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三十年內中國會崛起兩個國際大都市,鄭州、武漢、西安、濟南、南昌你更看好哪兩個?

草房子娛樂文化


國際大都市是指那些具有超群的政治、經濟、科技實力,並且和全世界或大多數國家發生經濟、政治、科技和文化交流關係,有著全球性影響的國際一流都市。上升到國際的層面,就是因為這個城市可以在某些方面對世界產生影響,是城市影響力的體現,當然,這種影響力是建立在高度發達的經濟基礎之上的。

不知道題主為何如此篤定三十年內會在鄭州、武漢、西安、濟南、南昌中誕生兩座國際大都市,現在公認的國際大都市為紐約、倫敦、巴黎、東京、香港五大城市。北上廣深,中國大陸的4座超一線城市都沒有入選。而答主所說的鄭州、武漢、西安、濟南、南昌,距離北上廣深還有不可逾越的距離。

所以,如果選兩座能入選國際大都市的城市,也會在北上廣深4座城市中產生。

鄭州、武漢、西安、濟南、南昌這5座城市,在2017年GDP總量排行中,排名順序為武漢>鄭州>西安>濟南>南昌,其中,武漢的GDP總量達到13410億元,位居全國第9,其他四座城市的排名為鄭州第17位、西安第21位、濟南第25位、南昌第39位,相差還是比較大的。

在2018年的《中國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中,武漢(第4位)、西安(第6位)、鄭州(第9位)位列15個新一線城市之中。濟南與南昌為二線城市。

不過,如果論綜合實力,國家中心城市的評選是其中最重要的參考,武漢、鄭州、西安已經是國家9箇中心城市中的3座。而濟南和南昌並沒有入選。

所以,如果將來有成為國際大都市的機會,武漢、鄭州、西安三個城市已經近了一步,而濟南、南昌還需努力。


濟南時報


原諒哥的不請自來。

崛起兩個國際大都市的話,首先可以排除掉濟南和南昌,剩下武漢、鄭州和西安,在選擇兩個的話,我選擇武漢和西安,武漢市當選應該是毫無疑問了,分歧最大的應該是鄭州和西安兩個國家中心城市了。

想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清楚國際大都市有什麼標準,是什麼樣子的。國際大都市是需要在政治、經濟、文化和科技等領域具備很大影響力,同其他國家和地區有聯繫和影響的大城市,重點是國際上要有很大影響力。

搞清楚估計大都市的標準後,我們來看下以上幾個城市的情況。

武漢——國家中心城市,副省級城市,省會城市

武漢一直是我國華中地區和長江流域的重鎮,“大武漢”的稱呼可以說明這一點,與曾經的大上海也並駕齊驅的,由於區位和政策等因素,逐漸被上海甩開,但武漢的綜合實力仍不可小覷,在經濟、教育、科技、文化旅遊等關鍵領域較其他幾個城市遙遙領先,其中武漢高校數量高舉全國第二,為武漢的復興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基礎。從經濟層面看,武漢2017年經濟總量達到了13410億元,增速為8%,總量大,發展速度快。

在國際影響力方面,武漢市中部地區首個建立領事館的省會城市,大大提升了武漢的國際影響力,武漢光谷不僅國內盛名,在國際上也有很大的名頭,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世界五百強企業落戶武漢,越來越多的國際論壇和會議在武漢召開,說明武漢的國際影響力越來越高。此外武漢國際友好城市達23個,國際友好交流城市達77個,開通的國際及地區定期通航點38個,上榜“外籍人才最關注的八大城市”。一個越來越具備國際範的大武漢正在路上。

西安——國家中心城市,副省級城市,省會城市

論名號,西安比武漢還要強,但綜合實力較武漢差一些,主要體現在經濟方面。西安自古就是我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曾經的長安城是世界上最繁華的城市,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如今的西安是西北五省第一大城市,承擔引領西北區域發展的重任,是一帶一路起點城市,掛牌陝西自貿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國家級臨空經濟示範區,獲批關中城市群,2018年年初又被定為為國家中心城市,西安已經開始了新一輪的快速發展,阿里、騰訊和京東等巨頭紛紛入駐,西安正在續寫古時的輝煌。除了經濟相對滯後,西安在教育、科技、文化旅遊和交通等軟實力方面實力非常強勁,西安市2017年經濟總量為7469億元,增長速度越來越快。

