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教育部禁止幼兒園提前教拼音?

太極星空


教育部禁止幼兒園教拼音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對於中國教育上產生的一些偏斜,教育部經常發佈各種禁令進行糾正,嚴禁擇校、嚴禁補課、嚴禁題海戰術等等。很多禁令都是一禁再禁了,因為這些現象已經達到不可收拾的程度了。

對於教育部禁止幼兒園提前教拼音這條禁令,有書君是贊同的,原因有三:

1、幼兒園教育不能提前變成小學化教學

有書君的女兒在2005年上大班的時候,大班的教學就非常接近小學化了,機械重複化的作業比小學更小學。女兒每天回來a、o、e……每個字母都是一版,還有很多頁的數的分成和組成,這樣的作業,對於三四歲的孩子,幾乎完全磨滅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但社會上很多家長還是很認同這種教學的,認為這樣的幼兒園有所學,幼兒教師教的東西多。這是因為家長們的功利需要以及來自社會方面的影響,家長們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就各種擔憂和焦慮。學得知識越多、學得越辛苦家長們就越滿足。

其實,幼兒園的主要任務是讓孩子們在玩中學習知識,在學習、生活和交流中培養各種良好的習慣,開發智力和培養興趣。

幼兒園的教育目的,絕不是知識的教學,即便是在中小學,知識的獲取也不是孩子接受教育的本質。教育是貫穿一個人終身的,知識獲取只是教育目的的一部分。

2、幼兒園拼音教學不標準以及教學計劃不統一,對於小學拼音教學造成很大程度干擾

很多一年級語文老師反映,有些幼兒園的孩子因為都學過拼音,學得又不標準,很多錯誤很難糾正。

首先,幼兒園教育的發展,導致幼兒園教師的門檻大大降低,除了致使幼兒園暴力事件增多,也對幼兒園的教育水平打了很大折扣。

拼音教學的不專業,對於孩子後繼的學習產生很大障礙,導致孩子進入小學後更加難以正確拼讀。

其次,因為進度不統一,有些已經學過的孩子沾沾自喜,課堂知識的重複學習,使得這些孩子慢慢養成不良的學習習慣,大大影響了孩子的聽課習慣和效率。

建議家長們可以在七月份的一年級報名之後,根據老師的要求再去參加學習。

我認為,現在的中學教學其實已經非常混亂。

幾乎每個孩子都在補課,老師課堂的進度加快,畢業前甚至用一年的時間進行復習,初中提前學高中知識,高中提前學大學知識,而高考試卷也隨之逐年增加難度以增加區分度,這些都是孩子提前補課導致的結果。

而有些家長因為沒有讓孩子參加補課,這些孩子大多不能跟上學習進度,導致學生成績兩極分化。

那些成績差的孩子對學習越來越缺乏興趣甚至達到厭惡的地步,而那些所謂的優秀學生假期每天都會被安排得滿滿的,跟平時上學沒什麼區別。——這些現象,從幼兒園就開始萌芽了。

3、幼兒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不適宜學習拼音

現在的英語教材是從三年級開始學習,且整個小學階段沒有音標教學,然而漢語拼音卻是從一年級就開始。

其實拼音跟音標是很相近的,為什麼很多人都會英語的音標卻不會拼漢語拼音,有書君覺得是因為漢語拼音教學的安排太早而音標教學安排較晚的緣故。

有書君學習音標是在初二年級,那個時候接受音標比較輕鬆。而很多人在一年級的時候學拼音總是痛苦不堪,這不是腦子笨,而是因為思維還達不到輕鬆接受這種知識的程度。

其實很多人會發現,有些知識在上學的時候沒有學好,長大要用的時候,很快就能學會,覺得好簡單,這都是因為思維發展的水平導致的。

因為無論拼音還是音標都是屬於抽象思維,對於五六歲的小孩子來說,他們的思維是以形象思維為主,學習拼音比較困難,尤其是拼讀。

而稍大後,抽象思維發展到一定程度,學起來又快又輕鬆。所以,幼兒園取消拼音教學是正確的,拔苗助長終究將會害了苗。

有書君對於拼音教學的,還有幾點想法:

