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一环一环的路网是文化的体现,不信?看了你肯定就信了!

文化是嵌入在血脉中的东西,是刻画在基因中的密码,有时候你自己会不由自主地去做事情而不知是何原因,当做出的事情与别人又不一样的时候,那背后的因素是什么呢?就是文化。文化是长期潜移默化的结果,而这个长期可以是一年、三年,也可以是十年、几十年,当然也可是百年、千年。不过,在人类的每一细节中都可以看出文化的影子。

不同城市的路网:有的井状(横平竖直),有的蛛网(中心发射)

城市一环一环的路网是文化的体现,不信?看了你肯定就信了!

纽约市交通道路1

城市一环一环的路网是文化的体现,不信?看了你肯定就信了!

纽约市交通道路2

先看一下两张纽约的城市道路图:一粗一细。不知你是否看出了这个特点:图中这些道路都是井形的网状结构(形状像极了中国古代的井田),而更细的一张似乎看到了微软的“Excel表”味道。看到这些,也许你不以为然,人家美国纽约就是这么设计的,似乎也没有什么特色嘛!我们中国城市的道路不也是横平竖直吗!人家说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确实如此,如果没有比较就没有明白,不明白当然不会知晓差距。其实,我国的城市交通道路设计还真不是纽约这种井形网状设计,而是典型的蜘蛛网状设计——最为经典的特征就是:中心+围绕中心的环路+次级井形道路。不信,仔细看一下北京和上海的地图就知道了!

城市一环一环的路网是文化的体现,不信?看了你肯定就信了!

城市一环一环的路网是文化的体现,不信?看了你肯定就信了!

在中国一南一北两个有极大代表性的城市里,都出现了共同的“中心+环路”蜘蛛网状结构:北京环路按照阿拉伯数字排序,1环、2环、3环、……、7环,不是有首歌叫“五环之歌”吗,似乎环路的增加预示了城市的伟大、国家的强盛,其实是调侃和无奈!这个蜘蛛网状的中心在故宫皇城和天安门广场;上海虽然没有按照阿拉伯数字对环路进行排序,但也设计并形成了四条城市环路:内环、中环、外环和郊环,上海环路的中心是哪里?上海人民广场(市政府)。那是不是只有中国的城市道路设计与纽约有着根本性差异呢?当然不是,我们看一下欧洲古老的城市巴黎地图,其“中心+环路”的结构一点也不输于北京和上海。而且巴黎的环城路数量介于上海和北京之间,也达到了5环。

城市一环一环的路网是文化的体现,不信?看了你肯定就信了!

于是,我们看到世界上的城市可以按照是否有环路基本上分为两个类型:井状网络、蜘蛛网络。除了少数因为地理位置看不出明显环路的城市之外,多数城市都可以被归为这两个类型中的一类。

蜘蛛网络路网的背后:等级集权

对比了一大堆的数据和图画,其实我想说的是:影响和决定城市交通规划设计思路和理念的是文化!你也许觉得这种推理有点武断、甚至荒诞,如果说和传统及历史的承接有关更应该贴切!其实不然。

欧洲大城市几乎都按照“中心+环路”的方式设计城市交通,基本上源于其古老集权的文化传统:英国皇室、法国皇帝、俄国沙皇、……,哪一个不代表了欧洲社会集权体制的特征,你也许说人家早就是民主社会了,其实呢他们的根子里仍然隐含着等级的理念和心态。在早已经建成现在还在逐步续建的大城市中,就是这种早期等级体制和理念的显性烙印早已经显现在具体的建筑及相应的交通中了!当然,居于中心位置的“贵且富”皇家贵族有些已经被“富而贵”的商业阶层逐步替代。

作为东方文化的发源地,中国延续了五千年的文化传承没有被打断过,集权的社会体制也没有在根本上动摇过,所以我国绝大多数城市采用的“中心+环路”交通设计就是自古以来“一以贯之”的集权文化体现,而“崇祖尊上”更是将“官家”放在中心位置进行敬奉和保护,当然现在又加上了所谓的“富豪阶层”。不管是欧洲,还是中国代表的东亚,交通道路设计中最为核心的“中心”理念已经被广大国民所默认和接受,设计者和行路者都早已经“路径依赖”形成了认知的忽视和行为习惯,而没有意识到其他任何方面的问题。

井状网络路网的背后:平等民主

为什么以纽约为代表的美国大城市就没有像欧洲、中国这样进行“中心+环路”的交通规划、也没有进行大开大合的重整和设计呢?其实,美国城市的设计者和规划者也有通过大规模重建形成“中心”型设计的规划,但是美国的制度约束了这种寻求大规模改变原有建设格局的大规模建设进而形成中心化的交通格局!这个制度就是美国的民主制度。美国的民主制度下市民对城市建设的重大改变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参与性。例如,以简•雅各布斯为代表的美国大规模改造的反对派本着“以人为主”的价值主题进行了持之以恒的反抗运动。双方的理念差异是:城市到底是谁的?城市规划是把人和市民放在首位,让市民觉得舒适?还是把汽车和建筑放在首位,让规划者觉得舒服?争论和运动最终以反对者胜利、规划者退让而结束,形成了美国现在大城市的交通(建筑)状态。

对于我们来说,关注不同组织或者团体的理念和价值观仅仅是第一个方面,而第二个方面是美国民众不仅仅有自己的价值观和诉求,而且能够充分表达出来,且能够得到部分人甚至一大部分人的认可和参与,第三方面就是城市规划者尽管很愤怒、沮丧,但最终还是接受了这种设计的改变。因此,美国这种现象来源于它的引以自豪的文化——美式民主制度,来源于民主制度的基石——个人个体的全方位独立和相互尊重!现今,我国的城市规划和建设进行得如火如荼,微弱的反拆古建筑的声音都被淹没了,偶尔出现报端的仅仅是为了多拿点拆迁费的“钉子户”!尤其是对于那种通过拆迁来进行“城市环路”建设的行动人们恐怕没有形成一点有力的反对和反抗,一般是没有关注的意识。这些现象的来源就是我国“尊祖崇上”的文化内核。

处处显文化:文化在你不注意处显风采

城市一环一环的路网是文化的体现,不信?看了你肯定就信了!

两者相比,从城市交通建设“环路”这个外显化的有形表现可以领悟到不同文化、理念和制度差异的巨大影响力!一个族群或者一个国家国民的认知决定了这个族群或者国家的特色、特征。因此,文化的基因通过认知渗透和表现在社会发展的每一个点上、每一个面上,从而无形中影响着人们的具体生活、价值理念甚至还有那些所谓客观、科学的专业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