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冒充清華研究生,月薪7萬入職大公司,事後一查竟只有小學文化,你怎麼看?

非著名全球陳茶倡導者


能夠面試起來毫無破綻,也是一名麵霸選手啊!


沒有工作能力,卻擁有表面功夫,不做高管的話,他其實很適合做培訓老師,教人面試什麼的也可以啊,說實話,即使我已經畢業多年,有不少工作經歷了,但我對未知的面試依然會沒底。


從前每次面試完,親友會問我,面試感覺怎麼樣?我都只能說還行,具體哪還行自己也說不來,有次一個工作經驗豐富的朋友問我,你面試的時候沒了解集團項目、市場盈利、團隊配合、行業前景.....巴拉巴拉一堆問題嗎?我當場就被問懵了,壓根沒想過這麼多東西要在面試裡瞭解。

下次面試的時候,我依然會把朋友的提醒忘乾淨......這位麵霸雖然小學畢業,但談吐形象能冒充清華大學,那面試功底是相當深厚了,他完全可以去找更對口的培訓機構,做培訓講師,也許更適合他。


小鳳凰樹


我就一個沒有過硬學歷,但用能力闖蕩職場的案例代表之一。在商業、企業、創業這些領域中非高深技術類崗位包括老闆這個崗位與角色,能力比學歷更重要!


我於98年大學畢業,因為學校不入流也不知名,加之那時武漢工作機會實在太少,而且武漢高校本身又多,就業競爭激烈,一些單位不是挑學歷就是挑人(要麼名校,要麼武漢本地生源),找個工作還真不是個簡單的事。

咱們這些爹不疼、娘不愛的學生就只是去找那些小的商貿類的公司(當時在武漢,小商貿類的公司很多都是打著招聘的幌子收錢,填一張求職表,收5元)。對於這種填表收費的,我一般嗤之以鼻,不予理睬。好不容易接到了一個廣東家電品牌湖北公司(當時華南家電三劍客之一)面試的機會,初試後讓我等再試的通知。可能因為我是企業管理專業畢業的緣故,在等再試的這段時間,我問自己何不去搞一下武漢家電市場的調研,以後肯定用的上,你可以和別人不一樣!那年冬天,武漢很冷也時不時下著的雪,於是我就白天跑商場、晚上整理數據,用了一個星期跑遍了當地的主要家電商場、市場。

哪知,報告都已經完成了,那個家電品牌再試的通知硬是沒等來。好在,世界上沒有白費的努力,沒過幾天,又接到一個面試的機會,老闆親自面試,沒曾想這個老闆是武漢某大學下海的教授,面試時看了我的報告,其它都沒問,直接告訴我,讓我第二天就來上班,就為這個報告所體現出的東西與精神。

由此,掀開了我職業生涯的第一份工作!成了某輪胎品牌一個區域銷售主管,底薪400元加提成。我總是第一個到公司,去了先把公司的衛生整完了,別人才來,並利用這個工作機會,不斷積累、總結、學習。

大半年後,也就是99年下半年,我成了相關類某外資公司的市場部經理,底薪1800元。

畢業一年半後,也就是2000年上半年,通過一個臺灣管理諮詢公司的挖角,去了國內某個民營酒企搞內部管理諮詢,成為項目三人組成員之一,底薪2800元(參照該公司當時副總工資執行);

2001年3月,我們由4人組成的團隊與海南某酒上市公司(該公司剛上市一年多,正如日中天)洽談合作,運作新項目公司,我是項目的行政總監,底薪3500元及新項目佔一定比例的乾股。運行大半年已經開始進入正軌後,誰知咱們創始團隊4人中的其中兩人內訌,我選擇了離開;

2001年11月,到了浙江某民企,在正式到公司報道前,把此前身處同行的三個公司的老闆謀劃安排了一次聚會(此前他們彼此沒有見過面,通過此次聚會也奠定了日後的行業聯盟),並與浙江老闆承諾:幹不好隨時走人,幹得好服務3年,職位也成了董事長助理兼上海公司總經理,月薪15000元。

2004年12月,承諾的服務期滿後,結束了自己打工生涯,出來轉行開始自己創業,直至現在!

