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降將丁汝昌爲什麼會被清朝重用?

一德格天1


丁汝昌並非太平天國降將。

之所以現在認為丁汝昌出身於太平軍,是出自民國陳詩所著的野史,毫無根據可言。其實陳詩這樣寫的原因不難推測,因為孫中山的緣故,太平天國在民國的歷史形象是非常正面的,而與其對立的淮軍自然形象就是負面的了。陳詩為了樹立丁汝昌是一個正面人物的形象,在當時的歷史思想氛圍下,便給丁汝昌安上了出身太平軍的身份,還特地標明丁汝昌是太平軍將領程學啟的部下,跟隨程一起降清,看上去這個身份偽造得天衣無縫。

但陳詩薄弱的歷史功底使其為丁汝昌編造的身份千瘡百孔,不值一駁。

程學啟是1861年投降湘軍,丁汝昌是1862年參軍加入銘軍,兩人的命運線並無交集。但是,造謠容易,信謠容易,傳謠更容易,撥亂反正就不那麼容易了


程學啟投降湘軍後,其太平軍舊部被編為開字營,到程學啟陣亡時,開字營已經擴充為開字軍,有十個營五千人,統領由王永勝接任。1867年10月,開字軍10營一分為二,編入(潘鼎新)鼎軍和(楊鼎勳)勳軍。

而丁汝昌呢,他的履歷非常清楚,一直都在銘軍裡,曾經帶過銘軍水師炮船,後來又帶銘軍馬隊,到開字軍被鼎軍和勳軍瓜分時,丁汝昌已經是統領三營銘軍的分統了。可以說丁汝昌和程學啟、開字營毫無交集。

《清史稿》根本沒提到丁汝昌和太平軍或者程學啟有什麼瓜葛:“汝昌,字禹廷,安徽廬江人。初隸長江水師,從劉銘傳徵捻”。

而丁汝昌在後來給老上司劉銘傳的信函中回憶往昔時,也說得很清楚,丁汝昌一參軍就在劉銘傳的麾下,而不是由其他部隊轉過來的。

丁汝昌最早當軍官,就是當這種舊式炮船的船長,這也是後來李鴻章讓丁汝昌去當北洋炮船督操的原因之一,畢竟淮軍裡幹過船長的高級軍官鳳毛麟角


在清朝的所有官方史料中,也從來沒有提到過丁汝昌是太平軍出身。最明顯的就是甲午戰爭中,丁汝昌遭到帝黨和清流言官的無恥汙衊和攻擊,甚至在他自殺殉國後,言官還在繼續編造謠言,說丁汝昌是詐死,實際上已經投降日本了。但是沒有任何一個人攻擊丁汝昌是太平軍出身。要知道“髮匪餘孽”是一個上好的攻擊理由,如果丁汝昌真的出身太平軍,他的政敵是不可能視而不見的。

那麼,為什麼這麼明顯的造假行為可以影響到今天呢?

還是歷史思想環境所致。新中國建立後,繼承了民國時期對太平天國正面形象的認定結論,於是直至九十年代之前,歷代歷史學者都繼續沿用丁汝昌出身太平軍的說法,以便為這位愛國將領塑造正面形象。

丁汝昌在近代海軍的最初職務,就是統領這種蚊炮船的北洋炮船督操,再到後來的北洋水師統領,再到北洋海軍提督,也是花了十幾年時間一步步走上去的,並非有人想的平步青雲

直到九十年代之後,中國歷史界開始重新定義太平天國,其形象由原來的高大全走向另外一個極端,丁汝昌的假太平軍身份才終於得到了糾正。


海軍史研究會員


丁汝昌的經歷說明了一個道理:即使在人脈關係錯綜複雜的封建社會,是金子總是會發光。

出身合肥農村的丁汝昌,只上過三年私塾就因為家貧輟學,後入豆腐店做夥計,1851年,廬江一帶發生嚴重災荒,丁汝昌父母雙亡,無奈之下18歲的丁汝昌加入了佔領廬江的太平軍,成為程學啟的部下。

程學啟是一員猛將,太平天國“受天安”葉芸來十分看重他,還把小姨子嫁給他,程學啟也知恩圖報,屢屢打退湘軍對安慶的圍攻。

曾國荃自覺一時半會打不過程學啟,就學曹操把程學啟的養母抓過來脅迫程學啟投降,程學啟自幼喪母,養母恩比天高,所以左右為難,恰巧這件事情被葉芸來知道了,準備先下手為強,把程學啟抓起來,程學啟連夜帶著丁汝昌等人投降了曾國荃。

