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是什麼,它有什麼樣的社會價值?

奔放的老衲


物聯網的社會價值以及帶來的商業模式


物聯網

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時代的重要發展階段。其英文名稱是:“Internet of thingsIoT)”。顧名思義,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這有兩層意思:其一,物聯網的核心和基礎仍然是互聯網,是在互聯網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的網絡;其二,其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了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進行

信息交換

通信

,也就是物物相息。物聯網通過智能感知、識別技術與普適計算等通信感知技術,廣泛應用於網絡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稱為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後世界

信息產業

發展的

第三次浪潮

物聯網

互聯網

的應用拓展,與其說物聯網是網絡,不如說物聯網是業務和應用。因此,應用創新是物聯網發展的核心,以

用戶體驗

為核心的

創新2.0

是物聯網發展的靈魂。

\n



\n


\n

發展趨勢

\n

物聯網將是下一個推動世界高速發展的“重要生產力”,是繼通信網之後的另一個萬億級市場。

\n


\n

業內專家認為,物聯網一方面可以提高經濟效益,大大節約成本;另一方面可以為全球經濟的復甦提供技術動力。美國、歐盟等都在投入巨資深入研究探索物聯網。我國也正在高度關注、重視物聯網的研究,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有關部門,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方面正在開展研究,以形成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的政策措施。


\n

此外,普及以後,用於

動物

、植物和機器、物品的傳感器與電子標籤及配套的接口裝置的數量將大大超過手機的數量。物聯網的推廣將會成為推進經濟發展的又一個驅動器,為產業開拓了又一個潛力無窮的發展機會。按照對物聯網的需求,需要按億計的傳感器和電子標籤,這將大大推進信息技術元件的生產,同時增加大量的就業機會。


\n

物聯擁有業界最完整的專業物聯產品系列,覆蓋從傳感器、控制器到雲計算的各種應用。產品服務智能家居、交通物流、環境保護、公共安全、智能消防、工業監測、個人健康等各種領域。構建了“質量好、技術優、專業性強,成本低,滿足客戶需求”的綜合優勢,持續為客戶提供有競爭力的產品和服務。物聯網產業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科技發展的戰略制高點之一,據瞭解,

2011年,全國物聯網產業規模超過了2500億元,預計2015年將超過5000億元。


\n

2014218日,全國物聯網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

馬凱

出席會議並講話。他強調,要搶抓機遇,應對挑戰,以更大決心、更有效措施,紮實推進物聯網有序健康發展,努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

物聯網

產業體系,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n

馬凱

指出,物聯網是新一代信息網絡技術的高度集成和綜合運用,是新一輪產業革命的重要方向和推動力量,對於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提升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效率和水平具有重要意義。發展物聯網必須遵循產業發展規律,正確處理好市場與政府、全局與局部、創新與合作、發展與安全的關係。要按照“需求牽引、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原則,著力突破核心芯片、

智能傳感器

等一批核心關鍵技術;著力在工業、農業、節能環保、商貿流通、能源交通、社會事業、城市管理、安全生產等領域,開展物聯網應用示範和規模化應用;著力統籌推動物聯網整個產業鏈協調發展,形成上下游聯動、共同促進的良好格局;著力加強物聯網安全保障技術、產品研發和法律法規制度建設,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著力建立健全多層次多類型的人才培養體系,加強物聯網人才

隊伍

建設。

\n


\n



\n


\n


\n

創新2.0模式

\n

鄔賀銓

院士指出,物聯網是互聯網的應用拓展,與其說物聯網是網絡,不如說物聯網是業務和應用。因此,

應用創新

是物聯網發展的核心,以

用戶體驗

為核心的

創新2.0

是物聯網發展的靈魂。物聯網及移動泛在技術的發展,使得

技術創新

形態發生轉變,
以用戶為中心、以社會實踐為舞臺、以人為本的創新2.0形態正在顯現,實際生活場景下的用戶體驗也被稱為創新2.0模式的精髓。

\n

其中,政府是創新基礎設施的重要引導和推動者,比如歐盟通過政府搭臺、PPP公私

合作伙伴關係

構建創新基礎設施來服務用戶,激發市場及社會的活力。用戶是創新2.0模式的關鍵,也是物聯網發展的關鍵,而用戶的參與需要強大的創新基礎設施來支撐。物聯網的發展不僅將推動創新基礎設施的構建,也將受益於創新基礎設施的全面支撐。作為創新
2.0時代的重要