可以說,從第一份工作開始,到最後一份工作結束,中間無論是工資還是職位的攀升,我就從來沒有用過學校的畢業證書了,一直慣用的三板斧就是行業內的市場與營銷見解、直接與老闆對話、加倍努力與學習。


可能一些朋友很好奇,沒有學歷優勢的前提下,怎樣快速攀升?這裡我就告訴一下職場上不走尋常路的三個核心奧秘(當然前提是你自己一定要有乾貨):一是,通過市場營銷見解及觀點,以書面的形式傳遞到你想求職的企業老闆手中(前提是觀點要新鮮、見解要獨到深刻);二是,求職,越是謀求職位高的或者想快速爬升的,一定要直通老闆,與老闆直接面談,老闆可以無限制(儘量避開人力資源部門,人力資源部門或者其它業務部門有很多限制);三是,儘量在一個行業發展,因為前面的公司平臺會給你背書。


儘管我個人是靠能力而不是靠學歷來謀的職位與發展,但關於學歷與能力誰更重要的問題,我覺得一分為二,根據具體行業、具體情況而言:

其一,對於類似企業、商業、生意、包括一些不需要學歷型技術門檻的技術,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磨鍊、專研、沉澱的,能力比學歷更重要;

其二,對於一些學歷本身就意味著技術門檻的,你沒有這個學歷就達不到相應能力的技術的,學歷很重要。


至於題主說的這個杭州蕭山一企業中的某個小學生冒充清華大學研究生謀的高薪高位,後來因為能力太差,讓人覺得貨價不符,進而懷疑學歷,查後露餡的案例可謂是職場中一個奇葩現象。此人不當演員實在可惜,其表演忽悠功夫實在了得。但幹企業、幹管理,靠忽悠、靠表演顯然行不通,你得腦中有方、肚中有貨,而且是實打實的乾貨,否則穿幫是遲早的事!事實上,職場上還有很多低學歷甚至假學歷,但乾的很好、發展也不錯的人,人家沒有被爆光,是因為人家能幹事、幹成事,干與崗位匹配、相應的事!

能力與學歷,誰更重要,網友你怎麼看?


知棧


這個小學畢業生居然應聘了幾個大公司,甚至是在董事長親自面試也一樣順利通過,那麼請問是能力重要還是學歷問題(O_O)?

哈哈,它的面試能力絕對是一流的,但是它的工作能力卻是末流的

這個小學畢業生成功應聘企業高管的經歷是這樣的--

2015年11月,位於蕭山區的這家上市公司急招物流部門的業務總監,並將這一任務委託給了一家獵頭公司。獵頭公司根據上述要求展開搜尋後,某高級人才網站上發現了一個匹配度極高的“高端優秀人才”。這個人姓任,根據簡歷信息顯示,他47歲,北京人,清華大學工商管理MBA碩士畢業,有建造師執業資格證,曾在國內一大型能源集團任職。獵頭公司聯繫上任某,在對他的戶口簿、畢業證書、執業資格證等資料的複印件進行簡單核查後,便將他推薦給了蕭山的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的人力資源管理部門收到任的材料,十分滿意,很快安排他來公司面試。
第一輪的面試官是企業的人力資源主管和物流部門的幾個高管,問的主要是關於業務和工作經歷方面的問題,面試下來,大家對任的表現都很滿意。
第二輪是董事長親自面試的,重在考察應聘者的思想格局和對公司文化的認同,任也順利過關了。
面試過後就是薪資談判,任和公司領導談了1個多小時,雙方最終商定的薪水為稅後每個月7萬元。
“當時我們高管和老總對他印象都非常好,覺得他講話很有條理,邏輯思維很強,雖然是名校畢業,但一點沒有傲氣,願意和人溝通合作,而且很有自信。”工作人員說,公司對高級管理人員和普通工作人員的面試是有區別的,對普通工作人員側重技能考核,對高級管理人員,則更側重格局和人品。
既然入職成功,按照慣例便是向人事部提交相關證件。任某入職時,提交的都是證件的複印件。後來企業多次要求他提交各種資料證件的原件,但任某一直沒交。再後來,大家逐漸發現,這位新領導好像能力很一般。企業人事在百度上查了一下,真發現了1條相關信息——有人用假學歷假證件應聘高管,被企業發現後辭退。而那個人的名字和任某的名字就差了一個字,企業也是任某簡歷中之前任職過的。帶著疑問,企業人事部工作人員開始直接從任某的學歷、資質證書等證件上查詢真偽。不料,這名新來的高管,別說什麼清華大學、建造師資格證,就連戶口和名字都是假的。隨後,企業管理層跟任某攤牌,對此,任某爽快地自動離職。但因任某不打算歸還此前該公司已發放的數萬元工資,最終企業報警。
面對警方,任某表現出積極配合的意向。鑑於任某的態度,警方對其採取了取保候審措施。任某在此公司上班不到一個月,拿走工資4.7萬。
但在取保候審後,任某突然消失。讓警方沒想到的是,在棄保潛逃其間,任某竟然故伎重施,先後在國內2家大型企業擔任高管。
經查明,2016年3月份,任某利用偽造的身份成功應聘入職深圳某大型企業高管,月薪高達5萬元,並於2016年4月20日離職。2016年5月,他又應聘入職天津某投資集團公司高管,月薪高達3萬元,並在2016年6月8日離職。
蕭山警方對任進行了網上追逃。2017年5月27日,他再次被民警抓獲。被警方抓獲時,任某承認,自己的學歷證書和戶口及身份信息和蕭山應聘時一樣,都是偽造的。

