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信不?我家養一個女兒,從出生到上大學花費不到10萬元

人生如白駒過隙。掐指一算,不覺已四十有餘。平時忙忙碌碌,未曾想自己家有什麼家風家訓。祖輩讀書甚少,未曾留下過什麼人生囑託;父親英年早逝,也沒來得及給我留下一句話,母親僅讀過小學一年級,亦很少給我講什麼大道理。因此總覺得沒有什麼家風家訓。但細想,每個家都有家風家訓,祖輩、父輩舉手投足之間的言傳身教、性情稟賦,都在潤物細無聲地影響著我們,這其實就是家風。

你信不?我家養一個女兒,從出生到上大學花費不到10萬元

女兒正在洛陽上大學。清明節放假,開著車去接女兒,接到她,我說:“以後去學校、回家,坐高鐵吧,方便。”女兒說太貴了。 我說:“你坐一次普快省35塊錢,我開車一來回燒油得20塊錢,省不了多少,你還得在火車站等幾個小時。如果爸不小心闖個紅燈再罰200,就划不來了。” 沒想到女兒答應以後從洛陽回來坐高鐵,去洛陽還是坐普快,省錢。 閒聊時提及此事,一個朋友笑著說我們父女算來算去,都是個“吝嗇鬼”,真是儉樸啊。說起儉樸,我心中突然一亮,這是不是我們家的家風呢? 說到儉樸,以妻子為最。有一年暑假,我在鄉下工作,他母女倆在家,一個半月只花100多元。妻子自從嫁到我家,總是省吃儉用,衣服都捨不得買,可對我的衣食住行卻沒有心疼過錢。 女兒上高三,學校對學生開展感恩教育,問學生:“從出生到18歲,你們每個人花了家長多少錢?”女兒回答:“大概五六萬吧。”老師不相信:“怎麼可能?沒有一二十萬,怎麼能把你養這麼大?”女兒說:“是我爸說的。” 回到家,女兒說老師不相信我算的賬。我說:“他要是不相信,讓他給我打電話,我算給他聽。” 女兒從出生算起,養育到現在,上了大學,我算了算,確實不到10萬元,可能有人不信。但確實真的。這也許就是得益於我們儉樸的家風吧。孩子自小從不亂花錢,也很少買衣服。“五一”放假,女兒說:“爸,我這條褲子上有個洞,又撐開了,補起來在家還能穿,去學校恐怕不行了。”我讓妻子帶女兒去買兩條褲子好換洗,誰知女兒捨不得買,只讓買一條。

你信不?我家養一個女兒,從出生到上大學花費不到10萬元

另一個家風就是,遇著別人有難時多幫一幫。 由於父親在我17歲那年就去世,母親要顧家,還要管我上學。記得是上大學的最後一年,家裡實在太困難了。就是每天5塊錢的伙食費,母親也供不起了。在即將放寒假前,我花完了最後的一塊錢,每天只好坐在宿舍裡捱餓。住在下鋪的同學,發現我沒錢吃飯,借給我50塊錢,對此我至今忘不了。第二學期,我一邊上學一邊打工,自己養活自己,才堅持到大學畢業。一路走來,有許多好心人,給了我無私的幫助。也因此,只要我看見誰有困難,就不由得想幫上一把。因為我覺得自己必須把這種被人幫助的溫暖傳遞給下去。在我下鄉擔任駐村幹部時,每當看到眼淚汪汪的困難群眾,就特別理解他們,總是想方設法、跑來跑去給他們解決困難,先後調解處理各類民事糾紛50餘起。每當看到村民露出笑容,我感到特別有成就感。 女兒上高二那年,她說他們班上有個女生因為家裡困難,交不上學費,課間在電話裡與家長吵,說:“不讓上學就不活了。”我聽了非常著急,交代女兒多注意觀察那個女同學,有情況立即報告老師。當天夜裡,我輾轉反側,用手機把那個女生的情況編了一條短信,發給了學校校長和教育局局長。第二天,女兒回來說:“學校已派人與那個女生談心,並免除了她的學費。”我又交代女兒,要多給她交往,開導她,給她一些幫助。

你信不?我家養一個女兒,從出生到上大學花費不到10萬元 如果說還有那些可視為家風的話,我覺得孝老愛親也算是一種家風吧。記得弟弟上大學那一年,母親拿不出學費,當時,我在村裡的中學教書,妻子在村小學代課,工資發放沒有保障。我每個月的工資是340元,一年只能領到兩個月,半年才發一次,妻子的情況和我差不多。但為了讓弟弟上大學,那年開學前,妻子拉下臉到左鄰右舍四處借錢,湊了2200元錢,把弟弟送進了校門。

女兒4歲時,我的工資漲到了每月500元。妻子決定每年給母親1000元補貼家用。錢雖不多,但當時在我們村裡已是數一數二了。弟弟結婚生子後,妻子一直很關心弟媳和弟弟的孩子。弟媳也很賢惠,她們妯娌倆關係非常好。老家的鄰居常常羨慕我母親,說:你真是娶了兩個好媳婦。去年我在老家蓋房,弟媳專門請了假,忙前忙後。蓋房的師傅都說,你蓋房子,你弟媳給你們出這麼大的力,就像是給自己家蓋房一樣。 一次岳母說她腿有些軟,我仔細詢問了一下,覺得得去醫院。當時,我口袋沒有幾塊錢,半道,跑到大學同學那裡借了80元錢。後經醫院檢查,岳母患的是勞累過度血細胞嚴重缺鉀,必須立即住院。那時醫院還沒有電梯,我一個人揹著岳母,樓上樓下跑,直到讓她住進病房。那次,整整一晚上,我都沒敢睡覺,一個人盯著輸液瓶。後來,岳母患上了腦動脈硬化,我和妻子帶著她四處求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