惱羞成怒的葉芸來把程學啟妻子兒子全部殺死,頭砍下來掛在安慶城門示眾。程學啟悲憤至極,立誓“滅賊以報國家”,1861年程學啟身先士卒攻入安慶城中,太平軍守將葉芸來所部一萬六千餘人戰死,安慶遂被湘軍攻佔。

程學啟雖然入了清軍,但曾國荃對這夥降軍一直不放心,只要有戰役必讓他們打頭陣,希望借刀殺人,剪除後患,但程學啟丁汝昌命大,連續攻佔無為州、運漕鎮、東關等地,不但沒有死,還累立戰功,程學啟擢為正三品參將,並受命自立營頭,擴軍為開字營,丁汝昌升任千總,充當開字營哨官。

1861年冬,為防備太平軍攻打上海,曾國藩命李鴻章籌備淮軍,程學啟的開子營因為安徽人居多,被整體劃入淮軍,成為李鴻章的部下。

1862年丁汝昌因為配合劉銘傳作戰勇敢,被劉銘傳點名要到自己麾下,仍充哨官,統領親兵100人。旋改統領馬隊,升任營官,授參將。

太平天國敗亡後,李鴻章梳理兩江軍務,丁汝昌升為副將,統先鋒馬隊3營,隨劉銘傳北上,與捻軍作戰,捻軍被剿滅後,丁汝昌因功被授為總兵,加提督銜。

1874年劉銘傳打算把丁汝昌的三個營裁掉,雙方發生衝突,丁汝昌一怒之下辭官回家,解甲歸田。躲過了一場殺身之禍。後李鴻章興辦洋務,不甘心就此消沉的丁汝昌找到李鴻章,李鴻章素知丁汝昌“才略武勇”,委任他籌建北洋水師。由於早年表現突出,正指揮兵馬收復新疆的左宗棠也來信邀請丁汝昌出山助陣,但被李鴻章以“傷病復發”為由留在身邊。

光緒十二年,丁汝昌率北洋水師遠洋操練,在長崎補充給養,北洋水兵因為嫖妓問題在日本大打出手,此事原本是北洋水兵挑起,但自恃兵強馬壯的北洋水師竟然以炮擊長崎威脅日本政府,最後以日本賠償五萬元了事。

此事被日本方面認為是奇恥大辱,也為後來甲午海戰埋下伏筆。

光緒十四年,根據李鴻章的提名,奏准以北洋水師記名提督直隸天津鎮總兵丁汝昌為海軍提督,不久賞加尚書銜,丁汝昌達到一生榮譽的頂點。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二月十二日,全軍覆沒的丁汝昌服鴉片自殺,以死謝罪天下,臨死前,將北洋海軍提督印截角作廢,年僅59歲。在他死後,光緒帝下旨“籍沒家產”,不許下葬。丁汝昌的子孫輩被迫流落異鄉。直至宣統二年(1910年),經載洵及薩鎮冰等人力爭,清廷才為丁汝昌平反昭雪。

丁汝昌的一生可謂大起大落,但他做官兢兢業業,對上級忠心耿耿,雖然中途變節,但受到重用並不奇怪。

(1)有能力

丁汝昌雖然是太平天國的降將,但他並非大官,所以對他後來仕途影響不大,韋俊還是韋昌輝的弟弟,一樣在投降後混的風生水起。而丁汝昌之所以在投降後受到重用,與他的能力有很大關係,程學啟曾國荃劉銘傳李鴻章左宗棠,凡是和他有接觸的上級都認同他的能力,可見貨真價實,確實有兩把刷子。

(2)有忠心

早年的程學啟,後來的李鴻章,丁汝昌因為是降將的關係,一直尾巴做人,尤其是跟著李鴻章後忠心耿耿,在朋黨政治講究門庭的封建社會,忠誠是優秀的品德。

(3)有運氣

將軍百戰穿金甲,一將功成萬骨枯,和丁汝昌一起投降的老上級程學啟早早戰死,而丁汝昌卻又活了幾十年,帶兵打仗,運氣必不可少,丁汝昌戎馬一生能堅持下來自然有上天眷顧。

關於丁汝昌的功過,歷史自有公論,最後以當時《紐約時報》的一段話收尾:

三名中國海軍將領,北洋艦隊司令丁汝昌將軍、右翼總兵兼“定遠”艦艦長劉步蟾將軍和張將軍,在目前的戰爭中表現出了比他們的同胞更加堅貞的愛國精神和更高尚的民族氣節,他們值得中國的人民引為驕傲。他們是通過一種令人哀傷的、悲劇性的方式--自殺,來表現出這種可貴品質的。。。不管這些軍官在他們的實際生活中是否像他們離開時表現的那樣,但至少他們在展現一箇中國人的愛國精神方面做出了貢獻,他們向世人展示:在四萬萬中國人中,至少有三個人認為世界上還有一些別的什麼東西要比自己的生命更寶貴。


日慕鄉關


很多人都知道鄧世昌和丁汝昌這兩個人,但是丁汝昌是從太平天國投降清軍的,這個就很少人知道了,在我們印象中太平天國的將領下場都不怎麼好,那為什麼丁汝昌會如此被重用呢?

丁汝昌,出生於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安徽廬江人,祖籍是安徽鳳陽。丁汝昌家境貧寒,他只在私塾讀了三年書,十歲的時候就失學了,十四歲在族伯父的豆腐店裡當學徒。

咸豐三年,公元1854年,太平軍攻佔了廬江,丁汝昌參加了太平軍,跟隨程學啟,駐紮於安慶城。

咸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安慶城被湘軍所包圍,丁汝昌跟著程學啟帶著三百多人翻出城牆向湘軍投降。曾國荃(曾國藩的弟弟)讓程學啟與丁汝昌為先導,攻打安慶城,畢竟程學啟與丁汝昌對安慶城比較熟悉,八月,安慶城被攻下。

程學啟升任遊擊,從三品,擔任開字營營官,丁汝昌升任千總,正五品,擔任開字營哨官。曾國藩命李鴻章組建淮軍,程學啟的開字營就歸李鴻章指揮。

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程學啟,丁汝昌的開字營與劉銘傳的銘字營一起攻打太平軍,劉銘傳看丁汝昌英勇作戰,就向李鴻章請求調丁汝昌到自己的營裡,不久之後丁汝昌擔任營官,參將,正三品。

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太平天國失敗,李鴻章擔任兩江總督,丁汝昌升任副將從二品,與劉銘傳北上跟著曾國藩打捻軍,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東捻軍失敗,丁汝昌升任總兵,正二品,加提督銜,從一品,並獲得巴圖魯的稱號,也就是勇士的意思。

光緒十三年,公元1887年,在李鴻章的推薦下,丁汝昌擔任北洋水師海軍提督,加尚書銜。

那為什麼丁汝昌這樣的太平天國降將能夠委於重任呢?我覺得有以下幾個原因。第一,丁汝昌在太平軍的位置不太高,所以就比較不受影響。第二,丁汝昌英勇善戰,能堪大用。第三,丁汝昌一直有李鴻章的提攜。就是說,只要是金子,到哪裡都會發光的。


歷史簡單說


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他曾經是太平軍的一個小嘍嘍,後來因為各種原因,成為了大清國北洋水師的提督。很多人可能和我一樣都有一個疑問:為何丁汝昌一個太平軍的降將會被清政府重用,並且他一個騎兵將領卻成了北洋水師提督呢?今天,我們就一起去探究其中的秘密。

本是太平軍的小嘍嘍,曾國荃反而成就了他。丁汝昌是安徽人,在太平軍佔領安徽後,他參加了太平軍。而在1861年,安慶被湘軍圍困後,丁汝昌隨著自己的老大投降了湘軍。而曾國荃對他們不放心,因此每戰必讓他們衝鋒在前,但丁汝昌也是一個狠人,對昔日的兄弟也毫不手軟,屢立戰功,不僅取得清廷的信任,而且官至千總。

他成為李鴻章的嫡系,開始入了李鴻章的法眼。後來,李鴻章組建淮軍,大部分由安徽人組成,而作為安徽人的丁汝昌成了李鴻章的手下。後來,丁汝昌戰上海,剿捻軍,屢立戰功,官至總兵,加提督銜。1874年清政府決定裁軍節餉,海軍大佬劉銘傳裁撤了丁汝昌部馬隊3營,丁汝昌對此不滿,向劉銘傳抗議,兩人鬧僵了。後來,丁汝昌為了保命,老老實實地同意了,並且趕快跑回了老家。