這個只有小學文化的男人,用假冒的學歷證書,連續在大型上市公司通過多輪面試應聘成功,所應聘的職位都是高級主管,工資最少的一個職位月薪3萬。他是怎麼做到的?

1.打造光鮮的求職材料

據任交代,因為學歷太低,他求職屢屢碰壁,一直都沒有找到體面的工作。為了能更順利地應聘,他想到了偽造學歷的法子。2015年,任在網上找了一個做假證的人,讓他給自己做了兩份清華大學的畢業證書、學位證書,一份建造師執業資格證以及一份國內某大型能源集團的離職證明。他覺得北京戶口也屬於“加分項”,又讓對方幫忙做了假的北京戶口和身份證。不過,這些偽造證件,任只拿到了複印件。他說,“原件”要600元一套,複印件只要200元,他嫌貴,就只買了複印件。任某將這些光鮮證件打底的“簡歷”發到各大求職網站,成為獵頭公司推薦的“高級人才”。


2.面試實戰演練,總結出一套成熟的面試技巧,非常自信

任真實才學不行,但面試是一把好手,可以說是傳說中的“麵霸”。他對民警說自己從沒有參加過什麼面試培訓,也沒有專門學習過一些應聘技巧,就是面試次數實在太多了,熟能生巧,總結出了一套面試技巧。一些常規會問到的問題,他都準備了“標準答案”。民警在任的床頭髮現了幾本網絡小說,從書名來看,都是講霸道總裁的愛情故事的。他對自己的人設就是企業高管,並且相信自己有“超越學歷的能力”。

3.穿著十分講究,一副成功人士的範兒

任第二次被警方抓獲,是在天津郊區的一間出租屋裡。屋裡陳設簡單,傢俱只有床、書桌和衣櫃。最顯眼的是靠牆邊擺放的一個立式簡易衣架,上面整整齊齊掛著四五套西裝襯衫,都熨燙得沒有一絲褶皺,就像新的一樣。鞋子都放在床腳,共5雙,除了一雙室內穿的涼拖,其他全都是皮鞋,每一雙都塗了鞋油,保養得非常仔細。就連出庭受審時(因為取保候審不需穿囚服),他也是一身黑色西裝,戴一副茶色近視眼鏡,腳上一雙皮鞋擦得鋥亮,腰背筆直。任說,自己從來不穿運動裝和運動鞋,因為“太掉檔次”。


4.談吐從容淡定,不躲避別人的眼神,很自信,給人一種沉穩靠譜的感覺

任頭髮已有些灰白,但勤於打理,看起來蠻清爽,47歲的人沒有肚腩,相貌清癯,氣質清高,看起來很像高級知識分子,一點也不油膩。他說話的時候速度很慢,有時候習慣乾咳一聲,一字一句,像是深思熟慮後說出來的,不躲避別人的眼神,很自信,給人一種沉穩靠譜的感覺。

5.利用這1個月的真偽“真空期”賺取相應工資。時間一到,立即離職,不再留戀。

依照一般企業管理,高級員工入職一般都是先面試入職,再提交相應資料證件。其間間隔1個月左右,任某就是利用這1個月的真偽“真空期”賺取相應工資。任也自知遲早會露餡,所以每次應聘進入大型企業,待的時間都不長,最多隻有一兩個月,通常都是拿第一筆工資就離職。先入職再提交背景調查讓任某打了一個時間差

看完這個小學生的應聘故事,分析完它的行騙手段,我心裡暗罵此人真的是面試高手是麵霸--面試能看一流,可惜工作能力末流--簡直就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如果他真的能補足他的工作能力,把心思用在提高自己的學歷和工作能力培訓,或許還真能成為職場精英。可惜,他一門心思全用在如何行騙上,最終被拘捕,落得個應有的下場。


職路彎彎


菲凡說:職場風向標!