產業發展戰略

,物聯網的發展必須實現從‘產學研’向‘政產學研用’,再向‘政用產學研’協同發展轉變。

\n


\n


\n



\n


\n

兩化融合

\n

2012214日,中國的第一個物聯網五年規劃——

物聯網“十二五”發展規劃

》由

工信部

頒佈。

\n

《規劃》公佈不久,工信部批覆

廣東

順德創建“裝備工業兩化深度融合暨智能製造試點”,順德提出在智能產品方面將打造一批“無人工廠”。


\n

製造業的無人化或許將為中國製造業的升級提供一條路徑。李廣乾認為,智能化是信息化與工業化“兩化融合”的必然途徑,其技術核心無疑就是物聯網,但要權衡好投入與產出,量力而行。

\n

鄔賀銓

則指出,以前提“

兩化融合

”還比較泛泛,而物聯網是“兩化融合”的切入點,可以大大促進信息化的應用。物聯網大量的應用是在行業中,包括智能農業、

智能電網

智能交通

智能物流

智能醫療

智能家居

等等。國家發展物聯網的目的,不僅是產生應用效益,更要帶動產業發展。有了物聯網,每個行業都可以通過信息化提高核心競爭力,這些智能化的應用就是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n

2012年,中國物聯網產業市場規模達到3650億元,比上年增長

38.6%。從智能安防到

智能電網

,從二維碼普及到“

智慧城市

”落地,物聯網正四處開花,悄然影響人們的生活。專家指出,伴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相關配套的完善,在未來幾年,技術與標準國產化、運營與管理體系化、產業草根化將成為我國物聯網發展的三大趨勢。

\n


\n


\n



\n


\n

行業現狀

\n

就像互聯網是解決最後1公里的問題,物聯網其實需要解決的是最後100米的問題,在最後100米可連接設備的密度遠遠超過最後1公里,特別是在家庭,家庭物聯網應用(即我們常說的智能家居)已經成為各國物聯網企業全力搶佔的制高點,作為目前全球公認的最後100米主要技術解決方案,

ZigBee

得到了全球主要國家前所未有的關注,這種技術由於相比於現有的WiFi、藍牙、433M/315M等無線技術更加安全、可靠,同時由於其組網能力強、具備 網絡自愈能力並且功耗更低,ZigBee的這些特點與物聯網的發展要求非常貼近,目前已經成為全球公認的最後100米的最佳技術解決方案。


90後一場夢


[1] 物聯網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時代的重要發展階段。其英文名稱是:“Internet of things(IoT)”。顧名思義,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這有兩層意思:其一,物聯網的核心和基礎仍然是互聯網,是在互聯網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的網絡;其二,其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了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物聯網通過智能感知、識別技術與普適計算等通信感知技術,廣泛應用於網絡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稱為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後世界信息產業發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聯網是互聯網的應用拓展,與其說物聯網是網絡,不如說物聯網是業務和應用。因此,應用創新是物聯網發展的核心,以用戶體驗為核心的創新2.0是物聯網發展的靈魂。
作者:曹建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347860/answer/14844836來源:知乎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如果要說物聯網的發展趨勢和商業模式,可以簡單的歸納一下,就是泛在化,其最終的理想目標是4A,以達到任何時間地點人們都可以獲取到信息和互動,而網絡的形態及其演變也會因此而被驅動。商業模式,因為互聯網的變革而變得更加多樣,物聯網的商業模式也許是顛覆性的,但也能從現在如日中天的諸如Facebook、Apple、騰訊的商業模式中管中窺豹。

在通訊發展的初始階段,主要是解決人和人之間的互動,也就是P2P通訊,比如聲音、即時消息(IM)、文件傳送;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人的自身溝通需求,人和物之間的互動開始大行其道,也就是M2P通訊,比如視頻監控、網頁瀏覽、視頻共享(Youtube)、電子商務。 當然,有些業務如SMS則可以是P2P,也可以是M2P。隨著氣候、資源、人口壓力的不斷增加,現有的增長方式將無法持續,我們不得不思考如何以更加高效的方式管理和利用我們共有的資源,保護好生態環境,滿足經濟增長的需求,改善人們的生活。為此,世界各國都提出了物聯網的發展規劃。物聯網,也即是M2M通訊,解決機器間的互動,如自動抄表、安全監控、跟蹤、遠程遙控等。

