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有多少地球?

成祥e談


宇宙中只有一個地球,也是人類唯一的母星,基於人類目前的認知能力,現在也沒能找到第二個地球。

據粗略估計,銀河系中就有2000到4000億顆恆星,那行星就更多了,類似地球的一樣的巖態行星在宇宙中可以說是不計其數,但和地球一樣,有大氣層,有水,溫度適宜,適合生命生產的星球可以說還有找到。

如果非要說宇宙中有多少顆和地球一樣的行星,天文學上有個定義叫類地行星,是以硅酸鹽石作為主要成分的行星,類地行星的結構大致相同,也就是一個主要是鐵的金屬中心,外層則被硅酸鹽地幔所包圍,表面一般都有峽谷、隕石坑、山和火山。在太陽系中,類地行星有四顆,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

美國NASA去年宣稱,又新發現了219顆疑似太陽系外的行星,其中有10顆是處於它們行星系內宜居帶的類地行星。在這些類地行星中,和地球最接近的目前是開普勒452b,相似度0.83,被稱為地球2.0。開普勒452b位於距離地球1400光年的天鵝座,它的直徑是地球的1.6倍,有可能擁有大氣層和流動的水,被認為是一顆非常宜居的行星。


震長


地球只有一個也是唯一的,不過在銀河系的宜居帶有很多的類地行星,網上總有些另一個地球就是對於在宜居帶中發現的類地行星的稱呼,我之前對此寫過一些看法。你可以看下幫不幫得到你。

這篇文章中寫了在宜居帶中發現的兩顆被網友稱為另一個地球的類地行星開普勒-22b和開普勒-452b。

開普勒-22b是美國宇航局開普勒計劃於2011年12月確認的首顆位於宜居帶的系外行星。它圍繞一顆和太陽非常相似的恆星公轉。截止2011年2月份,科學家們共報告發現54顆位於宜居帶的系外行星候選體,其中開普勒-22b是首顆得到確認的。

開普勒-22b直徑大約是地球的2.4倍,距離我們大約有600光年,人類若使用現有的宇宙飛船飛往開普勒-22b大約需要2200萬年的時間。儘管其直徑比地球大上不少,但是它的軌道公轉週期約為290天,和地球相差不大。它圍繞運行的中央恆星和太陽非常相似,也是一顆光譜型為G的黃矮星,只是質量稍小,這顆行星的表面溫度約為70華氏度(相當於21攝氏度),非常適宜生物的居住,也有可能是溫暖的海洋行星。不過科學家們尚不能確定其地表究竟是岩石質地的還是液態或是氣態。

到這就很明顯了,開普勒-22b距離我們大約有600光年,使用現有的宇宙飛船飛往開需要2200萬年的時間。還不能確定是岩石質地的還是液態或是氣態形式。自從開普勒-22b被發現,媒體所傳的就是"首顆適合居住的類地行星",無論從距離還是研究,對於現今的科技還是無法探知,以致NASA的官方還出來闢謠,稱這是開普勒計劃證實的首顆位於類太陽恆星宜居帶中的行星,而非天文學家發現的首顆宜居行星。

北京時間2015年7月24日凌晨零點,美國宇航局表示,發現迄今最接近“另一個地球”的系外行星,該行星名稱為開普勒-452b,這個跟地球的相似指數為0.98,是至今為止發現的最接近地球的“孿生星球”,有可能擁有大氣層和流動水。開普勒-452b上的一年大約385天,和地球上的365天很接近。開普勒-452b的質量和組成還不清楚,根據之前的研究推測,像這樣體積的行星是岩石行星的可能性較大,還可能擁有厚厚的大氣層和大量的水,還很可能至今仍然有活躍的火山活動。開普勒452b繞著一顆類似於太陽的恆星旋轉,距離地球大約1400光年。如果按照新視野號探測器飛掠冥王星的速度,也就是14千米/秒的速度飛向這顆行星,大約需要3000萬年才能抵達那裡。

