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的調門

我們常聽京劇演員說某某唱正工調或六字調,也有說工半調,六半調的,由於過去以正工調為京劇舞臺的標準調門,所以又有正工老生和正工青衣的說法。原來我國古代音樂中樂器的定調以笛或簫為準。通用的笛分為七調。即上字調,相當於今之降B調;尺字調,相當於今之C調;小工調,相當於今之D調;凡字調,俗稱趴字調(可能是4字調的諧音),相當於今之降E調;六字調,相當於今之F調;正工調,又稱五字調,相當於今之G調;乙字調,相當於今之A調。

京劇的調門

所謂上、尺、工(小工)、凡、六、五(正)、乙,這七個調門或稱音調是以我國傳統戲曲記錄曲調的文字譜,即工尺譜中的七個音符來命名的。按現行簡譜來對照,相當於阿拉伯數字為音符的1、2、3、4、5、6、7七個音符。因曲笛中各音調的定調都是以小工調為基礎,要看各調中的"工"音(即3)相當於小工調中的什麼音,就定為什麼調名。例如正工調中的"工"音相當於小工調中的"五"音,所以稱五字調,又稱正工調;凡字調的"工"音相當於小工調的"凡"音,所以稱為凡字調,又稱趴字調;乙字調的"工"音相當於小工調的"乙",所以稱為乙字調,以此類推,遂形成上、尺、工、凡、六、五、乙這七個音調。由於現在通用簡譜或五線譜,尤其是大演樣板戲的時候,京劇與西洋樂隊聯袂演出,六字調,小工調的叫法就更不時興了,所以現在都以CDEFGAB這七個英文字母取而代之了。

京劇的調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