1、一年級拼音教學應該降低要求,只要會拼讀就可以

有書君曾經教過一年級的拼音,覺得小朋友才剛剛踏入學校接受啟蒙教育,就要學那麼複雜的拼音,很痛苦。

一年級的拼音教學除了要讓孩子會拼讀、會默寫之外,還要學會正確標調。

jiu(如“就”)標調時只能標在“u”上面,而gui(如“歸”)卻只能標在“i”上,孩子在學習的時候要死記“要是i u一起來,誰在後面給誰戴”的口訣,正確進行標調。

再比如,在給“i”和“ü”標調時,“i”上面的點要去掉,沒去掉就是錯了,而“ü”上面的兩點有時候要去掉,有時候又不能去掉,這個規律對於一年級的小朋友來說比較複雜。

如“綠”這個字的拼音“lǜ”,而“句”的拼音卻是“j——ǜ→jù”,教學的時候要告訴小朋友們,小ü見到j、q、x很有禮貌,就脫下帽子行禮。愛質疑的孩子可能會覺得很不公平,為什麼小ü見到l和n就不懂禮貌了呢?

拼音是孩子識字的一根柺杖,上述拼音知識我想對於很多大人來說已經陌生了,雖然他們小時候都有學過,但長大後都已淡忘,但是這並不妨礙現在的他們熟練地運用拼音輸入法打字。所以,對於一年級的孩子,教學目標適當放低。

2、拼音教學最好結合認字一起進行

漢字非常形象,符合孩子的思維能力。而拼音則不然。所以,如果在一年級入學階段從形象思維的漢字開始學,然後結合單音節的拼音教學,減輕孩子的思維負擔,我想效果一定會好一些。家長們的輔導也會更為輕鬆些。

3、延長一年級拼音學習的時間

完全取消幼兒園的拼音教學是正確的,但是一年級的拼音教學如果集中在孩子入學的第一個月,對於孩子們的學習仍然是一個很大的負擔。

適當延長孩子們學習拼音的時間,提高孩子們閱讀的興趣,把單調的拼音教學改變成有趣的閱讀學習,我認為,一定能提高孩子們對學習更持久的興趣。

或者可以像數學一樣分階段螺旋式提升,從簡單的單韻母音節慢慢來,分兩個學期學完所有的拼音知識,也無不可吧。


24幀半


這是很有必要的。其實幾年前教育部就針對幼兒教育“小學化”發過文。現在又出臺專項治理政策,說明這個問題正在愈演愈烈。

社會的浮躁,加劇了拔苗助長之風。優質教育資源的分佈不均,又導致“擇校”不斷前移。小升初熱勁還沒過,“幼升小”又來了,這是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大背景。

但小學化的幼兒教育,對孩子的危害極大,很多家長身在其中卻不知覺。

就拿寫字來說,看起來很簡單的事情,但對手腦協調的能力要求非常高。幼兒園階段孩子進行適當的“前書寫訓練”就足夠了,也就是畫畫線條,塗塗畫畫,為寫字做好準備即可。如果這時強制進行寫字訓練,孩子的能力達不到,寫起來特別費勁,當然就不可能有正面的體驗,時間長了,反而會產生畏難情緒。

學拼音也是如此。幼兒階段學一年也抵不上小學裡的兩個月。有些地方幼兒園由於不專業,教的甚至是錯誤的知識,這樣的學習真不如不學。

其他學科也有類似的問題。

還有一個常見的現象也是需要注意的。孩子過早地學習小學階段的知識,等他真上小學的時候,會錯誤地以為自己什麼都會,從而不認真聽講,課堂參與度低。小學頭三年是養成學習習慣的最好時候,這批孩子很可能就錯過了這個最關鍵的階段。剛開始的時候是看不出來的,時間長了,差距就出來了。

所以從科學上來講,小學化的幼兒教育是貽害無窮的,幼兒園需要專業的幼兒教育,而不是小學教育。從源頭上進行治理,除了政府用心,家長也要注意配合,至少不要去助長這股錯誤的潮流。


HR那些事兒


關於教育部的此通知,我格外注意到的一點是:“幼兒園以機械背誦、記憶、抄寫、計算等方式進行知識技能性強化訓練的行為,要堅決予以糾正這個現象很普遍。我是王老師,致力於小學數學的精品問答!拿數學講,我相信有一部分孩子看到數學題就苦惱,為什麼我們的孩子討厭數學,無法從數學中獲取樂趣?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學前機械式過度學習導致。

學前階段超前學習的思考

① 學前教育的目的

我個人認為理想情況應該是達到以下目的

→ 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激發孩子好奇心,樂於去觀察世界,多提為什麼?