李鴻章組建北洋水師,丁汝昌的機會來了。在得知李鴻章要組建北洋水師後,賦閒在家的丁汝昌,認為這是一個機會,他立刻去投靠李鴻章。李鴻章正在苦於沒有合適的北洋水師提督的合適人選,丁汝昌的到來可謂是恰到好處。於是,李鴻章就任命丁汝昌為北洋水師提督,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丁汝昌作戰勇猛,是個人才,並且在與湘軍、捻軍作戰中深得清廷信任;二是時機,當時李鴻章急需合適的人才,而丁汝昌的到來可謂及時雨;三是任人唯親,李鴻章與丁汝昌同為安徽人,並且丁汝昌也做過李鴻章的手下,屬於自己人,便於李鴻章牢牢地掌握北洋水師。正是因此,一個太平軍的降將,並且還是一個騎兵將領的丁汝昌成了北洋水師的提督。

丁汝昌自殺殉國,反而被治罪。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爆發,黃海海戰由於丁汝昌的指揮失誤以及艦船老舊、彈藥不足等因素,北洋水師損失慘重。隨後,日軍進攻北洋水師駐地劉公島,由於李鴻章的避戰不出以及清廷的救援不力,北洋水師的艦船被日軍圍困在港內,丁汝昌率領北洋艦船打退了日軍的十幾次的進攻。後來,丁汝昌獲悉援軍無望,北洋水師被清廷拋棄後,他自殺殉國,而他手下軍官牛昶眪盜用他的名義,與日方簽訂了《威海降約》。

此後,在清廷的清流派與頑固派的交相攻擊下,光緒皇帝下旨“籍沒家產”,不許下葬。丁汝昌的子孫輩被迫流落異鄉。直至宣統二年(1910年),經載洵及薩鎮冰等人力爭,清廷為丁汝昌平反昭雪,才得以下葬於安徽老家。後來,在光天化日之下,一群人把丁汝昌夫婦的墓挖開,拿走了墓中值錢的物件,換了一輛自行車,棺木被做成了食堂的椅子,丁汝昌夫婦的屍骨被焚燒,慘不忍睹。


密探零零發


一、丁汝昌不是降將,而是降兵!

二、丁汝昌憑的是個人能力+社會關係+忠誠可靠做到北洋水師提督的!他在對付太平軍、捻軍的時候作戰勇猛,功勳累累,對朝廷對李鴻章忠心耿耿,這些在甲午海戰中也有體現!他是淮軍嫡系,還是李鴻章的老鄉!

三、丁汝昌是為數不多的適合做水師提督的人選,當時的中國並沒有海軍人才!很多人認為他是騎兵將領出身,不如劉步蟾,林泰曾等合適,這個是很錯誤的觀點!且不說做海軍司令重要的不是技術水平,還要威望、資歷、管理能力!好比老闆和骨幹員工比業務能力,這是不合適的!何況北洋水師組建是他們只是十幾歲的小孩!

四、為先人辯駁一下!甲午之敗不在戰場而在廟堂,敗在思想、制度!甲午之敗不在海戰而在陸戰!就海戰來說,丁汝昌有一定的責任,但是他只是執行者,並不是決策者,把失敗歸結於他是不公平的!

第一個敗因不用多講,說說第二個,很多人以為甲午戰爭就是甲午海戰,其實還有更重要的陸戰!事實上中國陸權的思想是蒂固根深的,包括到現在恐怕我們的海軍也是在陸基航空兵和陸基導彈的體系之下才有一戰之力!120多年前,組建北洋水師的目的是陸主海從,拱衛京畿的,並不是經略海洋!甲午海戰丁汝昌並無指揮過錯,先說被人詬病的雁形陣,其實這個不算問題,北洋水師定遠鎮遠主炮比日軍軍艦射程遠,發揮的是主炮優勢!類似於今天的超視距攻擊,你打不到我的時候我先幹幾炮!直到日軍機動艦隊從側邊抄過來了才吃虧!這個就是日軍航速和速射炮的優勢顯現的時候了,這個怪不上丁汝昌!從紀錄片裡日軍的資料來看,北洋水師命中率不低,但是炮彈技術落後,開炮速度慢,炸彈威力比日軍小得多,根本打不沉日艦,關鍵是還有炮彈存放時間太久,引信失靈!(這個臭彈日本還有紀念物)海戰雖然北洋水師損失慘重,但是主力未損,還有一戰之力的,日軍也幾條軍艦喪失戰鬥力!關鍵是李鴻章給丁汝昌的命令是退入威海衛,避敵保船,等待陸軍救援!而丁的問題是始終沒有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魄力,就算在被水陸夾攻的情況下,也沒有衝出去和日艦決一死戰的魄力!陸戰的都是雜牌軍,裝備差,戰鬥意志不堅定,被日軍摧枯拉朽,北洋水師被聯合艦隊前面堵門,陸軍兜後的情況下,被日軍用魚雷艇和岸基大炮摧毀的,然後主要將領自殺,姓牛的簽了威海降約!丁是百姓遷出威海之後自殺的,自始至終他的做派是值得後人敬佩的!我覺得要說他的錯誤就兩點,一、少了點權變的魄力(陸路不保的情況下,和聯合艦隊拼死一搏)!二、等待救援的時候,沒有防備日軍魚雷艇偷襲!


