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中怎樣算半藏鋒?藏鋒有哪幾種方式?

BeYourGuy


關於藏鋒,確實有幾種,並且還有幾個會被誤認為是“露鋒”的。

藏鋒分兩種,一種是“圓頭”,一種是“方頭”

藏鋒的意思其實比較好理解,就是鋒尖在筆畫之內,就是藏鋒,更是所謂的“欲右先左,欲下先上”

這種如果接觸的多,是比較容易理解的。

大多數朋友的困惑在“方頭”就是算不算藏鋒。

其實簡單跟大家舉個例子就明白了,學字的時候,臨帖的時候,都講藏鋒,但是有些筆畫看似像藏鋒,但是還是露著筆尖的,這個會讓大家很困惑。

所以先說這個。

說為“藏”“露”,其實就是起筆時的一個動作,藏鋒比露鋒多了一動作而已。

說起來比較麻煩,但是看圖,就非常便捷。

這種,能看見筆尖的起筆,就是露鋒。這個大家可能都理解。

但是,下邊就是半藏鋒了,其實並沒有“半藏鋒”這個稱呼,只不過是方便理解罷了。

這種“尖兒”在外邊的,但是有明顯折筆的,就是屬於半藏鋒。

明顯有折筆的動作,但是還露著筆尖,這就是“半藏”,當然也就是藏鋒。

所謂全藏鋒,就是筆尖完全在筆畫裡,沒有出來。

也就是所謂的“蠶頭”

類似於篆書,和部分隸書中,這類“圓頭”的起筆,就是藏鋒起筆。

筆尖完全看不到。

這種藏鋒就是比較合理的,而且標準的,顏真卿多用此法,王鐸傅山也多用。

所謂藏鋒露鋒,不過是一種表現形式,但是其中蘊含的並不是“為了好看”,而是自然運筆的原理。

藏鋒露鋒通常都是結合的,全藏和全露就不一樣。

學字可全藏鋒,因為篆書就是筆筆藏鋒,這是由基礎支持的。

但是不可筆筆露鋒,因為筆筆露鋒筆畫就會虛弱無力,所以這點要看清。


梁宇航


中國的書法是一種藝術,同時也是一種文化。

我們學習書法的,有兩個人物必須知道,一個是楷書鼻祖鍾繇,另一個就是書聖王羲之。深入的研究這個兩人的書法之後,你就會明白藏鋒和露鋒的主要區別。

關於書法的藏鋒和露鋒,“純屬書法家的個人情結和性格的表露。”。


這是柳公權的《玄秘塔碑》中的集字,他的橫畫的起筆是斜切,橫畫的收筆回鋒乾淨利索,不拖泥帶水。

這是顏真卿的《多寶塔碑》中的集字,這部作品是顏真卿的成名作,也是他學習前輩們書法的集大成。所以他在處理筆畫的藏鋒上比較誇張。他後期的作品《顏勤禮碑》和《麻姑仙壇記》,在橫畫回鋒收筆上就顯得含蓄多了。這才是他性格的本真。

大家好,我是京東千里行。


京東千里行書法


所謂“藏”和“露”,都是相對的,沒必要去較真。我想這都是後人(特別是清代)過於強調某種技法而帶來的結果。早期的墨跡可以看到起收筆的明顯狀態,如智永禪師千字文,歐陽詢行書,褚遂良陰符經,顏真卿告身和祭侄文稿,等等。各人的執筆姿勢不同,也有關係,古人直接書寫,哪有注意什麼“藏、露”?習慣而已!清代人楷書教學搞出來的“指引筆畫方向”,大多是不適用的,容易誤導初學者。所以,建議對哪些“筆法XX講”之類的、選字本的帖子,謹慎對待。


半桶水書法


藏鋒要看視頻,這類話語說的不太好。簡單的說就說逆風入筆,再折峰行筆,把筆鋒藏起來,這主要是針對露峰起筆的一個說法,看起來更厚重,古樸一點。這裡有個筆法和習慣的問題,不同筆法逆風入筆方向有區別,這個不一定要和教材一樣,怎麼寫的順溜就以什麼方向入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