從國際影響力層面分析,西安實力碾壓以上幾個城市,作為古絲綢之路的起點和盛唐的古都,西安(長安)一直是我國對外交流的高地。早在見過初期,新中國就將西安定位為國家大都市,與北京上海無二,來我國訪問的總統和總理等他國領導人多次把西安作為重要一站,可見西安在我國和世界上所代表的含義有多高。此外泰國、韓國、馬來西亞、柬埔寨等國在西安設立領事館,意大利等14個國家在西安設立簽證中心,成功舉辦了“一帶一路”海關高層論壇,G20婦女峰會、農業部長會議、上合組織經貿部長會議等國際活動。所以論國際影響力,西安一點不虛。

鄭州——國家中心城市,省會城市

相比武漢和西安,鄭州是一個年輕城市,因此缺少底蘊,但特色很明確。鄭州的崛起源於交通區位優勢,並且很好、把握機會,快速發展。作為河南省省會城市,河南省為鄭州提供了發展的基礎,政策和人才支持,此外國家推動中部崛起戰略,在國家級政策上給予鄭州充分的支持,國家中心城市、航空港、自貿區、創新示範區、中原城市群批覆等政策疊加,不想發展起來都難。如今的鄭州已從當初的小縣城發展為經濟加速追趕、文化旅遊資源整合、科技創新能力越來越強、交通優勢進一步放大等新貴城市,起點低但發展速度快,正處於追趕超越階段,相信西安和濟南體會最深。鄭州2017年經濟總量9003億元,同比增長8.2%。

從國際影響力方面講,鄭州要差的不少,但也是有成績的。作為河南省的省會,鄭州的國際影響力甚至是不如洛陽和開封的,但近年來,老家河南的名片為鄭州國際影響力加分不少,另外得益於航空港和亞歐班列的開通,鄭州已成為中部地區對外貿易的新高地,被稱為中國的孟菲斯,並且近些年越來越多的國際會議在鄭州召開,上合峰會、UCLG交通委員會全球會議、2016博鰲亞洲論壇秋季高峰會議、第五屆中歐政黨高層論壇經貿對話活動、中國(鄭州)國際旅遊城市市長論壇等國際論壇和會議扎推鄭州,讓國際鄭的稱呼實至名歸。

濟南——副省級城市,省會城市

相比於武漢、西安和鄭州、濟南則落寞不少,與山東省經濟全國第三的省會地位不匹配,可謂“內憂外患”,對外已經在省會城市競爭中掉隊,對內經濟也只能排第三,且與青島的差距非常大,2017年經濟總量約為7000億元。在以上城市中,濟南要成為國際大都市難度較大,所以就不做分析了,只能祝願濟南越來越好,早日找回省會地位。

南昌——省會城市

論名氣和實力,南昌無疑是以上城市中最弱的一個,並且從目前來看,發展前景並不樂觀。南昌2017年經濟總量為5003億元,希望國家給予南昌更多的政策支持,並且找好發展方向。目前來看,南昌無緣國際大都市。

綜合分析以上所述。濟南和南昌基本無緣國際大都市。剩下的就是武漢、西安和鄭州的PK。

國際知名度:西安>>武漢>鄭州

總體實力:武漢>西安>鄭州

經濟實力:武漢>鄭州>西安

科技實力:西安>=武漢>鄭州

教育實力:武漢>西安>>鄭州

文化旅遊:西安>>武漢=鄭州(洛陽和開封距離較近且鄭汴一體化)

發展前景:鄭州>武漢>西安

從以上指標對比中,選擇兩個可能成為國際大都市並不難:武漢和西安。武漢各方面都比較均衡,實力也最強;目前而言,西安除了經濟相對滯後之外,最具有國際大都市範兒;鄭州綜合實力較弱,但非常有活力,崛起已經勢在必行,有無限可能,上限可能最高。