→ 培養孩子一定的觀察認知能力和動手操作的技能

→ 培養孩子在團體中合作,助人,友好的作風

→ 培養孩子的積極主動,認真專注,不怕困難的學習品質。

② 學習方法

在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已經給出了答案,幼兒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也就是讓孩子去接觸

去動手操作去實際體驗來認知和學習。

還是以數學舉例,我一直建議學前多去認知生活中的數學,比如收集生活中的數字,通過擺小棒,講故事等認識數的組成。而不是機械地跳過對數理的充分理解而進行的強化計算訓練。這個在我以往回答中多次強調數學興趣的培養以及對數學基礎概念的重視。

→ 必須以孩子對應年齡的智力水平,接受能力,思維方式來科學設置課程。

→ 多以小組活動,動手實踐,實物認知方式代替“小學化”授課方式(其實一年級也應該改革),這就要求教具也要跟上

說個痛心的事實吧,我們生產了那麼好的教具輸送給國外客戶,而我們的教具呢?

③ 家庭影響

家庭的影響也是導致超前學習的一個重要原因,我們的家長只知道多多益善,沒有考慮到“過量”和“營養不良”。特別是一些功利性比較強的幼升小 ”銜接班“。

→ 會產生孩子自我認知錯覺,一年級很多孩子覺得自己已經學過了,實際上並沒有深入理解算理。基礎概念的理解,不但是課堂上的學會,還要配合生活中各情景的導入。所以,我主張多結合動手操作,生活實際去學習。

→ 計算只是數學的一部分,碰到一些粉絲家長說我孩子幼兒園就會1000以內加減法了什麼的。這隻代表計算能力,數學是包括空間,邏輯,觀察,理解等能力的綜合啟蒙。

不要再狂練計算題了,這是孩子討厭數學的開始。

學習更多好玩有趣的數學知識


一學堂王老師


這是一個很好的規定,希望能嚴格執行下來。

現在幼兒園提前教授小學知識的情況很普遍,尤其是拼音、算術和寫字。我覺得對孩子來說,提前學習這些知識真的是揠苗助長。


不符合幼兒發展規律

就拿我自己的孩子來說,學拼音的時候,p和q、b和d總是會認錯,其實這並不是她自己的問題,而是幼兒在這個發展階段,對抽象的符號理解和記憶本身就是不足的,他們處於形象記憶的階段,是很難分辨這麼相似的符號的。所以如果這個階段教授拼音、聲母、韻母之類的知識,他們很容易覺得枯燥乏味,總是弄錯也會打擊他們的自信心。

還有寫字,也是不符合幼兒發展規律的。

我周圍有些家長,大班的時候希望孩子字寫得好看一點,就給孩子報了書法班。我想著孩子上小學還早,就沒有報班。暑假因為沒人帶,給她報了一個託管班,班內開設了書法課,每天讓孩子寫方方正正的漢字。這麼小的孩子,力氣其實是很小的,一寫字使勁,一使勁就握緊筆管,結果整個握筆姿勢都不對了,寫著寫著頭就偏了,背也弓了,長此以往,肯定會近視。我覺得幼兒園真的不要教孩子寫字,教好握筆姿勢才是正理。

孩子體會不到學習的快樂

我們從大班開始學習加減法,最開始的時候,都是掰手指頭的,但是到20以內的加減法時,手指頭不夠用了,就很沮喪,老師教的湊十法、破十法也是花了很長時間才理解清楚。因為做算術很慢,我性子又急,有時兇幾句,孩子就很委屈,有幾次孩子孩跟我抱怨,“媽媽,我不想上學了,作業好難,做得好累。”一個6歲的孩子就開始抱怨作業多了,學習變成了一種負擔。

