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退休操盤手的滴血感悟:解密莊家是如何給散戶下套的

股市,無論在熊市還是牛市,始終有人買有人賣;同樣的圖形,多方看起來會漲,空方看起來又會跌。意見始終相反,這就是相“反”相“成”的過程,而在選擇自己喜好的股票時,往往又會掉入主力資金分類的誤區。

一位退休操盤手的滴血感悟:解密莊家是如何給散戶下套的

先看一個小故事《用自己的方法賣辣椒》,很富有哲理性,可以一起思考:

賣辣椒的人,恐怕都會經常碰到這樣一個非常經典的問題,那就是不斷會有買主問:“你這辣椒辣嗎?”不好回答——答辣吧,也許買辣椒的人是個怕辣的,立馬走人;答不辣吧,也許買辣椒的人是個喜吃辣的,生意還是做不成。

有一天沒事,我就站在一個賣辣椒的三輪車旁,看攤主是怎樣解決這個難題的。趁著眼前沒有買主,我自作聰明地對她說:“你把辣椒分成兩堆吧。”沒想到賣辣椒的婦女笑了笑,輕聲說:“用不著!”

說著就來了一個買主,問的果然是那句老話:“辣椒辣嗎?”賣辣椒的婦女很肯定地告訴他:“顏色深的辣,顏色淺的不辣!”買主信以為真,挑好後滿意地走了。也不知今天是怎麼回事,大部分人都是買不辣的,不一會兒,顏色淺的辣椒就所剩無幾了。我於是又說:“把剩下的辣椒分成兩堆吧,不然就不好賣了!”然而,她仍是笑著搖搖頭,說:“用不著!”又一個買主來了。賣辣椒的婦女看了一眼自己的辣椒,答道:“長的辣,短的不辣。”買主依照她說的挑起來。這一輪的結果是,長辣椒很快告罄。

在股市中,主力或莊家何嘗不是這樣,會經常把股票通過分類、包裝賣給搶購的散戶。

看著剩下的都是深顏色的短辣椒,我沒有再說話,心裡想,這回看你還有什麼說法。沒想到,當又一個買主問時,賣辣椒的婦女信心十足地回答:“硬皮的辣,軟皮的不辣!”我暗暗佩服,可不是嘛,被太陽曬了半天,確實有許多辣椒因失去水分而變得軟綿綿的了。

賣辣椒的婦女賣完辣椒,臨走時對我說:“你說的那個辦法賣辣椒的人都知道,而我的辦法只有我自己知道!”

因此,在股市上,莊家或主力資金就像賣辣椒的老婦一樣,再不好也能賣出。他們會根據市場變化、投資者的心態、國家政策變化,把幾千支不同的股票分出不同類別並賦之予相應題材,人人稱絕,致使每次均有股民踴躍購買。如一種分類後購買週期結束,又會出現另一種分類擺在股民眼前,始終會有人根據自己的偏好選擇、追逐。如小盤股與大盤股之分類;低價股與高價股之分類;創業板與主板之分類;央企背景與民營企業之分類;預盈預增與預虧預減之分類,等等。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提倡選擇股票必須先選擇即將成為熱點的板塊,只有選準這個板塊,才是股民資金關注的對象,也只有資金大量湧入,此時這個板塊的股票價格才有可能節節升高,你購買的股票市值才可以大幅攀升。不同時期肯定有一個強勢的板塊勝出,而此板塊的勝出又是彼板塊退潮的開始。正由於人類具有極強的抽象思維,所以股民才更願意追逐標新立異的板塊。


主力試盤策略

主力試盤就需要採取一定的策略才能達到試盤的目的,主力根據試盤的不同情況,會採取不同的策略。

(1)試盤當日,主力為了測試該日的賣壓程度,利用開盤時拋出一筆籌碼,將股價打壓下去。如果隨後出現下跌超過主力預期幅度且成交量放大,說明今日賣壓重,散戶不因價跌而惜售。