(以上僅個人愚見,抵制地域黑。如感興趣可關注:說說老家事)



說說老家事


如果問未來三十年中國會崛起的國際化大都會,別把武漢放在選項裡面。當然,鄭州,南昌,濟南,西安會不會是,那不好說。

什麼是國際化大都會?我想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確切的定義。但是我認為,所謂國際化大都會,一方面必定有國際化的影響力,有參與國際化競爭的實力,更加要有國際化的知名度自己國際性活動的頻度和參與度。

如果按照這樣的樸素標準,作為京武滬中國三大核心城市之一的武漢,不說三十年,現在就是實打實的國際化大都會了!所以,這未來三十年的選項,還是留給西安,鄭州,濟南,南昌這些城市吧。不過從現在來看,好像這些城市和國際化根本不沾邊!除了西安作為中國曾經的古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其它的城市,恐怕國際化還很薄弱,說國際化也為時尚早!一是,這些城市的實力還很弱小。二是,這些城市的國際性參與度很低,既沒有常設性的重大會議展覽,更沒有外國領事館。三是,這些城市的國際化影響力很小,國際航線,國際物流,國際旅遊,基本都微乎其微。所以,南昌,鄭州,濟南這等城市何來國際化?說難聽點,省際化城市都算不上!

為什麼武漢是鐵定的國際化大都市?

一是,武漢是全球城市規模最大的城市!

二是,武漢有些必然國際化的區位優勢!亞洲之心,東半球的流域中心,中國的國家大十字!

三是,武漢是一流的具有全球性競爭力的工商業中心!全球最大的汽車,鋼鐵,半導體,通信等產業的高地和中心就在中國武漢!

四是,武漢是國際化活動的中心!武漢是中國內陸最早開通國際海運空運航線,是中國最早開通國際列車班列,最早設立領事館,特別是美英法等重要國家領事館的城市!在這裡,國際航線四通八達,通達五大洲!

五是,武漢是國際一流的科技教育文化中心!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科院武漢分院,郵科院。二航局,鐵四院,大橋局。全球最多的高校在校生,留學生,還有辦學規模!無不承載武漢這座偉大城市的國際影響力!

六是,武漢更是國際重要的商品流通中心和交通物流中心!漢正街,天下第一街!這裡,不說南來北往,五大洲的客商在這裡繁榮發達!武漢港,萬噸巨輪通達五大洲四大洋!武漢早已經由十二省通衢升級為二十國通衢!

所以,京武滬三大一線城市成員的武漢,早已經成為富有實力和影響力的國際化大都會!


武大東湖


1:經濟對比

湖北省:36522億 - 武漢市:13410億

陝西省:21898億 - 西安市:7469億

山東省:72678億 - 濟南市:7201億

河南省:44988億 - 鄭州市:9130億

江西省:20818億 - 南昌市:5003億

2:人口對比

1:武漢市 1076萬人口

2:西安市 945萬人口

3:濟南市 723萬人口

4:鄭州市 972萬人口

5:南昌市 537萬人口

世界公認的五大國際大都市

紐約 、倫敦、巴黎、香港、東京

先說說武漢 其實力是全國十大城市之一 中國中部的中心 也是中部地區唯一的副省級城市以及中部地區最大的城市 五大國家級城市群之一的長江中游城市群中的核心城市之一 和成都 、 重慶 簡稱內陸三巨頭

再看看西安 古都西安 西北地區最大的城市 同樣也是一位副省級城市 它還有個人人皆知的名字 “長安城” 曾任古代時期的中國首都千年之久 古代時期全球的國際大都市 現任陝西省省會 現代的西安 並不像古代一樣輝煌 掌控全國 其陝西也並不是很樂觀 不過近些年來 陝西的經濟一直高速運轉 相信西安很快就會恢復到以前名震天下的“長安城”