我覺得幼兒園裡,讀一些三字經、國學啟蒙書籍、唐詩什麼的,培養一下孩子的語感就可以了,如上幾種該到小學裡教授的知識,還是在小學裡教比較好。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歡迎大家探討。


希媽育兒


從我們上學時候開始,教育部就天天喊著給學生減負,現在我孩子都上幼兒園了,類似的口號依然在喊,規定年年在出,但是學生的負擔減輕了嗎?我看沒有。當然這種責任不僅僅在教育部,而是在全社會。包括我們的觀念、父母的心態、人才選撥模式、評價體系等均有需要改進之處。

(1)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

中國應該是世界上最重視教育的國家,沒有之一,但是這種教育,我們一般稱之“應試教育”。所謂的應試教育,對於一般人來說,自然是越早做準備越好,恨不得幼兒園就把小學的內容都學完,小學把初中的內容都學完,那麼進入初中就可以學習高中的知識了,自然而言就會比別人擁有更加充足的時間和堅實的基礎來應對高考。因此,大家往往都強調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家長也主動參與競爭,往往為了孩子的學習,全家總動員。比如購買天價學區房,爭取讓孩子進入好的學校,參加高價輔導班,參加各類競賽等等。殊不知,家長的參與,只會讓孩子的競爭更加白熱化,更加激烈,從而讓孩子更加的辛苦,大有本末倒置的感覺。也有很多家長意識到了這一點,認識到了其中的悖論,但是如果你不參與競爭,那麼等待的就是淘汰,這時候,大家一定會有一種“做中國家長,好累”的感覺吧。

(2)幼兒園需要怎樣的教學?

其實,嚴格意義上說,幼兒園的教育不能稱之為“教學”。在我的理解中,幼兒園是不需要教孩子們太多知識,而應該以培養孩子們的情操、性格;培育孩子對社會的理解力,增強社交能力;訓練最基本的體育技能、鍛鍊身體等為主要目的。每天孩子們能夠在幼兒園吃好喝好;唱唱歌跳跳舞、做做遊戲;開心的玩耍、愉快安全地度過每一天應該算是最好的幼兒園教育了吧。但是就我所見過的幼兒園而言,基本都做不到這些,其中主要應該是來自家長的焦慮以及因這種焦慮而造成對園方的壓力。比如孩子在小班時,有些家長就要求幼兒園提供延時班,其中會有英語啟蒙、趣味數學、鋼琴、音樂繪畫等等課程。這些幾乎就成為衡量幼兒園好壞的標準之一,甚至有些家長因為幼兒園的延時班不好而轉園。在此過程中,家長看到孩子從幼兒園就接受外教的英語培訓而感到些許安心,而園方當然也趁機收取高額費用,所謂兩全其美。就是苦了孩子,一天從早上7點半到下午七點半,一直呆在幼兒園。而且,在這些過程中,他們很少問孩子,到底是否喜歡這些課程?也不會去考慮,這些課程對於孩子的成長究竟有多大幫助,更多的是尋求一種心理安慰。

(3)因材施教才是王道

說實話,我是比較支持教育部的這個通知所體現出的想法。但是,對其實施效果我持非常大的懷疑。在當今的大環境下,這種一刀切的行政命令實際也不符合客觀規律以及中國社會的具體情況,甚至有懶政的嫌疑。中國自古就有因材施教的教育觀念和傳統,但是現在在具體的教育過程中往往難以實現,這主要表現在這種觀念與應試教育的大環境相互矛盾。但是,幼兒園階段相對而言沒有升學的壓力,也不存在太多的課程負擔,因此,完全有可能、也應該是最佳的因材施教的階段。

我們應該根據孩子的不同天性,實施不同的教育,有些孩子愛玩,就讓他們玩出新的花樣,玩出自己的特點;有些孩子愛看書,愛學習,就應該讓他接受文化課程的學習;有些孩子天生喜歡音樂,那就應該讓他參加各種音樂比賽;有些孩子天生就是畫家,那完全可以接受專業的輔導,說不定就是未來中國的達芬奇。所以,我覺得,教育部與其下令禁止,不如放開疏導,讓幼兒園多一些選擇,而教育部應該做的是來監管幼兒園發展因材施教的這個過程是否恰當。當然,這種情況下,教育部的官員們工作量肯定會更大,也肯定會更累了,不知道你們能否答應。


