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於刺繡之家,這位繡娘把作品高高地掛在了人民大會堂

桃花扇》有句:“庸線懶針,幾曾作女紅?”

現代生活,讓“手工時代”成為了很多人心中的回憶。

在蘇州繡娘盧福英的心中,母親的女紅是世上最好的,母親也是她最好的老師。

01

盧福英,1962年出生於中國刺繡之鄉的一個刺繡世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江蘇省工藝美術名人,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等稱號。

出生於刺繡之家,這位繡娘把作品高高地掛在了人民大會堂

她曾先後赴德國、日本、瑞典、文萊、沙特、西班牙等國舉辦刺繡藝術展,向世界推廣中國的蘇繡藝術。她創作的俄羅斯聯邦委員會主席馬特維延科肖像被作為國禮贈送外賓,作品《江南三月春意濃》陳列於人民大會堂。

出生於刺繡之家,這位繡娘把作品高高地掛在了人民大會堂

出生於刺繡之家,這位繡娘把作品高高地掛在了人民大會堂

在很多人眼裡,盧福英身上自帶一股江南女子溫文爾雅的風範。短暫的交談,也能感受到的優雅、親和。

出生於刺繡之家,這位繡娘把作品高高地掛在了人民大會堂

說起自己的創作生涯,她從母親那一輩開始講起。盧福英說,母親前些年過世,她一直想找機會,講講她的故事。

在她眼裡,母親雖然沒有讀過書,但卻在生活最困苦的時候,用刺繡養活了一家人。

出生於刺繡之家,這位繡娘把作品高高地掛在了人民大會堂

“我母親的家原來是在蘇州的桃花塢的,那時候她的玩伴都是大戶人家的小姐,也大概從那時候,她慢慢學會了做刺繡。”

出生於刺繡之家,這位繡娘把作品高高地掛在了人民大會堂

後來母親隨家人從城裡回到了鎮湖,生活裡除了女紅,還有很多農活。但母親從沒有停下過刺繡。在盧福英的記憶裡,母親總是起早貪黑的做各種好看的刺繡。長到七八歲的時候,她也就學著母親開始拿起了繡針。

再後來,母親身體不好,不能幹農活,只能在家照顧家裡,很多親戚和鄰居就常常幫助盧福英一家。母親看在心裡,不知如何回報的時候,就用繡品去送人,感謝親戚朋友的幫助。

再後來,母親也教後輩如何做刺繡,只要有人願意學,她都願意耐心教。

“所以鎮湖很多的繡娘,都跟我母親學過。”

出生於刺繡之家,這位繡娘把作品高高地掛在了人民大會堂

02

母親的善良和堅韌,深深影響著盧福英。

出生於刺繡之家,這位繡娘把作品高高地掛在了人民大會堂

數十年來,盧福英努力的探索和挖掘傳統刺繡的真諦,用她巧奪天工技藝、和對藝術執著追求,使蘇繡達到了完美的境界。

出生於刺繡之家,這位繡娘把作品高高地掛在了人民大會堂

進入盧福英刺繡藝術館,使人驚歎不已,一幅幅絕世佳作呈現在眼前,似大潑墨的國畫、似西方的古典油畫、似印象派繪畫、似攝影藝術寫真、似日出、日落的風光攝影作品。

在她的作品中,甚至很難發現針線的針腳,如果不知道,真的不能看出,這一些精美的作品,是用絲線繡制而成。

出生於刺繡之家,這位繡娘把作品高高地掛在了人民大會堂

盧福英在埋首傳統創作之餘,不斷創新探索,以多種針法構成獨具魅力的刺繡語言。

出生於刺繡之家,這位繡娘把作品高高地掛在了人民大會堂

2017年,盧福英以虛實亂針繡融合美國波普藝術的圖像視覺,使用中國傳統工藝將中國傳統戲曲與西方現代藝術進行結合,創造出一組別樣的藝術作品《霸王別姬》,通過沖擊力較強的色彩語言來表達主題,讓人眼前一亮。

出生於刺繡之家,這位繡娘把作品高高地掛在了人民大會堂

出生於刺繡之家,這位繡娘把作品高高地掛在了人民大會堂

事實上,在此之前,盧福英已經開始嘗試突破傳統模式,將多種色彩疊加摻和,運用大小不同色塊襯托對比,進行重點渲染。作品色澤明快,佈局精巧,意境優美。

不過,這些年創作的題材眾多,她最喜歡的作品,還是《迷濛太湖》系列。作品以米家雲山的圖像表現了太湖的煙雨,畫面水汽淋漓。

出生於刺繡之家,這位繡娘把作品高高地掛在了人民大會堂

生於太湖,長於太湖的盧福英,對於太湖的情感自然不必多說。

“一天傍晚,我帶著兩位年輕的設計師去太湖邊上散步,天晚欲雨,四下水氣迷濛、水天一色,大有氤氳之感。湖面寬闊而蒼莽,天地間寂靜無人,無風,無聲,一切處於最原始的寂靜之中。”

出生於刺繡之家,這位繡娘把作品高高地掛在了人民大會堂

當時,盧福英身臨其境地感受到這番造化之美,不禁感嘆高妙的藝術境界無非如此。於是就把這樣的感覺記錄在印象裡。

03

像這樣的偶遇還有很多。有一次盧福英跟朋友旅遊,看見了老宅子上斑駁的舊木門。

出生於刺繡之家,這位繡娘把作品高高地掛在了人民大會堂

她覺得這樣的斑駁感實在太美。於是利用絲綢本身的紋理,加上錯亂的亂針繡,讓作品展現出來油畫的質感。

出生於刺繡之家,這位繡娘把作品高高地掛在了人民大會堂

直至今日,盧福英還把這幅作品掛在了展館的會客處。像是一扇瞭解刺繡的大門,瞭解盧福英的大門。

出生於刺繡之家,這位繡娘把作品高高地掛在了人民大會堂

如今,盧福英作為蘇繡的傳承人,她深感自己身上的使命,她主動放棄了訂單豐厚的刺繡訂單市場,專心投入自己的藝術創作之中。

出生於刺繡之家,這位繡娘把作品高高地掛在了人民大會堂

“蘇繡是一門藝術,一門源於生活但遠遠高於生活的藝術。”

出生於刺繡之家,這位繡娘把作品高高地掛在了人民大會堂

為了推廣蘇繡,盧福英還成立了自己的刺繡培訓學校,無論是短期的還是長期的,只要有人真心願意學,她都願意不遺餘力的把自己知道的刺繡技術教給她們。

出生於刺繡之家,這位繡娘把作品高高地掛在了人民大會堂

雖然很忙,但盧福英還是針線不輟。“趁著我的眼睛還很好,我要把這些技法,通過作品留給後人”。

出生於刺繡之家,這位繡娘把作品高高地掛在了人民大會堂

“我的母親是這樣做的,我也一樣。”

出生於刺繡之家,這位繡娘把作品高高地掛在了人民大會堂

出生於刺繡之家,這位繡娘把作品高高地掛在了人民大會堂

出生於刺繡之家,這位繡娘把作品高高地掛在了人民大會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