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到底在說什麼?

飛龍在天9783


《道德經》札記之一:道德經的正確打開方式

不忘初心。小學語文老師就教過我們:要想讀懂一篇文章,我們需要了解文章產生的背景、事由和目的,採用什麼文體,作品類型。

相傳,當年老子想出國定居,搞不定護照,只好去找關令尹喜走後門,求這位軍政主官幫忙。那年頭找人辦事也是要請客送禮的,孔子就聲稱聽他的課要先送十塊臘肉,還把這個稱之為禮儀。可老子是高級知識分子呀,自然不屑送酒送肉這類俗套。通過交談,老子發現尹喜好讀書,愛談古論今,他們的交談很可能就提到了《易經》註解,當時很多人都在批註《易經》,最著名的就是孔子。要知道,一直以來,人們多愛以談論《易經》顯擺學問。老子決定投其所好,以論證《易經》中關於道與德的觀點,撰寫一篇論文作為禮物送給了尹喜,一則在古代,雙方交談辭章或交流思想多采用這種文體,二則給領導送篇作文,彙報一下思想心得,算不上行賄受賄。尹喜欣然收下老子為他精心準備的這份禮物,自然也幫老子辦成了事。所以,道德經的著作權是老子的,但所有權應該歸尹喜,這是廢話。

現在我們知道了,道德經是一篇論文,採用“首先提出論點,再從多個方面反覆闡述論據和論證”的論文結構。在道德經開篇,老子首先提出論點“道可道非常道”,針對的就是他們交談中提到的《易經》:“形而上者謂之道”。所以說,《道德經》是老子論證易經觀點的一篇論文,是在論證易經的基礎上撰寫的哲學著作,主要論點出自易經。如果瞭解並抓住這個關鍵點,對我們閱讀理解道德經將會有巨大幫助。另外,道德經是一部嚴謹、“枯燥”的自然哲學著作,不是文學作品、雜文集,更不是詩歌散文。我們在閱讀道德經的釋文時,務必要以嚴謹的治學態度,認真考證,去偽存真,摒棄那些臆想抒情的成分。

由於《道德經》忒牛B,大家多誤以為道德的觀點是老子率先提出的,實則更早出現在《易經》。但是由老子全面論證,並形成完整的哲學思想。所以老子的《道德經》被公認為中國哲學的起源,中華文化的瑰寶。


王強的價值經營


【地丁老師】講神話故事。給你們解析一些《道德經》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吧!

老子的《道德經》並非研究人的品德道行的經書。而是研究天時地利世間萬物發展和變化規律的經書。

道,道經是講的天之道。道是道非常道,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德,德經講的是地之勢,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道德經》告訴我們天地萬物都有自己的成長規律,最好不要破壞。人定勝天那是屁話。人類在大自然面前是脆弱渺小的,連蒼蠅蚊子都不如。最好是順其自然,天人合一。不要做無畏的犧牲。

此觀點只代表本人。朋友們,覺得有道理,高抬貴手點個贊。





地丁老師60838848020


謝邀,道德經按馬王堆出土的帛書和韓非子的《解老》都是德篇在前,道篇在後,所以應該稱為德道經,這樣就不容易與倫理學上的道德相混淆。那麼老子這五千言到底講什麼呢?用現代的話講,就是講管理,德篇講如何管?靠什麼管?道篇講,管的道理,也就是管什麼?為什麼這樣管。所謂管理無外兩條,一條是決策,一條是執行。決策需要預見性,頇見性哪裡來?從掌握事物發展規律中來,這個規律就是道。執行需要影響力,影響力哪裡來?從建立威信和權力中來,這個威權就是德。決策對頭,執行有力,事業就會蒸蒸而上。春秋時代,周天子的管理辦法不管用了,決策的方向不對,執行的威權也沒有,作為史官的老子就提出了一套新的辦法作為君主的管理學說,所以《漢書》稱為君人南面之術,也就是帝王管理朝政的辦法,不過老子所處的時代,君權處於弱勢(周室漸微),所以老子提出的管理辦法是針對弱勢而言的,不是強勢時的常態,所以稱為非常道,也可稱為崛起之道,人在巔峰無所謂崛起,只有處於環境壓迫,力量弱小時,才需崛起,從這個意義講,《道德經》也可稱為弱勢管理學。


null108161361


道德經分上下兩經,它是易傳的闡釋,上經是講易傳的先天八卦理學,也是講天之範圍內的事,淺白的講就是講男人的事,也是萬物萬事形成的一個事一個物質,有一個物質的形成,就有一個物質,物事的存在作用,一句話就是天生我材必有用,不在那個特定的空間特定的環境最優秀的一面就能發揮出來,反之一文不值,白白浪費了,瞬間只逇,天下萬物都是一樣,生不逢時,最活埋沒,消失在無限天際。德經是易傳的後天範圍,道經是主體,德經是載體,兩者決一不可,主體是引導形成的目標,載體是形成目標的能量提拱者,二者才能創造形成了世間萬物,此是道德經和易經最偉大揭示萬物生成的最科學創舉,它不是現代科學成果的一切,它永運現代或將來萬物成果的根。


用戶50846857040


個人觀點:

《道德經》

上篇講什麼是“道”。

下篇講如何“德”(通,得)。

通篇講道之“無”。人應與自然和,與道和,無為。


hitman1


柘溪曾自撰聯:道貫古今,五千靈文虛妙有;德配天地,一代聖真靜玄無。基本表達了老子的思想。一部《道德經》,見仁見智。兵家看見了用之道,從政者看到了治國之法,修行人得到了修練法門,哲學家看到了“道”,各取所需,也說明了該書包會萬有,諸法俱備。


柘溪道人


我也不知道他在說啥。。。聽著就很有道理的樣子。。。這應該是一路引進門的學問,讓你獲得可以學習更高深知識的思路。坦白說就像程序語言?然後學會了這種編程語言。你就可以看懂這個世界是按什麼程序運行的。甚至你也可以對這個世界重新進行編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