面後,我個人認為康熙對德妃的例外更多的是為了皇位為了大清為了朝廷。當然也為了德妃良好品性表現出來的寬柔大度能使康熙享受到老夫老妻之間的溫馨。康熙對德妃的這種例外更像是一對恩愛多年的老夫妻,共享天倫之樂。



陳晨孕育育兒專欄


德妃,孝恭仁皇后,烏雅氏,千古一帝康熙最寵愛的妃子,沒有之一。康熙十二年烏雅氏進宮,康熙十七年生四子胤禛,康熙十八年晉為德嬪,康熙十九年生七子胤祚,康熙十九年晉德妃,一生為康熙生下六子。


康熙在位期間冊封過四妃,惠妃,榮妃,宜妃,德妃。而德妃的地位是最低的,她不是秀女身份入宮,而是比秀女第一級的官女身份入宮,家世並不顯赫。可她直到60歲都是康熙最為寵愛的妃子。可見她必有過人之處。那麼康熙為什麼這麼鍾愛德妃呢?我們一起分析一下。

1 過人的容貌。能被康熙看中必然有過人的容顏,無論何時何地,美麗的容顏都是女人最大的資本。而德妃不僅容貌過人,身上還有一種雍容華貴的高貴之氣。這是康熙寵愛她的原因之一。

2 與世無爭的性格。德妃家世雖不顯赫,了家教卻非常好。大家肯定覺得能在爾虞我詐的後宮生存下來,又能得到皇上的專寵,必然有過人的心機與城府。德妃的確聰明,智慧過人,但她並不將心機作為一種害人的利器,而是用它來保護自己的孩子和維持與康熙的感情。縱觀歷史上對德妃的記載,可以看出德妃是一個淡泊名利,不爭不搶,從不奢望之人,這也是她被寵愛的原因之一。


綜上可見,德妃是一個美麗大方,睿智過人,淡泊名利,溫婉爾雅之人,這樣的女人在後宮可謂是一個特殊的存在,千古一帝康熙又怎會不寵愛她呢?


明天論娛樂


其實清朝的后妃故事在正史裡寫的不多,《清史稿》裡對於妃子的描述大多寥寥幾句,因此關於這位德妃為何會受康熙寵愛,我覺得還是後人臆測的多。不過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這位女子不簡單,不簡單吶!

德妃是誰?

德妃,雍正皇帝的生母,她的一生是比較傳奇的。據記載,她出身滿洲正黃旗,為護軍參領威武之女,看似身份高貴的她其實原屬鑲藍旗包衣,她的正黃旗身份是雍正登基後才予以書寫,也許是為了掩飾母親原來低微的身份。

史料記載,這位德妃原名烏雅氏,本是一名端茶遞水的下等女“宮女子”,而後憑藉著美貌,手腕入主康熙的後宮,在康熙二十年冊封后宮“四大妃”時,她被冊以“德妃”,一個“德”字,可以看出在康熙心目中,她賢良淑德,品德高潔,當時的冊封文是這麼寫的:

“職宜佐內、備資四德之賢。恪恭久效於閨闈。升序用光以綸綍。諮爾德嬪吳雅氏。柔嘉成性。淑慎持躬。動諧珩佩之和、克嫻於禮。

一個“柔”,一個“淑”道出了德妃的為人處世風格。

德妃在“四大妃”裡出身最低,可是卻恩寵最多,這可以從她生孩子數量上看出:

她為康熙帝生下三子三女,三子中夭折一個,這其中,大兒子胤禛和小兒子胤禵,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她生胤禵時已經29歲,屬於那個年代的高齡產婦,這足以說明康熙對她的寵愛。

德妃為什麼這麼得寵?

德妃一生恩寵很多,除了歲數大還能得到康熙寵愛外,她還被予以協理後宮事務之責,位同副皇后,據記載,康熙出征時也曾書信宮中問候德妃。

那麼,這個出身低微的女子為何能一步步登上人生巔峰呢?

首先第一點,長得好看!這烏雅氏從端茶遞水的宮女子一躍而成為嬪、妃,想必其長相肯定深得康熙喜愛,據說她長相清新脫俗,有種雍容大氣的感覺,不過沒有照片,實在很難想象,但肯定是康熙皇帝的菜!

