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渠道:長租公寓的別樣比拼

長租公寓成為新的發展趨勢,除了房源和房租的比拼,誰能獲得更多的融資渠道,似乎也成為能否制勝的法寶之一。與此同時,長租公寓產品的資產證券化也為房企融資開了一扇窗。

自2017年10月國內首單長租公寓資產類REITs產品正式“破冰”之後,股權融資不再是主角,資產證券化、債券等融資大門打開,多家房企和長租公寓品牌更密集發佈融資計劃。

就在3月21日,龍湖集團發行第一期30億元的五年期住房租賃專項公募債券,債券票面利率5.6%,這也標誌著全國首單住房租賃專項債券的成功發行。此外,由綠城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同時申報的公開發行和非公開發行住房租賃專項公司債券分別獲得上交所預審核通過和無異議函,這意味著綠城集團打開了住房租賃融資渠道。

在此之前,建設銀行與長租公寓品牌新派公寓發起成立基於資產證券化的不動產併購基金,初期規模20億元。此外,自如正式獲得20億元儲架式ABS發行額度,成為租賃市場首家以房租分期作為底層資產獲准儲架發行的機構。

招商蛇口在最新發布的2017年年度報告中披露,報告期內公司獲批交易所首單儲架式長租公寓CMBS發行額度60億元以及攜手建設銀行完成銀行間市場首單長租公寓ABN產品註冊額度200億元,有效運用金融工具盤活存量資產,為公司長租產品後續經營發展獲得長足的資金保障。

在大力發展租賃住房的背景下,基於長租公寓而形成的資產證券化產品備受鼓勵和關注,2017年以來長租公寓租賃市場的資產證券化明顯加快。據不完全統計,短短几個月內房企獲批的REITs、CMBS、ABN、公司債等融資規模已達500億元。房企進軍長租公寓市場,也特別善於利用資產證券化等方法,目前來看最火的資產證券化產品也還是長租公寓。

在融資持續收緊的背景下,房企該如何解決“錢緊”難題?長租公寓產品的資產證券化也為房企融資開了一扇窗。觀點地產新媒體近日發佈的報告認為,資金是房地產很關鍵的命脈,但房地產不僅關注純住宅開發,更多的會進入城市更新、特色小鎮、共享空間、長租公寓以及醫療健康等領域,長租公寓這種業態可以獲得銀行的資金支持,穩定的收入也可以進行資產證券化的嘗試。

股權融資對於中小房企來說也是較好的融資手段。從房企的動作來看,目前的融資關鍵要支撐過今年上半年的壓力,到了下半年若市場交易回暖,反而是有機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