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自古以來就很落後嗎,爲什麼?

簡書


直到19世紀的清代,廣西都是中國商人對“交趾支那”(Cochinchina)展開貿易活動的重要管道,這顯然不是貧窮落後該有的樣子。

17-18世紀,清朝與安南的主要邊境陸路貿易路線,就是從廣西憑祥、龍州和思明府至安南境內。除此以外,據乾隆八年(1743)廣州將軍策楞奏報:

南寧、太平、鎮安三府,皆與夷境接壤,中間以山為限,山之外為安南,山之內為各屬土司,而山之斷續處即為關隘。計三關一百隘口內,惟平而、水口兩關許民出入,鎮南一關為該國貢道所經……後因內地商民出口貿易,並傭工覓食,樂於近便,俱由隘口出入……往來無間,夷境已同內地。

由此可見,當時廣西邊境貿易的普遍性。最初,廣西對境外輸送的商品包括米糧、豆油和布帛,從境外進口的貨物則有銀、銅、鉛、錫等礦物。

隨著兩地貿易的普及,民間貿易的物件也在逐漸增多,等到晚清時安南境內“因該國人民樂利,所需內地物件倍於往時”,於是從廣西出關的中國商民總是攜帶著大量貨物前去貿易,“由村隘陸路出口之商貨,源源不絕”。

除此以外,為謀取更多商業利益,還有許多來自內地的商人,從廣西跨境到安南境內開店,例如,“廣西、開化等府與富州土人,常以歲八九十月合夥賫銀來聚龍各村買木棉粒,治作滿貯,待臘節擔回內地”,每次前往的人數都有、五六十乃至上百人。

以上經濟交流的情況都說明:廣西並不是自古以來就很落後的地域。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反而能憑藉著跨境貿易往來獲取高額利潤。


HuiNanHistory


完全不是。

古代的廣西(尤其宋代的廣南西路,詳下)貿易也很繁榮,宋代甚至有追趕珠三角的勢頭。然而,因為明清帝國對廣西內陸管理不善,加上海禁、鎖國等政策限制了區域海上貿易。廣州一口通商以後,廣東廣西的差距就越來越大了。總之,廣西后來的落後,某種意義上還真是“封建主義”、“資本主義”的產物……

下面主要通過地圖介紹一些近來的研究成果。

具體來說,漢唐時,今天廣西省地區,海上貿易就很發達。同時,因為越南北部本來是漢唐領土,北部灣的捕魚、採珠業非常發達。合浦附近的漢墓約有數千座,近年有大量精美文物出土——足以說明當時的經濟水平。下圖是“廣西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的波斯陶壺。”

到了隋唐時期,這一帶又有了新的發展。

最近,奧地利學者蕭婷就指出,初唐時期南海貿易中,波斯、伊朗商人不僅在廣州經商,而且也廣泛地居住在廣東廣西的沿海(見其論文:《China's Gate to the Indian Ocean: Iranian and Arab Long-Distance Traders》)。她甚至還認為,黃巢在廣州屠殺了大量阿拉伯商人,因此,整個南海、印度洋的西亞商人選擇開拓廣州以外的港口。

因為廣西的發展,所以在宋代行政區劃中,廣西的重要性也在上升。需要強調的是,當時,雷州半島和海南島都是屬於廣西的(廣南西路)。總體而言,宋元時期廣西海上貿易延續了唐代的勢頭。

下圖是1077年,北宋商業稅的空間分佈。我們可以看到,開封、四川、江南最發達;江西發展很快,整個兩廣地區還有待提高。不過具體到兩廣,珠三角當然是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但北部灣沿海、雷州半島、海南島都出現了多個商業重鎮(朱文慧、王元林《宋代廣南西路的三大博易場和海南島的對外貿易》)。

(圖片來自萬志英的《中國經濟史》)

不過,同樣需要指出的是,宋代廣南西路(包括雷州半島、海南島),經濟上雖然有了很大發展,但政治上、文化上仍然比較邊緣。沿海地區的商人幾乎無法沒有任何史傳保留下來,兩宋的進士也很少在廣西沿海出任知州。

明清時期,情況就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明代在廣西的統治不是很有效,為了限制內陸少數民族,明朝就把廣西的出海口全部劃歸廣東省——某種意義上加大了內陸少數民族與沿海漢族的矛盾。1757年開始實行鎖國,僅保留廣州一地作為對外通商港口,這樣一來,進一步強化了珠三角的中心地位。

