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獲RQFII額度 基金經理:讓數萬億家庭儲蓄進入中國

先是昨天日本第一大券商野村證券向證監會提交設立外商控股證券公司的申請;今天(5月9日)又馬上有新動作——中國同意給予日方人民幣合格境外投資者(RQFII)2000億元人民幣的配額。

中日兩國在金融領域的合作不斷加深,最近利好動作頻頻。

給予日方RQFII配額是落實近日國務院總理在訪日期間所做出的的承諾。與此同時,中日雙方還將簽署貨幣互換協議。事實上,不久前,中國將韓國的RQFII配額提高了一半達到1200億元人民幣。外媒對此報道稱,“這令日本的資產管理商們豔羨不已”。

更為重要的是,隨著中國近日不斷推出金融業對外開放的舉措,今年以來,境外投資者對我國境內金融機構直接投資規模急劇攀升。國家外匯局9日公佈的數據顯示,2018年一季度,境外投資者對我國境內金融機構直接投資流入35.14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翻了四倍。

日本首獲RQFII額度 基金經理:讓數萬億家庭儲蓄進入中國

不少觀點指出,外資一直對中國股市和債券市場抱有興趣,隨著中國近日加快資本項目可兌換步伐,以及深化金融業對外開放,預計未來將有可觀的境外資金流入,利好中國股市和債市。

日方此前積極尋求獲得RQFII配額

券商中國記者查閱外匯局提供的數據顯示,這是中方首次給予日方RQFII配額,在此之前,日方金融機構只獲得過QFII(合格境外投資者)投資額度。

目前,除新增的日本外,獲得RQFII配額的國家和地區包括中國香港、新加坡、英國、法國、韓國、德國、澳大利亞、瑞士、加拿大、盧森堡、泰國和美國和馬來西亞。截至2018年4月24日,RQFII累計批准額度6148.52億元人民幣。

日本首獲RQFII額度 基金經理:讓數萬億家庭儲蓄進入中國

中方給予日本RQFII額度一直是日方資產管理機構所希望的。

據外媒報道,此前日本就積極尋求被納入RQFII項目。日本的基金經理們表示,獲得RQFII資格將促使他們創建更多投資產品,並幫助讓日本數萬億日元的家庭儲蓄進入中國市場。他們表示,機構投資者尤其希望投資於中國債券,後者提供的收益率高於發達國家市場的債券。

不久前,中國將韓國的RQFII配額提高了一半達到1200億元人民幣,外媒對此報道稱,“這令日本的資產管理商們豔羨不已”。

預計將有超千億外資投資A股

不少分析認為,中國最近又加快了資本項目可兌換的步伐,除了上述給予日本RQFII配合並提高韓國RQFII投資額度外,最新公佈的QFII和QDII額度均較以往有所提高。

境外資金投資境內股市和債市渠道和額度的放寬,直接利好境內金融市場預期走好。

實際上,這一趨勢已有反映。瑞銀證券中國首席策略分析師高挺近日表示,儘管近期A股走勢疲弱,但北上資金呈加速淨流入態勢,在4月單月就淨流入410億元(年初至今共淨流入970億元);分行業看,食品飲料在過去兩週內獲得了最多的北上資金淨流入,而材料、資本貨物、銀行和保險等板塊緊隨其後。

“我們對此的解讀是海外投資者對今年下半年經濟展望比內地投資更為樂觀。他們或已開始逢低佈局部分超跌但質優的個股。”高挺說。

更為重要的是,不僅現在外資流入中國金融市場進行投資的趨勢明顯,未來這一趨勢還會更為顯著。

摩根大通銀行董事總經理、亞太地區副主席李晶本週表示,中國資本市場的深化改革以及進一步的開放,將會吸引更多的全球投資者進入中國市場,相信中國資本市場長期依然大有可為。特別是6月1日起A股正式納入MSCI(明晟)新興市場指數,此舉將對國際投資者投資 A 股市場起到明顯的推動作用。

