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女孩这样的榜样,不怕她会随波逐流!

给女孩这样的榜样,不怕她会随波逐流!

近来,媒体上充斥着许多与女孩有关的新闻,令人忧心。其实,新闻中提到的许多现象本质都和价值引导有关。目前很多人依然对女性存有偏见,女孩似乎一出生就被人认为在某些领域注定不出彩,久而久之,她们自己也会受影响,认为自己不行。

大量证据表明,年轻女性受到激发和鼓励,同样能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例如,在19世纪的美国,物理学、天文学和化学曾被认为是适合女孩学习的学科。波士顿一些名校的统计数据显示,在19世纪中期,美国女性在物理学领域的成绩超越男性。

因此,我们应该给女孩从小就树立优秀的女性人物榜样,打破性别偏见,让她们知道女孩在各个领域都有可能做出一番成就。

今天这篇为您介绍两位取得瞩目成就的华人女性。

1

李飞飞:击碎AI领域玻璃天花板的女性

给女孩这样的榜样,不怕她会随波逐流!

现在AI热度持续增长,却很少有人知道,推动AI走到今天的背后功臣中有一位华裔女性。这个人叫李飞飞,33岁就获得了斯坦福终身副教授职位。她不仅是斯坦福AI实验室唯一的女性,也是计算机系最年轻的教授。

今年3月23日,因在AI领域的重大贡献,李飞飞获得了「影响世界华人」大奖提名。

如今的她,可谓是站在了科学界的金字塔顶端。但光芒的背后,却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励志人生。

李飞飞出生于1976年,在四川长大。16岁时,她随父母远渡重洋去往美国。她的家庭并不富裕,初到美国,更是全家遭受着不会英语的巨大阻力。

给女孩这样的榜样,不怕她会随波逐流!

当时为了谋生,李飞飞做过收银员、清洁工和服务生。除此之外,她还要应对两年后美国大学的入学筛选。为了进入好的大学,她当时的全部生活就是打工和学习。最苦的时候,她一天只睡4个小时。

凭借这股毅力,最终她得以进入普林斯顿大学攻读物理学,并获得了普林斯顿的全额奖学金。

给女孩这样的榜样,不怕她会随波逐流!

但看着父母依旧辛苦的做零工,李飞飞决定借钱买下了一家洗衣店,并帮助他们经营。周一到周五,她是普林斯顿物理系拿着高额奖学金的高材生。周末则回到洗衣房,置身于成堆的衣服中。她说「我爱普林斯顿,因为这里有全世界最优秀的年轻天才。」

1999年,李飞飞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那时的华尔街一片辉煌,她接到了多家金融公司的工作邀请。可她并没有选择接受一份offer开始安逸的生活。在父母的支持下,她毅然选择去西藏研究藏医。

给女孩这样的榜样,不怕她会随波逐流!

从西藏回来之后,她进入加州理工攻读博士学位。她说:「我的梦想是读一个PhD.,尽管我一分钱都拿不到」。

她想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同时兼顾自己所身负的责任,然后又必须忠于自己的内心。关于毕业后的选择,她也一直遵循这条准则。

毕业后,她选择进入斯坦福大学AI实验室,研究计算机视觉识别领域。当时图像识别已经有20年历史,但全世界能识别的物体却不超过20种。李飞飞产生了一个想法,她决定让计算机识别出字典里的每一个词条。

可当她提出这个想法时,其他教授不仅拒绝合作,还劝她换个方向,因为这个研究拿不到终身教授。但是李飞飞却没有想那么多,她没有管终身教授的事,而是想首先要做好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

给女孩这样的榜样,不怕她会随波逐流!

刚开始时,李飞飞专注于算法优化,却始终没有突破。突然有一天,她想到,人们从没有教婴儿怎么看,他们却能分辨出不同的物体。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一个3岁孩童就已经看过上亿幅图片。那么要让计算机学会识图,关键也在于此。

从2007起,李飞飞与团队便从互联网上下载了近10亿幅图片,分类并打上标签,作为计算机的学习库,而这个学习库就是现在的ImageNet。

然而,当他们给图片打标签打了几个月后,研究经费很快用完了。而且按照这个速度,可能需要90年才能完成分类的工作。但李飞飞从没想过放弃,在最困难时,她还想过重操旧业,开洗衣店筹集经费。

正当大家一筹莫展时,他们遇到了美国最大电商平台——亚马逊。通过亚马逊众包平台,李飞飞在网上雇佣到了来自167个国家的5万人,为这十亿张备选图片筛选、排序、打标签。

2009年,他们发布的论文和数据集,却依然无人认可。在别人看来,都觉得用大量数据来优化算法根本异想天开。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数据集,李飞飞的团队向参与计算机前沿大会的人员发放自制的ImageNet钢笔,还远赴欧洲游说图像识别大赛主办方,让他们采用ImageNet举办图像识别比赛。

主办方发现采用数据集真的优化了他们的算法,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这个比赛之中,大赛佼佼者也不断进入谷歌、亚马逊和脸书公司。

给女孩这样的榜样,不怕她会随波逐流!