越後湯澤


近日教育部印發了關於《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幼兒園要去“小學化”糾正“小學化”教育方式。

這個通知我覺得非常及時,大力支持。這次《通知》不但對教育部門做了統一要求,對課外的輔導機構也做了相應的規範要求,可以說是多舉措應對幼兒園“小學化”的問題,為教育部門做法點贊。

幼兒園“小學化”就是在幼兒園開始教學小學階段的內容,如寫字,學習拼音,算加減法等等。

幼兒園到底該學習什麼?

2012 年10 月9 日由教育部正式頒佈《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對防止和克服學前教育"小學化"現象提供了具體方法和建議。

《指南》從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描述幼兒的學習與發展。每個領域按照幼兒學習與發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內容劃分為若干方面。每個方面由學習與發展目標和教育建議兩部分組成。

對於語言領域而言,我們看一看有沒有對拼音的要求。

《指南》指出“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應為幼兒創設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鼓勵和支持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並能得到積極回應。為幼兒提供豐富、適宜的低幼讀物,經常和幼兒一起看圖書、講故事,豐富其語言表達能力,培養閱讀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進一步拓展學習經驗。”

五大領域之首,最為重要的語言,《指南》中的學習目標分別是:傾聽與表達;願意講話並能清楚地表達;具有文明的語言習慣;閱讀與書寫準備;具有初步的閱讀理解能力;具有書面表達的願望和初步技能。

不難看出根本沒有對拼音的要求,幼兒園進行拼音教學是違規行為,違背教育規律的行為。無論是教育工作者還是家長都應該制止拒絕,而不是盲目的支持。

重點來了,《指南》中的關鍵詞是興趣、習慣、自立。

要說為小學階段的準備,3—6歲兒童更多的注重各種生活習慣、學習習慣、閱讀習慣和自立能力的培養。最後一張圖,5-6歲兒童書寫目標是願意用圖畫和符號表現事物和故事。會正確書寫自己的名字。再來說說提前教拼音,拼音在小學一年級要用半學期的時間來專門學習。很多人認為拼音比較簡單,但是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說,學起來其實很困難。尤其對於方言很重的地方,學習拼音就更加困難。這就是為什麼有些孩子小學畢業了還分不清楚前後鼻音,拼音還沒有過關的原因。漢語拼音不是說學的早就可以學好。學習拼音與說普通話的關係很大,要是沒有良好的語言習慣作為基礎,拼音教學難上加難。但這不是說就學不好,關鍵在於要適時適度的學。古代戰爭講究天時地利人和,學習也一樣。一年級學生無論年齡、身體還是外部環境都適合學習漢語拼音。


幼兒園“小學化”的弊端。

  • 對幼兒的身體傷害害。幼兒正處於長身體階段,機體和神經系統都還比較弱。幼兒如果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大腦容易疲勞,會造成神經系統的傷害,並引起心理上的變化,

  • 對孩子心理發展不利。過早的接觸知識性質的教育,孩子不能適應,成為未進小學校門,就產生畏懼心理,出現過早的厭學兒童。
  • 學習一知半解,到該學的時候,錯誤很難改正。就拿學習拼音為例,幼兒園的學習任務畢竟不同於小學,幼兒園以長身體和培養各種習慣為主。學拼音可以學也可以不學,因此,對於老師和家長來說能學多少學多少。加上幼兒園孩子正常的接受能力是不能完全掌握漢語拼音的。在短時間內讓幼兒學習拼音,無疑是“拔苗助長”。

現在不學擔心孩子上小學學不好,我就是想給孩子打好基礎

相信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想法,這是人之常情,但是這種想法要不得。孩子還沒有上一年級你怎麼知道就趕不上,學不好呢?提前學了就一定能學好嗎?我看不一定。舉個簡單例子,學做飯。你先跟一個不是專業的廚師,在你不想學的時候學,而且鍋碗瓢盆還不全的情況下學了一段時間,再拜一個專業的大廚,在你願意時候學的時候再學一次,會是一種什麼情況?以前的不標準或者不規範的動作能一下子改變嗎?在一張白紙上畫畫簡單還是在一張已經有一定圖案的畫上畫畫容易,答案顯而易見。