這樣,整個網絡的通訊方式劃分成了:P2P、M2P、M2M,他們之間也存在交集。這個網絡發展到最後實際上就是人類社會、客觀世界、虛擬空間三者的緊密結合,其最終理想是實現4A:Anywhere、Anytime、Anyone、Anything,既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人和任何物都可以自由互動。在這個網絡中,通訊對象是泛在化的,涵蓋人、傳感器、智能終端、消費電子、儀表/設備,而且部署廣泛。應用也是泛在化的,涵蓋了各行各業、生產生活。信息也是泛在化的,信息量極為龐大。最為關鍵的是,這個網絡是要求是“感知”的,與人和物是緊密聯繫的,並且這種感知能力可以用來改善人們的生活。

由於通訊對象的泛在化、應用的泛在化,而且存在著本地通訊對象的直接通訊需求,整個網絡的魯棒性要求也大大增強,網絡要有強大的互聯互通能力,網絡的感知能力也大大增強。整個通訊網絡,也逐步會從目前的垂直孤立走向水平統一。而整個通訊網絡的發展歸納下來有三大趨勢:以雲計算為技術基礎的應用平臺;以IPV6為基礎的扁平化融合網絡;以傳感器為基礎的本地Mesh網。

但接下來,很多人就有這個疑問,這張網絡如何賺錢?或者說這張網絡的殺手級應用在哪?同樣的問題,在3G時代也存在著,直到Apple出來進行了解答。結果自然是目前再也沒有人提3G的殺手級應用,而是問這張3G網絡的帶寬夠不夠?

在泛在網時代,可以想象,整個商業模式也許會再一次被顛覆。不過任何東西都是建議在歷史經驗上,也可以說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商業模式也會如此。那現在如日中天的這些互聯網公司,如蘋果、Google、Amazon、Facebook、Youtube、騰訊…..,他們的商業模式是什麼?是蘋果的Appstore+iPhone?是Google的搜索引擎+廣告?還是騰訊的QQ+網絡遊戲?也許這個只是觸到了問題的一個方面,或者只是他們的表象?那進一步的真相在哪?

真相也許在這:MESH新型商業模式。簡單的說,MESH商業模式由三大要素組成:Phy. Goods、Mobile、Social。首先:MESH的核心是共享,要找到可以共享的產品/服務並將之數字化,既實體數字化。其次:要有感知的技術手段。要利用要充分利用傳感器、移動互聯網和相應的定位技術等技術手段對客戶進行“感知”,為客戶打造個人偏好的數字全景,為客戶打造貼身的服務環境和體驗,提供高度個性化的產品,既數據實體化。最後:信任是MESH商業模式的根基。要打造一個社區,這個社區由那些願意共享而建立信任的有聯繫的客戶群體組成。通過社區網絡這個槓桿來撬動巨大的商業雪球。

那如何建立信任?首先,要讓客戶瞭解你能做什麼,這個其實也是管理客戶預期的過程。其次,要鼓勵客戶去嘗試,可以是免費或者小樣的形式;接下來,客戶會開始使用這個產品和服務;同時要能夠吸引客戶進行參與,通過客戶的參與最終會體現到產品和服務的設計過程中;最後通過這些活動中獲取到的數據來改善我們的產品和服務。這個過程是一個環,但不是閉環,而是一個螺旋上升式的環。

我不敢說未來的商業模式會怎樣,但也許,未來泛在網的商業模式是從“共享”開始。

路上的風景很精彩


小編應該說的是物聯網吧,我理解的就是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一種交易模式,相對於傳統行業和新興電子商務兩種模式的折中。這種形式既擴展了銷量,使得商家獲得更多客源和收入,也使得消費者有更多的選擇和保障,萬一出現不合格不滿意還可以去店鋪更換,這種形式是社會發展與需求的產物。方便了大家


板栗12345


謝謝邀請,首先說明一下,物聯網不是一種商業模式,物聯網是指通過各種信息傳感設備,實時採集任何需要監控、連接、互動的物體或過程等各種需要的信息,與互聯網結合形成的一個巨大網絡。其目的是實現物與物、物與人,所有的物品與網絡的連接,方便識別、管理和控制,這就是互聯網。

物聯網的價值是可以實現萬物互聯的“智能化”。互聯互通的設備已不再是簡單的“連接”,而是產生了智能,可以知道自己該做什麼,物聯網中的“物”能夠自我感知、預測、反應和協作,處在一種智能有序的我自學習與控制環境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