然而,對於這個另一個地球,同樣的距離遙遠,是一顆行星,連是不是岩石星球都還沒有弄清楚,一切只是推測。事實上,開普勒任務的主要目標並不是要尋找“另一個地球”,而是通過這種抽樣調查的方式,幫天文學家更好地瞭解地球這樣的宜居行星在整個銀河系當中到底有多麼普遍。

因為開普勒任務主要是在太陽系外的宜居帶尋找,以如今的科技是沒辦法抵達探索的,所以以後對於這這信息還是不要抱太大希望


小魚貝貝


顯然,宇宙中只有一個地球,但類似於地球的行星不在少數,畢竟宇宙真的很大。類似於地球的行星包含幾種特徵,首先是巖質行星,表面覆蓋著呈現固態的岩石;其次它與主恆星的距離適中,其運行軌道位於宜居帶中,表面存在液態水。在銀河系多達上千億顆恆星周圍,環繞著大量的行星,其數量大於恆星總數。由於行星的尺寸很小,自身又不會發光,所以找到它們並非易事。

自二十多年前找到首顆系外行星以來,目前已發現的行星數量還不到4000顆,遠低於實際數量,所以還有大量的系外行星有待發現。根據研究估計,如果銀河系中存在2000億顆恆星,那麼,宜居行星的數量可能多達400億顆。儘管如此,目前已知的潛在宜居行星只有53顆。注意這裡還只是潛在的宜居行星,而非得到確認。在這些已知的潛在宜居行星中,只有十來個是宜居行星的可能性比較高。例如,開普勒-62 b很有可能位於宜居帶中。這顆行星是一個超級地球,它的質量達到了地球的2.8倍,半徑則為1.4倍。它的主恆星——開普勒-62,是一顆橙矮星,紫外輻射較弱,這樣有利於生命的演化。據估計,開普勒-62的年齡達到了70億年,在如此漫長的時間裡,開普勒-62 b或許就像地球一樣孕育出了五彩繽紛的生命。

放眼宇宙,類似地球的行星就更多了。在可觀測宇宙的範圍內,星系的數量至少有上千億個,每個星系中都可能包含了大量的宜居行星。因此,宇宙中類似於地球的行星極多,但地球只有一個。


火星一號


宇宙中有多少個地球,這個問題不就如同問宇宙中有多少個星球上有人類嗎?顯然宇宙中只有一個地球,這也正是地球的特殊性所在。所以我認為題目表達的意思應該是:宇宙中有多少個星球可以供人類居住?



科幻學者想象未來的人類將會在銀河系中的幾百顆行星上建立殖民地,但是銀河系中真的有那麼多的星球可以居住嗎?這個真的不好說,至少目前為止,除了地球,我們還沒有發現其它的可以供生物生存的星球。根據一個著名的天文學家德雷克給出的一組方程,可以計算出銀河系中有生命存在的星球將會有超過1萬個,而其中擁有智慧生命的將會有兩百個左右。這個公式的可行性我就不去討論了,但是我可以肯定的是銀河系中可居住的星球絕對不止地球一個。因為在浩瀚的宇宙當中,太陽系並非是獨一無二的。



到目前為止,人類已經發現了236顆太陽系外的行星,科研人員能夠很輕易地探測到體積比較小的行星,當然體積如同木星和土星一般大小的就更容易被發現了,通過觀測以及數據的積累,他們發現很多的大行星與其恆星之間的距離與我們的太陽系中木星,土星與太陽的距離一般遠,於是就得出了這是行星系統中普遍存在的結構。我們的銀河系有2千多億顆恆星,而宇宙中又有幾萬億個星系,每個星系都會有幾千億顆與地球一樣的行星。