再瞧瞧濟南 東部沿海經濟大省山東省的省會 可能是因為和青島煙臺位置的懸殊 濟南沒有吃到好果子 經濟也卡在省內第三 簡直是尷尬至極 濟南也是一個很低調的省會 其經濟實力和西安差不多 排在全國20位左右 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大城市 看到今年的經濟 我覺得濟南2018年就可以重回省內第二 僅次於青島的存在 我個人覺得山東zf應該做大濟南成為和青島一樣的實力 形成山東雙核兩大城市 輻射整個山東省

其次鄭州 一億人口大省造就的省會 實力很好 在中國中部和武漢爭取國家中心城市的唯一城市 位置和武漢一樣 非常好 和周邊的城市可以組成省級城市群 我覺得河南省應該全力打照省會 畢竟億萬人口的大省後勁非常足 時機成熟的鄭州非常厲害 2017年鄭州也成功錄選全國十大最具吸引力的城市 我個人對鄭州的看法還是非常不錯的

最後南昌 也就是我的家鄉 自從2008年南昌被合肥超越後 南昌確實受到了巨大的衝擊 這些年來 很多人說南昌發展的慢 我反觀看了一下老家的經濟增長速度我覺得南昌經濟增長不慢啊 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我發現南昌有幾個重大的劣勢 1:人口太少 只有500萬 2:內陸弱省會非常有必要把周超強縣吞噬 而且周邊的縣以前本來就是南昌的 並且江西省也弱

就單單週邊的三個縣來說(不算贛江新區) 經濟組合達到1100億 人口300萬 如果吞併了 南昌今年應該是6100億 慢慢的跟著 合肥 濟南 福州等省會 至少不會被甩的很遠 南昌市政府也發表意見商量江西省政府做大南昌 第一個就是吞併區縣 。 預測幾年後南昌經濟會佔到全省的31%我也希望老家不要掉伍

對不起我在這裡為家鄉說了幾句發展的規劃

很抱歉我在這裡說了一些廢話

大家可以忽略

這五坐城市

如果說武漢是沉穩冷漠的老大哥

那西安更像一個風度翩翩的二哥

鄭州更像一個魯莽衝動的三哥

而濟南就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四哥

至於南昌就像一個長不大的五弟

國際大都市的潛力

目前應該只有武漢和西安才具備

不過這三十年內 中國會出現越來越多的國際大都市!

有什麼得罪的 請大家多多寬恕

願中國越來越好

最後在這裡 祝大家新的一年新的快樂

恭喜發財 萬事如意


中國烹飪李奇斌他爺爺


感謝南昌網友的提問並邀請回答本話題!解析題目首先需要站在公平公正的角度探討,而且還要結合相關文件、政策、定位等方面深度分析。關於上述五座城市,誰最有希望成為未來三十年內崛起的兩座國際大都市,我的認為是西安市和武漢市,具體觀點如下:

①西安!文件公開表述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的內陸地區代表,這是繼北京、上海之後獲得國家明確支持的城市。

②武漢!這是一座稱讚的大都市,據不完全統計,武漢青年中有近三分之一的高層次人才。全市擁有超過一百萬人口的大學生,為世界大學生數量最多的城市。
西安、武漢能夠被國家高度重視
的原因有很多,兩市的共同點有很多,比如:

①都是副省級城市,都是省會城市。

②兩市分別是西北地區、中部地區中心城市。

③兩市都是全國科教強市,科研力量雄厚。

④兩市都被明確支持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⑤兩市都被支持建設國際交通樞紐。

⑥兩市重工業、汽車產業在業內都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民間查訪專員


首先這個問題把武漢列入其中,不是很妥當,武漢目前已經是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已經被國家定位為八個中心城市之一,論檔次,武漢是和成都,重慶,南京,杭州歸為一檔,所以武漢用不著三十年,只需十年二十年就有可能崛起成為亞洲乃至國際大都市。

我們再來看看其他幾個城市:

鄭州:位居中原,四面依靠河南一億人口腹地,GDP已經進入全國城市GDP的萬億俱樂部,充足的勞動力,同時又承接了很多京津冀轉移過來的產業。最關鍵的是這個城市交通四通八達,是高鐵時代北方的交通樞紐。所以鄭州未來三十年是有可能崛起成為大都市的。

