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之子2》的鮮活少年感:用音樂傳遞夢想,用奮鬥書寫激情

《明日之子2》的鮮活少年感:用音樂傳遞夢想,用奮鬥書寫激情

7月21日晚,《明日之子》第二季迎來了現場表演的第一次“王炸”,盛世美顏、盛世獨秀、盛世魔音賽道的“三王”之戰展開,斯外戈、許含光和黃翔麒分別作為“顏王”、“秀王”、“魔王”進行了1V1V1的Battle之戰,將節目推向了高潮。

《明日之子2》的鮮活少年感:用音樂傳遞夢想,用奮鬥書寫激情

隨著網綜競爭更加激烈,同類節目的過度開發,使得參與音樂綜藝的選手良莠不齊,容易讓觀眾形成審美疲勞。而《明日之子》第二季裡選手們的整體綜合水平更高,且實力更均衡。這群不經世事的少年在這個浮躁社會中滿懷對音樂的赤誠之心,不相信運氣、只相信努力並接受機遇和挑戰,展示了當代青年奮鬥的精神面貌。

參與的選手們出發點不同,懷揣的夢想也不同。有人想用歌聲拯救和自己一樣在黑暗中的人、有人嘗試將小眾獨立樂團與大眾潮流結合,更有人試圖用一己之力改變說唱圈的浮躁風氣……他們的夢想或大或小,卻一樣單純無雜念,以音樂為載體,撐起追夢的翅膀。

同時,近些年音樂綜藝多數是對經典歌曲的消耗,但是反哺音樂創作的能力低下,這也導致音樂綜藝市場雖然火熱,但音樂本身質量下降,市場疲軟、金曲稀缺。而《明日之子》這樣一檔助力年輕人實現音樂夢想的節目,卻在原創曲目上,給市場帶來巨大活力。從第一季到第二季的前四期,節目推出了許多原創歌曲,這為原創音樂和音樂人提供了更好的展示平臺,也為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

追夢赤子心,用音樂表達態度

隨著三大賽道18強選手一輪輪的比拼,選手們開始面臨更加殘酷的大考,晉級、待定、淘汰的命運,可能在一瞬之間發生。當他們的潛力被再次激發出來後,個體特質變得更加鮮活、立體,觀眾對選手們也開始從陌生到熟悉。

《明日之子》第二季的選手們是典型的95、00後,他們生長於物質更豐富、國家富強、穩定的社會大背景下,絕大多數追求成功不再是由於生活所迫或為解決溫飽,而是希望獲得更廣泛的大眾認可和自我表達,是他們滿足更高層次精神需求的內在動力,這也代表了整個國家最青春向上的力量。

《明日之子2》的鮮活少年感:用音樂傳遞夢想,用奮鬥書寫激情

在《明日之子》第二季的舞臺上少年們恣意揮灑青春,經歷比賽的嚴酷,友誼的支撐,何嘗不是一種人生錘鍊。面對比賽,他們全力以赴,擁有強烈的集體榮譽感,臺下卻是親密無間的朋友,勝負、晉級都是展現自我之外的附屬品,心態豁達地對待成功與失敗,使得他們每個人都是一塊最鮮明的廠牌。

在盛世獨秀賽道的首輪選拔中,沒有拿到通關球的選手DoubleZ,表情平靜淡定地說了一段話,“我覺得我應該下去,因為舞臺應該給更好的人。我們年紀還小,哥哥們年齡比我們大,他們可能比我們更需要機會,我們還可以慢慢來。”他認為這次來到這個舞臺,學到了東西、交到了朋友,比晉級更開心。這種來自一名少年的豁達與擔當,不僅感動了現場總導演何炅,更感動了現場選手和觀眾。

《明日之子2》的鮮活少年感:用音樂傳遞夢想,用奮鬥書寫激情

《明日之子2》的鮮活少年感:用音樂傳遞夢想,用奮鬥書寫激情

如果說年輕的Double Z參賽是毫無壓力的,而張洢豪,這位在去年非常惋惜的“明日之子”,重新回到這個舞臺,身上則揹負了更多的重擔。張洢豪說出了再次參賽的原因,這一年來他寫了很多新歌,所以不顧一切來參加第二季節目,想要通過這個舞臺將自己的作品唱給觀眾聽。曾經,在《明日之子》第一季中被淘汰的他心情跌至谷底,內心充滿迷茫,不想寫歌。但是,哪裡跌倒就要在哪裡爬起來,張洢豪最終克服了失利帶來的挫敗感,以不凡的才華和對音樂的信念成功打動了星推官獲得晉級。

《明日之子2》的鮮活少年感:用音樂傳遞夢想,用奮鬥書寫激情

比起二次參賽的張洢豪,習慣了在黑暗中唱歌的田燚和聲音裡有故事的邱虹凱,則是一張白紙。在第三期的升級戰中,田燚是一個不喜歡錶達自己而且完全沒有舞臺經驗的選手,卻需要第一個出場。在閃耀的舞臺和燈光下,他終於衝破了內心恐懼,當他睜開眼睛唱歌時,感受到了現場觀眾帶給他的熱烈歡呼和掌聲。而在人前唱歌往往緊張到手都不知道往哪兒放的邱虹凱,排練時幾乎緊張到唱不出來,讓人為他的正式表演捏把汗,但他最終也克服了膽怯用驚豔的表演征服全場。

《明日之子2》的鮮活少年感:用音樂傳遞夢想,用奮鬥書寫激情

應該說,《明日之子》第二季中,我們欣賞到的不僅僅是好聽的歌曲,更可以看到這些年輕人在面對困難、挫折、考驗、勝利、失敗時的種種處事態度。一場激烈的大型比賽,往往可以在非常短的時間內濃縮出不同的人生側面,我們對選手的喜愛和選擇,其實代表了我們自己內心對某種人生態度的贊同。