人類一直都在茫茫的宇宙中探索其它生命存在的證據,我們相信我們人類不會是浩瀚的宇宙中孤零零的存在。奈何現在的技術手段有限,人類所能夠了解到的宇宙範圍還比不了沙漠中的一粒沙子,但是現在沒有發現不意味著就沒有。去年NASA就通過開普勒望遠鏡首次在一個冷星系中發現了一顆與地球大小非常接近的行星,而且其表面很有可能存在液態水,並且適合人類居住。美國的天文學家稱,這是一個歷史性的發現,最像地球的行星距離地球約為500光年,位於天鵝座“開普勒-186”紅矮星5顆行星中的最外層,距離該恆星5240公里,理論上位於該星系的宜居帶之內。


鏡像宇宙


宇宙是人們探索的未知世界,目前人對宇宙的認知可謂九牛一毛。

有人推斷:如果把宇宙生命定為一天二十四小時的話,那麼人類活動只相當於下午三點一刻後的1分32秒。

己知:太陽系是處在銀河系四個懸臂之一的遠端的一個小星系。銀河系有一千億個類似的太陽系。而宇宙有一千億個類似的銀河系。真是浩澣無艮吶。連乘下來,類似地球的星體也多的驚人。限於我們目前探測手段,最快光速每秒3O萬公里。而我們目前能擺脫地球引力飛向其他星球的飛行器也不過每秒一二十公里。對於深邃的宇宙還無能為力。不過已在距我們1O光年的地方發現了一顆類地球,只是體積大地球五分之一。

我們的先賢老子,二千五百年前就說過:有物渾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我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基本和現在的宇宙起源、膨縮運行學說相吻合。


晚亭與落霞同暉


宇宙中有多少地球?

這個兩方面回答,一個答案是目前只有一個。

因為儘管宇宙無限大沒有盡頭,人們也相信有著外星文明和生物,但是地球目前仍舊是唯一有生命的星球。因為人類可能技術水平有限,尚未發現其他生命存在。

另一個答案是無數個。為什麼?

回答這個問題,先說下,天體的分類,宇宙中幾乎所有物質都可以稱為天體,只是分為不同類型。比如恆星,太陽為例,就是太陽系唯一一顆恆星;行星,太陽系有八大行星,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星;衛星,比如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人造衛星暫且不說;彗星,比如哈雷彗星;小行星、流星、白矮星等等。

而地球屬於行星。

因為宇宙是無邊無際無始無終的,就連恆星的數量都是無窮的,比我們地球上所有海灘的沙子加起來都還要多,更何況是數量比恆星還多很多的行星呢?

所以宇宙中有無數地球一樣的行星。

但是,有生命的目前只此一家別無分號!

簡單回答,祝好!


地理愛好者


在我們己知的宇宙中,地球是唯一。我們人類很幸運,就生存在這唯一的地球上。她是個美麗的藍色星球,上面有山河湖海,有厚厚的大氣層有氧氣,在宇宙中又處在一個宜居帶上,是孕育生命的搖藍。地球生存於小小的太陽系,而太陽系又生存於銀河系。在銀河系中,象太陽這樣普通的恆星就有2000億顆,而像地球這樣的地類行星就有400億顆,但真正處於宜居帶上的:地類行星有鄉少,目前還有待科學家們去研究發現。宇宙真是太大了,到現在推測可能能孕育生命的第二地球也有幾十顆地類行星,但目前人類的科學技術還不能登陸別的星球,那些星球上有沒有外星生命還有待發現呢。



熊豔春



宇宙中有多少個地球?這問題顯然問的不準確,你可能是想問宇宙裡有多少個和地球一樣有生命的行星吧。但我可以肯定的告訴你,目前在我們的銀河系有生命形態的星球,只有地球是唯一。在銀河系外,科學家已發現236顆太陽系外行星。在2004年發現一顆類似地球的行星GJ436b


