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黎平:旅遊助脫貧 同步奔小康

80多年前,紅軍進入貴州黎平,在這裡召開了黎平會議,揭開了長征偉大轉折的序幕。80年後,為確保2020年與全國同步建成小康社會,黎平縣在脫貧攻堅的新“長征”路上,依託傳統村落創新鄉村旅遊發展模式,帶動當地老百姓脫貧致富、同步小康。

贵州黎平:旅游助脱贫 同步奔小康

(“中國最美的鄉村古鎮”,“侗鄉第一寨”--肇興侗寨)

文化為魂 旅遊為體

“不好意思,我們的房間已經滿了,您再看看別家的吧。”“五一”假期,肇興侗寨景區“好望角驛站”老闆羅嘉梅頻頻接到遊客詢問房間信息的電話,“來這裡旅遊的人太多,房間早在節前就被預定一空了。”

黎平縣依託民族特色文化、歷史文化、長征文化、生態文化,明確了“文化引領、文化旅遊業率先突破,開放帶動、生態農業借勢突破,融合發展、生態工業加速突破”的工作思路,將紅色旅遊與侗鄉自然生態、民族風情相結合,吸引了一批批遊客紛至沓來。

贵州黎平:旅游助脱贫 同步奔小康

(茶農在高屯茶園採摘茶葉。 胡憲林 攝)

肇興侗寨被稱為“侗鄉第一寨”,距今已有850年的歷史,寨中傳統村落佈局保存完整,河兩岸的幹欄式吊腳樓錯落有致。2014年,當地政府打造的肇興旅遊景區試運行。

羅嘉梅家住與肇興鄰近的龍額鎮岑吾村,4年前抓住機遇,辭去了在新加坡的工作,選擇回到故鄉開客棧。 第二年驛站營業額就能達到15餘萬元,“形勢越來越好”。

依託旅遊業發展,越來越多像羅梅一樣的精英人士選擇回鄉創業就業。隨著黎平機場通航,貴廣高鐵開通,黎平成為珠三角進入貴州的第一城第一景。

這是黎平狠抓旅遊產業扶貧的生動寫照,通過全力打造“百里侗寨”,攜手華齡集團新農村建設與傳統村落保護和鄉村旅遊發展有機結合起來規劃,投入1億元打造“百里侗寨”沿線肇興、堂安、滾正、黃崗、四寨等12個村寨,輻射帶動周邊32個村寨發展。

贵州黎平:旅游助脱贫 同步奔小康

(八舟香蓮種植基地)

投入5000萬餘元,提升肇興景區和“八寨一山”基礎設施建設,景區管理走向規範化;精心規劃八舟河景區,推動茶旅一體化。依託高屯現代高效農業產業園萬畝茶園景觀,投入4000萬餘元,完善路網、水利及景觀亭(臺)等設施,啟動長嶺茶旅互動、鳩子坡油茶示範園、桂花臺茶博園等一批項目。同時以節會為抓手,創建全民大旅遊格局。

2017年,黎平縣接待遊客達452萬人次,同比增長38%,實現旅遊綜合收入38億元,同比增長54%。旅遊發展帶來的脫貧成效日益突出。“十二五”時期,通過產業發展和旅遊帶動,黎平縣實現了14.43萬人脫貧,綜合收入翻了一番。

贵州黎平:旅游助脱贫 同步奔小康

(侗族生態博物館—堂安侗寨.)

特色旅遊走上致富路

圍繞脫貧攻堅主線,因地制宜發展特色旅遊帶動群眾致富,黎平縣走出一條“旅遊+扶貧”融合發展的新路。

銅關村在縣政府的主導下與騰訊公司合作建設騰訊·銅關侗族大歌博物館,圍繞“互聯網+鄉村”理念,藉助網絡媒體與渠道資源,通過現代管理理念和民族文化及傳統農業的有機結合,創新產業發展模式,促進銅關經濟社會發展,通過利潤反哺和分紅,搭建信息高速公路。

雙江鎮黃崗村在實踐中形成了以村委會主導、全民參與,以務工登記作為管理和分配機制、以民族文化旅遊為具體手段,倡導大旅遊、大保護、大發展;四寨村“兩委”以貴州多彩貴州旅遊服務公司入駐四寨為契機,制定了“公司+村組+合作社+農戶”的鄉村旅遊經營模式。

贵州黎平:旅游助脱贫 同步奔小康

(銅關村-歌會)

水口鎮滾正村“互聯網眾籌+民宿”,通過互聯網眾籌資金,推動鄉村旅遊基礎設施建設;茅貢鎮地捫村“文創+社區”模式,將傳統文化與手工藝品相結合,實現傳統文化的現代表達,群眾日常的手工藝品就此成為致富增收的途徑……

高屯鎮八舟村,在發展鄉村旅遊以前,村裡髒亂差現象普遍,村民靠傳統農業過活。村民楊再柳直言不諱地說,那時大家都習慣了散漫的生活,村裡房前屋後扔滿垃圾,村裡環境衛生也沒人管。

2013年12月,八舟村被列為全省“四在農家·美麗鄉村”示範點,當地政府依託仙人巖、八舟吳氏宗祠、八舟古建築、紅軍橋、八舟河、田園風光、荷塘觀光帶、畫壁長廊等旅遊資源,將其打造成鄉村旅遊扶貧示範點。

30歲的八舟村村民陳再賢過去一直在家鄉搞房屋裝修,生意不溫不火,自從開始房屋改造、鄉村旅遊項目建設後,他的收入明顯上漲。“之前一年不到2萬元,如今每年行情好的情況下能有6萬元以上的收入。我準備多招幾個村民來幫忙,大家一起致富。”陳再賢說。

贵州黎平:旅游助脱贫 同步奔小康

(肇興夜景)

為進一步發揮旅遊在脫貧攻堅中的作用,黎平擬用三年實施旅遊項目建設扶貧、景區帶動旅遊扶貧、旅遊資源開發扶貧、鄉村旅遊扶貧、旅遊商品扶貧、“旅遊+”多產業融合發展扶貧、旅遊結對幫扶、旅遊結對幫扶、旅遊教育培訓扶貧十項旅遊扶貧工程,力爭到2019年底,實現接待遊客達到1000萬人次、旅遊產值突破百億元,讓更多貧困人口參與分享旅遊發展紅利,帶動1.3萬貧困人口脫貧。(江婷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