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盛世強國,以百萬大軍征高句麗卻慘敗亡國!韓國至今譏笑不已

高句麗在公元前一世紀時,就在朝鮮半島建立政權,其疆域曾囊括了中國的東北地區。此後,因為其不停的擴張與集權化,導致與漢朝的衝突不斷激化,後在漢朝的軍事壓力下,迫使了高句麗遷都到丸都城。漢朝滅亡後,中國就陷入了魏晉南北朝的分裂動亂時期,高句麗在此期間內得到了復興與擴張,遼水以東的大片土地都被納入了高句麗的版圖,疆域空前的擴大了。

華夏盛世強國,以百萬大軍徵高句麗卻慘敗亡國!韓國至今譏笑不已

公元581年,楊堅代周稱帝,建立隋朝後,就開始採取了一些列的軍政和經濟改革措施,使得隋朝很快完成了統一南北的大業,國力迅速得到恢復,經濟出現了自漢末分裂四百年以來的又一次繁榮,人口總數甚至不亞於唐朝極盛時,社會民生富庶、人民安居樂業、政治安定,國力強盛一時,史稱“開皇之治”。

這時,高句麗已成為了遼東的霸主,是一個實力非常強大的政權。但隨著隋朝的強大,高句麗逐漸的感到了恐懼,於是開始聯合其他國家對隋朝進行侵襲。這就使得高句麗與隋的關係逐漸的進入戰爭狀態。

華夏盛世強國,以百萬大軍徵高句麗卻慘敗亡國!韓國至今譏笑不已

大業七年(611年),隋煬帝因高句麗王高元不遵守藩禮大為惱怒,於是決定征討它,命令幽州總管元弘嗣限期造出船隻三百艘。因此官吏監督勞役甚急,造船工匠只得晝夜浸泡於水中趕造,幾天不得不休,竟使得工匠腰部以下都長出蛀蟲,死者達十之三四。隋煬帝又下詔集結天下的軍隊,無論遠近於涿郡會合。同時又徵發江淮以南民夫,運米到涿郡,船隻相次千餘里,路上往返者數十萬人,晝夜不停,死者相枕,臭穢盈路,天下騷動。

最終,隋軍總共集結了一百多萬主戰兵馬,分三路進軍,約定於平壤會師。然而由於隊伍龐大,後勤給養很快就出現了問題。隋煬帝每日發一軍,軍隊四十餘日才出發完畢,前後綿延900多里,如此龐大的隊伍已遠超隋代軍事管理水平。另一方面,還由於缺乏海戰經驗,補給運輸更為困難,單靠小船和臨時趕造的海船,後勤難以得到有效保障。加上隋煬帝在作戰中的錯誤指揮,遂使得隋軍不僅未能攻下高句麗,反而損失慘重,大敗而歸。

華夏盛世強國,以百萬大軍徵高句麗卻慘敗亡國!韓國至今譏笑不已

此後,隋煬帝又兩次再徵高句麗,但結果也都慘敗而歸。隋煬帝連續三年對高句麗的征戰,不僅使得隋朝數十萬軍人喪生,大量的民夫死亡,還因過度的征斂使得隋朝的經濟遭到了嚴重破壞,各種繁雜的徭役更是難以計數,大量的勞動力離開了生產崗位,加上天災頻頻,饑荒迅速蔓延,遂使得農民起義軍蜂起,各路叛亂成燎原之勢,一發不可收,大隋帝國由此搖搖欲墜,名存實亡了。

因此自稱是高句麗後代的韓國人,每當看到強大的隋朝在三次攻打高句麗時不僅都以慘敗告終,甚至還因此付出了亡國的代價時,總是會不忘的嘲笑譏諷這是隋煬帝的無知狂妄之舉,並以此為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