鄧典從迷茫到找回自我、田燚的衝破恐懼、張洢豪在摔倒處再前進、被全面否定的鄧澤鳴超越自我後有了精彩的舞臺表現……這些選手在追逐音樂的道路上,不畏艱難,勇敢前行。節目傳遞出一種態度,成長比成功重要,成人比成才重要。人生的道路上沒有什麼大不了,結果或許不重要,但在追求的過程中不放棄、不拋棄、不後悔,才能無愧青春。

《明日之子2》的鮮活少年感:用音樂傳遞夢想,用奮鬥書寫激情

《明日之子》第二季中正能量的表達全部來於真實不造作的情感,選手們在比拼前的互相幫助、比賽中的互相加油打氣、對不同賽道選手的真誠認可、對星推官選擇的理解和安慰、面對淘汰結果的惋惜卻接受等,將青少年身上最鮮活的特質、對夢想最執著的態度展現得淋漓盡致,讓我們看到了新一代青年奮鬥的精神面貌。作為一檔原創的以音樂為核心的節目,《明日之子》第二季通過發掘未被世人發現的音樂天才,捕捉夢想閃光點,為每個有著音樂夢想的少年,提供一個公平展示自我、實現夢想的舞臺。

這是音樂人的勝利

追看了四期節目後,《娛評》有種感覺,在《明日之子》第二季的舞臺上,原創音樂是證明選手才華的敲門磚。在《娛評》看來,在第一季節目中獲得冠軍的毛不易,其儒雅暖男氣質雖然非常吸粉,但他創作了大量好聽的歌曲,他的才華才是最終獲得觀眾肯定的關鍵原因。而第二季節目中,出現了更多原創型歌手以及原創歌曲,不僅僅是集中在盛世獨秀賽道,包括盛世美顏、盛世魔音賽道也很多。

原本,明明可以靠顏值吃飯的盛世美顏賽道,卻在晉級階段就開始拼才華,比如YoungGee就帶來了原創歌曲。盛世獨秀、盛世魔音賽道的原創歌曲和歌手更多,曾育茗的《阿通》《小海》,詩意少年許含光的《Midori》,蔡維澤的《5:10 a.m.》《視線所及只剩生活》,畢冉的《結廬在人境》,童兒的《蜂巢》《猜馬和黑魔法》等等,都是原創作品。他們在為《明日之子》第二季帶來大量新歌的同時,也通過這檔節目本身和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旗下的QQ音樂、酷狗音樂等多個平臺,向大眾輻射傳播,為華語樂壇輸送了不同類型的新鮮作品。

《明日之子2》的鮮活少年感:用音樂傳遞夢想,用奮鬥書寫激情

什麼才是未來偶像?在《娛評》看來,它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是: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想法、選擇、判斷、態度,並擁有責任感。《明日之子》第二季中的選手,用自己的作品和歌曲表達這種態度。

希望讓中國搖滾歌曲重回大眾視野的選手童兒,在晉級時牛仔外套上就印著“責任”兩字,當星推官李宇春問他“一般帶有批判內容的作品在偶像節目中不多出現時”,他的回答是“現在的孩子變得越來越麻木,反省的東西也越來越少,喜歡的東西慢慢變得假大空”,所以他希望用創作的歌曲改變這種狀況。

《明日之子2》的鮮活少年感:用音樂傳遞夢想,用奮鬥書寫激情

好的音樂是可以觸及靈魂深處的,它雖然是一種娛樂方式,但更是思想的表達;反之,被傳唱再廣的口水歌,很快就會被時代拋棄,也正是因為缺乏思想深度。

盛世獨秀賽道中曾有兩位大神級人物加入,而他們的失利也曾讓很多人大跌眼鏡。在華晨宇看來,民謠大神曉月老闆的歌曲代表了20年前流行的音樂,沒有太多技術含量,缺乏獨特個性;而創作了歌曲《離人愁》的原創國風小生李袁傑,其代表作雖然在網絡中的總播放量達到了15億,但華晨宇卻認為,這種套旋律的創作不是真正的好音樂,而且它會誤導觀眾。雖然現場關於加考“彈一段4536251以外和絃”的題目讓大多數吃瓜群眾一臉懵圈,但觀眾還是集體給華晨宇打call,這代表著觀眾的音樂審美並非停留在願意接受口水歌的階段,而是需要市場創作出更多有深度、有創新的好歌上。

《明日之子2》的鮮活少年感:用音樂傳遞夢想,用奮鬥書寫激情

在音樂綜藝市場,傳唱度高的作品往往更容易獲取關注,這也導致音樂綜藝不太好打原創牌,就例如當年純粹強調原創的綜藝《中國好歌曲》,雖然口碑不錯,也推出了霍尊和《卷珠簾》這樣的新人新作,卻因種種原因讓這一IP並沒有延續下去。

《娛評》看來,網綜不應該只承擔娛樂和笑點的功能,更應該給觀眾以正向的引領與思考,同時要給行業注入生機與創新。《明日之子》從第一季到第二季,在打造原創歌曲和推出偶像新人方面,為網綜提供了樣本和經驗,通過展示少年追求音樂夢想的過程,輸出積極向上的力量以及打動人心的溫暖,為這檔原創音樂夢想加速節目鑄就了“少年魂”。

同時,節目積極發掘素人音樂天才及大量的原創歌曲,以綜藝節目反哺音樂市場,帶來新生代95-00後們對音樂的態度和想法,為樂壇注入了新鮮血液,並在2018年的這個夏天,用專業、好聽、原創的音樂,喚醒了觀眾的耳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