技巧:主力測試賣壓程度時看好後市與看壞後市的操作策略

如果主力看好後市,在已吸納了一些籌碼的基礎上或洗盤,或被動護盤,不適合拉抬;如果主力不看好後市,可能先拉高,然後拋掉手中的籌碼,到尾盤反手為空。

(2)主力為了測試散戶的持股意願,會在開盤時先低價拋出一筆籌碼,隨後股價緩慢下滑,回檔幅度不深,且下跌量縮,這說明散戶惜售,不願意殺跌。

(3)主力為了測試散戶的追高意願,會採取小幅高開盤後放量拉高的手法,隨後觀察有無跟風盤買入。如果散戶看好後市就會踴躍買入,表現為量增價漲的走勢,面對這樣的情形主力往往會決定拉抬;但如果散戶不看好後市,那麼跟風買入的量就會很少,表現為量縮價升,股價上升無力,主力此時就會反手做空。

(4)主力可以通過分析盤中的量價關係,來判斷盤中散戶的動作。如果發現散戶不殺跌而追漲,在盤中的表現就會是量增價漲或量縮價跌,且全日股價維持在前日收盤價之上,此時主力就會發起強力攻擊以急速拉高股價;如果主力發現散戶急於出貨,追高意願弱,在盤中的表現就是量縮價漲或量增價跌的背離走勢,且股價始終在前一天收市價以下波動,此時主力就會刻意製造一些利好消息來掩護其出貨。


主力打壓試盤盤口

一位退休操盤手的滴血感悟:解密莊家是如何給散戶下套的

一位退休操盤手的滴血感悟:解密莊家是如何給散戶下套的

一位退休操盤手的滴血感悟:解密莊家是如何給散戶下套的

主力吸籌做多盤口

一位退休操盤手的滴血感悟:解密莊家是如何給散戶下套的

一位退休操盤手的滴血感悟:解密莊家是如何給散戶下套的

一位退休操盤手的滴血感悟:解密莊家是如何給散戶下套的


莊家個體行為的操盤規律

規律,指自然界和社會諸現象之間必然、本質、穩定和反覆出現的關係。股票市場中有節奏而反覆出現的現象經常可見。在個股盤口,分時走勢,K線走勢等反覆出現十分接近,或幾乎相同的形態表現就是一種規律。筆者長期研究發現:股市中至少存在兩種明顯規律,分別為個人行為規律和市場行為規律。

個人行為規律簡單的說是由一個獨立主體的行為動作影響而產生的,有節奏反覆出現的特定現象。市場行為規律是由大眾群體性行為動作產生有節奏特定現象。

個人行為規律特定現象的產生需要該主體具有強大的能量。如股票市場上一個人或一個機構要想在某個股票產生一些規律影響,需要這個人或機構有大量的資金或足夠多的籌碼才能實現。因此也可以知道,能操縱個股股價的人或機構,相對之下必然是實力較強的。

個人行為動作影響下出現規律性現象有兩種情況:

1﹑不經意留下的 2﹑有計劃故意留下的

不經意留下的是屬自然規律範疇,故意留下的屬人為現象。一般由個人行為動作影響下出現的規律大部分都是人為的。打個比方,人需要吃飯方能生存。古代大部隊行軍打仗需生火做飯,軍隊每到一處安營紮寨都會留下臨建土灶痕跡,這就是一種規律。

規律自身包含各種各樣的信息,分析規律掌握規律能助你預斷未來。接上舉例,同一支部隊每次移動后土灶數量都遞減,而且在一段時期形成規律。那麼可根據這一規律推斷出這支部隊不斷在減員,或者糧食供應不足情況出現等信息。股市中個股因莊家做盤形成規律很常見,下面通過武漢凡谷近日表現就可瞭解到什麼叫規律。