最好的大夫也不能看自己的病

多數人對別人的遇到事情的時候往往能一眼看出其中的問題,該如何解決進的頭頭是道。而當自己遇到這樣的事情卻發出“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感嘆。是因為沒有走出“廬山”的緣故。對待孩子的問題要多傾聽“山外”人的意見。《通知》已經明確告訴了我們答案,我們還是要聽“山外”人的意見的。

歡迎關注藍老師看教育,一位有著20年教學經歷的一線中小學老師。


藍老師看教育


這政策無疑是正確的,作為兩個孩子的家長我是喜聞樂見,但同時又是謹慎樂觀的。

過早識字、學漢語拼音對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危害是很多的。這我在之前另外一個悟空問答的問題下已經做過簡單回答,大家可以參考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485865554413355278/

我在當中提到第一點危害是:

過早識字會限制孩子的想象力。孩子最早認識世界一般都是大量的實物或圖片,實物和圖片形式多樣顏色鮮豔信息豐富,相比較之下文字則要單調乏味拘束得多得多,過早讓孩子識字相當於我們在給孩子提供一個貧瘠的成長環境,這對孩子是不利的。

這點傷害並非我武斷臆想的推測,我和大家分享一個著名的心理學研究。上個世紀60年代,在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羅森茨威格和貝內特歷時十餘年,進行了由16次實驗組成的系列研究。他們將同一胎所生的老鼠隨機分配在“豐富環境”中生活和在“貧乏環境”中生活,“貧乏環境”是一個較小的籠子,老鼠被一隻只關在單獨隔離的空間裡,“豐富環境”中則有各種可供玩耍的物品,而且實驗人員每天給它們更換不同的玩耍物品,在生活4~10周時間不等之後,將這些實驗老鼠人道解剖。羅森茨威格和他的同事們發現,在豐富環境中生活的老鼠大腦皮層更重、更厚,神經系統中的“乙酰膽鹼”更具活性,也就是在豐富環境中成長的老鼠變得更加的“聰明”,神經衝動傳遞得更快更高效。

過早地學習拼音和識字所形成的貧瘠乏味的學習環境這對孩子成長是不利的。

第二點危害是:

3歲之前的孩子口頭語言的發展正處於爆發期。孩子在掌握相應的口頭語言前,大人採取強化措施雖然能夠讓孩子認得字形、讀出字音,但無法轉化為字義,無法達到有效閱讀的目的,所以其實大部分的強化識字活動都是隻是徒勞而已。

我們在幼兒園階段過早地教孩子識字學拼音其實絕大部分只是做一些無用功,以犧牲孩子的興趣為代價,耗費巨大的精力卻收效甚微。

這裡我再和大家分享一個心理學實驗:雙生子爬梯子實驗。美國心理學家格塞爾曾經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讓一對同卵雙胞胎練習爬樓梯。其中一個為實驗對象(代號為T)在他出生後的第48周開始練習,每天練習10分鐘。另外一個(代號為C)在他出生後的第53周開始接受同樣的訓練。兩個孩子都練習到他們滿54周的時候,T練了7周,C只練了2周。這說明了,如果沒有孩子生理和心理上的成熟,再多的訓練只是徒勞無功而已。

幼兒園的孩子還處於“遊戲期”應該遊戲中發展孩子的感官,激發孩子的心智,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提前學習識字、拼寫、計算只是徒勞無功而已,而且這也很容易讓大部分的孩子因為無法勝任難度過高的任務而感到心理受挫,無法保持長時間的專注而受到老師的責備,甚至對學習完全失去了興趣。即便現在能很好勝任的兒童,這對他們在未來的小學階段的學習也沒有任何幫助,甚至還是存在容易厭學的風險,這就是我在另外一個問題底下提到的第三點危害:

過早識字也會影響孩子學習習慣的養成。過早識字的孩子在上小學正式識字的時候會覺得老師教的內容都是已經學過的,會對老師的教學興趣不高,也會因為自己曾經學過而覺得學習很輕鬆而在課堂上自行其是,或開小差或做其他無關的事情。等到後來這種習慣養成之後,學業難度也提高了,成績不再有優勢,優越感消失了,很容易產生厭學心理。


