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遺產名錄——亞洲其它地區篇(十三)

印度

帕塔達卡爾建築群

位於卡納塔克邦的帕塔達卡爾的石雕建築群建於公元7至8世紀遮婁其朝代。這些建築的成就在於把印度南北方的建築形式綜合協調,達到和諧折衷藝術的最高點。在那裡可見到9座令人難忘的印度教廟宇和1座耆那教神殿。最為突出的維魯巴克沙寺廟建於公元740 年,是羅卡瑪哈德維王后為紀念她的丈夫戰勝南方的國王們而建的。

世界遺產名錄——亞洲其它地區篇(十三)

帕塔達卡爾建築群中最古老的寺廟是,國王維加雅迪提亞建於公元八世紀的。這是一座典型達羅毗荼建築風格的寺廟,雖然不是最高最美,但是在帕塔達爾建築群中卻很耀眼。

兩座姐妹寺廟在帕塔達卡爾最著名,一座叫 Mallikarjuna Temple另一座叫 Virupaksha Temple, 而散佈在周圍的寺廟還有:Kadasidheshvara, Galaganatha, Chandrashekara, Kashivishvanatha,Papanath 等。


埃勒凡塔石窟

印度中世紀印度教石窟,也稱象島。埃勒凡塔石窟距孟買約10公里,因16世紀葡萄牙人在登陸地點附近發現1尊石雕大象而命名。島上共有5座石窟。埃勒凡塔石窟通常特指第1窟,約開鑿於8世紀。埃勒凡塔石窟是一座鑿空山岩的溼婆神廟,形制類似埃洛拉石窟第29窟。正門北向,東西亦開入口。窟內列柱林立的大殿平面呈十字形,邊長約40m。

世界遺產名錄——亞洲其它地區篇(十三)

儘管石窟開鑿於公元450年到750年佛教衰落,印度教興起的階段。雖然經歷了葡萄牙侵略者的蓄意破壞,它的規模、景觀,以及藝術感染力仍然可以和世界上任意一處最出名的石窟相媲美。石窟內有大量的浮雕、塑像,其題材多為溼婆(印度三大神中司破壞之神)的傳說故事和古印度人的生活情景,其雕塑的神像、雕飾具有高超技巧,為印度石窟藝術的代表。


坦賈武爾布里哈迪斯瓦拉神廟

198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坦賈武爾的布里哈迪斯瓦拉神廟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坦賈武爾的布里哈迪斯瓦拉神廟,位於印度東南部的泰米爾納德邦。公元11世紀初,南印度朱羅王國首都坦賈武爾建成供奉溼婆神的布里哈迪斯瓦拉神廟,耗時7年。神廟的院落由迴廊環繞,長240米,寬120米。在它的外側,還用磚牆圍成每邊長約350米的大院子。神廟的大門精雕細刻,非常華美。門兩側還雕有巨大的守門神像。廟內有牡牛殿、兩個相連的寬敞禮拜殿、前殿和毗摩那,它們建在同一條東西軸線上。

世界遺產名錄——亞洲其它地區篇(十三)

11世紀初,朱羅王朝的國王羅闍羅闍一世,在新都坦賈武爾建造了具有南印度最高正殿的布里哈迪斯瓦拉寺。始於默哈伯利布勒姆的南方型石造寺廟,在這裡達到頂峰。

它向後人展示了自古代至13世紀,活躍在南印度泰米爾地區的德拉吠陀人的王國——朱羅王朝的繁盛。布里哈迪斯瓦拉寺堪稱朱羅王朝時期南印度和東南亞寺廟建築的典範。


桑吉佛教古蹟

Buddhist Monuments at Sanchi 桑吉佛教建築群距離博帕爾約40公里,坐落在小山上,俯瞰著平原。古蹟由一組佛教建築群構成,包括巨石石柱、宮殿、廟宇和寺院。這些建築的歷史大多可追溯到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前1世紀,它們都不同程度的保存下來。在12世紀前這裡一直是印度佛教的教理中心,目前它是現存的最古老的佛教聖地,198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世界遺產名錄——亞洲其它地區篇(十三)

桑吉佛教遺址所具有的價值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沒有桑吉佛教建築遺址就沒有後來的印度建築藝術的發展,因為它給後來者們拓寬了思路,開通了靈感。第十七號哥普特寺廟被認為是印度建築風格里最具有邏輯設計思維的經典之作,在它身上體現出了中世紀印度寺廟建築風格中,所有必須採用的建築規律。

在桑吉山附近不到十公里方圓的範圍內還有很多古遺址例如:公元前二世紀修建的寺廟、公元后五世紀修建的石窟以及在維德斯哈城市中的龍哈吉山上的歷史遺蹟,他們和桑吉佛教遺址一樣都是很偉大的歷史名勝遺蹟。

毫無疑問,桑吉佛教遺址是印度歷史上的一個豐碑:它對培育、發展、發揚佛教文化有著不可磨滅的作用。


德里胡馬雍陵

建於1570年的胡馬雍陵,是印度次大陸的第一座花園陵墓,因而有著特殊的文化意義。它引起了建築領域內幾項重要的創新,而這種創新在泰姬陵的建築中達到了頂峰。

世界遺產名錄——亞洲其它地區篇(十三)

陵園為一箇中亞式的四分花園,陵墓處於花園的中心,並在正東、正西、正南、正北、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八個方位各修一個有噴泉的淺水池,通過地下管道引水到水池中央的噴頭,八個水池之間又有小水道相互連接。陵墓四面對稱,建在一個6.7米高的石基上,石基側面為連續拱門的廊道,最中間的拱門有一個臺階連到上面,主墓室四方形,東西南北各有一個卓章門式的拱門,上面覆蓋著一個白色大理石的雙重複合穹隆,主墓室的四角緊貼著四個翼室,翼室上面各有一個印度特色的鐘形小亭。整個工程色彩紅白相襯,拱門大小錯落,圓頂主次有序,上下高低適宜,前後進退自如,左右疏密結合,簡單明瞭,古樸大方,既有波斯韻味,又有印度風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