手機用戶28939527


這個問題很搞笑。

丁汝昌壓根就沒當過長毛,何來降將一說?呵呵,丁軍門出身小康之家,接受過傳統教育,一生以忠君愛國這種傳統君臣大義為標準要求自己,並最終為清王朝殉節。所以我很好奇那些口口聲聲說丁汝昌出身長毛的狗屁達人哪來的勇氣,梁靜茹給你們的?

丁汝昌早年投身銘軍水師營,並在鎮壓長毛的戰爭中成長起來。後來為了剿滅捻子,銘軍水師營才登岸作戰。換句話說,丁軍門早期就是水師出身,他去當海軍提督不是沒有道理。




李鴻章草創北洋海軍時,丁汝昌並沒有立即當上提督,他先是在一艘蚊炮船上當督操,全是李鴻章對他的考核。丁汝昌在當督操期間,自學英語和近代海軍知識,根據英國人的記錄,稱丁汝昌可以用流利的英語同英國人交流,並可以繪製海圖制定航線,在通過考核之後,他才被認命為水師提督。


丁汝昌曾經帶隊去英國紐卡斯爾接“超勇”、“揚威”兩艘巡洋艦,期間丁汝昌和他所領導的水師官兵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所以,1888年北洋海軍成軍後,丁汝昌被任命為海軍提督,這個海軍提督總體上負責行政工作,並不是直接對海軍作戰、訓練進行指揮、制導。而且,丁汝昌為人和藹,平易近人,深得海軍官兵的擁戴。


關於抹黑、汙衊丁汝昌的謠言,大多出自以翁同龢為首的清流之手,畢竟翁同龢與李鴻章有私怨,而北洋海軍就成了翁同龢這個小人鬥李鴻章的目標。

即便是在威海衛危急的時候,這幫廢物也不是想著如何挽回局勢,而是忙著寫彈劾的摺子,要置丁汝昌及北洋海軍與死地。

最後丁汝昌犧牲個人名節簽署降約,保住部下的生命,自己吞鴉片自盡殉國。對於這樣一個值得尊敬的對手,日本海軍也按照海軍禮儀向丁汝昌致敬。

外國人對丁汝昌的評價。







丁汝昌和日本海軍創始人勝海舟有非常不錯的私人關係,可以說是惺惺相惜,二人曾經互贈佩劍作為紀念。丁汝昌殉國後,勝海舟為丁汝昌寫了一首捥詩,並用“雙美”來稱讚他的故友。

只是丁汝昌死後也不得安寧。

最後,向中國海軍第一代海軍統帥、民族英雄丁汝昌致敬。

資料來自於《沉沒的甲午》


北洋海軍陸戰隊


太平軍,有這個身份一般來講都不會有什麼好事,這就好像當初三國時期,只要跟黃巾軍產生關係,你就一輩子得不到重用,情況最明顯的就是廖化,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關羽,劉備,諸葛亮之所以一直不敢重用廖華就是因為他出生黃巾賊,其他的那些地方軍閥也只不過收編黃巾軍作為一種苦勞力,而不是將他們當成自己人,所有位於權力巔峰的人都有一個共識,不會任用任何一個黃巾軍將領作為高級統帥。

太平軍在清朝末期的地位就有一點像黃巾軍,但是丁汝昌,這個來自於太平軍的一個小將,一步登上權利的巔峰,成為北洋海軍的最高指揮官,這一點讓所有人都感覺意外,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其實放在一個比較大的環境之下,我們或許就能明白這種情況的誕生,李鴻章根據清政府的指令組建北洋海軍,這原本是一件比較高興的事情,但是對於李鴻章來說並不怎麼輕鬆。

李鴻章手裡沒有海軍,他起家是從安徽起家,我們都知道安徽這個地方是不靠近海的,淮軍從理論上來講是不可能組建海軍的,那麼遲西為什麼要多此一舉,讓李鴻章去組建這個海軍呢?