第二點,這女子因為出身低微,家世不顯赫,估計小時候也吃過很多苦,所以她懂得做人要“隱忍,謹慎”,因此,入宮後,她謹小慎微,艱苦樸素,這對於雍容華貴的後宮來說是一股“清流”,連皇太后都贊她賢良。

第三點,德妃不爭寵,即使被康熙委以協理後宮事務,她也沒有吹枕頭風讓康熙冊封她為“皇后”或者貴妃,而是兢兢業業的幹活,把後宮事務處理好,這也讓康熙深為喜愛。

第四點,“淡泊名利”;後宮的女人沒有不爭的,可德妃採取了以退為進的手法,當她的兩個兒子成為爭儲焦點時,她沒有幫任何一邊說話,而是默默的做好自己的事,服侍康熙帝,不干預朝政,這也讓康熙很滿意。

德妃真的這麼“淡泊”嗎?我想這是她審時度勢後的“計策”而已。她屬意自己的小兒子,即十四阿哥胤禵為帝,但她也深知康熙最恨後宮干政,所以乾脆隱忍不語。

至於康熙是不是到她50歲還寵幸她,我真的沒有查到史料。不過這位小女子從“小身份”到“貴身份”的跨越卻給我們現在的人一些啟示:

要幹成一件事,顏得要有,但不是最重要的,什麼才最重要,懂得“淡泊”才最重要,哪怕只是裝著“淡泊”也行。


宮殿君





清朝為什麼規定50歲不讓侍寢?

【一】因為再為帝王生阿哥、格格,她們都臣妾做不到啊!康熙就愛寫多子多福的福字!

【二】因為女人50歲後,嬌媚可人變成了慈祥可親,身體生病還好說,萬一更年期發作呢?

那為什麼雍正的生母就是個例外呢?

【一】皇帝不總是看臉的,主要是談感情的。比如朱元璋就愛馬皇后愛得誰再漂亮也都是浮雲!問題是雍正他媽也不是馬皇后啊!不僅不是,而且她出身低賤。是皇室家(包衣)奴(阿哈)。來源三種:戰俘、賣身、(前二)世襲。雍正外公是奴(包衣哈哈),雍正他媽是婢(包衣呵呵)。哈哈,呵呵有意思吧!那她與玄燁的感情到底是哪裡來的呢?



【二】娶妻娶德,納妾納色,如果妾又有德又有色還生生不(休)息呢?會像雍正他媽一樣!1673年14歲進宮,1678年生四子雍正,1679年升德嬪。1680年生六子,1681年生為德妃!1682年生七女,1683年生九女,1686年生十二女、1688年生14阿哥胤禵(ti)。生子之多升遷之快,滿滿的都是愛啊!這愛僅僅靠臉不夠,更靠德(德妃名副其實),尤其是與人相處。相處愉快培養的全是感情。



她這麼厲害,她是誰呀?不好意思!她乃烏雅氏(1660.4.28-1723.6.25)!烏鴉氏?什麼意思?烏雅是女真舊姓兀顏(延),出自烏延部,烏延部原為烏丸部。是不是有些熟悉了?烏丸部本為烏桓部,記得曹操徵烏桓吧?那麼兀顏或者說烏雅漢語到底是什麼意思?絕對不是烏鴉但比烏鴉還不堪,而是——豬!不過現在大多都改成朱了,漢姓的豬姓也該成朱或諸,姓豬的寥寥無幾了。但她卻為老四即位做出貢獻。



雖然是有心栽花花不開——十四阿哥,無心插柳柳成蔭——四阿哥,雖然他媽不喜歡他,但子以母貴嘛!如果雍正生母失寵,胤禛估計得叫允禛了,甚至是塞思黑(不是豬的意思,豬滿語是烏勒堅,看很像他媽的姓吧)了。



她喜歡幼子,幼子卻跟老八一夥,康熙討厭老八,他給老八說情,氣得康熙要砍他,最終皇位給了老四,老四囚禁了老十四,雍正他媽給雍正掉臉,辦他難看,未幾,薨,諡孝恭宣惠溫肅定裕慈純欽穆贊天承聖仁皇后。

謝謝大家!