一、造假者中的戰鬥機

這哥們兒造假的逼格相當高,黃金聖鬥士的馬甲都敢穿。

一般人也就是編段工作經歷或誇大職位。任某小學畢業,把“清華MBA”、“西安交大碩士”、“北京戶口”各種資質和證書標籤統統給自己貼上。

之所以能屢次得逞,主要是人們通常會相信有這樣背景的人能力一定不錯。心理學上講叫做暈輪效應,又稱“光環效應”,是指當認知者對一個人的某種特徵形成好或壞的印象後,他還傾向於據此推論該人其他方面的特徵。本質上是一種以偏概全的認知上的偏誤。

通常來說,獵頭公司通常都有背景調查,HR在候選人入職之也會在學歷網站查詢,分分鐘就查出學歷造假。所以,別看到他的經歷就盲目效仿,學歷上造假這條路早就走不通了。

事實上,無論職場老鳥,董事長還是CEO,在面試高端人才的時候,容易被其過往名企經歷和教育背景吸引,面試的時候,只問了太極八卦,陽春白雪,戰略趨勢,落地的KPI等細節往往疏忽了。

幾年前,我曾在汽車行業任職,和我同時間入職一個法國籍高管擔任項目總監,項目總監在法國巨頭汽車公司工作十幾年,公司獵頭挖到中國,月薪10萬。

六個月後總經理和我意味深長地說,“我們要讓他走了,很遺憾,我覺得是我的錯,因為我相信他在有十幾年的大公司經驗,面試的時候我沒有深入問技術問題,你知道的,面試這個層次的人問非常細緻的問題,顯得很傻。我就是犯了這個錯。他入職之後,我發現技術和項目管理的常識,他都不懂。我感到非常遺憾,他完全不能勝任這個職位,對我自己的判斷也非常失望......”

這是總經理的原話。後來總經理還是給他賠償了一個月工資,雙方協議和平分手。

我們每個人都要警惕光環效應,尤其遇到那種特別能裝13的人。

二、你還在低估自己的能力嗎?

報道中說,企業都是在他入職後首先從能力開始懷疑。

高管職位很難在一個月內就發現能力問題。蕭山這家企業明明是無意中發現任某學歷造假,然後開始懷疑他的能力。

“裝”久了,他覺得自己有能力勝任高管,這句話最值得玩味。

任某身上確實有值得職場人學習的地方,那就是“自我賦能“的能力。小學畢業,穿上黃金馬甲,拿高管offer,如探囊取物,這樣的戰績,絕對有一種捨我其誰的精神。在職場中常見的現象是很多人低估自己的能力。不能給自己能量,甚至擅長給自己減能。我能行嗎?我夠嗆.....我應該不行......我肯定不行......算了......

我和同學西西周末一起吃飯,她和我提到某知名互聯網公司半年前找到她,問她要不要嘗試海外市場職位,她拒絕了,現在該公司的海外業務上市了。

我問她,“你為什麼不去聊聊,去試試呢?”,她說,“感覺自己不行,應該挺難的......"

事實上,西西過往的工作經歷中老闆都特別欣賞她,每次項目都能出色完成。但是每次接受挑戰,她都會覺得自己不行,除非被領導逼著硬上。

感覺......應該......都是她的假想敵,即便取得這麼多成績,她仍然對自己的能力非常懷疑,有挑戰和機會就往後退。

自信這一點,99.9%的人和任某相比,都弱爆。

只有你自己先相信,別人才會相信你!

三、現實版一個演員的誕生

現實中,確實很多人即便有真的學歷,真實的工作經歷,面試中的表現力都不盡如人意。實力10分,表現力5分。

你會不會覺得自己的表現遠遠低於真實水平?我接觸的很多名校畢業生,連自我介紹都說不清楚。更別提展示什麼能力水平了。

任某厲害的就是訓練出準確的表現力。人家說了,面試那是駕輕就熟,面試之後都有offer。

所以,知乎上很多人的評論:

“希望這哥們出獄之後開個求職培訓班,非常願意繳納智商稅,估計每個月賺的不止7萬......"