很簡單,慈禧手裡沒錢。慈禧光他自己那點開銷花的錢就已經是一個天文數字了,哪還有錢去組建一支海軍,海軍要投入多少錢?所以迫不得已找一個冤大頭來組建海軍,大不了到時候我拍自己人,把那海軍裝備接收過來。這不就是我自己的軍隊了嗎?這筆生意可以說。算盤打的是賊精賊精的。

清政府的獠牙已經露了出來,就是告訴你李鴻章,海軍的軍費,你出,到時候,至於說這個軍隊歸誰說了算,不管你的事。

李鴻章不是一個吃虧的人,他也明白慈禧那一點小九九,要我去組建海軍,沒問題,要我出錢,沒問題,但是最後就海軍誰說了算,我說了算。

怎樣才能說了算呢?第一,軍隊必須是我自己人,第二,指揮官必須是我自己人,軍隊方面的事情還好說找人嘛,(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找幾個熟悉水性的王道海軍艦隻上面去操作,操作這一點還是可以訓練出來,但是指揮官找誰呢?這個人必須要膽大心細,因為北洋海軍是一支王牌部隊,這支王牌部隊不能由一個庸人來領導,調這個人必須要跟其他派系要分清界河,你如果一直跟其他的派系不清不楚攪和在一起,只不準哪天卷著我的人馬一起逃了,所以這個人必須要沒有底子,底子越乾淨越好,跟其他派系越沒瓜葛越好,第三,這個人必須要對自己坦白,而且是要忠心耿耿,所以這個時候,李鴻章。看上了前來投靠的丁汝昌。

首先這個人出身太平軍,底子最乾淨,並不是其他人的那種從小培養到大的那種奸細。

第二這個人原先被其他部隊當做敢死隊一樣用,但是。打了那麼多次大仗,能夠活下來,證明這個人是有本事有能力的,至傘頓自肌泛的軍隊交代他手裡不是孬種。

第三,這個人曾經跟之前的海軍大佬劉銘傳有著不共戴天之仇,這樣的話,我就不擔心你帶著我的海軍去投靠其他人。

第四,這個人忠心,並不是忠心於清王朝,而是忠心於他李鴻章自己,這個人是安徽人李鴻章也是安徽人,並且丁汝昌投降湘軍的時候,李鴻章的淮軍尚未成立。二者之間的關係有點兒像參權股份一樣,丁汝昌可以說是曾經淮軍的創造者之一,這對李鴻章來說很舒服,我去找一個其他的接受過清朝正統教育的書呆子來到北洋海軍的指揮官的話,我如果跟清政府發生了一點點小小的糾紛,這個書生肯定糾著我,站著說半天的知乎者也,我至於找這份罪受嗎?我還不如找個能夠替我考慮的人,過來掌管這個王牌,我也好省心。

就這樣,驚呆了所有北洋海軍的下巴,丁汝昌上任了。

後來北洋海軍全軍覆沒,中日甲午戰爭徹底失敗,丁汝昌選擇吞服鴉片自殺,至於說清政府也把這些罪責怪罪在丁汝昌的身上,並且施以了極刑。

不過對於很多滿清政府的那些高層來說,丁汝昌就是一個替罪羊。清政府殺不了李鴻章就去找丁汝昌出氣,你是從事還不算完,慈禧從李鴻章的淮軍扣掉了一部分作為自己的嫡系力量,使得李鴻章敢怒不敢言,自己的軍隊在朝鮮戰場上,在黃海海戰上全部敗乾淨了以後,慈禧最後還做了背後捅刀子的那個人,而且乾的事是要多不要臉就有多不要臉,結果清政府很快就得到了教訓,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城,老李頭在兩廣擔任總督,聽到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城的消息以後,表示你的命令我接受,但我就是不去,你能拿我咋的。