福垊


這個出身低微的女子為何能一步步登上人生巔峰呢?


首先第一點,長得好看!這烏雅氏從端茶遞水的宮女子一躍而成為嬪、妃,想必其長相肯定深得康熙喜愛,據說她長相清新脫俗,有種雍容大氣的感覺,不過沒有照片,實在很難想象,但肯定是康熙皇帝的菜!




第二點,這女子因為出身低微,家世不顯赫,估計小時候也吃過很多苦,所以她懂得做人要“隱忍,謹慎”,因此,入宮後,她謹小慎微,艱苦樸素,這對於雍容華貴的後宮來說是一股“清流”,連皇太后都贊她賢良。


第三點,德妃不爭寵,即使被康熙委以協理後宮事務,她也沒有吹枕頭風讓康熙冊封她為“皇后”或者貴妃,而是兢兢業業的幹活,把後宮事務處理好,這也讓康熙深為喜愛。




第四點,“淡泊名利”;後宮的女人沒有不爭的,可德妃採取了以退為進的手法,當她的兩個兒子成為爭儲焦點時,她沒有幫任何一邊說話,而是默默的做好自己的事,服侍康熙帝,不干預朝政,這也讓康熙很滿意。


德妃真的這麼“淡泊”嗎?我想這是她審時度勢後的“計策”而已。她屬意自己的小兒子,即十四阿哥胤禵為帝,但她也深知康熙最恨後宮干政,所以乾脆隱忍不語。




至於康熙是不是到她50歲還寵幸她,我真的沒有查到史料。不過這位小女子從“小身份”到“貴身份”的跨越卻給我們現在的人一些啟示:


要幹成一件事,顏得要有,但不是最重要的,什麼才最重要,懂得“淡泊”才最重要,哪怕只是裝著“淡泊”也行。


挖礦董事長


隨著中國封建中央集權制度的不斷加深,到清朝達到了最嚴密的頂峰時代。在我國曆朝歷代中,“規矩”最多的朝代就是清代了。不僅對士民如此有很多苛刻的要求,清朝後宮也制定了許多規矩,我們今天要說的這項規矩是:后妃50歲後不再侍寢。


對於年過50不能侍寢這一理論,其實早在宋代文人周密的《後夫人進御》中記有記載: “凡夫人進御之義,從後而下十五日遍。其九嬪已下,皆九人而御,八十一人為九夕。世婦二十七人為三夕,九嬪九人為一夕,夫人三人為一夕,凡十四夕。後當一夕,為十五夕。明十五日則後御,十六日則後復御。凡九嬪以下,女御以上,未滿五十者,悉皆進御,五十則止。後及夫人不入此例,五十猶御。故《內則》雲:‘妾年未滿五十者,必與五日之御。’則知五十之妾,不得進御矣”。

別說是在古代,就是在當下,一個女人年過50也是青春不再了。皇帝后宮什麼樣年輕貌美,多才多藝的女子沒有啊,所以年過50的女人不再對皇帝有很大的吸引力,這也在情理之中。那麼后妃過了50歲不能侍寢,僅僅是因為她們年老色衰麼?當然不僅僅是這個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女人過了50就要步入更年期階段,絕經以後不再排卵,所以就幾乎懷不上龍嗣了。皇帝充實後宮更多是為了皇家開支散葉,綿延子嗣的,這樣江山才能代代延續下去,所以皇帝要把更多的“機會”留給年輕的能為他誕下皇嗣的人。

但是有一位妃子卻打破這個慣例,她是康熙帝嬪妃——德妃,烏雅氏。我們先來介紹一下這位德妃。

據《清實錄》記載,康熙冊封命侍郎額星格、持節進封德嬪烏雅氏、為德妃。冊文曰、朕惟治本齊家、茂衍六宮之慶。職宜佐內、備資四德之賢。恪恭久效於閨闈。升序用光以綸綍。諮爾德嬪吳雅氏。柔嘉成性。淑慎持躬。動諧珩佩之和、克嫻於禮。敬凜夙宵之節、靡懈於勤。茲仰承太皇太后慈諭、以冊印、進封爾為德妃。