西安:位居關中平原,背靠整個陝西省作為腹地,文化底蘊深厚,有著豐富的旅遊資源,西安最大的短板就是經濟,GDP只有7000多億,甚至不如很多沿海地級城市,同時資源方面缺水(部分西安用水被抽調給北京)。即便如此,答主仍然看好西安,在未來三十年能夠成為亞洲乃至國際大都市,西安的文化底蘊和旅遊資源是中國很多其他省會和計劃單列市所不能比擬的。

濟南:山東省省會,同是也是華北地區大區機構駐地最多的城市,濟南城市的優勢在於政治地位在北方較高,但是經濟方面一直競爭不過同省的青島,最近兩年除了經濟,名聲方面也早被青島甩得遠遠的。由於山東乃至華北地區的資源不足以支撐多個大城市共同發展,所以濟南的上升空間十分有限。

南昌:江西省省會,南昌這個城市區位十分尷尬,革命老區不說,交通區位來看屬於四通八達,尤其是進如高鐵時代以後,南昌去往江浙滬很多發達城市都進入了2小時時間圈。但這樣反而導致南昌乃至整個江西的資源,人才出現加速外流。畢竟長三角自古富庶的地方誰都願意去,失去了很多人才資源,南昌想發展起來也比較困難。

總結:除了武漢,西安和鄭州均有望在未來成為大都市,濟南和南昌暫時在三十年內不具備成為國際大都市的條件,可以試著走宜居城市的道路發展。


嬌羞帝老師


首先聲明沒有地域歧視,我愛中國的每一寸土地!

這個城市肯定是武漢,為什麼?

1.地處腹地,戰略要地!國家格局地位!

湖北省省會、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級市和特大城市,中國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也是中央軍委聯勤保障部隊武漢聯勤保障基地駐所。2016年12月國家發改委原則同意並支持武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一個城市的政治地位或者稱為戰略地位,將決定著這個城市未來20年乃至以後的命運,改革開放處國家決定建立經濟特區,所以深圳短短30年從一個漁村成為一個一線城市,這足以說明一切!

2.經濟發展強勁,2017年武漢市GDP13400億,全國排名第八!經濟密度排名第九!

隨著武漢的經濟不斷飛速發展,離復興大武漢的夢想越來越近。除了北上廣深四個一線以外,能在經濟上撼動武漢的只有重慶、天津和蘇州三個城市。但是這三個城市也都有各自的弊端,在這裡就不一一分析!

3.交通樞紐。

武漢是中國內陸最大的水陸空交通樞紐、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其高鐵網輻射大半個中國,擁有53條境外直達航線,是華中地區唯一可直航全球四大洲的城市。

要成為國際大都市,交通便利是必須的,武漢已經具備這個條件,目前市內部分地區交通比較擁擠,正在改善!

基於以上三點,武漢比鄭州、西安、濟南、南昌更具優勢而且領先很多,同時武漢教育上領先這幾個城市很多,並且在政策上也在做各種吸引,留住人才建設武漢!


我是@走心農人,走心不走腎,歡迎撩我!


走心農人


謝謝邀請:回答之前,首先糾正這個問題,未來三十年內中國會崛起兩個國際大都市,請問為什麼是兩個國際大都市,你的“國際”標準在哪?人口?、GDP?、國際影響力?世界500強總數?這個題目純屬於胡亂帶節奏,鄭州、武漢、西安、濟南、南昌這五個省會城市,是最有希望率先成為國際大都市嗎?我看未必!請看正解:

且不說未來三十年,未來十五年,我國GDP總量全面超越美國,人均GDP還要翻一番,按照人口、GDP綜合來評判,未來十五年,我國就會增加五個國際大都市,未來三十年,我國除了北上廣深,至少還需要15個國際大都市,而不是未來三十年,我國只會崛起兩個國際大都市。

我們只能這樣理解,未來三十年,我國率先崛起的兩個國際大都市會是哪兩個城市?