所以建國以後,一方面成立民族自治區、自治縣,另一方面把廣東北海、欽州、防城三市還給廣西,對推動兩廣的發展有著深遠的意義。


在野武將


先說說最直觀的GDP,近年來廣西的GDP在全國排名在17—19位上下吧,人均GDP也差不多這個排位,2016年是18位,算是中等偏下的成績吧,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但是你要知道,廣西是沿海省份啊,在所有沿海省份中是排倒數的。(這幾年遼寧的GDP增長都是非常慢,去年是負的,照這個趨勢,廣西的排名有望改變。)

廣西的落後也是有比較深刻的歷史原因和地理原因的。

中國歷史幾千年,到秦朝時候,廣西才算是納入了中華版圖。廣西境內大部分是十萬到百萬人口的級別,直到民國才超過千萬,談何人文?談何財富?同期看廣東,明朝以前廣東的人文和經濟地位和廣西差不多,甚至比不過福建,廣東真正的大發展其實在大清設立十三行以後。為什麼選廣東?因為這個時候廣西不沿海,沿海的北海,欽州,防城,東興此時屬於廣東。

在古代,廣西是南蠻之地。亞熱帶氣候,瘴氣,毒蟲,瘧疾動不動就可以奪走任何沒有抵抗力的人的生命,在明朝以前的醫療條件和水平,北方的漢人是無法在廣西大規模繁衍和生存的,也就是說,在古代,廣西是沒有龐大的人口基數的,沒有人口就沒有文化的傳播和積累,沒有人口經濟就無法發展,財富就無法積累。

其實,在古代南方這片地方都差不多,只是到了近代才拉開了距離。


聯雲谷科技


古代的廣西確是落後,這是無可否認的,因為古代的政治、文化、農業、經濟、軍事中心基本是在北方、中原和浙蘇一帶,那為何古代的人不把中心定到廣西這片地區來呢?我想主要有以下這些原因:

自然環境惡劣,比如山多地少,糧食自然就少了,肯定不適合太多少人生存了這也正常,這也是古代的廣西人口一直很少的原因,人都沒多少,談何多昌盛的文化?廣西位屬南方熱帶雨淋地區,天氣悶熱、潮溼、蚊蟲四害多等自然惡劣天氣環境這對人的生存都是不利的,更別提有質量的生活了,雨水多,洪澇就會經常發生,本來就地少的地區,來一場洪澇~~你想想吧,科技落後封建君憲迷信制的古代誰嚮往這種地方呢,大多都是被流放到此地的~被流放的官員來到此地都九死一生,只有本地少數原住人經長時間的磨鍊才適應這種惡劣的環境得以生存到今天,古代人嚮往的都是遼闊的中原土地和氣候宜人的浙蘇一帶,誰得中原誰得天下,這是古代各時期嫋雄都清楚的事,即便是現在科技發達,天氣熱成狗的南方,你沒有空調,你的生活都是很遭罪的,晚上蚊蟲還特多,想想古代人是如何生存的?所以在古代,廣西是很少人的,沒太昌盛的人文凝聚此地也很正常~~還有一個原因那是地理,廣西屬於南邊疆地區,在古代相對北方中心來說,廣西是邊境不毛之地。為什麼中心一直在北方,那可能跟地球和太陽位置有關,所以大家的房子都是坐北朝南。

目前廣西經濟總量在全國中下游位置,如按人文和經濟成對比來算,這位置是偏低的,人均更別提了,廣西每年參加高考人數排在全國前十,按理說,人文和經濟應該對稱才合理啊,可是廣西經濟沒進過前十的,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我想主要原因是廣西屬於外輸人才和外輸勞動力大省區,這些廣西產的人才和勞動力都為其它地區貢獻GDP了,廣西外輸勞動力可能有800萬之多,可能還是廣西山多地少,肉少狼多,留不下它們,人才都往更好的環境地區跑了,人往高處走,這也可以理解,大家最終還是為了生活~就像國內有很多精英都往美國跑一樣的道理,人才留不住,人才緊缺,創新不足,經濟自然沒活力,整個市場經濟得不到充分發揮出來,活躍的市場本該是百花齊放的,目前來說不溫不火,處於打壓緊縮狀態。