這位德妃一開始身份卑微,是在御前侍奉,負責端茶送水。她的身上隱隱含著一種端麗賢淑的氣質,但是她溫潤恭和,不喜歡張揚的性格才是皇上真正欣賞她的原因。德妃的一生一共為康熙生了六個孩子,可謂是為皇嗣立下汗馬功勞啊!直到她28歲那年,還給康熙生下皇十四子胤禵。28歲生子在今天來說很常見,可在在封建社會這是都是不可思議了。母憑子貴,愛屋及烏,再加上她幾個兒子確實很爭氣,尤其是四阿哥和十四阿哥,康熙對他們都非常喜歡。

皇上身邊最不缺的就是女人,德妃即使容顏已逝,卻依然不失寵。靠的必定不是年輕美貌,這幾點原因不可忽視!

第一:德妃雖然出身不算高貴,但是她也是正黃旗的後代,從下收到的良好的教育讓她自身擁有別人無可比擬的氣質!

第二:德妃不僅是和花瓶,她能書會畫,賢惠聰明,深諳後宮生存之道。

第三:德妃為康熙一共生下六個孩子,雖然有一男兩女夭折了,但是還是養育成人了兩位出色的阿哥和一位格格!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德妃生的四阿哥就是在九王奪嫡中勝出,繼位的雍正皇帝。母憑子貴,她的地位也就越來越好了。

綜合來看,年過五旬的德妃依然得康熙爺青睞也就無可厚非了!

歡迎關注我,帶你跟著甄嬛走進雍正王朝,看盡後宮的紛繁複雜、爾虞我詐!


姒莞萱


誰掌握著皇帝的性生活

看了許多人的回答,都在題主的引導下,頭頭有道的分析,為啥德妃年過50還能伺寢。說的都很有道理,但是,沒有一個能舉出實錘證明德妃50以後,還能和康熙爺睡

,而是在忙著分析德妃為啥受寵。

本來嘛,按照《皇帝內經》中“上古天真論”中“女七男八”理論,女子七七四十九歲之後,“天癸竭,地道不通”,也就是閉經了。皇帝再讓她們侍寢,那就是浪費彈藥了。要知道,古人對待性生活,主要是為了傳宗接代,而不是像現代人這樣採用各種避孕措施。所以,清室的規定沒毛病。至於康熙是不是對年老的女人更有“性趣”,這也不好說。

但孔子說過,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康熙爺是個風流皇帝,身邊的年輕美女也不少,德妃在50以後,還有沒有機會從萬千美女中脫穎而出,與康熙帝游龍戲鳳,我不知道,但是,德妃一直受寵,卻是真的

首先,康熙封她為德妃,就說明一切,這個女人不尋常啊。看來,康熙帝認為她的人品不錯。康熙晚年曾經命她協理處理後宮事物,

德妃本本分分做人,老老實實做事,既不仗勢欺人,也不搬弄是非,給康熙穩定住了後院,這一點,康熙爺是很滿意的。

其次,德妃很有魅力。她給康熙爺一共生了三子三女,是康熙爺後宮的生育冠軍,可見,德妃還是很有性魅力的。要是長得醜,沒點魅惑力,康熙爺都懶得到你的宮裡來,還生個毛線啊。德妃不但能生,而且,還會生,她生的三個兒子,除了一個夭折,長大成人的一

個是後來的雍正,一個是文武雙全的皇十四子。這哥倆後來爭帝位,雖然鬧得了一地雞毛,但是,起碼說明這倆兒子在康熙心裡都有分量的。

最後,我們常說老來伴、老來伴,皇帝也不例外,雖然康熙帝身邊美女如雲,但是,真正懂他的心的,跟他一起笑過、哭過的,還是少年時的夫妻,德妃又深得康熙的歡心,兩人年老之後,拉拉家常,說說閒話,也不是不可能的,這種事,那些嬌滴滴的妃子們根本幹不來。所以,年老之後,康熙常常找德妃,也許只是“看看劇本”,談談天,不一定是睡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