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銷售近千億 25歲的新城控股要奔向哪裡?

25年前,新城控股在江蘇常州市武進區的灣裡新村落地了第一個項目。25年後,站在新的起點上,新城控股發佈了新的發展目標,弘揚民族品牌,奔向世界500強,誓要走上謀求多元化發展之路。

去年初次跨入“千億俱樂部”的身影還記憶猶新,今年上半年剛過,新城就已經達到了953.11億元的銷售成績,擠掉了龍湖、華潤和華夏幸福,一下子躋身到了行業前八強。

新城迅速發展背後,長三角區域“功不可沒”。從2017年銷售業績分佈來看,僅長三角區域就以1003億元貢獻了新城79%的銷售業績。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第二季度主要銷售項目中也有八成位於長三角區域,且以常州、湖州、蘇州等三四線城市項目居多。



半年銷售近千億 25歲的新城控股要奔向哪裡?

新城從長三角起家,在這片區域耕耘多年,靠著“商業綜合體先行,住宅其後”的策略搶在其他房企之前,就在常州、溫州等三四線城市站穩腳步,新城吾悅廣場(專題閱讀)的品牌效應已經在這片區域打開局面。立足於“住宅+商業”雙輪驅動的戰略,新城迄今實現了對81個國內大、中城市的全面佈局,累計開發及在開發項目達到393個。

得益於這樣的前瞻性佈局,當三四線城市去庫存、人才落戶政策來臨時,新城就搭乘這波紅利一躍成為行業前列。新城業績大增的2015年也與三四線城市升溫的節點不謀而合。

不過,隨著今後棚改貨幣化安置逐漸收緊的消息傳出,三四線城市能否繼續保持強大的購買力,進而為房地產輸入巨大紅利,已經成為房企的一大隱憂。

同樣是深耕三四線城市的龍頭房企碧桂園,此前已經表態要退出個別三四五線城市的財務投資型項目,謀求更多操盤話語權以獲取充裕現金流,另一家行業巨頭萬科更是直接提出“去地產化”,轉型租賃、養老、物流等業務。新城也在謀求多元佈局,全面發展。

2016年,新城初步完成了“以上海為中樞,長三角為核心,並向珠三角、環渤海和中西部地區進行全國擴張”的“1+3”戰略佈局。隨後,新城更是向北進駐天津、唐山等京津冀城市,向南伸向深圳等粵港澳大灣區城市,不斷擴充戰略版圖。但從拿地數據來看,新城土地擴充的主力仍舊是長三角區域。

據中國指數研究院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新城控股花了279億元在全國範圍內拿地,拿地金額排名第13位,其中有200億元的資金都用來補倉長三角地區,尤其是在江蘇、浙江的三四線城市持續佈局。

未來,基於現有業務優勢的基礎上,新城將開啟多元化業務,探索新業務的佈局。

新城控股集團董事長王振華此前透露,新城旗下的物業管理公司新城悅正在申請香港分拆上市。截至2017年底,新城悅簽署的物業管理服務合約面積為6780萬平方米,在管總建面3630萬平方米。2015年至2017年,新城悅的收入分別為4億元、5.73億元和8.66億元,年增長率為47.1%。從規模和效益上來看,與日前登錄港交所的碧桂園服務相比,新城悅還有一定差距,未來在港交所上市效果如何還有待觀察。

不光是拆分物業,新城旗下星翼空間孵化器、金東方養老、多奇妙兒童樂園、星軼影院等業態也相繼對外推出,不排除未來分拆上市的可能。

“經濟在發展、消費在升級,人們不僅注重物質消費,更高度關注精神生活,未來的生活將圍繞場景、科技、綠色、生態、文化等方面展開。”新城控股集團高級副總裁歐陽捷表示,新城還將繼續發力養老、教育、兒童樂園、電影院線、物業等多元化領域,用心為客戶創造美好生活。

半年千億之後,25歲的新城控股要謀求多元化,奔向世界500強的目標。面對世界500強1429億人民幣的最新准入門檻,2017年營業收入為405.26億元的新城控股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