“明人不說暗話,我想拜他為師。”......

法庭上,任某反覆強調,儘管自己只有小學文化,但能力完全能夠勝任高管職位。對於學歷,我一直認為,

學歷不能完全代表能力,但是能從某種程度證明你可能是能力的。

我相信,任某也不是天生就是一副高管模樣,初期他一定經過了模仿期,觀察那些高管的氣質和談吐,對號入座,心裡默唸“我任某自己也可以!”

如果讓他參加演員的誕生,表演霸道總裁,說不定可以順利晉級,直接PK掉眾多專業演員。

從審判的圖片背影可以看到,即便在法庭,他依然腰桿筆挺,其氣質應該不錯的,對自己的形象管理也是非常用心。至於任某是否有7萬月薪對應的能力,目前所有的信息呈現,並不得而知,現實中很多有學歷有經驗的高管也不一定就有能力,目前國內高管的被動離職率和主動離職率基本持平。被企業開掉的正牌高管比比皆是。也不見得就比任某高明多少。

我們倒是可以自問,求職面試目標職位的時候,是否有去觀察處在這樣職位的人,應該表現出什麼樣子?是否能做到“對號入座”?

面對機會,我們可以想象自己是某人或榜樣,反覆模仿,這個方法可以讓人發揮出潛力,逐漸成長成自己想要的樣子,甚至更牛逼的人。

牛逼的人天生就牛逼嗎? 不!

很多高管每天也是慼慼然啊,每次重大會議的時候也是通過不斷給自己輸入正能量,甚至是反覆“洗腦”訓練,“表演”後呈現出最好的一面。

求職,面試,職場的每一天有何嘗不是呢?

別總說沒機會,別人有眼無珠,有實力的前提下,真的要學學如何扯虎皮,拉大旗。

四、致那些說HR很傻的人

這件事情一出,有很多人針對HR,說審核不嚴格,說HR都很low。

HR這個行業沒什麼門檻,業內也是魚龍混雜,一線招聘職業也不需要有什麼資格認證,但並不是所有HR都很傻,不懂業務,害你不能拿offer或被拒掉。

厲害的人多了,招聘總監年薪也有100萬+,傻子能做嗎? 如果你見過的HR都很Low,很傻,很瞎...... 只能說你面試的公司也沒有高大到哪裡。

任何行業任何職業都有很Low的人,這個定律全球適用。

還有很多讀者說,為什麼那麼多大公司都會中招,給任某發offer?人們通常會覺得“大型公司”或“上市公司”就牛逼,厲害了,理規範,架構清晰,領導德高望重,一樣是“光環效應“。期望別太高,哪都一樣,各有各的亂,各有各的坑。

職場,面試那些事,歡迎和我互動留言。


菲凡說


男子冒充清華研究生,月薪7萬入職大公司,事後一查竟只有小學文化,說明現在公司招聘的時候過分追求名校學歷!

放眼現在的招聘市場,經常會打出非985、非211不招;甚至會打出,本碩博都需要是211和985才能應聘等,赤裸裸的學歷歧視。但是,實際情況是如上圖所示,即使985+211最高錄取率的天津也才只有大約18.5%,而山東省這個數字只有5.87%。可見如果企業都這樣任性,那麼即使天津考生,也有超過80%的不能就業;而山東省則會有超過94%的考生不能就業。可見,這樣的做法涉嫌嚴重的學歷歧視,損害了大多數考生的利益,國家相關部門必須予以堅決制止!


至於文中所說的大公司董事長親自面試,招聘一個小學文化的假冒清華畢業生,甚至給開出七萬月薪,恰恰說明這種唯名校學歷為標準的做法是偏頗的,這個大公司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作為一個以盈利為目的的公司,本應以能力和崗位要求來招聘員工。而不是為了減輕人力資源部門的勞動強度就制定各種苛刻標準來縮小選人用人範圍。最終的結果必然是輕則找不到自己需要的人才,重則就是如文中一樣上當受騙!


