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 Find X深度評測:四年磨一劍,重新定義新旗艦

自從蘋果去年九月份推出iPhone X異型全面屏以來,國內手機廠商開始紛紛效仿,劉海、美人尖造型開始在高端手機市場大行其道。但這種中間留黑邊的做法也飽受質疑,手機正面頂部的傳感器硬是霸佔了屏幕的顯示空間,不僅上下不對稱,顯示畫面出現的缺口更破壞了畫面顯示的完整性。

就在前不久vivo發佈了vivo APEX全面屏手機後,大家又把目光重新投向真正的全面屏上。事實上,劉海屏的設計徹底打破了視覺平衡感,與真正的全面屏設計相比,無論是機身顏值還是產品體驗上,都遠比全面屏遜色不少。

而最近OPPO發佈了屏佔比高達93.8%的OPPO Find X後,更是引起大眾的追捧。沉寂四年的OPPO Find系列再推新機時,除了攝人心魄的屏佔比,背後到底還隱藏了哪些黑科技?

OPPO Find X深度評測:四年磨一劍,重新定義新旗艦

作為旗艦款,OPPO 這次並未給 Find X 搭配以往Find 系列常見的方形包裝,而是外藍裡黃的抽拉式包裝盒,除了OPPO Find X 本身、VOOC 閃充適配器、充電線、USB Type-C接口耳機等一應俱全。為了滿足不同用戶的偏好,OPPO Find X有波爾多紅和冰珀藍兩種配色可選。

OPPO Find X深度評測:四年磨一劍,重新定義新旗艦

在看到OPPO Find X的第一眼時,感覺整個機身渾然天成,拿在手上非常的輕薄柔和。據瞭解OPPO Find X前後採用了3D弧面屏幕,並且在四周邊緣還做了2.5D的處理,再加上流光點彩的漸變色,讓手機看起來非常的富有立體感。

與時下流行的異形全面屏不同,OPPO Find X 採用一塊完整的 6.42 英寸、屏幕比例19.5:9 的曲面全景屏幕。這使得OPPO Find X的屏佔比達到了驚人的93.8%,這得益於OPPO Find X首次採用了「雙軌潛望結構」,將前後攝像頭、FaceKey 3D 結構光、距離/光線感應器等元器件都隱藏在手機內部。使手機實現了正反無開孔,給人的感觸是,一眼望去全是屏。

OPPO Find X深度評測:四年磨一劍,重新定義新旗艦

事實上,蘋果去年發佈的iPhone X之所以採用「異形全面屏」的設計,正是受限於結構光人臉識別技術。而很多人不喜歡“劉海”的原因或許是這種造型在視覺上形成的一種割裂感。OPPO Find X這次恰恰是解決了劉海屏這個痛點,它正反無孔、純粹一體,通過極致、精密的工藝雕琢,實現了迴歸自然與生命本質的簡約之美。

OPPO Find X深度評測:四年磨一劍,重新定義新旗艦

OPPO Find X深度評測:四年磨一劍,重新定義新旗艦

值得一提的是,Find X 採用 OPPO FaceKey 3D 結構光人臉識別技術,通過激光發射器向臉部投射15,000個識別點,給用戶的面部構建一個精細完整的3D模型,更精確地識別用戶的生物特徵,即使是距離60cm遠,精度也能控制在±1mm範圍。大大提高了識別率。並且,安全性超過指紋識別 20 倍之多,而錯誤識別率僅百萬分之一,實現免接觸、更安全的解鎖。

有人也許會擔心,當面部識別解鎖時需要等待攝像頭升起才可以完成解鎖,這樣會影響使用體驗。其實,在筆者拿到真機親身體驗之後,整個過程非常流暢自如。當手指向上輕輕滑動解鎖時,「雙軌潛望結構」幾乎同時升起,時間大約是0.5 到0.7秒,完全沒有拖拉的感覺。

OPPO Find X深度評測:四年磨一劍,重新定義新旗艦

為了保護「雙軌潛望結構」免遭損壞,OPPO的防摔落設計也相當給力,當受到外力作用,比如跌落或者按壓時,「雙軌潛望結構」會自動收縮,最大程度上保障雙軌潛望結構的安全。

為了測試該結構的靈敏度,也出於對手機的安全考慮,筆者並未真的把手機扔在地上,萬一摔到地上,它反應遲鈍不收縮怎麼辦?那怎樣才能測試「雙軌潛望結構」的靈敏度呢?

所以就先在手上掂量了幾下,即向空中拋起再用手接住,距離也就十釐米的高度。萬萬沒想到,還沒等手機開始回落,攝像頭就已經收回了。通常我們的手機不論是拿在手上還是裝在包裡,離地面至少有1米以上的距離。也就是說,這個高度有足夠的時間收回攝像頭。

OPPO Find X深度評測:四年磨一劍,重新定義新旗艦

而根據官方測試,雙軌潛望結構使用壽命可達30萬次以上,結合我們日常需要使用的情況來看,正常頻率每天150次的結構模組升降足以,換算下來OPPO Find X的使用壽命就將長達五年,在目前手機成為快消品的時代,根據最遲兩年換一次的頻率,已經相當夠用了。

除了刷臉解鎖之外,OPPO Find XR的智能解鎖功能也更人性,就是在可信地點和可信WIFI 裡會自動解鎖並保持解鎖狀態,在家裡和一些固定的場所省去了一直解鎖的麻煩。