有一群頭調全自動噴子


廣西自古以來就很落後的,經濟發展挺緩慢,提起廣西很多外地人對廣西有誤解的,覺得廣西人很野蠻很落後,各方面都比較差。廣西地理位置比較偏遠,山區眾多,以前很閉塞,跟外界的聯繫很少,少數民族同胞比較多,主要依靠農業發展。廣西這邊的礦產資源沒有其他地方那麼豐富,工業發展一直追趕不上其他城市,廣西山水比較出名,吸引很多人來廣西遊山玩水才逐漸消除對廣西的歧視。

很多外地家庭都不想把女兒嫁來廣西,或者送他們來廣西讀大學,認為廣西很窮,不能讓女兒過來受苦。以前在網上看過段子,很多外地人都不瞭解廣西,以為廣西很貧窮的。其實,這些年廣西的發展也挺迅速的,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大家來廣西省府南寧瞧瞧,到處都是繁華的街市,高樓大廈高聳入雲,柳州的工業化發展也挺迅速的,桂林的旅遊業挺發達的,歡迎大家來廣西旅遊參觀,見證廣西的進步。



桂林新鮮事


說廣西自古以來很落後,那是不瞭解歷史。自古以來?古到什麼時候?跟誰比落後?跟400年前的美國比還是非洲比?有沒有可比性和可比意義?在中國領先了西方的不少繁盛時期,怎麼可能算落後?我要說,在秦末直到漢朝,廣西的瀟賀古道一直到合浦沿海一帶地區,廣西是不落後的。

我看過廣西合浦的漢代文化博物館館藏展出,在漢朝時期,廣西合浦郡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對外貿易始發港,很多出土文物顯示,起碼,在這裡的上流社會的生活非常侈華,不比差不了幾十年時期的在廣州稱王稱帝的南越王的侈華遜色。



(廣西合浦漢文化博物館展出的西漢時期外來的玻璃杯。我拍於2018年2月初)

(漢代合浦郡地圖,合浦郡很大,管了廣東將近一半,怎麼算落後?)



(廣東南越王博物館展出的六博棋水晶棋子。我拍於2018年春節期間)

可以說,與同期廣東最發達的地區比,廣西這些地方一點也不落後。秦漢時期,從湖南進入廣西的瀟賀古道,一直是中原直通廣西和嶺南的交通要通,一路的村鎮都非常繁榮。去看過就知道,這裡在相當長時期,一路的商業都相當繁華。



(廣西富川福溪村瀟賀古道一景。我拍於2018年元月初)

一直秦漢以後,要說落後是兩廣大家一起落後。

宋朝時期廣西的少數民族首領儂志高,自稱建立南天國,自封為王。還帶人一直橫掃廣西打到廣州。圍困廣州50多天。

廣西落後於廣東,那是在明清海禁之後,尤其清朝,廣州作為唯一允許對外通商貿易的港口。廣州才明顯領先一籌。

再到後來,海上絲綢之路衰落了,清帝國被迫開設通商口岸,包括廣東人、福建人在內的大批中國人被迫到南洋等外國謀生或出洋開眼界,觀念漸漸改變,帶回來一些新風尚,相對封閉一點的廣西才徹底落後。廣西三四百年來的落後是沒有更多參與對外交流,太封閉。而且,廣西邊陲從清中後期很多時候戰火和戰亂不斷,相當一段時期成了打仗前線,發展受到了影響。