這是我認為這是一項好政策的原因,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非常正確。但我同時又是保持謹慎樂觀的。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事情在中國還少見嗎?我們之所以會在幼兒園階段就如此拔苗助長,不僅僅是專業知識的欠缺,還因為優質的教育資源實在太稀缺了。競爭太激烈了,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幾乎所有公辦體制內學校的減負口號都真的只是一句口號而已。特別是在一些一線城市的私立幼兒園,他們可以不考察審核孩子的識字、計算能力。但他們還可以考察孩子是否具備其他才藝,這同樣會給孩子身心帶來過重的壓力,不利於孩子健康成長。究其原因就是優質的幼兒園就那麼多,想進來的人太多太多了,大家都擠破腦袋要進去。

所以,政府這項政策要落實執行,除了一手要禁止,還有一手要供給。要加大教育經費的投入,優質的公立幼兒園還太少太少,要培養大量的合格優秀學前教育的人才,這些都是需要很長的週期才能見效的對策。一手要禁止這些拔苗助長的現象,一手也要指導到底幼兒園要如何進行良好的學前教育,看看上次三種顏色幼兒園的事件,就知道學前教育從業者的素質有多低了。


不管如何,我們就事論事,這政策,有總比沒有強。


心理蔡中元


禁止幼兒園小學化,必須對早教培訓機構一併進行治理,我國還有必要制訂禁止超前教育法,以維護基礎教育秩序。

禁止幼兒園小學化,不能只停留在文件。要讓幼兒園去小學化,除了規範幼兒園辦園外,還必須治理早教培訓機構小學化,否則只治理幼兒園小學化,而社會早教培訓機構卻大大方方小學化,幼兒園去小學化就會變為空話。

此次教育部發布的通知,具有新意的地方,是要求社會早教培訓機構也不得以學前班、小升初銜接班名義提前進行小學教育。因為之前教育部曾在2012年發文禁止幼兒園小學化,但現實情況表明,只要求幼兒園去小學化,而不治理培訓機構,治理是起不到任何效果的。有的幼兒園在家長的要求下會繼續上小學化知識,而如果幼兒園不上小學化知識,家長就把孩子送到社會培訓機構。這和中小學校內減負、校外增負一樣,是園內去小學化,園外小學化,既沒減輕孩子學業壓力,又增加家庭經濟負擔。

那麼,教育部這次禁止幼兒園小學化,會取得成效嗎?這還有待觀察。這主要取決於對社會培訓機構的治理,如果能有效治理社會早教培訓機構的小學化問題,幼兒園小學化問題也就不會再是問題。而如果還是有大量的社會早教培訓機構依舊進行小學化教育,那麼,幼兒園不可能去小學化。家長還是會擔心輸在起跑線上,看其他孩子在提起上小學內容,也送孩子去早教機構。從建立長效機制看,治理我國基礎教育的超前教育問題,還有必要出臺禁止超前教育法。

至於有人認為幼兒園小學化,是因為義務教育不均衡,有幼升小擇校熱。這是另一方面問題。從規範幼兒園辦園、社會早教機構的經營看,去小學化是對學前教育的基本要求。不能有其他任何藉口,不執行落實,違背學前教育規律。在治理幼兒園、早教培訓機構小學化的同時,我國各地教育部門還必須推進義務教育均衡,改革教育評價體系,為孩子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環境。


熊丙奇看教育


專職輔導一年級,偶爾帶帶幼小銜接,立場可能不夠客觀,但所見所聞都是一線的真實情況。


根據大綱的課時安排老老實實跟進度,拼音的學時大概4~5周,每週約5節課,每節課40分鐘。

然而學習的內容是這樣的:

23個聲母: b p m f d t n l ɡ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24個韻母

