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疫苗事件爲例,什麼舉措能讓商家永遠不敢觸碰道德底線?

灰狼小歪歪


最近看到長生疫苗造假事件後,疫苗安全引爆了朋友圈,嚇得我回家趕緊翻開我家兩歲孩子打疫苗的接種記錄,逐個仔仔細細檢查了三遍,確定沒有接種過長生疫苗之後,心裡的那塊石頭才落地,長嘆一口氣。疫苗安全,關乎到孩子的健康,事關重大,絕不是兒戲。就連李克強總理也針對此次疫苗問題作出了批示:“

此次疫苗事件突破人的道德底線,必須給全國人民一個明明白白交代。”那麼有哪些舉措能讓商家永遠不敢觸碰道德底線?下面筆者談談自己的看法。

首先應該加強疫苗的監管流程。理論上說,只要上市使用的疫苗,每一批均通過國家食藥監總局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的檢定和審批,效價達到相關標準。可是此次效價未達到標準的百白破疫苗是如何通過審批進入市場,流向防疫中心注射到兒童身上,這一點不得不讓人深思。個人認為進一步加強疫苗的監管流程,提高疫苗質量監控迫在眉睫。

其次加大對涉事企業管理人員和監管人員的懲罰力度。2017年山東百白破疫苗案件中,時隔8個月後才下達行政處罰,而對長生生物的344萬罰款,也引來網上對懲罰力度是否過低,違法成本太低的討論。網友發聲說幾十萬兒童的健康問題就值三百多萬的罰款,難道自己孩子的生命健康就如此低廉嗎?其實市值幾十個億的上市公司罰款幾百萬只不過是毛毛雨而已,這樣會給不法之徒僥倖心理,今後還會造假,大不了就罰款,人家有的是錢!個人認為只要涉及到公眾食品、藥品造假事件,涉事人必須要為自己愚蠢的行為付出巨大的代價。這點可以借鑑國外對藥品食品造假的懲罰性賠償制度,重罰涉事企業和涉事法人,賠償的傾家蕩產之後追究刑事責任,根據其造成的社會不良後果處以重判,甚至執行死刑才可以殺一儆百,真正起到威懾作用。

再次建議對所有生產疫苗企業的資質認證嚴格進行重新考核。從百白破疫苗案件來看,生產廠家存在管理上的漏洞,從生產造假來看,該類企業已經存在著嚴重的安全隱患,查出來通報的只有個別廠家,試問別的生產廠家有沒有類似的造假記錄?不得不讓人擔憂。所以個人認為凡事涉及到民生安全的藥品安全生產單位的資質審核有必要重新考核,加強生產資質的把控關,只要涉及到造假行為的企業進行重罰,取消其生產資質或者限期整改,民生安全不是小事,必須重拳出擊,讓其不敢觸碰道德底線!

以上是個人的一點淺見,歡迎各位批評指正。


浪子暢談



要杜絕這類現象,只能以法為治,重罰!
殺雞儆猴看。


2008年的三鹿給我們的食品質量敲響了警鐘,

十年後,

我們的藥品也出現了問題。

看來還是三鹿的問題處罰還不夠嚴重。

三鹿的幾個主管也只是進行了監禁,判處了有期徒刑,

若干年後,損害群眾利益的事情再次出現,應該如何處理,只能採取更嚴厲的刑罰。


與秦人相同,立木為信,而我們也應該立法為信!


讓大家知道!損害群眾利益的事情,不可犯!

群眾≠白痴


喜歡我的回答可以點波關注


藝空聯盟


不定期抽查,時刻監控疫苗各個工序。加強法律監管,遇到問題重罰。

標題:疫苗是下一代生長的預防劑,卻變成商家謀私利的手段

自從爆出長春疫苗事件之後,生產成本2億竟然淨收入達到1.4億,可怕的收入與成本的差距讓社會很心寒,商家為了謀利縮減疫苗的生產成本的做法天理難容。

但是社會憂慮的點在於已經注射了疫苗的孩子該怎麼辦?現在不僅要擔心疫苗該不該打,而且還要擔心疫苗打了後續事情該怎麼解決,只知道召回有問題的疫苗,那已經注射的難道就不了了之嗎?

之前就已經有多地相繼爆出毒疫苗問題,為什麼時隔這麼久,這種問題依舊存在,難道以後國產的疫苗都不能注射,讓人怎麼能安心,商家敢在疫苗上動手,可見膽子也是不小,相關部門應該時刻警鐘,而不是坐以待斃,隨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用故事釀酒的姑娘


要想讓商家不觸碰道德底線,首先需要法律的支持以及法律的制裁!沒有法律的支持和制裁,這些商家只會考慮自己的利益,他們不會考慮大眾的安全!

建立一個新的信用額度,把所有商家的負責人都加入到這個行列,凡事出現過觸碰道德底線的商家以及商家負責人都列入黑名單,限制他們的活動以及他們有關消費的所有事項!


樹街上的貓


別人觸不觸道德底線,這是不能控制的。與其奢求這些人良心發現,不如及時發現問題,將問題扼殺在搖籃裡。加強對這類商品抽查,而且是多渠道,多部門,多環節,不定時,不定量地抽查。一發現問題,必查到底。這樣也有更多的容錯機制。像現在,疫苗都打到身體裡了,根本已經無法挽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