一位退休操盤手的滴血感悟:解密莊家是如何給散戶下套的

一位退休操盤手的滴血感悟:解密莊家是如何給散戶下套的

一位退休操盤手的滴血感悟:解密莊家是如何給散戶下套的

一位退休操盤手的滴血感悟:解密莊家是如何給散戶下套的

一位退休操盤手的滴血感悟:解密莊家是如何給散戶下套的

一位退休操盤手的滴血感悟:解密莊家是如何給散戶下套的


穩定盈利需要做到哪些事

抓住機會 追漲殺跌

許多股評人士總是勸戒股民切忌追漲殺跌,應以觀望為主,這使一些股民往往駐足不前。其實,無論是股市大幅震盪時,還是大盤橫向整理時,獲利機會仍然很多。關鍵在於抓住機會,善於在資金運動中獲得差價。尤其是在近期炒作中,機構採用了棄 大盤、炒個股(板塊)的操盤思路。一天上漲10%的個股即使在下跌行情中也能覓得到。由於機構炒個股,一般持倉量都很大,進出需要一定的時間。股民若能以敏銳的觀察力,儘早發覺,抓住機會追漲殺跌,還是可以獲利的。

及時換籌 避免套牢

做股票切忌一味死守教條。因為市場熱點大多是機構為營造炒作個股的氛圍而挖掘出來的。經過大造輿論和一段時間的炒作後,機構一旦撤莊,這個題材必將被市場所拋棄。所以做股票不必相信這題材、那概念,只把它作為市場熱點,積極參與就是了。若發現交投已逐步趨弱,則應及時退出。此時,市場肯定又有新的熱點產生,因為機構是不甘寂寞的。如果股民執意等待這類股票,不到成本不出貨,那麼等待的時間相對要長一些。因為惡炒過的個股,上檔套牢盤重重,沒有哪個機構願意充當“轎伕”角色。只有及時換籌,並且順勢而為,才能保證多贏少虧。

以熟為重 半倉長線

時下流行一種古風就是伯樂輩出。應該承認,發現一匹黑馬,無疑挖掘到一口金礦。但對於中小投資者來說,發現一匹黑馬並騎上它,恐怕很不容易,所以盲目人騎瞎馬的悲劇比比皆是。筆者認為中小投資者炒股應抓住一隻自己熟悉的、且股性較活躍的股票運作。具體做法是用一半的資金,專買一隻股票,高拋低吸。之所以堅持半倉,是可以在持續上升的趨勢時,分批追加持有;在不斷回調時且未知底部時分批補入,可以攤低成本。而只做且專做一隻股票的好處是,既避免了精力的分散無暇顧及,又不會因個股無序炒作帶來的此賺彼虧的結果,更可熟知其阻力位、支撐位,比較容易進出自如。

樹立自信 逆水行舟

股市有句名言:“最好的顧問是自己”。作為中小投資者,應當堅信自己每一次作出的投資決定都是正確的。唯有這樣,才能不產生任何無益無用的沮喪或懊悔。在如此良好心態的基礎上,如果再輔以“多頭行市不做多”,“空頭行市不做空”的逆向運作,同時在指數與股價上設定上限與下限,到上限再好也要拋,在下限再跌也要買,不拘泥一時的漲漲跌跌,相信還有什麼能妨礙你成為駕馭市場的強者呢?


交易體會

沒有充分的理由決不可買股票(買入時應該充滿自信而不是猶猶豫豫),個股買入價位應該是配合大盤波段低點而決定,除非經驗老到,事先做好計劃是非常必要的。

風險:

耐心:頂尖交易員都厭惡風險,他們耐心等待最有利的風險/報酬關係。如同比爾.利普舒茨說的,“如果交易員能夠減少50%的交易次數,通常都可以賺更多的錢”。優秀交易員都很有耐心,因為他們不擔心錯失機會。這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心態-----機會永遠都存在。

資金:

交易資金的來源可能影響操作風格,尤其是在承擔風險的程度上。運氣:頂尖交易員都會把自己擺在一個能夠接受好運的位置。即儘量提高自己的勝算。戴維.凱特與比爾.利普舒茨都強調一點,每年只有少數幾筆交易能夠創造重大獲利。當他們感覺某個部位具有極高的獲利潛能,就會“扯足幸運的風帆”,擴大部位規模,不要過早結束部位。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有膽量押下龐大的賭注。

漸進的交易:

頂尖交易員採用漸進的交易手法,慢慢累積獲利------不要貿然承擔風險,不要嘗試揮出全壘打。他們理解,明天仍然能夠進場交易的重要性,遠超過今天的獲利。因此,他們絕對不允許連續虧損迫使自己退出市場。

舒適界限:頂尖交易員會把風險設定在自己的“舒適界限”內。如果發現風險太高,他們會縮小部位規模或採用價差交易。惟有留在舒適界限內,思緒才會清晰,決策才會客觀,交易績效也才會因此而提升。我的體會:買入價與止損價的差距與操作者的水平成正比(即水平越高,止損位置越是舒適),關鍵是買入價位最好是當日見分曉的“勝負手”,買入後收盤就應該知道是贏定了還是判斷錯誤及早出局。我的做法是沒有90%的勝算決不進場,潛在空間與潛在最大損失比至少為3:1。短線沒有10%的空間,中線沒有20%的理論空間就是刀口舔血,因為要考慮到提前出局。(不可能每次都賣在最高價)

損失:承認錯誤:

頂尖交易員不怕承認錯誤。承認錯誤無損於自我或自尊。他們知道,判斷錯誤是交易過程中必然發生的現象。通過認賠而重新取得清晰的思考與專注能力。事實上許多受傷者都提到如何從虧損中學習。菲爾.弗林甚至說“學習如何熱愛小額虧損”。

出場:

頂尖交易員會預先規劃他們準備接受的損失,他們有堅決的自律在預定的停損價位出場。對於伯納德.奧佩帝特來說,如果預期發生的事件沒有發生,或預期發生的事情已經發生,他就出場。對於比爾.利普舒茨來說,如果損失超過他願意接受的程度,他就出場。換言之,出場位置取決於某個痛苦水準,一旦痛苦程度超過這個水準,也代表自己超出舒適界限。

我的體會:

每次交易最大損失我定為3%,即只要股價跌破買入價的3%以下,除非是極有把握的大底部,我都會認賠出來。因為我的買入價位非常講究,買入要求當日決不能被套(95%的成功率),因此我有這個機會及早的認賠出局。買入價位跌下3%對我來說已經是非常的失敗,通常應該是買入即漲,或尾盤價買入當日不套。

從下至上的分析:

瞭解所有的玩家,留意他們的言行。所謂玩家,是指具備不可忽視的影響力的人。瞭解他們為了本身的利益,應該說些什麼話,或者他們說的話可能帶來什麼利益。動機是什麼?隱藏的議題是什麼?只要涉及利益關係,任何談話都不可輕信。對於每一個利益集團,他們希望發生的最佳,次佳與第三種結果是什麼每個利益集團操縱事件發展的著力點與影響力在哪裡。每個集團對於每個結果反應將如何?如果某人這樣做了,其他人的反應和後續的發展可能如何?

動態分析:

任何事件背後都必定有一個故事,你必須瞭解這個故事。

必須瞭解對手的想法,以及我與他的想法差異究竟在哪?

對待持倉部位:

保持開放的心態與客觀的立場來對待未平倉的部位。

當你嘗試用客觀的角度評估未平倉的股票時,情緒總會產生干擾。對於一個優秀的交易員來說,如何控制“心”的能力,其重要性遠超過如何運用“腦”。欺騙自己是在市場上發生虧損的主要理由。

如何面對損失和處理獲利:

承受壓力和恐懼,這是很重要的經驗。面對一個新的價格,你問自己一個問題:假設還沒有建立倉位,是否願意在這個價格買進?答案是否定的話,那你就賣出。迅速認賠而讓獲利部位繼續發展。建立倉位的根據是否正確。

資金管理:

任何單筆交易中,你能夠承擔的最大風險金額是多少?

一旦建立倉位後,我最多準備承擔多大的百分比的損失?

分散投資的策略:

如果個別部位都承擔相同的市場風險,就不能提供分散投資的效益。個別部位的規模必須類似,如果九個部位規模都是100美元,第十個是10000美元,這類的分散投資沒有太大的意義。個別部位的價格波動率應該類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