地震博士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人才啊。

小學畢業,冒充清華研究生,竟然順利通過企業面試而成功入職。月薪七萬,應該是中高級管理或技術職位。這個騙局雖然拙劣,但是屢屢成功,折射出四個社會問題。

一,企業面試都是套路。我經常面試別人,也經常被別人面試。其實,企業面試,翻來覆去就是那麼點問題。就跟古代科舉八股文似的,只要你掌握了一定的面試技巧,忽悠那些面試官是輕而易舉的。

二,名牌大學金字招牌就是通行證。這個騙子之所以能夠成功,就是因為假借清華大學這個耀眼的光環。在學歷氾濫、文憑貶值的當今社會,無論就業有多難,只要擁有了重點大學的金字招牌,就是擁有了職場通行證。

三,學歷崇拜要不得。不得否認,現在的社會很浮躁,學歷崇拜和學歷歧現象都很嚴重。二本、三本被人歧視,可是985和211大學卻眾星捧月,可謂冰火兩重天。這就給了騙子可乘之機。可見,學歷崇拜要不得啊。

四,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說實話,這個騙子膽夠肥的,而這不正是時下很多國人的心態嘛。現在的人們,普遍心浮氣躁,不是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好人生之路。而是尊奉“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信條,為了掙錢,坑蒙拐騙,為了成功,不擇手段。

你怎麼認為呢?歡迎大家交流。

溫馨提示:閱後如果喜歡,請不要忘記添加關注喲😄歡迎大家關注、點贊、交流、評論、收藏、轉發,謝謝😜


管理那點事


這問題怎麼看呢?個人的看法就是對我們的現實社會最有力的拼擊!

個人在生活中也遇到過上千人開會的場景及什麼董事長、總經理的開會的報告及發言,真的!世間諸多事物只是你未曾或也永遠都無機會去親歷體驗、親自接觸而使之不能瞭解而已,當你真正的親歷親聞之後有許多不被人知的笑話,就象如題所說:一個小學文化的人為何冒充漬華與北大生而進了這企業式更高層的政府機關的呢?聽起笑掉了大牙😄😄其實不足為怪,這就是現實呀!九四年我在西安的陝西百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原陝西省百貨公司〈國營〉)期貨部工作,當時在部門的員工裡我的工資是最高的(與效益掛構),同事們看著我在工資、事業上以及本部經理與出市代表(委派去北京商品交易所的領導)的信任等,很是好奇,紛紛都來詢問求解,為什麼會有這樣好的結果產生呢?就連一些名牌大學:西北政法學院,西安公路學院、陝西交通大學等名校畢業的同事都來問我,然而真不知如何回答是好。正好想起老家的那句話,因為出生在農村,就這麼點學問和知識(當然一定得努力學習,其人生經歷和閱歷很重要)就只好說了一句回答:農業大學。話一出口都說知道,因為他們都知道我是湖南的,就說:哇,湖南農大,很有名!聽後也沒多解釋(本來笑言)只是偷笑…

所引此故事,只為證明一件事,上述問題是真實的,它就在我們現實生活,個人很觀點認為:在不違反法律、法規為求高遠(高級與大理想)的工作,卻因無文憑而釆取的此種方法並不認為可恥和違規,而為之點贊!(但並提決不可有損公司企業的利益、犯罪),只要是正正經經、勤懇的工作是會讓人佩服的…

此事例足已證明兩件事:

一是文憑與閱歷之間的問題。

二是警示著現實急待解決的問題。

憑這就足已讓人深思與改變…

你的看法又會是怎樣吧.?…

雁門風正:歡迎留言留評與發表不同意見建議

謝謝您的關注


手機用戶雁門風正


是金子放在哪裡都要發光,能力堪比學歷!

小學學歷冒充清華高材生,總有一天穿幫!

我痛恨那些用人單位唯學歷論道的不切合實際不重視能力的片面人才觀用人觀!但我更痛恨那些沽名釣譽恬不知恥的拉大旗作虎皮冒充高大上的偽冒假劣、瞞天過海和欺騙!

學歷低不是問題,關鍵是你有無能力,有能力總有被發現被破格錄用的時候,因為能力可以證明你的實力,因為能力會讓你發光放彩!

清華學歷未必就是能力一流,時間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最正確最科學最標準的試金石!有能力低學歷難免露怯難免會暴露自己的無知和短板!但也並不是不可救藥和不可挽回,畢竟看能力的公司和老闆不在少數!

只可惜一次冒充就會給別人留下十次惡劣印象,因為這關乎一個人的道德、品行和人品!