如果廣西從海上絲綢之路發展出發,更多地參與對外交流,廣西以後必然將很快發展起來。


未卜先知了webscheer


廣西自古以來都窮嗎?可以明確的告訴你,不是!而且民國時期廣西曾經是全國的模範省。就算今天,廣西也不是全國最窮!經濟實力,居民收入等更不是全國倒數!說廣西窮的只有四種人,一種是沒出過廣西的廣西人;另一種是雖然出了廣西,但見識和眼界僅限於廣東珠三角的打工仔;第三種是沒到過廣西的外省人,且帶著千年不變的刻板印象看待廣西的外地人;第四種是帶有地域偏見的噴子,純屬酸+黑。以本人在省外讀大學和工作數年,以及每年遊歷全國大江南北,走了大半個中國所到之處親身經歷,親眼所見所聞的可以肯定客觀的說,廣西不差不窮!現在本人在雲南遊歷完正回南寧的動車上。再多的話我不想多說和解釋,只有自己親身經歷,身臨其境體驗和感受才有說服力!所謂有調查才有發言權!說廣西如何如何窮的,能不能拿出點真實可靠的數據來講道理擺事實?既然都懶到百度,那我就拿出點國家權威部門的統計數據列出幾項。去年廣西GDP排全國第17位;工業總產值排全國第14名,首超遼寧,有多落後和窮?再列下民生的數據,廣西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向來排全國第8-13位;農民人均純收入去年廣西排全國第23名,等等這些民生指標才是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試問,比廣西人均收入還低的大把省區怎麼活?至於GDP和人均GDP主要靠企業產出,再平均到每個人的頭上,含金量低,拿這個來衡量地區的貧富實在有些勉強。


先森68827360


不知道你怎麼問這麼個地域歧視的問題,廣西多丘陵山脈,古代修馬車路多數都修不到,以前的經濟肯定比中原江南的要差,但是在抗日時期,西一直都是李宗仁和白崇禧的勢力範圍,因為李、白二人都是廣西人。他們領導的子弟兵稱之為桂系。武器裝備一直不錯。抗日戰爭初期,廣西並沒有遭受戰火,白崇禧是國民黨將領中的“小諸葛”帶兵治軍很有一套,是“國軍”中的良將,雖然李宗仁和白崇禧和蔣介石交惡多年,但桂系一直保持著精兵糧足的局面.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出於民族大義,廣西軍隊出桂作戰,當時的中原和華北因早期軍閥之間連年混戰,青壯年都被軍閥抽到軍隊,人煙不旺。因李、白二人都是廣西人,對家鄉的保衛和治安出力較大。再者因此二人兵多將廣,外系軍隊很少能進攻的廣西,廣西相對來講處於休養生息的局面,所以兵源比較豐富,加之李、白對家鄉有恩,招起兵源較容易,當時的桂系兵力在國內僅次於蔣。戰爭全面展開後,中央軍傷亡不計其數,桂系的部隊迅速投身抗日戰場,遍佈全國各地。桂系軍隊戰鬥力極強,日本華中派遣軍司令官鈿俊六曾告左右說:廣西軍集體觀念極強,訓練有素,善打夜戰,山地戰、白刃戰、尤能爬山、切記。可見桂系戰鬥力極強。從這一點來講,李、白為中華民族的獨立貢獻極大(這段話是參考文章)。現在來說,好多不清楚實際情況的人總以為廣西落後是因為禮金太少,1-2萬很正常,3-5萬,8-10萬幾乎跟人,我的表姐妹出嫁我舅家還送車送傢俱家電,我們村在大山裡,現在一般家裡都有小車出入,你問這個問題是看到什麼提出來的


冷其繁


怎麼說話呢?會聊天嗎?怎麼能說廣西落後,窮呢?我們自古以來不都這樣嗎!!!餓死過大批人嗎?逃荒到你們發達省份了?大把大把的到你們大城市乞討了?



我們廣西一直都是穩定的,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來的。廣西人民勤奮苦幹,熱情好客,民風彪悍,禮義待人👏👏👏


小呆呆62100674


神經病,廣西是南方,廣西是全國農業出省的地方。你們北方有嗎,就說石榴和木瓜北方人都不知道是啥東西,還有都沒見過呢,平什麼說廣西窮,來到我們廣西關生活是你們的福氣,對你們來說只是天氣熱了點,消費不必你們差。你們外地來到我們廣西,就說買一點青菜幾塊錢一斤你們外地還討價還價,真噁心。對你們來說是正常。對我們來說,連多幾毛還要說來說去。你們就是窮,我告訴你,現在的廣西不是你們想得那樣。我們比你們過的好。說著種都是廢話。不信。可以來廣西生活看看。比不比你們家鄉好你們自己清楚。總體來說全國各地窮的多了。就拿北京來說,如果不是中國首都你們看看它事什麼樣的城市。三線城市都達不到。如果首都是廣西南寧那就不得了。所以你們說話不看看自己是什麼地方。亂說。你們又好再哪裡,發達哪裡。吃的,夜逗是我們南方兩廣提供的。笑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