據瞭解,此次MSCI 納入中國A股232只股票,初始納入因子為2.5%;今年9月,納入因子增至5%,A股佔MSCI新興市場指數權重為0.8%。

“我在和很多國際投資者的溝通過程中瞭解到,他們已經準備好要提前主動提高對中國A 股市場的配置。我們相信,繼MSCI首次把中國A股納入指數之後,還將有更多在海外上市的中國公司被納入,未來的所佔份額會越來越高。”李晶說。

摩根大通方面預計,A股納入MSCI將愛難關帶動66億美元資金被動配置 MSCI 中國指數所涵蓋的股票,主動配置所帶來 資金將是被動配置的5倍。因此,整體配置中國股票的資金將達到400億美元。

國際機構紛紛看多A股

外資的積極佈局中國金融資產,說明國際投資者看多未來中國股市和債市等金融市場的走勢。尤其對於中國的A股市場,不少國際投資者和金融機構維持看多。

對於未來的中國股市,摩根大通維持看多。預計 MSCI 中國 2018 平均市盈率為 12.9X,而新興市場總體平均市盈率為 12.3X,可以看到中國股市處在相對合理的估值範圍; 同時,中國股市的 2018 預估權益回報率(ROE) 為14.4%,也均高於新興市場總體和一些發達市場,所以預計未來的中國股市會有增長潛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行業前景方面,摩根大通認為,金融科技將成為除廣告、遊戲和電子商務以外,互聯網商業模式發展的下一個新支柱。

“我們預計,未來三至五年內,中國金融科技業將成為 一個規模達人民幣數千億元級的市場。中國金融科技市場所擁有的商機十分可觀。中國金融科技市場的市場年總收入額將於2020 年達到人民幣 4600 億元左右。 ”李晶說。

此外,摩根大通方面預計,消費和服務升級、高科技、人工智能、自動化以及製造業升級將成為新的增長驅動力。而對於生活質量的追求將會支持醫療健康、保險以及環保相關的行業。

高挺也表示,對A股市場而言,對中美貿易摩擦以及去槓桿可能對宏觀經濟產生負面影響的擔憂使得藍籌股出現大幅下挫。“但我們現在認為市場已過度反應,而近期市場的回調為投資者提供了逢低佈局基本面穩健且估值合理的錯殺股的機會”。

國家外匯局:繼續推進股市、債市開放

國家外匯局資本項目管理司司長郭松在今日(5月9日)發表的署名文章中表示:

下一步將繼續推進境內股票、債券市場開放,完善“債券通”,落實“滬倫通”,支持境外紅籌公司在境內交易所發行股票或中國存託憑證(CDR);進一步改革合格機構投資者(QFII、RQFII、QDII、RQDII等)外匯管理制度;積極支持國內有能力、有條件的企業開展真實合規的對外投資;優化金融服務和營商環境,促進外商來華直接投資穩定增長;規範推進QDLP試點,支持創新跨境投融資活動。

郭松稱,回顧改革開放這40年,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已經取得顯著成效。目前,直接投資外匯管理已實現基本可兌換,跨境證券投資渠道不斷拓展,外債管理逐步轉向宏觀審慎管理。站在新時代的歷史高度,資本項目外匯管理部門將緊緊圍繞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項任務,結合國際收支形勢的發展變化,抓住有利的改革窗口期,以漸進式改革思路有序提高跨境資本和金融交易的可兌換程度,大力提升外匯管理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建立、健全宏觀審慎管理框架下的外債和資本流動管理體系,在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的同時,堅定有序地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和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穩步邁入資本項目開放的新徵程。

2018年,資本項目開放進程將堅持金融開放三原則,即“資本項目可兌換的改革進程和金融業的開放、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相互配合、共同推進”的原則,“在開放的同時要重視防範金融風險,使金融監管能力與開放的程度相匹配”的原則,以及“准入前國民待遇+負面清單管理”的原則,繼續深化重點領域改革,促進金融市場雙向開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