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新鄙視鏈,你的城市在幾等艙?

來源丨智谷趨勢

作者丨旺角黃局長

去槓桿,是財政去槓桿還是金融去槓桿?

去槓桿搞到股市暴跌、債務違約,哪一個部門需要背鍋?

自7月開始,中國出現了一場罕見的神仙吵架。“耍流氓”、“奪權了”、“從犯”、“小國央行”,就在央媽與財爸吵得不亦樂乎時,國務院悄悄放出了一大招,字裡行間都像在為今後的去槓桿路徑一錘定音。

這份改變了全國600多個城市命運的文件,將申報建設地鐵的經濟總量、財力門檻提高3倍,並設下了一個軟性指標:債務率。

瞬間,有9個城市的地鐵夢裂為碎片,6個城市留級察看。活下來的,奔走相慶,出局的,痛哭流涕。那些按照地鐵遠期規劃圖重倉土地的開發商,囤積所謂地鐵房的投資者全部被打蒙了,多少人的命運就此而變。

國家的拐點已到!這個地鐵遊戲規則的變動,其實正是政策風向鉅變的前奏。

01

文件的全名叫做《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建設管理的意見》。

該文件要求,申報建設地鐵的城市,其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應在300億元以上,地區生產總值在3000億元以上,市區常住人口在300萬人以上。

中國城市新鄙視鏈,你的城市在幾等艙?

對比2003年國務院81號文可知,地方財政、GDP的要求提高了3倍門檻,人口要求則從“城區人口300萬以上”改為“市區常住人口300以上”。

最近微信上流傳的自媒體文章,很多都搞錯了“市區常住人口”的概念,有的用了全市的常住人口,有的用了城鎮化人口。

其實按照住建部的標準,市區常住人口,是指城市行政區區劃內的人口,不包括管轄的縣以及代管的縣級市。

目前,全國有大大小小657個城市,只有44個城市獲批建設地鐵。新規一出臺,就直接淘汰出去了9個城市。

中國城市新鄙視鏈,你的城市在幾等艙?

烏魯木齊、呼和浩特、包頭和蘭州是經濟上不達標。這幾個城市有一個共同特徵,就是都位於西北、華北地區,經濟造血較為乏力,有的地方還剛爆出數據造假,完全是黑洞般的存在。這些地方硬撐著上地鐵,只能是留下一屁股債了。

南通、福州、洛陽、溫州、蕪湖是常住人口不達標。建不了地鐵,南通、蕪湖和洛陽還可以把鍋甩給長三角和大鄭州,誰讓你們這些老大哥的虹吸效應太強,我們的人都被吸走了,都是人口淨流出。

溫州恐怕只能怪自己了,雖然大溫州的皮革廠名揚天下,每年都能拐到民工兄弟來安寨,但下邊的縣市經濟實在太雄厚了,來的人都扎到郊外去了,市區沒留幾個。

02

這出局的滋味確實不好受。

好比企業IPO,弄材料,遞材料,熬了好久才遊過堰塞湖,過了會,整個過程小小謹慎,誠惶誠恐,每天都夾著尾巴作人,臨上市敲鐘時又被撤了下來。這揪心得啊。

福州好歹已開通運營了一條23公里長的1號線,其他幾個兄弟都還是零鴨蛋,有的剛搞了剪裁儀式,鏟了幾把土,有的還在地下拼命挖挖挖呢。

動工很久的,估計不會貿然停下,還沒動工的凶多吉少。像南通地鐵1號線開工超過半年,目測不會受影響,遠期規劃的3、4號線怕是徹底沒戲了,至少未來幾年內都不會有任何動靜。

不知道當初那些急忙打出地鐵上蓋的開發商,現在有沒有覺得臉上火辣辣?

中國城市新鄙視鏈,你的城市在幾等艙?

咸陽、銀川、西寧、揚州這幾個地方也是挺慘的,地鐵規劃已經進入申報流程,就差臨門一腳,新規一出來,直接哭暈在了廁所。

不過,有人哭就有人笑。

就在福州等地方哀鴻遍野之時,唐山、淄博、泉州的論壇裡充滿了歡聲笑語,彷彿中國人剛剛贏了世界盃。

他們拿著自家的條件去對比國務院的標準,簡直是越看越開心。全國GDP超過3000億的城市超過70家,市區常住人口超過300萬就只有40多個。

門檻之高,一下子就踢掉了全國600多個城市。剩下的名單中,汕頭(2350億)、雲浮(840億)地區生產總值不達標,淮安(230億)、邯鄲(220億)、臨沂(285億)、保定(238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不達標。

所以拋開存活的不說,接下來有資格上高堂過會的,就只有唐山、淄博、泉州三個城市。

中國城市新鄙視鏈,你的城市在幾等艙?

據說唐山為了迎來地鐵時代,已經摩拳擦掌很久了。像抗震紀念碑對面的時代廣場,就預留了地鐵接入口和地面入口。

中國城市新鄙視鏈,你的城市在幾等艙?