一次隱瞞也許會徒生十次不良的影響和印象!這對個人職場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建議那些初入職場的年輕人這樣隱瞞真相、瞞天過海的事情不要做!我相信也可以大膽地告訴你:只要你有能力,即使沒有學歷也能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


冀之筆


拿這個來討論能力重要還是文憑重要有點偏頗,畢竟當事人的出發點就是騙錢。而在一個多月的“試用期”中,高管這個職位又很特殊,他並不負責具體的東西,如果再超過這個時間段,或者需要突然應對事情,不露餡才怪。

客觀地講,他也具備獨特的能力,那就是“面試能力”。

我之前看到過這則新聞,當時突發奇想,這個人其實有適合自己的生財之道,只是他沒找準而已。

他完全可以開設一個專門的“面試技巧培訓班”,把自己的經驗傳授給真正需要端正心態的求職者。當然,主要是傳授關於穿著、談吐、心理調整等等面試技巧。因為我發現有不少有學歷有文憑但初入社會的年輕人很害怕面試,這一塊兒應該是個不錯的商機。(最起碼人家的是實戰經驗……)

話說回來,個人認為,在實際工作中能力要遠比文憑重要。但是對於普通人來講,沒有文憑這塊敲門磚,你連展現能力的舞臺都找不到。

現實生活中,有能力沒文憑的人確實存在,無論是作家、藝術家還是企業家,我們都能找到例子。但有文憑有能力的人更多,所以我們不能拿著個例說事兒。

那些沒文憑卻靠自己拼搏出一片天地的人吃了多少苦我們難以想象,要知道,還有很多有能力沒文憑的人被埋沒了。

回到問題中提到的這個男子,他選擇用假的清華文憑作敲門磚也真是膽大,但這背後也反應出了幾個問題:

1,獵頭公司查看資料都不用分辨真假嗎?這錢賺的也太容易了吧。

2,那幾個受騙上當的公司也是,現在這種信息網絡上一查就出結果了,自己被騙也是一種失職。

3,那些面試官是不是得反思一下,再重新溫習下“人不可貌相”這句老話。(或者這本來就是李鬼面試李鬼呢?)

總之,我們普通人還得腳踏實地的拿個文憑,先把敲門磚拿到手,才能登上展現我們能力的舞臺。


夜雨如書


正如戰國時期的齊宣王喜歡熱鬧,愛擺排場,導致不學無術的南郭先生有機可乘,以致產生了“濫竽充數”的成語故事一樣,這位小學文化的求職者冒充“清華大學碩士生”,竟然輕易謀得月薪七萬公司高管的“招聘鬧劇”,也從一個側面折射出了,當前不少企業在人才招聘方面出現的問題。

喜歡裝點門面,隨波逐流,貪大求洋,過於看重名牌學歷而忽視實際工作能力。

例如在當下,許多公司招聘特別看重第一學歷,甚至本科非985和211等名牌重點大學不取,這早已是心照不宣、見怪不怪的公開秘密。

這家位於杭州蕭山的上市公司,聽聞獵頭公司蒐羅舉薦人材擁有重點名牌大學——“清華大學工商管理MBA碩士”頭銜,便很合胃口,非常中意,於是乎急不可耐地邀請其過來面試。儘管其提供的學歷等材料都是有待印證的“複印件”,但是因其談吐得體,邏輯嚴密,態度謙虛,面試表現甚佳,並通過了董事長的系列問題把關測試,很快被任命為公司業務總監,輕易謀取了月薪7萬元的體面職位。


呵呵,此情此景令霍小姐不由想起了“職來職往”電視招聘欄目記者透露的一個細節:在就座的一家知名企業HR面前,諸如985和211的應聘者簡歷,已經在篩選中優先(單獨)挑出來放在一邊,走的時候,只帶著這些出身重點名校者的簡歷材料,而其他一般院校的簡歷,則象廢紙一般被隨意遺棄在面試現場!

其實在人才招聘方面,我們企業管理者不妨可以學習借鑑一下鄰國日本的經驗,以避免出現類似的尷尬和滑稽。

日本不少企業在人才招聘中,從不喜歡盲目跟風,而是堅持實用、經濟、適度的原則。換言之,本科生能稱職的工作崗位,決不招聘更高成本的博士和碩士;而中專技校生能勝任的工作也不會用大學生來頂替。


要知道,辦企業畢竟是需要實打實去市場競爭和追求盈利的,而非那些脫離實際的(類似武漢招聘廁所管理員都要求本科學歷)的盲目虛榮和一味好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