GJ436b行星是西班牙和倫敦大學學院的天文學家利用行星凌日現象於2004年發現的。在目前所建立的理論推導是一個大氣中混合了氫、碳和氧元素的行星,其表面溫度能達到1000k(726℃),被認為含有極其豐富的甲烷,以及少量的一氧化碳。不過,這些都只是理論,要想得到證實不知還要多少年。

NASA發現開普勒438b

開普勒太空望遠鏡從2009發射成功以來,一共發現了4000餘顆候選行星,其中1028顆已經被確認了。而438b只是其中的一顆行星!它比地球大12%,接收的恆星光線則比地球多出40%。它距離地球475光年,繞其恆星公轉週期是35.2天。438b所在的位置,處於該星系中既不太熱也不太冷的軌道,能夠讓液體水大量存在,成為作為最接近地球環境的系外行星。

從整體來說雖然開普勒發現4千餘顆系外行星,但它們都離我們地球太遠,每顆行星有沒有生命形態當前還是個未知,所以,目前我們的地球是唯一的。

圖片來自網絡,感謝你的邀請和閱讀,晚安!


希望d田野


上海科技報科普問答主持人:主任記者 吳苡婷

過去我們總是認為宇宙中和地球類似的星球應該很多。我們把這樣的行星稱為類地行星,這是一箇中心以鐵為主的巨大球體。表面有峽谷、撞擊坑、山脈、火山和海洋,還有再生性的大氣層,生命可以在這裡繁衍生息。有些科學家非常樂觀地認為,銀河系大約有1000億顆恆星。如果每顆恆星軌道存在兩顆類地行星,那麼銀河系內宜居行星數量至少達到2000億顆。而更多的河外星系裡應該蘊藏著更多的適合生命居住的星球。

每年科學家都在不遺餘力地找尋宇宙中的第二個地球,希望探尋到地外生命,甚至可以找到外星人,雖然得到了不少好消息,但是絕大多數被發現的類地星球都不太適合生命的出現,不是溫度太高太低,就是被潮汐鎖定,也僅是面朝恆星的一面極度乾旱,而永久黑暗一面被冰川覆蓋,在特殊的交接處可能會存在液態水,並不適合生命的居住。至今我們依然可以說是宇宙中很孤獨的文明。

從地球生命的起源過程分析研究中,科學家們也發現大氧化時代生命的起源同樣是一個小概率的事件。

是不是我們是茫茫宇宙中的一個特例呢?如果真的有大量的外星文明存在,為什麼我們至今沒有正式和外星文明接觸過,如果按照宇宙黑暗森林定律,應該有很多地外文明也在找尋我們的存在。究竟有沒有和地球同樣情況的星球存在,過去我們的判定是不是過於樂觀了。這一切還要看後續科學家們的更加深入的研究。


科壇春秋精選


浩渺的宇宙,無盡的蒼穹,難道只有我們一個地球?只有我們人類自己存在?





宇宙到目前為止,人類也只是粗略的估計誕生大約140多億年,究竟他有沒有邊際?宇宙究竟有多大?也是個未解之謎。現知的宇宙中有很多的星系,就拿銀河系來說吧,恆星就高達幾千億顆,還不算各類的其它行星,我們的太陽系只不過是銀河系中的滄海一粟,所以宇宙誕生這麼久,又是這麼的廣袤無垠,不可能只有我們一個地球!

最近,NASA就發現距地球40光年處,至少有七顆圍繞著一顆單一恆星運轉的行星,這幾顆行星據分析都有可能適宜生命體的存在。

比利時的天文學家利用特拉普望遠鏡,也發現在我們40光年左右,有三顆圍繞著一顆紅矮星運轉的行星,它們和地球相似也有黑天和白天,一定程度上說明存在生命的可能性!還有英國啊,據說我國的FAST也發現了很多未知的行星。

雖然現在我們還沒有能力到更遠的深空去尋找發現我們的伴侶,堅信我們一定不會孤單,絕對不是茫茫宇宙中的唯一,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一定會找到和我們一樣的地球,一樣的生命和我們為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