其實筆者還注意到,背面整個攝像頭部位的設計也非常的討喜,當「雙軌潛望結構」升起時,像一個“萌蠢”的小動物探出頭來,用兩隻可愛小眼睛看著你,閃光燈在中間就像它的鼻子,畫面非常的喜感。

OPPO Find X深度評測:四年磨一劍,重新定義新旗艦

可以看出,OPPO在細節上把控的特別好,人性化的設計使手機富有了人情味。正如OPPO在全球發佈會上所說,「一件藝術品,雖然是一個‘物件’,但是不是死氣沉沉的,‘美’賦予了它生命力,讓它充滿了勃勃生機。」

作為新一代旗艦,在配置方面OPPO Find X除了擁有同期最頂尖的硬件配置,更將OPPO手機的長項集於一身,ColorOS 5.1 AI智慧系統,VOOC閃充技術等一應俱全。第二代10nm製程工藝CPU結合驍龍人工智能引擎,性能更強、功耗更低。搭配8GB RAM+128GB ROM頂級組合,無論是多任務運行,還是海量文件存儲,都應付自如。

特別是針對一些功能進行升級,比如備受歡迎的“智能場景識別”,現在可以識別21類獨立場景,多達800個場景組合,讓用戶隨手就能拍出好照片。

OPPO Find X深度評測:四年磨一劍,重新定義新旗艦

雖然筆者的做飯技術不怎麼樣,但是從右圖看,這色相真的是埋沒了一個有機會成為世界級大廚的可能,而同樣是在光線不好的條件下,使用OPPO Find X的AI相機輕輕鬆鬆就能拍出別樣的效果。

對於愛美的女生來說,OPPO Find X更是不可多得的美顏神器,3D結構光的特性,可以為用戶建立臉部3D模型,再利用AI技術進行智能分析,自動給出相關美化建議,最終呈現出更加精細化的美顏效果。而全新的AI美顏下,不再僅僅侷限於美白、磨皮、等方面,而是將AI智慧美顏、3D人像打光、電影風格光效等打包起來,人像拍照變得更有風格,美顏效果更趨向自然。

而基於Android 8.1定製的ColorOS 5.1深度融入了AI人工智能,輔以驍龍845移動平臺的AIE人工智能引擎,讓ColorOS 5.1更懂用戶。在系統風格上,ColorOS 5.1 延續了此前 ColorOS 簡潔、清新的設計風格。UI 圖標方面更加傾向於扁平化,讓整體觀感更加年輕、時尚。

OPPO Find X深度評測:四年磨一劍,重新定義新旗艦

ColorOS 5.1AI智慧系統還為OPPOFind X曲面全景屏創新定製了曲面屏手勢。利用曲面屏側面也有觸控的特性,ColorOS 5.1加入了邊緣手勢操作,邊緣滑動即可在上一個應用之間快速來回切換。基於OPPO FaceKey 3D結構光, ColorOS 5.1系統除了實現更安全快速的人臉解鎖外,還首次實現了支付寶人臉支付。

而語音助手除了大家所熟知的語音解鎖、查詢網頁,打電話等一些常見的功能之外,還提供了語音喚醒功能。當想不起手機放在哪裡時,可以通過語音喚醒功能快速找到手機。

你只需要在你聲音能傳達的範圍內,喊出“小歐小歐,你在哪裡?”,OPPO Find X就會自動點亮屏幕,伴隨著振動開始用語音回應“Hye我在這裡,看見我了嗎?”,同時頂部結構升起點亮閃光燈。對於向筆者這種記性差,東西一離手就找不到北的人,這個功能可以說相當的實用。

OPPO Find X深度評測:四年磨一劍,重新定義新旗艦

事實上,除了系統內置的指令,我們還可以讓OPPO Find X學習新的指令。只要經常輸入新的語音指令,AI語音助手將會變得越來越懂你。

總之,四年磨一劍,作為OPPO的旗艦機型, Find X依舊保持著探索未來的初心,通過不斷突破的探索精神,讓手機不再是生產線上誕生的工業品,而是兼具設計美感與超凡體驗的藝術品。

OPPO Find X的成功是因為:OPPO始終堅持科技創新,持續投入,圍繞用戶核心需求進行技術研發和儲備。2018年4月,OPPO成立研究院,以全面提升企業技術創新和研究能力,通過下設的全球6大研究所,在軟件、硬件及標準三大領域展開前沿技術探索,引領人工智能(AI)、5G等技術在智能終端上的發展應用。

目前,OPPO在前沿的5G和AI領域已取得階段性成果,並與產業共同探索前端技術的可能。此外,OPPO一直重視自身的專利積累,並且積極在中國、美國、日本、印度和歐洲等國家和地區進行專利佈局,截至今年6月7日,OPPO全球專利申請數量已經超過26,000件,授權數量已經超過5,000件。

根據IDC數據,在全球市場中,2017年OPPO市場份額為7.6%,位列全球第四。Counterpoint數據顯示,2017年OPPO市場份額高居亞洲市場第一。此次,OPPO憑藉Find X正式宣佈進軍歐洲市場,將海外市場業務再度擴展。自2009年正式開啟海外市場業務到現在,OPPO已將其海外業務劃分為五大海外市場業務區,包括歐洲區、亞太區、南亞區、東南亞區、中東及非洲區,並在每個業務區組建獨立的管理、運營和產品團隊,因地制宜、紮實深耕,以適應不同地區市場的本地化需求。

這次OPPO Find X真的走在了前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