題主把範圍確定在鄭州、武漢、西安、濟南、南昌這五個城市之中,明顯是地域偏好!

難道我國除去一線城市,最強的就是以上五個城市嗎?我看未必!

我認為:當下除了北上廣深,最有可能成為國際大都市的城市有以下十個:成都、重慶、天津、蘇州、杭州、武漢、南京、長沙、鄭州、西安

那麼問題是誰會率先成為國際大都市呢?

這樣,我們需要從兩個方面去評判,一個是人口增量與增速、一個是資金增量與增速。衡量一個城市的發達,第一是人、第二就是錢。

就拿人和錢的增量來看,首先就排除了鄭州、西安兩個城市。

再從人和錢的增速來看,排除了了蘇州、天津、重慶、南京三個城市。

所以從人和錢綜合來看,未來極有可能成為國際大都市的城市是從:成都、武漢、長沙、杭州四個城市展開。

那麼究竟哪兩個城市會率先成為國際大都市呢?我的回答是:成都和杭州。其次是長沙和武漢。

從2017年人口增量和增速來看,成都和杭州屬於第一縱隊,長沙和武漢屬於第二縱隊。

從2017年資金增量和增速來看,杭州和長沙屬於第一縱隊,武漢和成都屬於第二縱隊。

那麼接下來,大家要了解國際化都市的標準是什麼,首先經濟要有足夠的輻射力、帶動周邊地區的發展,其次是經濟體量、世界500強總部、國際影響力、交通指數綜合方面來看。

我認為:率先成為國際化都市的城市是:成都和杭州,緊隨其後的有:天津、武漢、南京、長沙,再後面才是:鄭州、西安、青島、重慶、蘇州。


深圳觀察


我更看好長沙!!!長沙,株洲,湘潭經濟圈已經形成。規模超過武漢一倍!!!!先說說長沙工業水平超武漢,服務落後於武漢。規劃不如武漢。交通便利差一點點。但人文歷史不輸。著名學府不輸。湖南人霸得蠻,捨得拼。株洲交通樞紐,火車帶出的城市。中南服裝集散地。著名的中國南車基地,生產各種火車頭,車廂,城軌,磁懸浮,風電基地,新能源電動汽車城市,全國最大鉛鋅生產基地,空空導彈,巡航導彈,各種飛機發動機,無人機發動機,生產基地,汽車幾個大企業在株洲落地。株洲重工業發達。著名鑽石刀具基地。炎帝陵在株洲。株洲分4個市,醴陵,著名的醴陵瓷都,與景德鎮齊名。毛瓷,紅瓷盛產於此。又是煙花之鄉。茶陵,攸縣,炎陵縣。山水秀麗。湘潭:偉人故鄉,彭德懷故鄉。曾國潘。等。。


ZERO174283263


作為河南人、鄭州人,我想說一句心裡的話,武漢作為國際大都市,即便是不任命已經是了,大武漢武漢三鎮,自古以來,早已名聲在外,做不做國際大都市不是任命的事,而是自己形成的,名聲在外就已經是了,不用任命,也無遺憾。西安作為歷史古城,比鄭州名氣大得多,西安無論從各個方面來講都比鄭州強的太多了,GDP只是考量的其中一個指標之一,跟鄭州差一點沒有關係,作為鄭州人,我就很愛西安,所以西安不用評也已經是國際都市了。從中國整體的角度來講,我們需要多一個國際都市,多一個都事多一份分量,發展哪一個城市成為國際大都市都是為大中國做貢獻,目前來看那只有鄭州了。鄭州作為中國的各個方面的中心都需要這個城市有較大的發展和較大的作為,鄭州的經濟實力需要進一步的加強,人口素質也必須有較大的提高,經濟體量也必須有較大的輻射度,所以希望大家能夠理解這一點,同意並支持鄭州成為新的國際大都市。鄭州說句實在話,作為中國的正中心,輻射全國,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講,作為國際大都市都是無可厚非的,可進可退,可上可下,無論是道路交通,農業工業和科技實力,都在飛速發展當中,成為國際大都市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一點個人拙見與各位網友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