人们开始知道,数据与算法同样重要。李飞飞的行为推动了AI的井喷式发展,使AI开始真正进入大众视野。

关于未来的AI开发,李飞飞认为,不但要进行学术研究,还要结合工业领域开发。因为AI的最终目的就是服务于人类,所以李飞飞走出实验室,加入了谷歌团队。

不过,李飞飞也一直在强调「人工智能现在越火,越需要有冷静做研究的人」。她说:「我做研究的心得就是,眼睛看到的前方应该是比较空旷的。如果你眼睛看到的前方是热闹的,那这个方向就不是最好的研究方向。而空旷的地方一般都不是热点,因此你必须找准自己的焦点」。

2

张弥曼:用一甲子时光解密远古化石之谜

给女孩这样的榜样,不怕她会随波逐流!

今年3月22日,一位82岁的中国老人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她叫张弥曼,获得了2018年度「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大奖。这项大奖每年全球只有五位女性有资格获得,而今年,张弥曼女士是其中一员。

在颁奖典礼上,她五分钟的演讲用了中、英、俄、法和瑞典语五国语言,说明了她是如何开始地质学古生物领域的研究,风趣幽默,一举一动尽显优雅。

这位可爱的奶奶在颁奖致辞结束后,下台时还忘记拿走自己的奖杯,又平添了几分人间烟火气。

其实在此之前,她就已经取得了极大的成就: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92—1996年担任国际古生物协会主席。

1995年被选为伦敦林奈学会外籍会员。

1997年被选为北美古脊椎动物学会名誉会员。

2011年被选为瑞典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2016年,获古脊椎动物学会的最高荣誉奖项:罗美尔-辛普森终身成就奖。

给女孩这样的榜样,不怕她会随波逐流!

如果没有从事古生物学工作,张弥曼可能会受到在医学院工作的父亲的影响,成为一名医生。但当时,刘少奇指出,地质是工业的尖兵,国家非常需要地质学人才。就因为这句话,她改变了自己的志向,义无反顾地投入了自己完全不了解的地质学领域。

她也曾为此焦虑和不安过,但这些情绪并没有在她身上停留太久。很快,她就全情投入了这个领域,并且对化石研究产生了极大兴趣。

给女孩这样的榜样,不怕她会随波逐流!

地质学是很苦的,她每年都有好几个月的时间奔波在全国各地,寻找矿产资源和化石。这条路上,常常没有任何交通工具,她只身负重30公斤的工具,在荒山野岭中行走,与那些在时间中旅行的鱼交流。

这条路,一走就是一个甲子。

在她70岁的时候,她还亲自参加了青海的野外考察和挖掘。

尽管身负无数荣誉,她却认为许多同行和学生都比她优秀,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也时常感到惶恐。在央视《面对面》节目中,她说:「

要想做成事,一定沉下心耐住寂寞。」

上面说到的两位女性,一个遨游在历史的海洋里,与古老的鱼化石为伴,一个放眼于缥缈的未来,执着地希望窥探未来的一角。虽然领域不同,但她们都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在自己的领域里,无视名利。

当今社会浮躁的一塌糊涂,许多营销号鼓吹着30岁年收入不过20万,就是失败者,将一个人的成败狭隘地定位在眼前。女孩子们早早开始化妆,微整形的年纪越来越小,在各路网红的影响下,未成年人上直播平台,好像人生只剩下皮囊,通过美貌被万人推崇就是无上荣耀。

在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论调下,在唯颜值论的庸俗风气影响下,我们应该在孩子小时候,让他们看到这些真正有成就的人是如何踏踏实实走下来的。这些人才应该是孩子们真正的偶像。

数学家玛丽安·米尔扎哈尼从小被说没有天赋,可她最后成了伊朗的数学女王,也是唯一一位获得「菲尔茨奖」的女性。即使是被性别偏见严重影响的科研领域,女孩们也可以打破天花板,取得傲人成绩,但我们首先要让她们相信自己可以。

女孩们,回头看看镜子里的自己吧,你在发着光呐!

给女孩这样的榜样,不怕她会随波逐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