這樣算下來,全國960萬平方公里的疆域上,也就只有38個城市獲得建地鐵的資格。簡直比中新股還難。

但上了車的城市,也別高興得太早。翻過五指山,還有九九八十一難呢。

03

今年3月澎湃新聞報道稱,發改委正在就調整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申報條件細則徵求意見,其中有一條涉及到債務率:

上一年度政府債務率超過100%、120%的城市,城軌交通項目的財政出資比例分別不得低於60%、80%;政府債務率超過150%的城市,省級發展改革部門不得批准新開工建設項目

52號文下來的時候並沒有這一條。不過,有關部門還是留了一個尾巴——

7月17日,發改委發言人向外界透露了一個高層的態度,對於不符合法律法規、或者沒有落實償債資金來源的項目,以及列入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預警範圍的城市,不批准或暫緩批准新開工項目。

這個要求並沒有列入正式文件,而是作為內部規定。這說明債務率超標不是硬性指標,而是一個軟性指標。

所謂“不批准”或“暫緩批准”,前者是真的不批,你怎麼求都沒用,後者是緩一緩還是會給你批的,別太著急。中央的自由裁量權很大,到底批還是不批,取決於這個城市的談判斡旋能力,以及在中央心目中的地位。

經過統計,我們發現38個有資格建地鐵的城市中,有6個城市的政府債務率超過國際通用的警戒線100%。(蘭州數據不全未統計)

中國城市新鄙視鏈,你的城市在幾等艙?

政府債務率=債務餘額/當年綜合財力。綜合財力是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政府性基金總收入、國有資本經營總收入的總和,包含了上級補助收入、調入資金、上年結餘等。

很多文章都不夠專業,只計算地方級收入而忽視了中央、省裡的轉移支付,導致有很多城市都莫名中了槍,比如西安、瀋陽、南寧等。

實際上,真正債務率爆表的已獲批城市,只有貴陽、昆明、大連、哈爾濱,而還未獲批的種子選手中,只有淄博笑到最後,唐山(152%)、泉州(131%)希望渺茫。

這6個城市雖然不像呼和浩特、包頭城市那樣被直接“淘汰出局”,但怎麼都要“留級察看”。

像無限逼近100%西安,就算超一點也不怕。有國家中心城市這層黃袍加持,怎麼著都會多傾斜下。其他非國家戰略層面的城市,就只能自求多福了。

04

以前,我們常用行政等級、房價來給城市排序,弄出一二三四線榜單。

其實這兩種座標系都各有不足。前者是計劃經濟下的產物,後者是市場經濟下的產物。單獨採用一種指標,都會有些偏頗。

像長春貴為副省級城市,只比直轄市低一個序列,但要說長春是二線,武漢人服嗎?

所以,我們不妨用一種同時吸取兩種體系長處的座標:地鐵指數。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地區生產總值、市區常住人口、債務率,這四個指標分別考量了一個城市的財力、物力、人力、壓力。每項指標都達標的城市,真的是屈指可數,需要官方和市場兩種力量共同作用,較為均衡才可以。

比起星巴克指數的虛無縹緲,地鐵指數更能反映一個城市的綜合實力。再結合國務院的“城市規模劃分標準”,我們可以制定出一個全新的城市等級鏈條——

中國城市新鄙視鏈,你的城市在幾等艙?

(地鐵運營里程與城市規模具有非常大的正相關性)

坐在一等艙的,主陣營是超大城市,加特大城市南京。

坐在二等艙的,主陣營是特大城市,加大城市蘇州。

坐在三等艙的,主陣營是有資格建地鐵的大城市,加特大城市瀋陽。

坐在末尾艙的,是隻有資格建輕軌的其餘城市。

要知道,地鐵每公里建設成本7、8億元,按規定地方配置的資本金要達到總量40%以上。南京運營里程能排到全國第四,遠甩武漢、成都、天津等,可見自身實力之雄厚,完全有資格可以進入頭等艙。同理,“大城市”蘇州擠入了二等艙,“特大城市”瀋陽退到了三等艙。

而省會城市蘭州、福州、烏魯木齊、呼和浩特都沒有資格建地鐵,連常州、佛山、徐州這類普通地級市都比不上,也就不能坐同一個艙位了,只能末尾艙。

這才是真正的城市鄙視鏈。

有資格建地鐵的叫高富帥,沒票上車的那都是屌絲。

05

這年頭,最大的確定性就是“不確定”了。

遊戲規矩的一個變動,下邊多少人的命運為此而變:按照地鐵遠期規劃圖重倉土地的開發商,囤積所謂地鐵房的投資者……

其實,這種政策的變向也不是無跡可尋。最近央媽和財爸那場鬧得滿城風雨的掐架,就提前釋放出了鉅變的信號。

這兩年,為了消除泡沫,央媽的金融去杆槓搞得很猛,資管新規一下去,通道、嵌套都被關進了籠子,銀行系統日子過得緊巴巴,對實體經濟融資劇烈收縮,引得股債匯三殺,市場叫苦連天。

財政去杆槓卻動靜不大。相反,地方政府還通過國企、城投平臺繼續加槓桿,導致債務累增。由於財稅改革跟不上,這部分的風險已到非常的危險時刻。

像前陣子某地級市威脅銀行要對政府債務降息,否則就動用紀委清查。手段如此野蠻,反映出當下中國,地方政府與銀行體系的博弈已上升到了史無前例的激烈。

高層對於防範系統性風險下,各部門步調不一致的後果有了反思,財金體制迎來鉅變的節點。將地鐵建設條件提高3倍,不過是財政去杆槓打響的第一槍。

如此一來,很多資金不到位的城市就不能硬上基建了,盲目的投資減少,避免了地方過度超前建設,加重地方債務負擔。

近期有諸多消息顯示,中央正準備摸底地方隱形債務。隨著這個見不得人的賬本浮出水面,從表外移入表內,各地政府的債務率將高度膨脹。由此,未來地鐵夢碎的城市名單還會繼續拉長。

一場深遠的巨震開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