心涼了,大家幹事兒的時候就沒有那麼多熱情了,被逼無奈之下1910年,清政府對丁汝昌實行了冤假案的申冤,可惜呀,種子已經種下了,大家也就不在乎你這次道歉了,最後清朝的破敗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漩渦鳴人yy


丁汝昌作為太平天國降將,能被清廷重用,主要原因在於他是安徽合肥人,是李鴻章的鄉黨。

丁汝昌生於1836年,故鄉在廬江縣北鄉石嘴頭,屬於今天安徽合肥境內,現在那個地方已經改為丁家坎村,因為丁姓人很多。

1854年1月,太平軍佔領廬江,18歲的丁汝昌加入了太平軍。7年後,安慶之戰中,陳玉成部將程學啟率300人投降清軍,丁汝昌就是300人中的一個小卒。

所以,說丁汝昌是太平天國降將不合理,因為丁汝昌在太平軍中,只是一個無名小卒而已。

丁汝昌一開始投降的將領是曾國葆,他是曾國藩弟弟中最小的一個。三河鎮大戰時,曾國葆和哥哥曾國華一起戰死,程學啟和丁汝昌劃歸曾國荃部。

所以,作為無名小卒和草頭小將,丁汝昌和程學啟一直作為曾國藩的嫡系勢力存在。當然,曾國藩為了“衛道除魔”的戰爭付出了親人的生命,也值得敬重。

安慶戰役中,程學啟和丁汝昌瞭解安慶內情,為湘軍攻破安慶立下汗馬功勞。安慶之戰後,程學啟成為開字營營官,軍銜遊擊,而丁汝昌也當上了千總。

程學啟投降湘軍,走對了路,因為太平天國有一個極度封閉的權力體系,那就是不是廣西人不是客家人,根本沒有升遷機會。也許,曾國藩為了吸引更多太平軍非嫡系勢力投誠,對程學啟丁汝昌相當不錯。

丁汝昌的事業騰飛,開始與淮軍組建。淮軍組建後,丁汝昌劃歸劉銘傳部下。太平天國敗亡時,丁汝昌已經升任副將,是從二品的高級武將了。

丁汝昌的上司劉銘傳,上司的上司李鴻章,都是合肥人,丁汝昌在軍中受到的待遇,不是一般的高。

丁汝昌在仕途上最大的坎,也來自於劉銘傳。劉銘傳是個倔驢,捻軍平定後,他更是不可一世。劉銘傳讓丁汝昌裁軍,丁汝昌不願意,劉銘傳揚言要殺他 ,丁汝昌趕快逃回老家。

丁汝昌在平定太平天國和捻軍的戰爭中,表現出很好的軍事素養。因此,左宗棠不願意看他賦閒在家,就讓他參與收復新疆之戰。可是,李鴻章已經定下讓他統領新建的北洋海軍,就留下了。

在當時看來,跟著李鴻章幹海軍肯定有前途。現在看來,如果丁汝昌去了新疆,就是收復新疆的民族英雄。可是,丁汝昌選了另一條路,成了喪師辱國的敗類草包。

投靠清軍的還有其他將領,但是都沒什麼好命。


除了程學啟丁汝昌,投靠清廷的還有韋俊、蘇州八王等人。

韋俊被曾國藩雪藏起來,一是因為他投降時已經走投無路,二是因為他在太平天國地位很高,還是廣西客家人,無法得到信任。

蘇州八王是蘇州之戰中刺殺慕王譚紹光的八個王郜永寬、汪安鈞等人。這幾個人隨後就被李鴻章殺了,兩個原因,一個是他們大都湖北人,另一個是沒有他們投降,蘇州攻陷也是指日可待,利用價值不大。

另外,石達開、李秀成等高級將領也在兵敗後投降,都被殺掉,因為那時候太平天國大勢已去,已經不需要他們了。


歷史知事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晚晴名臣,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曾是太平軍降將,說他是降將可能還有些高估了,在太平軍時,丁汝昌不過是無名之輩。