6個單韻母:a o e i u ü

8個複韻母和一個特殊韻母:ɑi ei ui ɑo ou iu ie üe er

5個前鼻韻母:ɑn en in un ün

4個後鼻韻母:ɑnɡ enɡ inɡ onɡ

16個整體認讀音節:zhi 、chi、shi、ri、zi、ci、si、yi、wu、yu、ye、yue、yuan、yin 、yun、ying


每個韻母和整體認讀音節有四個聲調


聲母和韻母拼讀又分雙拼音節和三拼音節,可隨機組合N種發音。


學習要求是會認讀、會寫、會聽寫、會拼讀。


諸君算一下這個學習量,就是按照規定進度,老師也沒有辦法慢慢教。

我帶過零基礎的孩子,一節課能學會3個聲母/韻母,4個聲調的,已經很不錯了。

按照大綱的進度,大批孩子在複韻母時就一團亂麻。


那些一週教完拼音或者直接跳過拼音教學的學校我就不說了,誰上誰知道,家長全是淚。



如果母語是普通話的地區還好,家長起碼還能自己輔導,但非普通話的地區呢?

我在廣州,有不少本地孩子就是在家長的輔導下翹舌平舌不分,前後鼻音不分。


學校教得快,家長不會教,怎麼辦?

只能提前學,幼兒園不教,就只能去外面交錢學



我是小謝老師,專職輔導一年級,不定時分享幼小銜接、一年級階段乾貨內容,歡迎關注:)

小謝老師說一年級


支持幼兒園去“小學化”

浮躁催生了揠苗助長的教育

現在的孩子們物質生活要比以前豐富很多,但他們好像並不幸福。他們已經沒有了真正意義上的童年,幼兒園“小學化”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負作用。

在某些利益的推動下,有人開始提倡“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幼兒園也開始用教會孩子認很多字、讀寫拼音、英語口語、珠心算等來吸引家長。沒錯,就是吸引家長。很多家長總是喜歡拿自己的孩子同別人家的比較,彷彿小小年紀會算數會背詩會某項才藝就是優秀的表現。還有一些家長是被動地跟風,別人家的孩子都學,自己的孩子要是不學習會不會跟不上?校外輔導班更是為了賺錢急功近利,無限誇大補課的作用,甚至誤導家長,使其認為不讓孩子早點學習就是耽誤孩子的一生。

最終,幼兒園“小學化”在方方面面的作用下形成了。

捨本逐末的幼兒園“小學化”蠶食了孩子們的想象力

孩子的想象力是最寶貴的,而過早地進行小學化的知識學習,會對孩子們的想象力產生約束。

如果從事過教育工作的人會發現,現在的孩子們很多都不會寫作文。尤其一些本來對孩子來講很簡單的童話類或者幻想類作文,他們卻很難輕輕鬆鬆地寫出來,即便寫出來也大都是千篇一律的模板。按理說他們現在接觸的信息要遠遠超過我們小時候,可他們的想象力卻變得匱乏了,或者說,他們不敢想了。這是很悲哀的事情。

什麼年齡段就應該幹什麼年齡段的事情,幼兒園階段的孩子就該玩耍,就該去接觸大自然,就該去認識自己、認識社會、認識家庭。與其讓他們過早地學習這些桎梏想象力的東西,還不如教他們多認識一株小草一朵小花,或者教育他們怎樣自保,怎樣躲開危險。

過早地成長也是一種病態

萬事萬物都有著自己的發展規律,倘若人為地去幹預它,結果往往適得其反。

我們都知道催肥劑有害,都知道激素用多了有害,可我們家長卻甘願讓自己的孩子過早地接受不屬於他們年齡段的知識。不得不說,這是集體的悲哀。

這種副作用還直接體現在小學一年級。可能有些家長也會發現,剛剛上一年級的孩子有點兒厭學,這才剛剛開始啊,咋就厭學了?

毫不客氣地講,這也是讓孩子過早學習的後果之一。

隨著幼兒園“小學化”的普遍性,某些小學一年級的老師會有意無意地加快課程進度,因為她們講的內容孩子們都學過了。這就讓很多原來基礎就不好,吸收慢的孩子更加跟不上節奏,從而產生厭學心理。

本來是打基礎的年紀你非要起高樓,不出問題才怪。

總的來說,無論從孩子的身心健康,還是對今後的長遠發展來看,幼兒園去“小學化”都是值得提倡的,是時候給我們這個浮躁的社會降降溫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