瞭解那段歷史的人可能都知道,太平天國降將的結局大多比較悲慘,或者得不到重用,或者投降後被當做炮灰使用,連北王韋昌輝的弟弟韋俊在投降後也僅僅得到一個參將的職位。

丁汝昌加入太平軍

丁汝昌在安徽廬江縣,幼時家貧以務農為生,幼年時丁汝昌讀過三年私塾,1854年太平軍攻佔廬江,18歲的丁汝昌加入太平軍,成為程學啟手下,駐紮安慶。

丁汝昌隨程學啟反正

1860年湘軍曾國荃率軍圍攻安慶,此時安慶雖然形勢危及,但是在太平軍將領葉芸來等人的調度下,安慶的防守還算穩固。

湘軍久攻不下,設計誘降程學啟,“因程事母至孝,遂壓服其母入城招降。”程學啟率三百餘部眾深夜翻牆出城,向清軍投降,丁汝昌就在這三百降軍之中。

步步高昇

程學啟投降後,葉芸來將安慶城中的程學啟妻子和幼子殺害,程學啟報仇心切,帶領部下反攻城內太平軍,終於攻破安慶,葉芸來及所屬一萬六千餘人全部戰死。

安慶之戰後,程學啟升為三品遊擊,而丁汝昌也成為了千總。

程學啟的“開字營”轉投淮軍,劃歸李鴻章部,成為丁汝昌仕途的轉折點,丁汝昌追隨劉銘傳平定捻軍,因功被授位總兵。

此後丁汝昌因與劉銘傳不和被革職賦閒在家,後投奔李鴻章因為是同鄉而受到重用,逐漸成為北洋水師提督。

丁汝昌投降後之所以能獲得重用,主要因為以下幾點

首先,是投降時機好

丁汝昌追隨程學啟投降時,太平軍勢大,且安慶久攻不下,程學啟的主動投降迅速瓦解了安慶守軍,為清軍立下了大功。

其次,丁汝昌作戰勇猛

無論在程學啟部下還是劉銘傳部下,丁汝昌都以作戰勇猛著稱,在剿滅太平軍和捻軍的過程中主要是因功不斷高升。

最後,丁汝昌雖是降將,但並不是太平軍骨幹

丁汝昌投降時在太平軍中的職位並不高,很容易獲得清廷的信任,降將身份沒有給他造成過多的困擾。


一點點歷史


首先,丁汝昌當年向清朝投降的時候,只是太平軍的一個小角色,根本談不上是降將。

丁汝昌是在1854年太平軍進攻安徽的時候加盟太平軍,1860年安慶保衛戰期間向清朝投降,但需要注意的是他並不是那次投降的主謀,只是一個跟班而已,當時太平軍投降的主謀是程學啟,但即便是程學啟當時在太平軍的級別也並不高,也只是一個統領數百人的軍官而已,隨後他率領官兵逃出城外向清軍投降,帶出來的官兵也不過百人,丁汝昌當時只是他的一個部下,還是一個並不引起清軍重視的人,從安慶保衛戰過後丁汝昌被提拔為千總(相當於營長)來看,前期在太平軍當中他充其量也只是一個小軍官,自然不會引起清軍的主意。



程學啟帶領丁汝昌等部下向清軍投降之後,起初並不被清軍信任,甚至一度被擔任充當敢死隊的任務,好在最後還是活了下來,安慶之戰結束後由於程學啟丁汝昌盡心盡力的表現,也最終打消了清軍的疑惑,開始得到重用,而在這一時期收編他們的清軍,即湘軍也發生了變化,由於軍事部署上的調整原屬於湘軍的李鴻章分離出來,自行組建淮軍參戰,這自然是一直以安徽人為根基的部隊,已獲得信任的丁汝昌也分離出來加入淮軍,並得到了李鴻章的繼續信任和重用。



隨後剿滅太平天國平定捻軍作亂,丁汝常不斷在戰鬥中屢立功績,到戰爭結束後已官至參將,雖然從一度與他人發生衝突而被罷官家,但他與李鴻章的交情始終未斷,可以算得上是鎮壓太平天國起義過程中李鴻章的嫡系人物,因此在洋務運動開始之後,李鴻章繼續大力擴充自己力量的同時,如何收攬原有親信收為己用,也成了李鴻章建設自己團隊的重要目標,丁汝昌也成為了李鴻章建設淮系團隊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可以說丁汝昌也算是趕對了時候,早年雖然是叛徒出身但畢竟級別太低,身份層面沒有受到太多的質疑,隨後又跟對了主人,尤其在隨後的幾十年中,當自己的主子李鴻章一舉成為清廷第一重臣,作為他部下得丁汝昌自然也是水漲船高,也成為了那個時期淮系兵團的實力派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